学术投稿

中药联合他扎罗汀凝胶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王子雄

关键词:中药, 治疗, 银屑病
摘要:我科自2001年10月-2003年3月,采用口服中药联合他扎罗汀凝胶外用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丝白祛斑软膏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3年3月-2003年12月采用丝白祛斑软膏(南京金陵药业生产)外用治疗黄褐斑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毕鸣晔;黄海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疾病,随着对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诱因、促发因素的深入认识,在治疗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发展.文章通过对特应性皮炎的认识、诊断,选择适当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为临床更好的治疗特应性皮炎,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作者:田剑贞;徐丽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干扰素α1b预防尖锐湿疣激光后复发的临床与实验观察

    目的采用临床观察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观察干扰素α1b局部注射对尖锐湿疣激光后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组用二氧化碳(CO2)激光联合干扰素α1b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对照组单独用CO2激光治疗.利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并比较两者的HPV-DNA阳性率及临床复发率.结果实验组的HPV-DNA阳性率为19.35%,复发率为16.13%,对照组则分别为56.67%和53.33%,两组阳性率和复发率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干扰素α1b局部注射,可显著降低激光术后尖锐湿疣复发率及HPV-DNA检出率.

    作者:吴文中;佟菊贞;林汉良;吴惠茜;张书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颜面粟粒性狼疮皮损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免疫组化观察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颜面粟粒性狼疮(LMF)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LMF皮损中ICAM-1的表达情况,并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LMF组ICAM-1表达阳性率和表达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AM-1的表达在LMF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提示LMF的发病与细胞免疫有关.

    作者:郑凤兰;胡亚红;高顺强;王琪;王婷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39种中草药对马拉色菌抑菌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液基微量稀释法测定39种中草药对马拉色菌的小抑菌浓度.方法用液基微量稀释法,制备微量药敏板,观察不同浓度药物对马拉色菌生长的影响.结果MIC值:五味子:1.25~5 mg/mL,黄精:5~10 mg/mL,牡丹皮:2.5~10mg/mL,黄连:2.5~10 mg/mL,大黄:2.5~5 mg/mL,姜半夏:0.625~5 mg/mL,木香:5~10 mg/mL,白鲜皮:1.25~5 mg/mL,徐长卿:5~10 mg/mL,土槿皮:5~10 mg/mL,肉桂:2.5~10 mg/mL,乌梅:1.25~5 mg/mL,公丁香:2.5~10 mg/mL,高良姜:1.25~5 mg/mL,射干:5~10 mg/mL.结论五味子、黄精、牡丹皮、黄连、大黄、姜半夏、木香、白鲜皮、徐长卿、土槿皮、肉桂、乌梅、公丁香、高良姜、射干有相当强的抑马拉色菌能力.

    作者:郑晓晖;许爱娥;魏晓东;夏修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偏移与类风湿因子和抗心磷脂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反映Th1/Th2细胞活性的白介素12(IL-12)和白介素13(IL-13)水平的偏移,是否与循环中特异类型的类风湿因子(RF)和抗心磷脂抗体(aCL)相关.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1例SLE患者和31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IL-12、IL-13、RF和aCL,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放射免疫扩散法检测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结果血清IL-13水平与IgM-RF和IgM-aCL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6;P<0.01)和(0.328;P<0.05),但与IgA-RF,IgG-RF,IgG-aCL和总IgG,IgA和IgM水平无关联.IL-12/IL-13比率小于1组别的IgM-RF和IgM-aCL水平较其他组明显升高.结论SLE患者IgM-RF和IgM-aCL水平的升高与Th2细胞活性占优势成正相关,Th2活性优于Th1活性可能促使SLE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

    作者:吴昌辉;蔡川川;陆善词;梁连辉;蔡昌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汗腺肿瘤凝集素受体亲和组化研究

    目的研究皮肤小汗腺肿瘤细胞表面凝集素受体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方法应用17种生物素化的凝集素,采用ABC方法检测了30例小汗腺良恶性肿瘤细胞表面凝集素受体的表达.结果马铃薯凝集素(STL)在小汗腺恶性肿瘤中阳性率较高,与良性肿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小汗腺恶性肿瘤中除阳性着染形态分布不规则外,还可见胞浆着染.结论小汗腺肿瘤在癌变过程中,其细胞表面复合糖糖基及细胞正常结构发生了有意义的变化.

    作者:李建军;朱翠凤;佟菊贞;程滨珠;钟绮丽;马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药汽熏与小剂量泼尼松治疗长病程玫瑰糠疹7例

    玫瑰糠疹是能够自限的疾病,多数在4~8周内皮疹消退而且不复发.但也有少数病程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皮疹反复成批发作.作者在2002年4月-2004年3月对迁延难愈的玫瑰糠疹患者采取中药汽熏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结果缩短了病程,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扬;陈春妹;邹倩;王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边天羽教授治疗红斑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经验

    边天羽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诊治皮肤病的开拓者,曾从师于著名老中医赵炳南、董晓初.他吸取古代精华,又多变通,更有创新.从1963年开始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潜心研究皮肤病的治疗.在中西医结合诊治皮肤病的领域中辛勤耕耘了三十余年,硕果累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论文50余篇,著书两部,分别为<常见皮肤病的治法>和<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该书集中体现了边天羽教授学术研究成果,开创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皮肤病完整的学术体系,尤其在中医药治疗皮肤病方面更有独到之处,现总结其中医诊治红斑皮炎类皮肤病的经验如下.

    作者:陈庆江;赵艳霞;龚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杭州地区973例甲真菌病分析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获取流行病学资料.方法我们于2004年6月-11月对直接镜检阳性的973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了真菌分离培养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培养出722株病原菌,皮肤癣菌、酵母、非皮肤癣菌霉菌(NDM)所占比例分别为43.63%、38.37%、18.01%.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89.52%(282/315),酵母中近平滑念珠菌居首,占21.66%,非皮肤癣菌霉菌中以曲霉和青霉为主.结论杭州地区的甲真菌病病原菌为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霉菌,其中以红色毛癣菌和近平滑念珠菌为主.要注意非皮肤癣菌的污染或寄生问题.

    作者:夏修蛟;郑俊惠;金海生;周谓珩;许爱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润肤止痒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老年人因皮脂腺功能减退,皮肤干燥,易患老年性皮肤瘙痒症(pruritus senilis,PS),常瘙痒难忍,严重地影响工作和生活,本病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逐渐上升.我院采用口服润肤止痒汤的方法治疗PS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峰;王强;李铁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柴胡对人乳头瘤病毒杀灭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筛选柴胡抗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有效成分.方法用溶媒(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蒸馏水)对柴胡分别进行提取,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对各提取物进行体外抗病毒药效学实验,检测离体尖锐湿疣皮损中HPV-DNA的扩增情况.结果HPV-DNA经柴胡水提物作用后,其PCR扩增检测为阴性,低有效浓度为0.2g/mL,而用其他有机溶剂提取部分PCR扩增检测为阳性.结论柴胡的水提成分有抗人乳头瘤病毒作用.

    作者:李劲;罗奎章;林奕;陈闻纳;赖穗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药粉剂贴脐疗法治疗婴儿湿疹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3年12月-2005年1月采用自制中药粉剂贴脐疗法治疗婴儿湿疹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淑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复方中药对B16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

    目的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复方中药白斑一号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B16黑素瘤细胞,运用血清药理学、细胞学的方法,测定药物对B16黑素瘤细胞增殖情况,对酪氨酸酶活性调节作用及黑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复方中药白斑一号能促进黑素合成和激活酪氨酸酶,从而阐明了该方在白癜风治疗中的机制.

    作者:刘雅男;娄建石;赵振宇;乔树芳;杨新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诸痒皆由卫气郁滞所致

    瘙痒为皮肤病的常见症状,外邪、气血亏虚、瘀血虫毒、皮肤新生、内毒、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病因皆可致痒,其根本病机是影响卫气循行,导致卫气郁滞、气血不调,治疗应以疏畅卫气、调和气血为主.

    作者:刘志新;孙建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牛磺酸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影响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增殖的影响及对其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牛磺酸对COLO-16细胞株的增殖作用.应用ELISA法检测牛磺酸作用前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变化.结果牛磺酸有抑制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增殖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从20 mmol/L到80 mmol/L的浓度范围内,牛磺酸可以抑制COLO-16细胞株分泌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产生.结论牛磺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抑制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增殖的作用,并可抑制IL-6和TNF-α的分泌.

    作者:吕宁;焦振山;康瑞珠;张玉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养阴清热饮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近年来由于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外用制剂的滥用,特别是含氟高效激素外用制剂在皮肤科的广泛运用,本病有日益增多的趋势.笔者根据本病的主要表现,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于2004年3月-2004年12月用自拟养阴清热饮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陶迪生;朱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祛瘀生肌(内外合治)法治疗慢性下肢皮肤溃疡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内外合治)法对慢性下肢溃疡面新生肉芽及上皮组织生长的影响.方法将50例慢性下肢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口服生肌化瘀方同时配合外用生肌散创面换药;对照组25例,单纯外用生肌散换药,两组均每日1次,治疗4周.观察创面愈合率及新生肉芽及上皮组织生长情况.结果生肌化瘀方合生肌散组治疗慢性下肢溃疡,可以提高创面愈合率,促进新生肉芽及上皮组织生长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瘀生肌(内外合治)法是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更佳方法.

    作者:肖秀丽;王振宜;范斌;李福伦;徐文彬;徐蓉;顾获青;李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解脲脲原体检测及耐药情况分析

    解脲脲原体(Uu)是主要的性传播病原体之一,可引发尿道炎、宫颈炎、前列腺炎、附睾炎及输卵管炎等疾病,近年来不合理使用药物,致使其耐药菌株逐渐增多,导致多种抗生素对其治疗效果不佳.为了给临床提供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治愈率,2002年3月-2004年5月我科对35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分别进行检测,其中检测出110例解脲脲原体患者,分别对其进行药敏试验,观察其耐药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道秋;张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掌跖脓疱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延海;杨红;刘轶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