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权;王苹;张岩;于姝媛;杜波
目的 比较用于ABR测试的不同声学参数设置下的短音信号的频率特异性.方法 采用安装于人工头颅仿生耳耳道内的传声器记录诱发电位仪产生的不同时程、不同门控的短音信号,分析0.5~4 kHz各频率不同时程、不同门控的短音声信号的频谱特性.结果 在信号声频率与时程设置都相同的情况下,线性门控短音频谱主瓣能量相对较宽;Gaussian门控短音主瓣周围有较多旁瓣能量,频谱能量过宽;Blackman与Hanning门控短音频谱主瓣相对较窄,且旁瓣能量较少.在相同频率与门控下,信号声频谱的主瓣随短音刺激声信号时程延长而变窄,即频率特异性逐渐变好.结论 非线性门控短音的频率特异性优于线性门控.推荐使用Blackman门控短音.短音信号时程越长,频率特异性越好.
作者:冀飞;梁思超;史伟;丁海娜;于澜;王卉;于黎明;李兴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梅尼埃病和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中的表现,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4月武警总医院眩晕病研究所收治的56例梅尼埃病患者与37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急性期或亚急性期行高刺激率ABR检查,对二者的高刺激率ABR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梅尼埃病患者纯音测听异常56例(100%,56/56),均为单侧感音神经性聋;高刺激率ABR检查异常7例(12.5%,7/56).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纯音测听均正常,高刺激率ABR检查异常27例(73.0%,27/37).经统计学分析,二者纯音测听及高刺激率ABR检查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梅尼埃病相比,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纯音测听异常较少见,高刺激率ABR异常率较高.在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的基础上,以上检查可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辅助参考依据.
作者:赵春丽;孙勍;戴静;李娜;彭新;杨玉兰;单希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通过远程沟通技术实现听觉口语法的理念与教学,逐渐成为业内热点课题.本文对听觉口语教学远程实践的含义、技术手段、组织实施形式、优势与面临的挑战进行全面梳理,以期为开展听力障碍早期干预和听觉口语教学服务的机构提供参考,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推广听觉口语教学服务.
作者:张莉;陈军兰;李红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对普通成人命题说话的言语不流畅性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选取18~30岁普通成人30名,以1分钟命题说话的录像作为语料,对言语不流畅性的各表现型及不流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总不流畅性的字不流畅率为7.9%,异常不流畅性的字不流畅率为0.5%.②总不流畅性和不流畅性的各表现型在性别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③不流畅性的表现型中不流畅率较高的是修正、重复、插入语.结论 普通成人的言语不流畅性以正常不流畅居多,且类型以修正和重复常见.
作者:赵风云;张艳丽;汪梅梅;黄昭鸣;KIM Ha-kyung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汉语普通话唐氏综合症儿童的韵母语音清晰度特征.方法 采用跟读的方式评估25例1 1岁学龄唐氏综合症儿童韵母语音清晰度,评估材料选用刘巧云、严舒编制的语音评估材料《唱歌篇》.结果 ①唐氏综合症儿童字清晰度为87.79%,句清晰度为68.00%.②不同开头元音韵母的句清晰度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F=7.459,P=0.000).③不同结构韵母的句清晰度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F=4.835,P=0.004).结论 唐氏综合症儿童韵母的语音清晰度受韵母开头元音及韵母结构的影响,为其制订语言康复计划时应考虑儿童韵母习得的难易顺序并确定儿童当前的语音优先训练项.
作者:张云舒;林青;李爽;刘巧云;黄昭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分析广东省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实施成效,为项目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对参与项目工作的17个定点康复机构、5家定点医院、658名受助者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受助者术前、术后各阶段的听觉言语状况等进行评估以及跟踪康复走向.结果 2007 ~ 2013年,项目共受理申报2183人,受助者共658人,受助率为30.1%,年龄小于7岁的占91.6%.658名受助者术后听觉言语能力进步明显,其韵母、声母、双音节词三项平均识别率从术前的10.6%提高到开机12个月时的73.5%,语法能力、理解能力、交往能力三项平均语言年龄从0.4岁提高到2.3岁;189例术后满3年者其听觉行为分级平均从1.1级提高到6.1级,言语可懂度分级平均从1.1级提高到4.0级;208例术后满2年以上者有74.0%入读普校或普幼.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项目受助者术后康复效果比较满意,参与项目工作的定点机构工作人员和受助者监护人对项目工作整体评价也比较满意.结论 项目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工作机制,成效显著,社会效益良好,但仍存在救助指标有限、申请程序繁琐、工作流程比较长、救助产品无法满足个体化需求以及项目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困难和问题.
作者:钟志茹;欧雪雁;张翔;彭梓君;唐木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收益-成本比(benefit-cost ratio,BCR)评估甘肃省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以及听力医疗救助的经济效益,为听力学家、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的其他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出生后48 ~ 72小时应用DPOAE及AABR进行初次听力筛查,任意一项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2天进行DPOAE联合AABR复筛,未通过者于3月龄时进行听力学诊断性检查,从而获得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结合甘肃省卫生部门财政投入估算费用及货币化收益来计算BCR.结果 ①每例新生儿筛查成本为49元;②每例听力障碍患儿筛查成本为25466元;③每例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儿筛查成本为48063元;④通过成本和效益估算表明BCR=8.11.结论 甘肃省新生儿听力筛查与救助项目获得的收益超过成本,该项目符合收益-成本的原则.
作者:王肃旸;徐百成;刘晓雯;丁文娟;朱一鸣;南书玲;边盼盼;陈兴健;郭玉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minocycline对链霉素诱导的耳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 选用新生4天的Wistar大鼠60只,分离耳蜗进行离体培养.随机分为4组,包括正常培养的对照组,100μmol/L的minocycline作用组,500 μ mol/L的硫酸链霉素作用组,100 μ mol/L的minocycline预处理6 h然后500 μ mol/L的硫酸链霉素作用组.采用F-actin标记毛细胞纤毛观察毛细胞存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耳蜗基底膜3-硝基酪氨酸的表达.Western Bloting检测耳蜗组织中iNOS、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的表达.结果 500μmol/L的链霉素作用24 h后毛细胞出现缺失,从顶回至底回逐渐严重.支持细胞未见异常.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NT在毛细胞区域呈阳性表达.Minocycline预处理组能够提高链霉素作用后的毛细胞存活率,并且minocycline显著降低耳蜗组织由链霉素引起的iNOS和3-NT蛋白过表达.结论 minocycline对链霉素所致的耳蜗毛细胞损伤有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通过抑制NO的过度生成,以减少耳蜗细胞内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产生的蛋白质硝基化反应.
作者:刘洪权;王苹;张岩;于姝媛;杜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听力筛查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其量值的准确和统一直接影响着听力筛查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首先对与听力筛查设备计量相关的国际和国内标准进行了分类,然后详细介绍了标准中对耳声发射测量仪、听性脑干反应测量仪技术参数的要求以及短时程信号的听力零级问题,后总结了听力筛查设备在使用和计量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钟波;何龙标;许欢;牛锋;冯秀娟;白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本文介绍了甘肃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建立的三教共保教育模式,该模式有利于听障儿童全面发展,尤其是听觉语言能力的发展及良好心理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康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三教共保教育模式也存在教师保育技能欠缺、角色意识淡薄等问题,笔者建议应加强教师保教并重理念的学习,转变教师观念,完善多种形式的培训模式和监督管理机制.
作者:王元芬;艾丽;马霞;白雪;姚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并评价自闭症合并听力损失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及自闭症康复效果,探讨该类患者人工耳蜗植入的可能性.方法 观察两例自闭症患者的手术植入、术后电极阻抗、神经遥测反应波形及耳蜗位平片,利用神经反应遥测技术结合行为测听法对患者进行术后人工耳蜗调试,采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评估患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评估自闭症的康复效果.结果 两例自闭症患者手术顺利,植入电极阻抗在正常范围,经人工耳蜗调试可获得较好的助听效果,自闭症的症状有改善.结论 自闭症合并听力损失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有较好的助听效果,有助于自闭症症状的改善,但其植入适应证的选择仍需谨慎.
作者:曹永茂;杨琨;华清泉;吴晨炯;李骏;常伟;朱素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比较健听成人噪声下单双耳言语识别阈,分析单双耳聆听在噪声下言语感知的差异性,并得出相应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选择18周岁以上健听成年人30名,男女各15名.分别记录被试左耳、右耳及双耳3种聆听模式的噪声下言语识别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名受试者左耳、右耳、双耳3种聆听模式下的噪声下言语识别阈正常值参考范围分别为-5.18±1.41 dB、-4.91±1.23 dB、-6.53±1.48 dB.受试者左右耳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双耳结果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听成年人噪声下单双耳言语识别阈具有显著性差异,双耳聆听明显优于单耳聆听.
作者:仇心悦;王永华;钟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运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技术在NICU新生儿中开展听力筛查,获得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阳性率,并探索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筛查对象为2010年7月~2015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2353例新生儿,全部采用AABR和DP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并计算阳性率.同时采集新生儿及其母亲孕期相关因素,分析资料完整的2095例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阳性率及其潜在影响因素.结果 AABR左耳和右耳筛查阳性率分别为28.59%和26.73%,DPOAE左耳和右耳筛查阳性率分别为26.01%和22.63%,分析显示左右耳(x2=0.706,P=0.401)和两种不同筛查技术(x2=1.540,P=0.215)间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新生儿筛查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x2=2.89,P=0.089).x2检验显示伴有感染、高胆红素血症、窒息、低体重、早产、发育迟缓和多胞胎因素的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阳性率显著高于不伴有上述因素的新生儿.结论 感染、窒息、高胆素血症可能为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呈阳性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海红;张亚梅;王秋菊;周怡;倪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4岁人工耳蜗植入听障儿童对4类特指疑问句的认知发展特点及其与同龄健听儿童的差异.方法 参照《听障儿童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的主题对话分测验内容,自行设计了3组测试材料,统计31名听障儿童和30名健听儿童4类特指疑问句的回答正确率,通过x2检验分析.结果 4岁听障儿童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显著低于同龄健听儿童(P<.001),在回答方式、回答使用的句子以及思维能力表现方面也不尽相同.结论 4岁听障儿童回答问题的语言能力与同龄健听儿童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与疑问句听觉输入不够、认知和生活经验不足、交流中表达次数不够有关.
作者:郑文芳;郭煜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长声时(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特点,为言语呼吸功能障碍矫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言语测量仪分别对120例人工耳蜗植入听障儿童术后MPT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分别与相应年龄和性别组的长声时中国参考标准相比较.结果 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MPT显著低于中国参考标准(P<0.05).结论 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MPT低于同龄健听儿童,应及时对他们进行言语呼吸功能障碍矫治,矫治方法可采用一对一强化训练、小组康复训练及家庭康复相结合.
作者:唐木得;白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比较坑道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人群和非易感人群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的差异,寻找显著性表达的差异蛋白,为筛选更适合从事特殊兵种作业的官兵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人群分布情况,选择每个兵种高度易感组20人为模型建立组,非易感组18人为对照组,共38人,收集其血清样本.应用磁珠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对两组样本进行差异蛋白研究,筛选出显著性差异的血清蛋白,并应用遗传算法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人群组与对照组之间共检测出55个差异血清多肽峰,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峰仅有2个,分子量分别为1083.57 Da和1061.68Da (P<0.05).以这两个差异蛋白建立数据模型,结果提示该模型诊断敏感度为54.24%,特异度为91.67%.结论 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人群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显著的血清蛋白,应用遗传算法建立血清差异蛋白的诊断模型,可为筛选更适合从事特殊兵种作业的官兵提供参考.
作者:李丽娜;万亚蕊;张延平;蒋兴旺;刘金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广泛开展,极大地推动了婴幼儿听力诊断的发展.有效干预的前提是早期和准确的诊断.婴幼儿听力诊断的关键点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做好婴幼儿转诊与接诊的有效衔接,保证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患儿能够获得早期诊断;②做好主观和客观听力学的综合评估,明确听力损失的程度、性质和部位,为制订有效干预措施和发挥大干预效果奠定基础;③做好听力学与医学评估相结合,正确评估患儿的听力和发育状况,为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提供依据;④明确听力损失病因和预测听力下降的风险,为早期干预方案的选择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丽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1 研究的定义所谓研究,简单地说是一个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1].由此可见,听力残疾人康复研究则是一个系统地、有规则地获取听力残疾人实现听力语言康复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三方面内涵:其一,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创造过程,即听力残疾人康复研究的过程应该始于听力残疾人听力语言康复问题的产生,并且这种问题是前人的研究成果无力解释或解决的新问题;其二,通过研究所产生的新知识应经得起一般承认的论证规则的证明;其三,整个听力残疾人康复研究过程应该是有计划并需要管理的.
作者:梁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本文梳理了先天语言能力说、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5种主要的语言习得理论,分析了语言习得理论对语言障碍康复的启示:在语言康复准备中必须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在语言康复内容上句法结构不可或缺,还应关注语音加工和听觉时域处理能力;在康复方法上,语言康复首先需要激发动机,目标语言出现后需要及时强化.
作者:刘巧云;范顺娟;段弘艳;黄海燕;黄昭鸣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