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市某社区医院2013-2016年职工体检状况分析

许建;曹讷;孙卫莉;李鹏;李琬璐

关键词:职工体检, 健康状况, 社区医院
摘要:目的:通过对某社区医院职工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了解职工健康状况.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4年的职工体检资料进行回顾调查,分析体检数据异常状况,并对性别、年龄、岗位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29例职工体检结果异常检出率前5位依次为血脂代谢异常(45.5%)、超重(27.3%)、眼底动脉硬化(24.9%)、脂肪肝(23.1%)、高血压(22.1%);超重、脂肪肝、肝囊肿、肝功能异常、尿酸高、肾结石、高血压、外痔的检出率差异与男女性别相关;肝囊肿、血脂代谢异常、眼底动脉硬化、高血压、尿潜血阳性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血脂代谢异常、白内障、眼底动脉硬化异常检出率退休人员明显高于其他岗位在职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医院职工健康状况有待改善,单位需采取措施加强职工健康管理.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来氟米特和激素联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和激素联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来氟米特和激素(醋酸泼尼松片)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和激素(醋酸泼尼松片)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血肌酐、血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指标)改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氟米特和激素联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许毅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特布他林雾化液、异丙托溴铵雾化液、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雾化液、异丙托溴铵雾化液、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收治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异丙托溴铵、普米克令舒治疗,观察组采用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布他林雾化液、异丙托溴铵雾化液、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显著.

    作者:张凤秋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护理干预对实施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的应用对于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收治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11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围术期心理状态.结果:两组干预2周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强化了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舒缓了心理压力.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血细胞参数在白血病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白血病诊断及预后中血细胞参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白血病患者148例作观察组,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148例作对照组,均进行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及血细胞形态检查.白血病患者以治疗效果为依据,分缓解组及未缓解组.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白细胞、血小板数目及形态异常率、幼稚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缓解组白细胞形态异常、血小板数目与形态异常、幼稚细胞率、大型未染色细胞阳性率低于未缓解组;治疗后,缓解组血小板数目异常率、幼稚细胞率、大型未染色细胞阳性率低于未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血细胞参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广花;周明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体会.方法:收治胸腔积液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与术后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引流管异常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引流管异常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患者采取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升整体治疗效果,降低引流管异常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邓红梅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方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纠正心衰时间、住院时间、血压、6 min步行距离和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

    作者:张维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上消化道穿孔患者43例,分为两组,试验组22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给予腹控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韩明义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血清载脂蛋白及脂蛋白a水平变化检测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究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血清载脂蛋白A1及载脂蛋白B、脂蛋白a水平变化检测的价值.方法:收治进行高脂血症诊治的患者78例为探究组,同时随机选取接受健康体检的受检者78例作为参照组.测定血清载脂蛋白A1和血清载脂蛋白B以及脂蛋白a.结果:参照组受检者血清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明显高于探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降低、载脂蛋白B水平升高能够作为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诊断的重要依据,血清载脂蛋白a升高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

    作者:彭仟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翼状胬肉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袁雯娴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研究心理干预对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治接受神经阻滞麻醉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麻醉前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麻醉前采用常规的访视与麻醉处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HR、DBP、SB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用药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周信娥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液门透中渚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液门透中渚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颈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液门透中渚穴位针刺,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颈部疼痛(NPQ、Mcgill评分)、活动能力(Vernon颈椎废用指数)、肌肉(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紧张度[肌肉表面肌电功率谱中位频率(MF)值]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PQ、Mcgill评分,Vernon颈椎废用指数,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肌肉表面肌电功率谱MF值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普通针刺方法加液门透中渚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明显改善颈部疼痛、颈部活动能力和颈部肌肉紧张度情况.

    作者:于翔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风险防范式护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胸外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减少风险事件,让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杨洁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采用舒利迭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性及对肺功能影响探析

    目的:探讨舒利迭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性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顺尔宁治疗,观察组给予舒利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转归效果、咳痰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其他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咳痰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其他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可缩短症状消失时间.

    作者:李知明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基于二维码识别技术的新型信息核对系统的构建

    在医学治疗和护理工作中,需要不定时地对患者相关个人信息和治疗信息进行核对,以保证治疗和护理顺利进行.传统床卡、腕带等个人信息核对手段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易丢失、易损坏、易调换等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医疗部门也尝试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患者信息核对系统的构建中,力求获取准确的信息资料并大限度降低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提高治疗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王俞博;刘巍;丛朕;窦墨菲;李佳钰;崔起铭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体检者207069例,检测体检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糖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分析性别和超重、肥胖体检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结果:男性和女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体检者超重和肥胖症状的增加,会显著提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体重指数>27 kg/m2时,随体重指数持续增长,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将不会增加.结论:体重指数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杨斌芳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小儿厌食外治法跟师经验总结

    目的:小儿厌食症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西医治疗的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多,患儿和家属常难以接受.中医学中有较多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手段,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本文介绍小儿厌食外治法跟师经验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夏卉睿;李华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68例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重症肺炎患儿136例,分为两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整体治疗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的86.76%(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CRP、NF-K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确切,消炎、免疫调节作用明显.

    作者:王佳虹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强化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强化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护理工作人员40名,平分成管理甲组和管理乙组;另随机选取出临床护理的患者80例,均分成甲组和乙组.管理甲组的护理人员为甲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而管理乙组的护理人员为乙组患者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的护理模式,从而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管理乙组与乙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分别高于管理甲组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强化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显著.

    作者:王骅;谢爱东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高职急救护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目的:探讨高职急救护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法:选择2017级高职高专护生300名为观察组,选择2016级高职高专护士300名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采用改革后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与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职急救护理课程教学改革,能更好地满足当前高职急救护理教学实际需要,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易敏;唐英姿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分诊评估时间、院内首份心电图时间、护士给双抗药物时间以及总抢救时间,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抢救安全性及可靠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秦永秀;方艳 刊期: 2018年第3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