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辉;马艳红;伍伟景
内淋巴囊引流和类固醇灌注手术(EDSS)系指通过打开的内淋巴囊,使病变的内耳向大剂量类固醇暴露,该作者给12例确诊的梅尼埃病作EDSS手术,女5例,男7例,年龄24~67岁,药物治疗失败,平均病程5年,术前6个月平均眩晕发作2次,Ⅰ、Ⅱ、Ⅲ、Ⅳ期病例数分别为0、1、6、5例,EDSS步骤如下,单纯乳突切……
作者:喻斌;喻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外淋巴瘘(PLF)是急性耳蜗前庭紊乱的重要原因,病因仍待阐明。该作者对120例(男92,女28例,平均40岁)确诊为PLF患者的病因进行研究。患者中左耳PLF58例、右耳PLF55例、双耳PLF7例;65例(54%)由圆窗膜破裂、18例(15%)由环韧带破裂、7例(6%)由镫骨底板骨折致成,20例(17%)有双侧窗膜区缺损,10例(8%)有半规管或鼓岬缺损及镫骨活塞赝复……
作者:林尚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对梅尼埃病患者听力下降情况进行研究,把111例梅尼埃病患者分组和对照,进行纯音测听和语言测听,发现了一些未曾报告的现象。这是一种前瞻性临床群体研究。梅尼埃病者患耳的纯音测听和语言测听两方面均有下降。结果:①听力图形表明听力损失多见于“低频”或“低频+高频”听力下降类型(P=0.006);②并且发现听力曲线形态不取决于病期;③平均听力……
作者:殷团芳;卢永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一位54岁妇女因伸颈性恶心一年就诊。描述颈部舌动时便立刻产生恶心。持续约1~2分钟。自幼起乘气车不能看书,乘火车无碍。当快速起床时便感短暂眩晕但无耳鸣或耳胀感,无耳聋家族史。 眼震描记检查:未见自发性位置性扭颈或全直性……
作者:崔珑;郭玉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应用特定的标准选择前瞻性试验汇总进行Meta分析,通过对照以皮质类固醇、安慰剂治疗和不治疗完全性特发性面瘫(IFNP)病人的结果,评价其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上的完全性、不完全性的面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作为终点测量值。通过计算率差和Fisher精确检验的P值来评价效果的分级和意义。用随机效果模型进行综合分析。数据分析显示皮质类固醇疗法能提高17%的完全性IFNP病人的面神经运动功能恢复率。皮质类固醇治疗对完全性IFNP的功能恢复有临床上和统计学上的意义。
作者:魏崴;王正敏;戴春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从1938年起,内淋巴积水作为梅尼埃病的基本病理组织学基础已经被普遍接受。经动物研究已发现给予外源醛固酮可以导致内淋巴积水。心理压力可以经常产生梅尼埃病的症状。通过下丘脑的传递,心理压力导致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增加,随之肾上腺皮质生成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和皮质酮)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增加。该作者探讨是否会象……
作者:李钧;李兆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对梅尼埃病尽管已有广泛研究,但确切的发病机制迄今仍不清楚,内淋巴积水的原因和导致症状发作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尚在研究之中。早在1923年Duke就报告过变态反应与梅尼埃病之间的联系,2例有典型梅尼埃病症候群的患者存在严重食物过敏,用肾上腺素控制过敏反应,梅尼埃病症状亦显著缓解,在无症状期用患者高度过敏的食物变应原皮内注射诱发出梅尼……
作者:刘国辉;马艳红;伍伟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法的引进,尤其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的广泛应用,许多报道证实贝尔氏麻痹与单纯疱疹病毒(HSV)有密切关系,该文对贝尔氏麻痹患者泪液和唾液HSV分泌及其动态进行了研究。 血清中抗HSV IgG抗体阳性,偶血清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IgG抗体价无明显变动,以发病16……
作者:张来虎;凌雪蓉;凌贤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80年代初,随着内耳切片制作困难的克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应用到内耳形态、功能的研究。耳神经科学的研究出现飞跃性的进展,尤其在前庭传导通路上的神经递质研究方面。P物质(subtance P)作为前庭神经递质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本文就其概念、分布与效应,与其它神经递质的共存关系,尤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蒋子栋;张连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听力损失为专业潜水人员的耳鼻喉常见疾病,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专业潜水人员的内耳可能变化。共测试了13位无临床症状的专业潜水人员和12位非潜水人员(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1.76±7.9岁)的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均在潜水后48小时进行,以避免潜水导致的急性改变。……
作者:刘雅凌;喻勋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良性发作性头位眩晕症(BPPV),是主诉旋转性眩晕患者中比例高的疾患。文章对BPPV发病经过、自觉症状、眼震所见、缓解时间等进行了研究。 1999年4月~2000年3月底1年内,主诉眩晕初诊患者619例,经详细问诊和多项检查及眼震诱发试……
作者:张来虎;汪月月;凌贤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急性前庭病的特点是:急性或亚急性出现眩晕或平衡障碍,可以由于前庭外周各部或中枢前庭结构的功能低下或各种原因的刺激引起。本文着重于对前庭急性外周病变,如BPPV、前庭神经元炎、上半规管裂隙综合征及前庭阵发症;前庭中枢急性病变如前庭性偏头痛及一些新近认识的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吴子明;王锦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前了解到有些药物对内耳有毒性作用,如引起耳蜗病变,导致听力损失。我们可以用脑干诱发电位(ABR)、耳声发射等方法直接检查发现,但如造成前庭功能损害,就只能通过行为学和组织学的方法进行检查,而上述方法也不易发现早期的前庭损害。本文作者通过实验了解前庭诱发电位(VsEP)在评价前庭功能方面的作用。……
作者:陈曦;孙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前庭紊乱。特征是严重的头痛、自发的神经系统症状。可合并耳蜗或前庭症状,如听力下降、耳鸣、眩晕和头晕,有时可以合并梅尼埃病。用以研究的病人为:有或无先兆的偏头痛病人20例,排除其它原因如紧张、丛集性头痛或任何系统疾病引起的头痛。所有的病人都经过国际疼痛学会(1988)的诊断标准。做血液分析(血细胞完全计数、血生化、甲……
作者:张瀛;秦家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梅尼埃病(MD)的病理改变虽已公认有膜迷路积水,但病因仍未阐明,处理方法虽多而争论亦多。近10年来证实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54%患者血清中有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存在,认为是由免疫介导反应所激发的疾病,故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多,故大多局部用药以消炎和抑制免疫反应。庆大霉素局部应用对前庭毛细胞有选择性毒性,故也常用于……
作者:林尚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以往对梅尼埃病与紧张状态相关性研究的报告尚不多见。1997年山下先生通过对梅尼埃病行为特征的调查,提出具有A型性格的梅尼埃病患者易发生紧张反应。为此把易发生紧张状态的行为特征做为指标,采用包括紧张因素、行为特征、紧张缓解因素等项内容的问卷,来量化分析紧张状态与梅尼埃病的关系。 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为某企业职员150例。病例组选择病史2年以内的门诊就诊的梅尼埃病患者21……
作者:杨玲;程继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大剂量激素对Bell's面瘫治疗有显著效果,但激素可能影响糖代谢,升高血糖浓度,导致糖尿病或糖尿病并发症。脂前列腺素E1(lipoprostaglandin E1,LipoPGE1)改善面神经血液循环,而不影响血糖水平,现已成为治疗Bell's面瘫的一种新的药物。该作者通过非随机化对照试验,比较大剂量激素和lipo-PGE1对伴有……
作者:朱雅颖;王正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外淋巴瘘可引起耳聋、眩晕及耳鸣,但在临床上确诊较难,本文将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王育璠;李克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基于膜蜗管中Ca~(2+)过负荷可能产生内淋巴积水和氧自由基的假说,将别嘌呤醇(即黄嘌呤氧化酶的拮抗剂及氧自由基清除剂),用于治疗手术闭塞内淋巴管的豚鼠。假定阻塞内淋巴管可使Ca~(2+)过负荷及氧自由基产生,导致内淋巴积水的进展及感觉细胞、血管纹的变性,则别嘌呤醇可以防止这些不良反应。把23只豚鼠……
作者:黄益灯;李兆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Bell's面瘫在北欧的发病率为0.2‰,各个年龄均可发病。病毒尤其疱疹病毒常在病因中被讨论,近年来发现包柔氏螺旋体也是一种致病原。其早期确诊治疗可得到好的预后。该作者选择56例起病急、单侧面瘫,且发病14天内做过腰穿和电图诊断的病例进行检查,旨在确定1、Bell's面瘫时反映神经系统炎性指征的脑脊液(CSF)异常到何种程序;2、具有异常CSF的……
作者:阎晓玲;秦进喜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