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运军;彭本刚;王欣;李文军;孙轶青
淋巴瘤是免疫系统恶性肿瘤,病理分型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NHL是一类起源于淋巴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异源性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的淋巴结和淋巴组织,扁桃体是原发于口咽部淋巴瘤的常见部位,因早期无特异性表现,临床上易误诊及漏诊.我科2016年10月收治1例以睡眠打鼾、憋气为主要症状的扁桃体NHL,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志刚;文连姬;刘岩;于丹;傅则名;张幼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下鼻甲黏膜下骨质切除术和骨折外移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手术疗效.方法 利用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调查量表和鼻声反射测量对分别接受两种术式的患者进行术前1周和术后12个月的评估.结果 47例下鼻甲肥大患者入选本研究,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量表显示两种术式均使患者获得QOL改善,且术后改善程度相似,下鼻甲肥大患者术前五大问题依次为睡眠质量差、经常需要擤鼻涕、流黏稠鼻涕、容易疲劳、头晕.术后依次为鼻涕倒流、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两种术式均可使患者的鼻声反射测量参数小横截面积,0~5 cm鼻腔容积(nasal volume,NV)和2~5 cm NV发生显著改变,且黏膜下骨质切除术比骨折外术移获得更宽敞的NV,分别为(7.28±2.01)cm3 vs(6.01±1.22)cm3,(5.99±1.87)cm3 vs(4.23±1.08)cm3(P<0.05);但SNOT-20得分和鼻声反射测量数值无相关性.结论 针对程度较轻的下鼻甲肥大的患者,推荐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作为首选手术方案.
作者:郑铭;王向东;青卉;王成硕;宋晓红;娄鸿飞;王奎吉;张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鼻中隔骨折的发生率及其对鼻骨骨折复位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12例鼻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112例行单纯鼻骨闭合复位术,其余患者行同期鼻中隔矫正术;B组58例术前诊断伴有鼻中隔骨折;C组42例诊断单纯鼻骨骨折,比较组间复位效果及手术前后鼻中隔骨折诊断符合程度.结果 A组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歪鼻27例(24.1%),B+C组术后3个月随访共发生歪鼻9例(9.0%);B组58例(100%)、C组30例(71.8%)患者在术中被证实为鼻中隔骨折,CT诊断鼻中隔骨折符合率为58.0%,而实际鼻中隔骨折发生率为88.0%.结论 CT诊断鼻中隔骨折与实际发生率有明显差异,鼻骨闭合复位术同期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显著降低术后歪鼻发生率.
作者:高运军;彭本刚;王欣;李文军;孙轶青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神经调节肽U(neuromedin U,NMU)在喉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为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收集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共120例喉癌患者标本,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原发灶及淋巴结组织中NMU的表达,组织芯片技术分析NMU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NMU在转移组喉癌原发灶和淋巴结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组,与肿瘤的N分级相关而与T分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NMU在伴转移的喉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可能成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江祺川;陈冬;徐亚男;康健;陈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鼻中隔偏曲患者鼻窦CT的测量分析,初步评价鼻中隔偏曲程度与下鼻甲肥大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9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鼻窦冠状位CT,将与鼻中隔偏曲方向一致的鼻腔设为对照组,与鼻中隔偏曲方向相反的鼻腔设为实验组.测量并记录鼻中隔偏曲角度,双侧下鼻甲骨、内侧黏膜、外侧黏膜厚度.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下鼻甲内侧黏膜、骨、外侧黏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下鼻甲内侧黏膜、骨、外侧黏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下鼻甲内侧黏膜、骨、外侧黏膜厚度与鼻中隔偏曲角度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但相关系数r提示三者与鼻中隔偏曲角度的相关性:骨>内侧黏膜>外侧黏膜.结论 鼻中隔偏曲伴代偿性下鼻甲肥大,不仅由下鼻甲黏膜增厚引起,也可由下鼻甲骨本身增生引起,鼻中隔矫正术术前行鼻窦CT检查,对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帮助.
作者:邱小雯;胡建道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主动脉顺应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多导睡眠图监测确诊为重度OSAHS的患者103例,其中55例为单纯OSAHS组,48例为OSAHS合并高血压组,同时选取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单纯高血压组,20例健康查体人员为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ameter,FMD)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状态,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主动脉顺应性的改变.结果 OSAHS合并高血压组的FMD、主动脉张力和主动脉膨胀性指数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组和单纯OSAHS组(P<0.05);OSAHS合并高血压组的主动脉僵硬指数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组和单纯OSAHS组(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FMD与主动脉僵硬指数呈正相关,与主动脉张力及主动脉膨胀指数呈负相关;OSAHS合并高血压组的FMD、主动脉张力、主动脉膨胀指数和主动脉僵硬指数与AHI呈正相关(P<0.05),与LSaO2呈负相关(P<0.05).结论 OSAHS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和主动脉顺应性下降相关.合并高血压时,会显著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和主动脉顺应性.OSAHS严重程度与血管内皮功能减低和主动脉顺应性改变关系密切.
作者:唐智;黄翠怡;肖林;何雅君;吴莉;王继群;涂智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气管内燃烧三级预防策略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中预防气管内燃烧这一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回顾1992年2月~2016年12月于北京同仁医院行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的喉肿物患者,第一阶段1992年2月~2008年12月,第二阶段2009年1月~2016年12月.比较这两个阶段术中发生气管内燃烧的差别.结果 4例气管内燃烧均发生于第一阶段,其中3例为声门型喉癌,1例为声带息肉及任克水肿.第二阶段未发生气管内燃烧.2例激光打破套囊后被及时发现,但未更换气管插管,将吸入氧浓度百分比(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FiO2)从70%降至30%,盐水纱条填塞套囊上区后,继续行激光手术致气管内燃烧;另外2例术中未发现套囊破损,气管内燃烧发生时FiO2为70%.1例出现颈段气管狭窄,需长期带气切套管;其余3例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 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中喉气管内燃爆的三级预防策略有利于防止气管内燃爆的发生.
作者:许洪波;房居高;李平栋;钟琦;侯丽珍;陈晓红;黄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09~2015年537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多发灶、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突破包膜和肿瘤直径.结果537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率30.9%(166/537),其中单纯VI区转移率24.95%(134/537),VI区+颈侧转移率5.21%(28/537),单纯颈侧率0.74%(4/537).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淋巴结转移与男性、年龄<45岁、突破包膜与肿瘤直径>1 cm有关(P<0.05).术后17例患者暂时声嘶,1例失访,1例随访1.5年未完全恢复正常.术后61例患者暂时低钙,2例失访,2例分别随访1.5和4年,仍需补钙.结论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男性、年龄<45岁、突破包膜、肿瘤直径>1 cm是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建议个体化治疗,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作者:庞玉娟;陈晓红;张景义;高景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占头颈肿瘤的第2位,占全身肿瘤的2%左右,以鳞状细胞癌为常见.其中约60%为声门型,多发于男性,90%以上与长期吸烟有关.声门型喉癌早期常表现出声嘶,故易被早期诊断并治疗.传统喉癌外科治疗需要在气管切开的基础上,根据喉部肿瘤的大小及侵犯范围对应行相关开放性术式,如喉裂开声带切除术,垂直半喉切除术,扩大垂直半喉切除术,喉全切除术等术式,传统开放性手术存在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患者花费高、术后发音效果差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文献报道[1~4],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5年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高等优点,近年来在国内逐渐开展起来.
作者:徐帅;范崇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9例头颈部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2007年3月~2016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9例基底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48.9岁(22~65岁).其中发生于腮腺5例,左上颌窦及颞下窝1例,鼻咽部及翼腭窝1例,鼻前庭1例,鼻中隔1例.结果 发生于鼻咽部及翼腭窝的患者并发鼻-鼻窦炎要求保守仅行鼻窦开放术局部活检病理,其余8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10年,其中发生于左上颌窦及颞下窝者术后1.5年复发,余均未见复发及恶变.结论 基底细胞腺瘤较少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确诊须依靠病理结果.手术切除可获得较好疗效,预后良好.
作者:苏金霏;王振霖;丁秀勇;李谱;张秋航;王纬;曹燕翔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耳胆脂瘤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式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10例中耳乳突病变,包括中耳胆脂瘤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根据范围显微镜下实施完壁式或开放式乳突根治,部分同时鼓室成形术,随访术后干耳状况、并发症、复发情况以及术后听力改善程度等.结果 110例患者中66例中耳胆脂瘤、4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出现颅内外并发症者7例.手术方式:51例(46.36%)行完壁式乳突根治术,46例(41.81%)同时行鼓室成形术,59例(53.64%)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完壁式乳突根治术后听力提高>25 dB 37例(33.64%),>15 dB 14例(12.72%);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听力提高>15 dB 5例(4.55%),听力减退4例(3.64%),比较手术前后言语频率区平均听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发现开放式和完壁式两组胆脂瘤复发共4例.结论 中耳胆脂瘤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通过选择恰当手术方式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尼力帕尔?阿力木;王松;皮力东?库亚西;阿依恒?曲库尔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并评价耳甲腔软骨在保留骨桥的鼓室乳突切除术(intact-bridge tympanomastoidectomy,IBM)中治疗慢性中耳乳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总结分析2013年7月~2016年5月8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IBM采用耳甲腔软骨封闭上鼓室和鼓窦入口重建上鼓室,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不少于6个月,干耳时间4~6周.移植鼓膜一期愈合79例,重建上鼓室未塌陷.术后纯音测听气骨导间距≤20 dB者45.35%(39/86),21~30 dB者39.53%(34/86),≥31 dB者15.12%(13/86);术后语频区平均气导听阈15~55 dB HL,平均(25.4±6.3)dB HL,语频区平均骨导听阈10~35 dB HL,平均(15.3±9.2)dB HL.结论 IBM采用耳甲腔软骨封闭上鼓室和鼓窦入口,重建相对完整的上鼓室,保证听骨链的活动空间,在根除病灶基础上保存或提高听力,是较佳的优化治疗选择.
作者:王胜军;侯晓燕;尹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明确白细胞介素13(IL-13)在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OS-CRSwNP)中的表达,探讨在EOS-CRSwNP中IL-13和黏蛋白5AC(mucin 5AC,MUC5AC)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和ELISA方法观察和测量MUC5AC在对照组鼻黏膜组织和EOS-CRSwNP组织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13在对照组鼻黏膜组织和EOS-CRSwNP组织的表达;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研究EOS-CRSwNP中IL-13和MUC5AC的相关性.IL-13与原代培养鼻黏膜上皮细胞共孵育,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MUC5AC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见MUC5AC主要表达在鼻黏膜上皮,通过ELISA检测,EOS-CRSwNP中MUC5AC和IL-13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在EOS-CRSwNP中MUC5AC与IL-13存在高度相关,进一步通过IL-13与气液界面原代培养人鼻黏膜上皮细胞共孵育,MUC5AC分泌显著增加.结论 MUC5AC和IL-13在EOS-CRSwNP中表达升高,MUC5AC的高分泌与IL-13高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张宇;王向东;王鸿;范尔钟;李颖;宋西成;张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患者的状态-特质焦虑与行为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6月选择在我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14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40例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一般资料、状态-特质焦虑、生活质量和行为状况调查,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状态-特质焦虑评分(51.20±4.19)分,对照组(34.40±3.4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12.949,P<0.05).观察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解决问题与求助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幻想与自责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状态-特质焦虑评分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幻想、自责评分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而与解决问题、求助评分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 突发性聋患者多伴有状态-特质焦虑状况与幻想、自责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能形成恶性循环,在临床上要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
作者:刘丹丹;付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研究表明头颈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因为其具有恶性度高、发展速度快、侵袭转移力强,手术治疗联合顺铂等药物在内的化疗和放疗是推荐治疗方式.而耐药问题,就是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减低却日益突出,其中顺铂耐药常见.肿瘤分子的靶向治疗是指利用引起肿瘤恶性发展过程的关键信号通路,从分子水平阻断并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寻求有效的基因治疗靶点,是头颈鳞癌的研究热点[1].在头颈部鳞癌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基因高表达,STAT3既参与肿瘤的发生和演变,又与肿瘤侵袭、转移、免疫逃逸和血管生成等相关密切[2~4].STAT3的高水平的持续活化与化疗药物耐药性相关[5].根据STAT3基因的这些特点,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多是将以STAT3为靶点的技术用于基因治疗,通过破坏STAT3信号转导通路控制病变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抑制凋亡的发生,增强病变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而治疗肿瘤等.
作者:郭慧;李晓明;高伟;秦多;李东波;韩锦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五水头孢唑林钠+桃金娘油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20例确诊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成四组(各30例),分别采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加用桃金娘油、头孢唑林钠加用桃金娘油、五水头孢唑林钠、头孢唑林钠4组治疗.观察并记录4个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个组患儿间年龄、性别、平均病程均无明显差异.五水头孢唑林钠+桃金娘油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其他3个组(P均<0.05),头孢唑林钠+桃金娘油组与五水头孢唑林钠组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且两组均优于头孢唑林钠组(P<0.05).患儿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发热、鼓膜充血)消失时间,五水头孢唑林钠+桃金娘油组均短于另3个组(P均<0.05).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4个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五水头孢唑林钠+桃金娘油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效果优于另3种用药方案,且不增加安全性风险.
作者:丁小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随着放疗及化放疗技术的发展,鼻咽癌生存期逐渐提高,而放疗相关晚期并发症已成为影响此类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现报道1例鼻咽癌放疗后12年,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的颈内动脉闭塞病例,患者经气管切开及胃造瘘后,随访至今.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9岁,因鼻咽癌放疗后12年,口鼻出血2 h于2012-04-23入院.患者2000年曾于外院行立体定向放疗,方案为计划靶区边缘剂量20~25 Gy,肿瘤靶区边缘剂量40~50 Gy,连续照射5 d.放疗后出现听力下降、吞咽障碍、呛咳及声嘶,并进行性加重.入院时无恶心、呕吐,无腹痛、黑便,无呼吸困难,无乏力,无心悸、胸闷,无发热,无头晕及头痛症状.有高血压史,无心脏病史,无烟酒史.查体:双侧声带麻痹,双侧鼓膜紧张部穿孔,鼻咽部伪膜覆盖,未见明显肿瘤复发.CT及MRI提示: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顶后壁坏死灶,右侧颞叶软化灶,中耳乳突炎,右侧颈内动脉闭塞.予进一步行颈动脉MRA及DSA检查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图1).入院后行鼻内镜探查,见鼻咽顶后壁伪膜突起,右侧咽隐窝处骨质暴露,取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为坏死组织.为解决患者进食困难及误吸,予气管切开及胃造瘘,后定期随访至今,随访期间患者曾有数次鼻咽部出血,但未出现其他明显严重并发症.
作者:伍大权;刘丹政;黄新生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