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负压引流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洪建和

关键词:引流术(Drainage), 耳疾病(Ear Diseases), 囊肿(Cysts)
摘要: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6年~2002年采用穿刺负压引流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56例,取得满意疗效.56例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支撑喉镜声门暴露困难病例的处理

    在气管插管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手术中,常常遇到声门暴露困难的情况,我科根据现有的设备和条件采用了三种不同方法摘除声带息肉或小结,报告如下.

    作者:翁柏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麦道可兰和复方丹参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比较

    突发性耳聋发病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病毒性耳蜗炎)和血液粘度增高、椎基底动脉硬化造成管腔狭窄等有关,这些因素均可危及耳蜗的血液供给,使Corti's器缺血缺氧引起突聋[1,2].

    作者:严瑞珍;张鹏;卢二永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扁桃体手术致咽喉水肿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于2002-12-11上午门诊局麻下行双侧扁桃体挤切术,麻醉药物为1%利多卡因注射液10毫升,0.1%肾上腺素注射液3滴.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副损伤,少量出血约20毫升,术后静滴抗生素.术后10小时患者自觉咽痛,有轻度憋气感,后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作者:范永久;刘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针头穿刺石膏固定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耳廓假性囊肿又称耳廓软骨膜炎或渗出性软骨膜炎,以前称之为非化脓性软骨膜炎,是耳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较多,如反复穿刺抽液、注射硬化剂、磁疗、冷冻和手术切除等方法治疗,但效果不甚满意[1].

    作者:戴建军;李雪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微波治疗喉内血管瘤

    1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一年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喉部不适,偶有轻度嘶哑,无呼吸吞咽困难症状.近一个月症状加重,音哑持续不愈,以喉内血管瘤收入院.检查:营养发育正常,轻度声音嘶哑,呼吸平稳,颈淋巴结不肿大,T:36.7.

    作者:韩仲明;张敏燕;徐金操;付玉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60例鼻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临床治疗结果,就临床分期与预后的关系进行讨论3方法就60例鼻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CT)资料,采用Ann Arbor临床分期,结合放疗为主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Ⅰ期、Ⅱ期、ⅢⅡ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86%(13/14),41.67%(10/24)和11.11%(2/18);4例临床Ⅳ期病人均在1年内死亡;60例病人的1年、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7%(49/60),61.67%(37/60),51.67%(31/60)和41.70%(25/60).结论鼻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临床分期与预后关系密切;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作者:姜元芹;雷胜;章志勇;雷衍凡;潘桂华;张宜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术后并发舌下神经麻痹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因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于2003-03-06在全麻插管下行内窥镜下全组鼻窦开放加鼻中隔矫正术.

    作者:杨静;范雪梅;李天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眉间囊性畸胎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0岁.自幼发现眉间无痛肿物,渐增大2年于2002-11-30入院.查体:双眉正中可扪及一肿物,约2 cm×2cm×2 cm大小,质偏硬,边界尚清楚,无压痛,活动度较差,似与深部组织粘连.临床初步诊断:眉间纤维瘤.

    作者:吴寒冰;牛建瑛;陈仁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下鼻甲切除术专题编后语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耳廓撕裂伤20例治疗分析

    我科1998到2000年共治疗较严重的耳廓撕裂伤20例,经及时手术修复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石红海;胡宝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藻酸钙敷料在鼻内镜术后术腔填塞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鼻内镜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后藻酸钙敷料(Sorbalgon Tamponade Strips)与金霉素油纱条填塞术腔的效果,以寻求更好的鼻腔、鼻窦填塞材料.方法对5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后应用藻酸钙敷料随机填塞一侧鼻腔,金霉素油纱条填塞另一侧鼻腔作为对照.观察及评价填塞与抽取时,两侧鼻腔的出血量、疼痛及鼻粘膜水肿情况;并对两侧鼻粘膜进行光镜观察及比较.结果应用藻酸钙敷料填塞止血效果好,填塞及抽取时出血少(P<0.01);鼻腔疼痛轻(P<0.01);术后鼻腔粘膜水肿轻(P<0.05).填塞藻酸钙敷料的鼻腔,术后第三周鼻粘膜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与填塞金霉素油纱条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藻酸钙敷料是较理想的鼻腔手术后填塞止血材料.

    作者:刘颖;郑春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硬化剂注射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1临床资料采用下鼻甲粘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16~62岁,平均33岁.

    作者:王世伟;李永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环杓关节脱位的病因及预防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麻醉后病人出现环杓关节脱位的病因.方法通过改进拔管时机避免环杓关节脱位,对照观察三组病人麻醉后出现环杓关节脱位的资料.结果习惯插管及拔管的对照组(第一组)行气管插管麻醉病人1061例,出现8例环杓关节脱位;改进插管操作的观察组(第二组)行气管插管麻醉病人1012例,出现9例环杓关节脱位;改进拔管时机观察组(第三组)做气管插管麻醉病人1328例,未出现环杓关节脱位.第三组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在全麻诱导和肌松状态下行气管插管麻醉的病人出现环杓关节脱位与在清醒状态下拔管有关.在病人喉部对刺激不敏感的状态下进行插管及拔管操作,可以有效避免环杓关节脱位.

    作者:覃扬达;黄斌;梁建平;朱习平;尹曼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下鼻甲粘膜下成形术--附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治疗下鼻甲肥大理想的手术方法.方法经鼻内镜直视下,用显微电动吸切器治疗60例下鼻甲肥大.结果所有病人术后疗效满意,无并发症,有效率为100%;随访6个月以上,无一例复发.结论显微电动吸切器治疗下鼻甲肥大是一种较新的下鼻甲粘膜下成形术.

    作者:曹建国;朱敏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治疗慢性鼻窦炎60例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鼻内镜下治疗慢性鼻窦炎60例,效果良好,现报导如下.

    作者:曹保刚;张霞;李少平;孙爱华;侯森;王海英;王目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成人巨大喉血管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1岁.因持续声嘶40年,进行性加重4年,偶见痰带血丝,伴气急半年入院.无吞咽困难,无咽痛.从事油漆工35年,无烟酒嗜好,家族史无异常.体格检查:平静时有吸气期呼吸困难、轻度喉鸣、三凹征,不能平卧.

    作者:陈鸣;杨蓓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负压引流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6年~2002年采用穿刺负压引流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56例,取得满意疗效.56例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

    作者:洪建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内镜下鼻内多结构手术治疗慢性鼻炎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炎的方法.方法对35例慢性鼻炎患者进行鼻内镜下选择性地多结构手术治疗,随访6月~2年,评估疗效.结果29例病人疗效满意,5例患者自觉症状明显缓解,1例病人仍持续性鼻塞,有效率97.1%.结论鼻内镜下选择性多结构手术治疗慢性鼻炎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有效方法.

    作者:司马国旗;蒋志毅;盛成;郁波;殷鹏;张亚军;魏国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对下鼻甲手术的评价

    采用切除下鼻甲改善鼻腔通气功能的手术历史悠久,特别是七十年代以后,许多新技术应用到这一领域,例如:激光、冷冻、射频、微波等,可谓种类繁多.为此韩德民教授提出对下鼻甲手术进行一次讨论,主要针对下鼻甲手术是否对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具有必要性及手术对鼻腔功能的影响,这对于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规范下鼻甲手术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许庚;杨钦泰;徐睿;李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嗅感觉神经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目的建立哺乳动物嗅感觉神经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取成年家兔的嗅区粘膜,用胰酶和胶原酶消化法进行嗅感觉神经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并应用抗神经微丝蛋白(NFP)抗体、抗嗅觉标记蛋白(0MP)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同时采用甲苯胺蓝神经特异性染色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从嗅粘膜分离以及原代培养得到的嗅感觉神经元,光镜、电镜下为典型的双极神经元,OMP、NFP阳性,神经元特异性染色阳性.分离的嗅感觉神经元可在体外存活数小时,其细胞形态、生存数量和存活时间均能满足体外实验的基本要求.结论本实验在家兔建立了较稳定、可靠的嗅感觉神经细胞分离和原代培养方法.为深入开展嗅感觉神经细胞的离体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材料来源和技术保障.

    作者:魏永祥;韩德民;蔡贞;杨凌;刘小超;羡慕;张晓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