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测量翼状胬肉术后结膜植片厚度的临床研究

曲申;孙小婷;徐蔚;刘思维;毕燕龙;荣翱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前段, 翼状胬肉, 植片, 结膜, 厚度
摘要:目的 应用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Visante OCT)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球结膜植片在不同时间内进行测量,对比观察球结膜植片厚度在翼状胬肉术后短期内的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移植术13例(13眼),应用Visante OCT测量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球结膜植片距离巩膜突1 mm、2 mm及3 mm的厚度;对照组对术眼相同位置的正常颞侧球结膜厚度进行测量.结果 术后1周,结膜植片的平均厚度大为(456±169) μm,至术后1个月植片厚度逐渐减小至(303±64)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5,P=0.002);术后3个月植片厚度继续减小为(289±117) μm,但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t=0.695,P=0.89).设定位置相对应的颞侧球结膜厚度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厚度别为(58±16) μm、(61±14) μm、(61±19)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不同时间段内结膜植片厚度均明显大于正常结膜厚度.结论 通过Visante OCT的测量,翼状胬肉切除术后1周,结膜植片明显增厚;至术后3个月表现出厚度逐渐减小的趋势.Visante OCT可准确地对翼状胬肉术后结膜厚度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探讨

    目的 评价黄斑加固联合内界膜剥离、注气治疗早期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10例10只眼早期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进行了黄斑加固、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离、玻璃体腔注气治疗.均有黄斑部视网膜脱离,眼轴长度均超过27.0 mm,均有黄斑全层破孔.视网膜已僵硬者排除在外.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 10只眼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但1只眼1月后视网膜再次脱离,再次行玻璃体腔注气术后视网膜复位,黄斑孔未闭合.10只眼中有5只眼黄斑孔闭合;5只眼黄斑孔部分区域闭合,部分组织缺损(1个月后黄斑孔周围行激光封闭).术中未见医源性裂孔形成,术后1只眼玻璃体积血,2周后自行吸收.余术后无眼内出血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黄斑加固联合内界膜剥离注气术是治疗早期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率、黄斑孔闭合率.

    作者:路小楠;金学民;田磊;万文萃;王家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Bevacizumab)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与转归.方法 新西兰白兔54只,制成单眼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眼,A组碱烧伤后结膜下立即注射贝伐单抗2.5 mg(0.1 ml),B组碱烧伤后3d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2.5 mg(0.1 ml),C组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为对照组.共观察28 d.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行眼前段照相并计算其面积,伤后7、14、28 d各组随机取6例角膜行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态学变化.结果 A、B及C组角膜新生血管开始出现的时间分别为(5.9+0.8)d、(3.5+0.6)d及(3.4+1.1)d,其中A组明显较C组延长(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8).伤后各时间点A、B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面积均明显较C组减少(P<0.05),A组与B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焦显微镜检查可见C组烧伤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形成,而A组角膜炎性细胞较少,烧伤区无新生血管形成,B组见少量新生血管侵入烧伤区.3组基质层均可见纤维及瘢痕组织增生,其中治疗组纤维增生程度与瘢痕组织均较对照组轻.结论 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可抑制角膜炎性细胞形成,改善损伤角膜基质,促进角膜愈合,从而减少碱烧伤引起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在早期注射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姚晓明;黎明;曹端荣;诸凤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眼挫伤早期高眼压7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眼挫伤早期发生高眼压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76例(76眼)眼挫伤早期引起眼压升高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6例中眼内出血52例占68.42%,其中前房积血50例占65.79%,玻璃体积血2例占2.63%;前房角挫伤伴前房积血、虹膜炎16例占21.05%;晶状体脱位伴前房积血或虹膜炎8例占10.53%.经药物或手术治疗,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视力明显恢复.结论 眼挫伤所致眼压升高前房积血是主要原因,其次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根据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齐银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外伤性白内障并晶状体异物摘出二例

    1 病例例1:患者男,56岁,装修工人.1个月前装修工作时右眼被异物击伤后出现视物模糊,伴有畏光、流泪、异物感.自行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畏光、流泪症状好转,但视力逐渐下降.为进一步治疗,于2012年5月3日来我院就诊,以“右眼外伤性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异物”收入院.查体:视力:右眼数指/30 cm,左眼1.0.眼压:右眼10.7 mmHg,左眼14.3 mmHg(1 mmHg =0.133 kPa).右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3点位近角膜缘处可见白斑,大小约1.5 mm×1.0 mm,前房清,周深及轴深正常,虹膜约5点位近瞳孔缘裂伤,瞳孔椭圆形,大小约3.5 mm×4.0 mm,对光反应灵敏,散瞳后见晶状体6点位前囊呈棕色浑浊,前囊纵形破裂,皮质呈白色均匀浑浊,眼底窥不清.

    作者:王小琴;谢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矫正超高度近视一例

    1 病例患者,男,38岁,农民.因右眼视力突发下降5年,左眼视力下降2年于2006年7月24日来院就诊.患者自幼视力不佳且呈进行性下降,幼时有右眼外伤史(具体不详).5年前右眼视力突然下降至失明;自觉左眼近2年来视力下降明显,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1)左眼变性近视[1];(2)右眼眼球萎缩.给予配镜矫正,左眼视力未见明显提高.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屈光学专科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手动/8cm.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右眼:眼球缩小.睫状充血,角膜灰白变性,眼内情况不明.左眼:外眼(-).眼球运动可.

    作者:康黔;连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视力良好患者磁性眼内异物摘出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术前视力良好者不同方式经玻璃体磁性眼内异物摘出的效果.方法 46例(46只眼)磁性眼内异物者为研究对象,患眼屈光间质透明,术前矫正视力≥0.6,检眼镜下可见异物位于玻璃体腔或附着于视网膜,于伤后第2~6天手术.A组:12只眼,行导光纤维下单纯眼内异物摘出;B组:15只眼,行局限性玻璃体切除及眼内异物摘出;C组:19只眼,行玻璃体全切除及眼内异物摘出.术中进行局部视网膜光凝.结果 46例异物均顺利摘出.术后3个月:A组矫正视力均≥0.6,无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B组13例视网膜平伏,矫正视力≥0.6,2例发生视网膜脱离;C组15例视网膜平伏,矫正视力≥0.6,4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对于术前视力良好的磁性眼内异物,进行异物摘出时可选择导光纤维下单纯眼内异物摘出术.

    作者:万光明;马鸿潇;李秀娟;梁申芝;郭强英;张效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前倾式泪道冲洗方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前倾式泪道冲洗方法的临床实用意义.方法 将5ml注射器吸满冲洗液与消毒的自制泪道冲洗器连接备用;患者取坐位,头部后仰,内眦部滴入表面麻醉剂.术者将自制冲洗针头插入患眼泪点,一手拇指或食指或胶布固定冲洗器的硅胶管于颞部;之后瞩患者上肢躯干向正前方倾斜30°,头部向前下倾斜45°,另一手推注射器,边推边观察眼、鼻部水流情况.结果应用该方法20000余次无一呛咳、恶心不适,而且便于观察冲洗液流向及质量,可当即明确诊断.结论前倾式泪道冲洗方法在诊断、治疗泪道病方面方便易行,适合临床应用,特别是儿童.

    作者:杨启华;张芙琴;杨文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测量翼状胬肉术后结膜植片厚度的临床研究

    目的 应用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Visante OCT)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球结膜植片在不同时间内进行测量,对比观察球结膜植片厚度在翼状胬肉术后短期内的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移植术13例(13眼),应用Visante OCT测量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球结膜植片距离巩膜突1 mm、2 mm及3 mm的厚度;对照组对术眼相同位置的正常颞侧球结膜厚度进行测量.结果 术后1周,结膜植片的平均厚度大为(456±169) μm,至术后1个月植片厚度逐渐减小至(303±64)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5,P=0.002);术后3个月植片厚度继续减小为(289±117) μm,但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t=0.695,P=0.89).设定位置相对应的颞侧球结膜厚度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厚度别为(58±16) μm、(61±14) μm、(61±19)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不同时间段内结膜植片厚度均明显大于正常结膜厚度.结论 通过Visante OCT的测量,翼状胬肉切除术后1周,结膜植片明显增厚;至术后3个月表现出厚度逐渐减小的趋势.Visante OCT可准确地对翼状胬肉术后结膜厚度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作者:曲申;孙小婷;徐蔚;刘思维;毕燕龙;荣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治疗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T2DM)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因玻璃体积血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T2DM 228例(289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观察,其中16例(17只眼)的玻璃体积血由BRVO引起.玻璃体切除手术前视力手动~0.04.随访时间9~60个月,平均(32.80±16.70)月.结果 T2DM玻璃体积血合并BRVO的发生率为5.9%;玻璃体切除手术后视力0.01~1.0,颞上分支静脉阻塞者术后视力较差;手术时机≥6个月者易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且术后视力较差.结论 颞上分支静脉阻塞、手术迟于6个月者术后视力较差.

    作者:江枫;颜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变性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目的 评价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变性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回顾性研究.并发黄斑CNV的变性近视连续病例34例(36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5 mg(0.05 ml),注射后第1、2、3、6个月各随访1次,并于第1、2个月随访时各追加注射1次.通过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压、检眼镜、眼底彩色照像、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分析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黄斑视网膜纤维层厚度的变化.结果 术前视力为0.15±0.10,术后6个月为0.25±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P<0.04).黄斑视网膜厚度术前为(315.94±13.19) μm,术后为(292.19±20.24)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7,P<0.01).FFA显示有22眼渗漏消失,13眼渗漏面积明显减小,1眼发现新鲜出血.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变性近视黄斑CNV可使脉络膜新生血管逐渐萎缩,减少出血及渗漏,从而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是目前治疗变性近视黄斑CNV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孙攀锋;陈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眼压状态下白内障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眼压状态下白内障晶状体进行超声乳化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对19例19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随访6个月~2年,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的变化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9只眼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矫正视力:光感~0.04者2只眼,0.05 ~0.25者4眼,0.3 ~0.5者11眼,0.6~1.0者2眼.术后1周内眼压仍有波动,应用药物可控制眼压.术后1个月眼压全部在正常范围,其中2只眼仍需滴用降眼压药物.术后14只眼前房明显加深,4只眼前房稍浅,其中1只眼在术后1周内前房深度有波动.结论 在高眼压状态下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是有效的.

    作者:张志红;曹江欣;李静;何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针状锐器所致眼球穿孔伤的治疗体会

    本文针状锐器系指注射器针头、金属丝等针状锐利器物.此类利器所致的眼球穿孔伤,常因利器刺入眼内较深,污染的利器所携带的致病菌在眼内存留,而引发化脓性眼内炎,终导致不可挽救的视力丧失甚至眼内容摘除.本文9例,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得到了不同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凯;张爽;谢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陈旧的下泪小管断裂手术治疗

    目的 观察两种治疗陈旧的下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36例陈旧的下泪小管断裂,分别采用经上泪点和泪囊切开两种方式逆行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的手术方法,术后随访观察比较两种术式的效果.结果 36例中有6例经上泪点逆行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成功,其余30例经泪囊切开逆行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成功,均成功置入双路环形硅胶管.术后3个月拔管,随访6个月以上.29例(80.6%)治愈,5例(13.9%)基本治愈,2例(5.5%)无效.结论 逆行寻找下泪小管断端联合双路环形硅胶管置入是治疗陈旧的下泪小管断裂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翠青;李斌;闫春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复明工程中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联合手术

    目的 在大规模白内障复明工程中,观察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进行联合手术的效果.方法 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筛查出的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85例(85眼).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结果 术后视力0.3以上78眼,脱残率91.8%,脱盲率100%;胬肉复发4跟,复发率4.71%.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在复明工程中安全有效.

    作者:孙琴;陈雪年;蔡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短眼轴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

    目的 分析短跟轴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术的难点及常见并发症.方法 眼轴长度< 22 mm的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22例(31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视力1.0~1.2(5眼)者占16.13%,0.5~0.8(22眼)者占70.97%;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2眼)发生率为6.45%;术后炎性反应明显,角膜可逆性水肿(10眼)发生率为32.26%.结论 短跟轴白内障前房浅、眼前段组织空间狭小、玻璃体压力高,手术难度大;强调切口规范,应用手法碎核技术和低能量、高吸引力超声乳化技术,提高超声乳化操作的有效性.

    作者:刘钊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玻璃体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玻璃体切除术128例(136眼)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整体的连续护理,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在纳入研究的136眼中,122眼(89.70%)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9眼(6.62%)术后视力无明显改变,5眼(3.68%)视力较术前差.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11眼(8.09%),玻璃体出血3眼(2.21%),其余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实施以玻璃体切除术患者为中心的连续的整体围手术期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张增梅;李秋明;李正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桂西北山区眼外伤临床特点及防治体会

    目的 分析桂西北山区眼外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1995年5月至2013年3月间眼外伤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86例眼外伤(1454眼)占同期眼科住院总例数8963的15.46%.其中男1108例(1152眼),女278例(302眼),男∶女=3.98∶1.以单眼(左眼)发病居多,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其次为青少年、学龄前儿童;平均年龄(26.3±3.6)岁.其致伤原因和致伤物纷繁而复杂,尤以婴幼儿动物性眼外伤致残.结论 及时规范、分期处理和适时转院是边远山区农村复杂眼外伤抢救视力成功的关键,积极宣教和有效预防是降低眼外伤发生的基础.

    作者:牙韩江;韦孟初;梁文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水下连续环形撕囊在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水下连续环形撕囊技术在手法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白内障236例(278眼).年龄53 ~88岁.晶状体核硬度Ⅳ~Ⅴ级.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撕囊组(122眼):晶状体核硬度Ⅳ级72眼,Ⅴ级50眼,水下撕囊组(156眼):晶状体核硬度Ⅳ级94眼,Ⅴ级62眼.比较两组环形撕囊成功率、手术源性散光度、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3个月.结果 水下撕囊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撕囊组(x2 =8.818,P<0.01).两组手术前后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术后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撕囊组中有3眼后囊破裂,水下撕囊组中有2眼后囊小范围破裂.结论 水下环形撕囊技术便捷易行、安全实用,适合成熟期和过熟期白内障的各种硬度的核.

    作者:陈春明;钟红;程立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松解缝线以及抗代谢药物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松解缝线及抗代谢药物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疗效.方法 对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松解缝线及抗代谢药物的PACG 146例(180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后眼压控制情况、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180眼中,152眼(84.4%)不用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在10~21 mmHg:26眼(14.4%)加用局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0~21 mm-Hg:2眼(1.1%)眼压失控,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5个月行睫状体冷凝治疗.未出现浅前房、低眼压或滤过泡相关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松解缝线及抗代谢药物治疗PACG能较好控制术后眼压并避免术后早期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减少滤过道瘢痕化的发生.

    作者:郑江娉;廖敏华;杨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眼睑犬咬伤32例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解剖对位缝合治疗眼睑犬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32例(32眼)面部合并眼睑犬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精细的解剖对位缝合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伤口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32例(32眼)伤口愈合基本达到了解剖复位,眼睑启闭自如视功能恢复良好.对全部患者随访半年至1年,均未见狂犬病症状出现.结论 对犬咬伤的眼睑伤口,经认真细致清洗伤口及用药,解剖对位缝合,可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新向;田传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