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王杰;董钏;梁传余;付启红;蒋振华;陈莉凌;夏力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刀, 扁桃体切除术, 慢性扁桃体炎, 软组织手术, 术后疼痛, 手术指征, 手术时间, 手术方式, 新技术, 出血少, 剥离术, 诊断, 病灶, 病例
摘要:低温等离子刀是一种用于软组织手术的新技术,我科将它用于扁桃体的切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总结我科从2003年6月至2005年2月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且有扁桃体切除手术指征的病例100例(病灶扁桃体除外),分别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与扁桃体剥离术,分析、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原发性声带真菌感染一例

    患者女,36岁.因声嘶1周余,于2004年6月26日就诊.4 d前曾在外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经间接喉镜和两次电子喉镜检查(未作病理活检)考虑喉结核,转我院诊治.患者本次发病为无明显诱因出现声嘶,无咽痛、咳嗽、咳痰、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外院检查后未予任何治疗.既往体健,否认有肿瘤、结核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史.检查:全身皮肤未见异常,妇科检查未见异常.2004年6月29日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见双声带黏膜发红,肿胀,闭合不全;右声带中前1/3有白色牙膏状新生物生长,表面不平,上无血管纹,取部分新生物送病理检查;总气管上段见多个干酪样坏死灶,刷检送涂片找抗酸杆菌;诊断为喉结核,气管内膜结核(图1,2).

    作者:简奕娈;马志明;何桥;刘宝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桥小脑角神经根减压术的并发症

    目的报告桥小脑角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和(或)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22例行Ⅴ、Ⅶ、Ⅸ颅神经根减压、梳理及选择性切断术患者的并发症.其中半面痉挛164例,96例行单纯面神经梳理术,68例行面神经梳理术+显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减压及选择性切断术128例;舌咽神经根减压术及切断术30例.结果 322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中,死亡2例(0.6%);中-重度神经性聋21例(6.5%),听力完全丧失3例(0.9%);脑脊液漏20例(6.2%).结论尽管显微血管减压术及神经根切断术是相当安全的手术,但仍可发生死亡及其他并发症.注重手术细节的处理对降低脑损伤及颅内出血的发生至关重要;尽量避免牵拉及触动耳蜗神经以及术中应用ABR监测可有效防止术后神经性聋的发生.

    作者:王海波;樊兆民;韩杰;李可义;樊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生儿多种听损伤高危因素共存时的听性脑干反应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birth weight,VLBW)分别或同时存在时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特点,为早期治疗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99例(598耳)高危新生儿分为单纯高胆红素血症组、单纯HIE组、高胆红素血症+HIE组、高胆红素血症+VLBW组、HIE+VLBW组、高胆红素血症+VLBW+HIE 6组,对每组患儿予ABR检测.结果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HIE、VLBW三种高危因素同时存在时,其异常发生率、重度异常发生率、平均反应阈均较单纯高胆红素血症和单纯HIE显著提高,异常耳中的ABR各波缺失率、反应阈增高的发生率同样亦存在显著增高的现象.结论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极低出生体重同时存在时,听损伤的几率相应增加,听损伤的程度也随之加重.此类患儿更应列为及早干预、重点随访的对象.

    作者:陈平;唐安洲;苏纪平;徐志文;郑明华;黄东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EC耳脑胶在乙状窦后进路手术中的应用

    自2000年以来,我们将EC耳脑胶应用于乙状窦后进路手术中,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一、动物实验取体重2~3 kg健康家兔4只,将颅顶骨凿开,骨窗直径约1 cm, 然后将碎骨片重新充填骨窗,EC耳脑胶固定,缝合切口.切开左后大腿内侧肌肉,滴EC耳脑胶3滴,待固化后缝合切口.3个月后将标本取出,肉眼观察:颅骨愈合,表面光滑但色泽较红,肌块内可触及硬结节,色泽稍淡.光镜下观察:颅骨标本可见纤维组织中骨样组织增生,周边可见骨母细胞及少量破骨细胞,骨组织间血管扩张.肌标本可见纤维组织中大量异物巨细胞增生,边缘见小血管增生.

    作者:王锡温;文真;张天振;张庆泉;张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喉返神经的术中实时监控与功能评估

    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多见于甲状腺手术、胸部纵隔手术和心脏手术,在国内外文献报道中屡见不鲜,这一问题日益受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心胸外科和普通外科医师的重视.根据预防为主的理念,术中进行实时神经监控可准确地进行神经定位和判定神经功能状态,并可对受损神经功能的预后提供安全可靠的客观指标,从而减少医源性神经损伤导致的手术并发症,保障重要器官的功能安全.

    作者:袁伟;孙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Y连锁遗传性聋DFNY1家系POU3F4基因突变的检测

    目的进行Y连锁遗传性聋(Y-linked hereditary hearing impairment)家系的候选基因--POU3F4基因的突变分析.方法在POU3F4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设计5对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反应.应用PCR-单链构像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方法对DFNY1家系中的43名成员进行突变检测及鉴定.结果POU3F4基因的5对引物均有较好的扩增效果,PCR-SSCP的多态性分析显示所有家系成员在POU3F4基因中均未检测到多态及突变.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一个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存在同源交换区域的耳聋基因POU3F4基因的检测排除了该基因易位到Y染色体导致DFNY1家系耳聋的可能性,说明中国Y连锁遗传性聋家系的致病基因更多可能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所致.

    作者:王秋菊;韩东一;杨伟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骨整合在耳廓畸形和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骨整合修复耳廓畸形和缺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ranemark种植系统的常规操作方法,对先天性和后天性共20例(21耳)耳廓畸形和缺损进行骨整合及假体修复.Ⅰ期手术骨整合,Ⅱ期用固定可卸式假体修复.随访时间0.5~3年.结果骨整合假体修复1次成功率为100%,满意度90.5%(19/21),骨整合支架与皮肤组织接触之间的感染率14.3%(3/21),修复体的稳定率为100%.结论骨整合及假体修复耳廓畸形和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志钢;郑亿庆;陈穗俊;刘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两个亟待发展的学科领域--听力学及耳聋分子生物学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估计,世界范围内约有1.2亿听力残疾人.我国卫生部2000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听力言语残疾人口已达到2057万,居我国五类残疾人之首.随着听力学及耳聋分子生物学这两个学科领域的发展,为耳聋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手段,但我国这两个学科领域仍亟待发展.

    作者:孔维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首届中国现代医学研究方法暨学科交叉创新研讨会》征稿通知(第一轮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与正常黏膜中血管生成因子1和2的表达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因子1(angiopoietin-1,Ang-1)和2(Ang-2)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及健康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测了45例头颈部鳞癌组织和7例健康志愿者口腔黏膜组织中Ang-1和Ang-2的表达及分布.分析了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病理分级的癌组织中Ang-1和Ang-2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结果 Ang-1和Ang-2在血管内皮细胞、健康黏膜上皮细胞及鳞癌细胞内均有表达;Ang-1在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5/45)和87%(39/45),Ang-2在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31/45)和76%(34/45),均高于健康黏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内的表达(P<0.05);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与鳞癌细胞内Ang-1、Ang-2的表达水平有关(P<0.05);Ang-1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在Ⅲ-Ⅳ期比在Ⅰ-Ⅱ期高(P<0.05);Ang-2在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及鳞癌细胞中的表达也表现为Ⅲ-Ⅳ期比Ⅰ-Ⅱ期高(P<0.05);Ang-1及Ang-2的表达水平在高、中、低分化的癌组织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与鳞癌细胞内Ang-1、Ang-2的表达水平有关,且分别高于健康黏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的表达.晚期肿瘤的血管生成与Ang-1和Ang-2可能有关.

    作者:郑美桦;Florian Veelken;Daniel Lábbe;Wilhelm Bloch;Olaf Michel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中常见变应原检测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是一多诱因的疾病,包括变态反应、遗传、污染、解剖异常、细菌和真菌等因素[1].随着对CRS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对其病因学、病理生理学、致病条件和炎性介质等问题仍发生争论[2].近来,变应性因素在CRS炎性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3].现对我院119例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中常见变应原检测结果及其对术腔转归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陈彦球;李添应;瞿申鸿;林志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肾癌鼻窦转移一例

    患者男,71岁,因反复左鼻腔出血1月余就诊.体格检查:左鼻腔内可见从中鼻道及鼻外侧突出一暗红色肿物,拇指大小,光滑,触之易出血.

    作者:邱前辉;陈少华;苏小妹;黄宏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兔慢性鼻窦炎模型建模方法的比较与优化改良

    目的探讨改进慢性鼻窦炎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方法将66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动物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6只)、假手术Ⅰ、Ⅱ组(各10只)、单纯细菌组(10只)、单纯窦口堵塞组(10只)、窦口堵塞+金黄色葡萄球菌组(10只)、窦口不完全堵塞+窦腔留置棉絮组(10只),术后42 d取上颌窦黏膜标本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细菌学检查.结果各实验组建立慢性鼻窦炎模型成功率:窦口堵塞组为80%,窦口堵塞+金黄色葡萄球菌组为100%,窦口不完全堵塞+窦腔留置棉絮组为100%,单纯细菌组、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对照组均为0%.感染鼻窦均表现为中重度慢性炎症,培养的细菌以机会致病菌为主.采用窦口堵塞+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并发上颌窦积脓概率高. 结论相对其他建模方法,窦口不完全堵塞+窦腔留置棉絮的建模方法是一种更理想的慢性鼻窦炎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作者:林彬;王挥戈;林心强;刘小芬;黄源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鼻颅沟通瘤的手术入路

    目的探讨鼻颅沟通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以选择佳的手术入路.方法上颌、鼻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11例,其中鳞状细胞癌8例,乳头状癌2例及脑膜瘤1例;颅面联合入路5例,4例为鳞状细胞癌,1例为恶性嗅神经上皮瘤;鼻锥额骨转位切除1例为鼻颅沟通脑膜瘤.结果17例患者中,2例脑膜瘤患者中的1例脑膜瘤累及海绵窦的部分肿瘤未能切除,另1例完整切除术后7年无复发迹象;15例恶性肿瘤患者,经上颌鼻锥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10例,术后1年余死亡1例,存活3年以上7例,5年以上5例;颅面联合入路5例,术后6个月余死亡1例,术后存活3年以上4例,5年以上2例.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上颌鼻锥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是切除鼻颅沟通瘤的佳入路,鼻锥额窦前骨壁转位适于切除额窦发育良好颅内侵犯较局限的鼻颅沟通瘤,颅面联合入路适于面骨被累的鼻颅沟通瘤.

    作者:王晓彬;潘新良;王天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鼻内镜手术的中鼻甲处理

    鼻内镜手术中鼻甲处理一直存在争议,如何妥善处理中鼻甲与术后疗效密切相关.现就我院69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对中鼻甲的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和探讨.

    作者:张宏林;陈崇学;高云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杨大俊教授逝世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南六省(区)第九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召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前庭康复在眩晕治疗中的应用

    眩晕是平衡系统(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系统)功能障碍所致的常见临床综合征,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国内治疗眩晕的主要手段.但2种方法都存在自身缺陷,如药物毒副作用、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治疗费用昂贵等,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通过药物或手术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在这种背景下,基于前庭代偿机制的前庭康复治疗(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herapy,VRT),因其无创、廉价和肯定的疗效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治疗眩晕的第三大主要治疗手段.我们回顾了国内外文献,对VRT在眩晕治疗中的应用做简要综述.

    作者:龚霞;黄魏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低温等离子刀是一种用于软组织手术的新技术,我科将它用于扁桃体的切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总结我科从2003年6月至2005年2月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且有扁桃体切除手术指征的病例100例(病灶扁桃体除外),分别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与扁桃体剥离术,分析、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

    作者:王杰;董钏;梁传余;付启红;蒋振华;陈莉凌;夏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