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管切开术在治疗头面颈部烧伤中的临床意义

李玲波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 气管插管术, 烧伤, 吸入性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有关注意事项.方法对36例头面颈部烧伤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6例病人均在伤后12~7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解除了上呼吸道梗阻,清除了下呼吸道分泌物,改善了缺氧状况,提高了严重烧伤病人的治愈率.本组治愈31例(86.1%),死亡5例(13.9%).结论对头面颈部烧伤尤其是吸入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时间选择在伤后12小时内为宜,拔管选择在手术后2周左右为宜.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喉粘液囊肿1例

    1临床资料患儿,男,4个月.因声嘶、喉鸣3月余,以喉部肿物待查而收入院.检查: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心电图及胸片正常.

    作者:周丽娟;张铁松;林建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7例报告

    自1990年~2000年,共收治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4种7例,包括恶性黑色素瘤4例,腺棘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及纤维肉瘤各1例.其恶性度高,又可发生远处器官转移,预后不良,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陈永华;艾俊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喉癌p53基因异常的临床意义

    目的p53基因异常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常见的现象,但其临床意义仍存在争议.回顾性研究喉癌p53蛋白过度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致癌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探求p53基因异常可能的致病机制和预后判断方面的意义.方法以100例手术切除的喉癌标本为研究对象,收集并记录诊断时的临床参数和致癌危险因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100例喉癌标本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6%;检测中发现p53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饮酒程度、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关联(P>0.05).结论p53基因异常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喉癌预后无关.

    作者:王琪;韩德民;王植平;张勇;范尔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喉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研究喉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意义.方法以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调查了42例行喉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生活质量主客观指标之间和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喉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主客观指标间呈现显著差异.主观满意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大于客观状态.客观状态较差时对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客观状态较好时对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较小.影响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重要的因素均为心理功能.影响心理功能重要的因素为躯体功能.在对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做出选择时,多数患者首选生存时间.结论全面研究喉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心理干预可望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张立强;栾信庸;潘新良;解光;许风雷;刘大昱;雷大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小儿喉乳头状瘤治疗分析

    小儿喉乳头状瘤是一种常见的喉部良性肿瘤,80%发病于7岁前,且容易复发,随着年龄增长有自限趋势.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我科自1993年3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15例,分别行支撑喉镜加激光切除、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加激光喉乳头状瘤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楚凌;卢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导致眼部症状的鼻腔及鼻窦病变

    目的探讨鼻腔及鼻窦病变与眼部症状的关系,明确其相关性,减少误诊率.方法分析91例鼻腔及鼻窦病变引发的眼部症状及误诊原因.结果本组病例的眼部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及移位、眼球活动受限、内眦肿块、视力下降、眼胀痛等,56例首诊于眼科,占61.5%.结论鼻腔及鼻窦病变可以导致眼部症状,特别是额、筛、蝶窦囊肿及筛窦癌,其误诊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尹兆富;刘思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牙根性上颌窦囊肿致骨质破坏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无明显诱因左面颊部肿胀、疼痛半年.一般情况好,淋巴结无肿大,心、肥、肝、脾、肾及骨髓均未见异常,耳、咽、喉正常.双眼对称,眼球活动自如,视力正常.

    作者:李臻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鼻腔结石合并萎缩性鼻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右侧鼻腔堵塞伴嗅觉丧失2年余,经常性前额部胀痛,近2个月症状加重,流粘脓涕.于2003-01-17就诊.检查:右鼻腔中有灰黑色赘生物,触之质地较硬,粗糙感,不易出血,表面覆有伪膜,伴特殊臭味,下鼻甲、中鼻甲明显萎缩,鼻中隔轻度向左偏曲,嗅觉丧失.

    作者:王正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髓样癌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统计学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64例甲状腺髓样癌的预后因素.结果根据Kaplan-Meier累积生存率算法,64例病人5年、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0.47%、82.47%、74.8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否、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式、是否伴有内分泌症状均明显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中,只有年龄、T分期和是否伴有内分泌症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明显改善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赏金标;王可敬;刘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气管切开术在治疗头面颈部烧伤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有关注意事项.方法对36例头面颈部烧伤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6例病人均在伤后12~7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解除了上呼吸道梗阻,清除了下呼吸道分泌物,改善了缺氧状况,提高了严重烧伤病人的治愈率.本组治愈31例(86.1%),死亡5例(13.9%).结论对头面颈部烧伤尤其是吸入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时间选择在伤后12小时内为宜,拔管选择在手术后2周左右为宜.

    作者:李玲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丹参对顺铂耳蜗毒性的防护作用

    目前有研究发现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与顺铂导致的内耳毒性关系密切,增加的NO可能参与了顺铂的耳毒性作用[1~3].近来又有文献报道,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可以通过降低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以降低庆大霉素耳毒性[4].

    作者:张再兴;路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伴有糖尿病的咽喉部感染(附2例报告)

    伴有糖尿病的咽喉部感染远较单纯咽喉部感染复杂,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严重的、快速发展型的感染,导致喉梗阻、窒息和死亡;同时感染可以加重糖代谢紊乱,诱发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增加糖尿病的病死率.

    作者:刘湘燕;韩德民;李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不同术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比较

    报告自2000年开始在鼻内镜下用微创切削器械做下鼻甲成形加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86例(156侧),与先期采用其它方法治疗的病例进行对照,效果满意.

    作者:倪志军;张萍;孟昭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咽部涂碘甘油过敏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76岁,因咽部干燥感半年,于2002年11月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咽部粘膜慢性充血,干燥,双扁桃体Ⅰ度大.诊断为干燥性咽炎,给予咽部涂2%碘甘油,日一次.

    作者:冯日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面神经解剖在切除耳后鳃裂瘘管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面神经总干解剖在耳后鳃裂瘘管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12例耳后鳃裂瘘管患者术中常规解剖面神经总干,在明视面神经情况下将耳后瘘管及其周围的瘢痕组织一并切除.3例伴耳道软骨缺损,瘘管组织与耳道皮肤关系密切而切除部分耳道软骨和皮肤,耳道缺损用胸锁乳突肌瓣予以填塞封闭.结果切口Ⅰ期愈合者11例,1例术腔积液并发感染,经清创换药后痊愈.其中1例术后有轻度面神经麻痹,术后10天完全恢复.3例行耳道软骨和皮肤部分切除者均无耳道狭窄和听力下降.本组中1例术后6月失访,11例患者随诊1年6月~2年均无复发.结论面神经总干解剖有助于完整切除耳后鳃裂瘘管和防止面神经不可逆损伤.

    作者:魏伯俊;倪道凤;李五一;何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一):发病机制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别从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和鼻用皮质类固醇的药理作用机制三个方面介绍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结果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存在相关性.分子免疫学的研究进展,揭示了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对基本免疫反应的调节机制,表明变应性鼻炎是体外环境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异常免疫反应,造成Th1和Th2免疫反应失衡而引发的以鼻腔粘膜Th2免疫反应为主的变应性炎症反应.变应性疾病在西方国家的地理分布特征和过去三十年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Th1和Th2免疫反应间的平衡机制受多因素影响.结论发育期的儿童接受适当的环境因素刺激,可能通过激发Th1细胞介导的保护性免疫反应,调节Th1和Th2免疫平衡状态,有助于拮抗变应原激发的Th2免疫反应,据此提出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卫生假说.

    作者:张罗;周兵;韩德民;顾之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复发性泪囊炎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

    目的评价复发性泪囊炎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的疗效.方法对38例(44眼)病人行鼻内镜下吻合口瘢痕组织切除,造孔留置支撑物2~3个月.结果经术后随访6个月~36个月,治愈40眼,占91%;好转2眼,无效2眼,各占4.5%.结论该手术方式效果确切,易操作,创伤小,不影响面部美观,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祝灵春;孙立;赵宏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鼻内镜微波热凝治疗腺样体肥大42例报告

    鼻内镜和微波治疗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结合以上两种技术的优点,自1997年1月~2001年6月,我们经鼻内镜微波治疗腺样体肥大42例,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建斌;黄岳锋;孙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并发鼻中隔穿孔3例及原因分析

    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后并发鼻中隔穿孔少见,作者曾接诊3例外院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刘稳;高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首诊于耳鼻咽喉科的白血病2例报告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发热,首先以耳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十分罕见,容易造成误诊.

    作者:楼正才;陈家海;楼兴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