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发性泪囊炎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

祝灵春;孙立;赵宏茹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 泪囊炎, 泪囊鼻腔吻合术, 复发
摘要:目的评价复发性泪囊炎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的疗效.方法对38例(44眼)病人行鼻内镜下吻合口瘢痕组织切除,造孔留置支撑物2~3个月.结果经术后随访6个月~36个月,治愈40眼,占91%;好转2眼,无效2眼,各占4.5%.结论该手术方式效果确切,易操作,创伤小,不影响面部美观,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一种理想方法.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岩-乳突进路切除颞骨岩部胆脂瘤

    目的评估经岩-乳突进路切除颞骨岩部胆脂瘤的临床疗效.方法4例岩骨胆脂瘤伴有中耳感染行乳突腔开放术式;2例鼓膜完整行外耳道缝合关闭术式.6例面瘫均行面神经减压术.结果6例术后随访1.5~6.5年,无一例局部复发胆脂瘤.手术后3~6月面神经功能逐渐恢复,1例面瘫恢复到正常,4例恢复到轻度,另1例恢复到轻中度,仍在随访中.结论岩骨胆脂瘤的手术进路选择应该根据病变范围和侵袭程度,乳突腔开放术式适于中耳感染的病例,术中有利于面神经全程减压,术后便于术腔清理换药;外耳道关闭术式适于非中耳感染的病例,填塞术腔,缝合外耳道,有利于预防术后感染.

    作者:蒋立新;柴丽;孙连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复发性鼻息肉鼻内镜下治疗

    自1997年3月~2001年9月期间,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腔及鼻窦息肉23例,参照1997年海口评定标准[1],对术后随访一年以上的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鹏;郭莉;刘雅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眼眶并蝶额筛上颌窦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左侧眼球突出持续性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觉左眼球突出,无视力减退,无复视,无鼻塞及嗅觉减退.1周前觉视物模糊,无复视.查体:一般情况好,营养中等,发育正常.专科检查:左眼球突出,突出计检查:14×22/115 mm,眼球向内侧运动受限,视力:右眼1.5,左眼0.8,左眼球结膜充血水肿,右眼正常.

    作者:王瑞玉;王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喉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研究喉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意义.方法以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调查了42例行喉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生活质量主客观指标之间和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喉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主客观指标间呈现显著差异.主观满意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大于客观状态.客观状态较差时对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客观状态较好时对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较小.影响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重要的因素均为心理功能.影响心理功能重要的因素为躯体功能.在对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做出选择时,多数患者首选生存时间.结论全面研究喉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心理干预可望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张立强;栾信庸;潘新良;解光;许风雷;刘大昱;雷大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7例报告

    自1990年~2000年,共收治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4种7例,包括恶性黑色素瘤4例,腺棘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及纤维肉瘤各1例.其恶性度高,又可发生远处器官转移,预后不良,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陈永华;艾俊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面中部横切口鼻锥体翻转进路在鼻咽癌复发挽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咽癌复发挽救手术的途径.方法4例鼻咽癌患者于1988年5月~1995年8月接受根治量放疗.治疗后2年~9年,出现局部复发.复发病灶累犯的部位:鼻咽部顶壁、鼻腔、上颌窦、蝶窦、筛窦、鼻中隔和眼眶纸样板等部位.应用鼻侧切加横跨面中部切口鼻锥体翻转进路摘除肿瘤,术后给予60 Gy放疗.结果手术并发症少,4例患者生存满2年的1例,3年2例,5年1例.结论应用这一手术径路,术野暴露充分,可完整切除肿瘤.鼻咽癌复发挽救手术应用得当,部分病例仍可获得根治效果.

    作者:陶仲强;张政;邓卓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喉癌p53基因异常的临床意义

    目的p53基因异常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常见的现象,但其临床意义仍存在争议.回顾性研究喉癌p53蛋白过度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致癌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探求p53基因异常可能的致病机制和预后判断方面的意义.方法以100例手术切除的喉癌标本为研究对象,收集并记录诊断时的临床参数和致癌危险因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100例喉癌标本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6%;检测中发现p53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饮酒程度、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关联(P>0.05).结论p53基因异常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喉癌预后无关.

    作者:王琪;韩德民;王植平;张勇;范尔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真菌病

    鼻腔、鼻窦真菌病以往发病率较低,近年由于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其病例报告逐渐增多.各种类型的鼻窦真菌病均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对1996年2月~2002年12月收治的27例鼻窦真菌病进行分析,以探讨该类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忠;李新平;赵文敏;曾鸿斌;张蕴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先天性喉粘液囊肿1例

    1临床资料患儿,男,4个月.因声嘶、喉鸣3月余,以喉部肿物待查而收入院.检查: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心电图及胸片正常.

    作者:周丽娟;张铁松;林建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咽部涂碘甘油过敏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76岁,因咽部干燥感半年,于2002年11月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咽部粘膜慢性充血,干燥,双扁桃体Ⅰ度大.诊断为干燥性咽炎,给予咽部涂2%碘甘油,日一次.

    作者:冯日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2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提高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免疫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局部组30例(白细胞介素-2局部用药加放化疗),全身组30例(白细胞介素-2静脉滴注加放化疗),常规组30例(化疗加放疗),分别于免疫治疗前后和放化疗后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另设30例正常人检测其红细胞免疫功能,以资对照.结果三组病人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均较正常对照组低下(P<0.01);经白细胞介素-2治疗后两组病人红细胞的免疫功能有所提高,并且在放化疗后红细胞的免疫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常规组病人在放化疗后其红细胞免疫功能较治疗前明显低下(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2治疗对维护和提高鼻咽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司勇锋;张政;黄波;陆锦龙;李东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侵犯气管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气管袖状切除术

    目的寻找侵入气管及喉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方法,探讨包括气管及喉部分切除在内的根治性手术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3例均为女性,2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滤泡状癌,均侵入气管.一例采取右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气管袖状切除术及声门下喉部分切除术,术后因喉切缘肿瘤残留补充放疗总量55 Gy;另一例采取左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气管袖状切除术及左改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第三例采取全甲状腺切除、气管袖状和喉部分切除术、双侧改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和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术后均无声音嘶哑,呼吸平稳,无需气管切开,均无吻合口漏.随访近2年均未见吻合口狭窄和肿瘤复发.结论对侵入气管及喉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包括气管袖状切除术在内的根治性手术治疗是可行和有效的.

    作者:黄文喜;徐震纲;陈伟泉;廖卫国;温清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鼻腔结石合并萎缩性鼻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右侧鼻腔堵塞伴嗅觉丧失2年余,经常性前额部胀痛,近2个月症状加重,流粘脓涕.于2003-01-17就诊.检查:右鼻腔中有灰黑色赘生物,触之质地较硬,粗糙感,不易出血,表面覆有伪膜,伴特殊臭味,下鼻甲、中鼻甲明显萎缩,鼻中隔轻度向左偏曲,嗅觉丧失.

    作者:王正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自制简便鼻腔异物取出器及临床应用

    鼻腔异物多见于儿童,临床上多以钩、钳等器械掏取,尚无特制的异物取出器.患儿大多不合作,哭闹、燥动常易致鼻粘膜损伤或将异物推向后鼻孔,有落入气管或吞入食道之虑[1].近5年来笔者用自制鼻异物取出器(图1见附3页)取鼻腔异物59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阙镇如;王红红;林丹琪;郑青山;黄继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导致眼部症状的鼻腔及鼻窦病变

    目的探讨鼻腔及鼻窦病变与眼部症状的关系,明确其相关性,减少误诊率.方法分析91例鼻腔及鼻窦病变引发的眼部症状及误诊原因.结果本组病例的眼部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及移位、眼球活动受限、内眦肿块、视力下降、眼胀痛等,56例首诊于眼科,占61.5%.结论鼻腔及鼻窦病变可以导致眼部症状,特别是额、筛、蝶窦囊肿及筛窦癌,其误诊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尹兆富;刘思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气管切开术在治疗头面颈部烧伤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有关注意事项.方法对36例头面颈部烧伤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6例病人均在伤后12~7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解除了上呼吸道梗阻,清除了下呼吸道分泌物,改善了缺氧状况,提高了严重烧伤病人的治愈率.本组治愈31例(86.1%),死亡5例(13.9%).结论对头面颈部烧伤尤其是吸入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时间选择在伤后12小时内为宜,拔管选择在手术后2周左右为宜.

    作者:李玲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半规管阻塞技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初步探讨临床应用半规管阻塞技术治疗位置性眩晕与梅尼埃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0年间半规管阻塞技术临床应用的资料,其中,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2例,水平半规管位置性眩晕1例,内淋巴囊阻塞术后5年复发的梅尼埃病1例,男1例,女3例,年龄39~58岁.梅尼埃病患者行三半规管阻塞及内淋巴乳突腔分流术,位置性眩晕患者行相应的半规管阻塞术.结果位置性眩晕患者术后随访1.5~7年,全部患者位置性眩晕得到解除,术后纯音测听、中耳功能分析、听觉脑干电反应测试、耳声发射等听觉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耳蜗功能与术前完全一致,水平半规管阻塞的患者双耳冷热试验结果显示手术消除了水平半规管的功能,后半规管阻塞的患者双耳冷热试验结果显示手术后以水平半规管为代表的其它前庭末梢器官的功能得到良好的保存.内淋巴囊阻塞术后5年复发的梅尼埃病患者术后随访2年,眩晕得到完全控制.结论半规管阻塞技术可有效控制位置性眩晕与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半规管阻塞对患者耳蜗功能及所阻塞半规管以外的其它前庭末梢器官功能没有影响,半规管阻塞技术可望成为位置性眩晕和梅尼埃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符合现代外科学对手术微创的要求.

    作者:殷善开;沈平江;鲁文莺;张胜兰;陈斌;冯云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伴有糖尿病的咽喉部感染(附2例报告)

    伴有糖尿病的咽喉部感染远较单纯咽喉部感染复杂,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严重的、快速发展型的感染,导致喉梗阻、窒息和死亡;同时感染可以加重糖代谢紊乱,诱发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增加糖尿病的病死率.

    作者:刘湘燕;韩德民;李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牙根性上颌窦囊肿致骨质破坏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无明显诱因左面颊部肿胀、疼痛半年.一般情况好,淋巴结无肿大,心、肥、肝、脾、肾及骨髓均未见异常,耳、咽、喉正常.双眼对称,眼球活动自如,视力正常.

    作者:李臻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不同术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比较

    报告自2000年开始在鼻内镜下用微创切削器械做下鼻甲成形加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86例(156侧),与先期采用其它方法治疗的病例进行对照,效果满意.

    作者:倪志军;张萍;孟昭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