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与卡马西平药疹(附2例病例)

白彦萍;尤立平;张立新;杨顶权

关键词: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卡马西平, 药疹, 发病率, 药物
摘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发病率很低,但病情危重,大部分是由药物引起.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愈痤汤配合面膜治疗痤疮205例

    笔者自1993年3月开始采用自拟愈痤汤配合面膜治疗痤疮,收到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作者:陆稚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桑龙止痒丸治疗阴虚风盛型皮肤瘙痒症临床观察

    皮肤瘙痒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常以剧烈的皮肤瘙痒伴继发性抓痕、血痂或丘疹、苔藓样变等为主要表现,而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作者:欧阳恒;罗文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自体表皮移植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白癜风36例疗效观察

    白癜风是一种发病机理复杂的色素脱失性疾病,治愈困难,以往虽有不少内服外用治疗方法,但疗程长,疗效不稳定.

    作者:刘岩;闵仲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凉血活血胶囊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凉血活血胶囊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结果凉血活血胶囊可显著改善患者皮损体征,并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复方青黛胶囊.凉血活血胶囊组总有效率为62.5%,虽优于复方青黛胶囊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凉血活血胶囊可显著改善患者皮肤瘙痒、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大小便异常等临床伴随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复方青黛胶囊.结论凉血活血胶囊治疗血热型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孙丽蕴;陈凯;邓丙戌;王萍;陶毅;蔡念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从宏观调控到微观研究是皮肤科中西医结合的必由之路

    皮肤病中西医结合研究已经取得较多进展.

    作者:秦万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抗病毒胶囊治疗初发性生殖器疱疹豚鼠模型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抗病毒胶囊治疗生殖器疱疹的豚鼠模型的效果和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先进行豚鼠生殖器疱疹造模,然后用中药抗病毒胶囊对生殖器疱疹豚鼠进行治疗,用外阴症状评分和阴道拭子病毒滴度进行疗效的评价和机理的探讨.结果中药抗病毒胶囊治疗生殖器疱疹豚鼠的疗效基本等同西药阿昔洛韦,其作用机理可能为抑制病毒的增殖和提高动物免疫功能而发挥疗效.结论抗病毒胶囊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有效药物.

    作者:陈信;范瑞强;李红毅;禤国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治疗湿疹的体会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易于复发和慢性化.

    作者:贾鸿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就医方式与健康教育对银屑病患者病情影响的调查分析(附320例临床分析)

    银屑病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的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率高达0.123%,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均不清楚.

    作者:杨雪源;刘训荃;林麟;崔盘根;贾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凉血汤治疗酒渣鼻

    酒渣鼻损害特点为颜面中部弥漫性潮红,伴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

    作者:张淑霞;魏武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茶多酚和芦荟甙对UVB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合成和分泌TNF-α及IL-1β的影响

    目的探讨茶多酚、芦荟甙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引起皮肤损伤的保护机理.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UVB辐射角质形成细胞(HaCaT)引起TNF-α及IL-1β的分泌量的变化;RT-PCR法检测TNF-α及IL-1β的mRNA表达.结果UVB辐射后,HaCaT细胞分泌TNF-α及IL-1β的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而应用茶多酚、芦荟甙后,分泌量则均明显降低.TNF-α及IL-1β的mRNA表达在UVB照射后明显增加;应用茶多酚、芦荟甙处理后,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茶多酚、芦荟甙可以通过降低UVB引起的TNF-α和IL-1β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减轻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皮肤损伤.

    作者:宋秀祖;夏济平;毕志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异位性皮炎研究现状

    异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名异位性湿疹(atopic eczama),特征为具有遗传过敏性湿疹临床表现,常伴哮喘、枯草热、过敏性皮炎湿疹的家族倾向,对异种蛋白质过敏,血清中IgE值高,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作者:潘小钢;毛舒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常见菌群及其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分析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细菌及其对新型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选择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症状,淋球菌、解脲脲原体及衣原体检测阴性的患者,取前列腺按摩液、尿道口或宫颈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710份标本中有453份分离出细菌,分离阳性率63.8%;前列腺按摩液、尿道口及宫颈分泌液3类标本的细菌分离率分别为60.82%(194/319)、66.37%(75/113)和66.19%(184/278);从3类标本中共分离出16种569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占前3位,分别为36.03%(205/569)、18.2%(104/569)和16.17%(92/569).3种优势分离菌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从0~87.3%不等,以对青霉素类、头孢类耐药性较高,对丁胺卡那、万古霉素的耐药性较低.结论细菌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率较高,且对新型抗生素的耐药性有增加的趋势.

    作者:盛晚香;冯国琴;宋继权;宋韬;郑楷平;陈宏翔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临床分型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实验室检查,归纳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分型.结果心肾不交型多见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降低,尿蛋白增高,左房增大,心动过速;热毒炽盛型多见白细胞增多,血红蛋白、血小板降低,心动过速;阴虚火旺型多见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降低,尿蛋白增高,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心脾两虚型多见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降低,尿蛋白增高,肝脾肿大,心动过缓,心率不齐;心火亢盛灼肺侮脾型多见白细胞增多,尿蛋白增高,血尿,心动过速,左房增大,心包积液,胸透胸片可见两肺纹理阴影增高;脾肾阳虚水寒射肺型多见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增多,尿蛋白增高、红细胞+,肝肿大,肺部感染;寒邪困脾伤肺型多见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降低,白细胞增多,尿蛋白增高、红细胞+,肝脾肿大,腹水,少量胸腔积液.结论采用西医理论可以解释中医分型,并能高效治疗并发症.

    作者:王香兰;周爱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与卡马西平药疹(附2例病例)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发病率很低,但病情危重,大部分是由药物引起.

    作者:白彦萍;尤立平;张立新;杨顶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系统性硬化症与肾阳虚的关系探讨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硬化症(PSS)患者的肾上腺轴激素和分析其临床表现,探讨PSS与肾阳虚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65例PSS住院患者,分别测试其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SS患者血浆Cor和ACTH均较正常对照组为低(P<0.01,P<0.05),差异有显著性;患者的皮肤硬化、肤冷肢寒、腰膝酸软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PSS患者存在肾阳虚和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低下.

    作者:蔡茂庆;郭敏骅;陆群;钮斌;孙家英;屠文震;陈冬冬;钟冬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隋代到清代中医医籍中有关银屑病的资料综述

    中西医结合研究是对祖国医学的继承、整理和提高.

    作者:林熙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49例临床治疗观察

    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较为常见,因其影响外观容貌,且可造成组织器官破坏、变形,故患者治疗愿望迫切,对治疗的结果要求也较高.

    作者:刘刚;帅海林;杨林;白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ELISA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IgG/IgM抗体在诊断梅毒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IgG/IgM抗体在诊断梅毒中的应用.方法临床诊断或怀疑为梅毒的97例患者和74例菲梅毒患者的血清同时接受ELISA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IgG/IgM抗体和TPPA试验两种检测.结果ELISA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IgG/IgM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ELISA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IgG/IgM抗体适合于大样本的筛查和确诊.

    作者:孙乐栋;周再高;曾抗;江丽芬;谭仲楷;张健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病(附50例报告)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病(keratosis erythmatosa symmetri caprogressiva)为较少见之遗传性皮肤病,现将我们从1986年3月到2001年3月,15年中记录完整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50例报导如下.

    作者:廖传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观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多脏器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女性约占90%,尤以20~40岁发病者居多.

    作者:史丙俊;陈德宇;钟桂书;廖勇梅;沈顺华;李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