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设计及远期疗效观察

黄胜;周福林;王小娅;张玲;饶芒前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 泪囊鼻腔吻合术, 改良手术,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中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对96例(96眼)慢性泪囊炎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48例;B组,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48例,术后用鼻内窥镜检查泪囊鼻腔吻合口形状,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术后随诊3年,A组术后1年、2年、3年泪道堵塞发生率10.42%(5/48)、14.58%(7/48)、18.75%(9/48).B组术后1年、2年、3年泪道堵塞发生率2.08%(1/48)、6.25%(3/48)、8.33%(4/48).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吻合口位置较低、骨窗较大、术后发生再堵塞的可能性较小,术后并发症少.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保存人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方法较多,但常复发,再次手术复发率更高[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们自2001年5月~2004年12月,应用保存人羊膜治疗翼状胬肉35例(42眼),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莉;李新章;韩有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半导体激光光凝治疗晚期青光眼的护理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晚期青光眼的护理方法.方法 34例(36眼)晚期青光眼以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后使用非接触眼压计观察眼压,密切观察,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随访6月以上.结果本组患者情绪稳定,眼压下降明显,止痛效果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晚期青光眼配合良好的护理,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预后,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张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71例临床分析

    伴有低眼压、正常眼压或高眼压的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特别是眼外滤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因此了解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情况、严重程度、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对71例(100眼)青光眼术后浅前房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超;卢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角膜瓣转位术治疗角膜穿孔伴缺损病例报告

    因外伤、溃疡等原因常可导致角膜穿孔,有时伴有组织缺损,对其行角膜移植术无疑为佳方法.但在基层医院大多无法开展,单纯缝合引起角膜严重变形、散光、创口对合困难,结膜、羊膜遮盖又难以奏效.寻求一种简单、实用方法无疑是一上策.我们自2002年6月来对4例角膜缺损较小者应用角膜瓣转位术修补角膜,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应文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小切口非超乳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优点.方法对180例(190眼)施行小切口手术,沿上方10~2点位角膜缘切开球结膜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行水平巩膜隧道切口,距角膜缘1.0~1.5 mm,宽5.5mm,内切口达角膜缘内1.5 mm的透明角膜处.术中根据核硬度适当延长切口.结果术后1周视力达0.5以上者154眼(81.05%).术中无虹膜脱出.术后无切口渗漏或浅前房.结论此手术早期可获得良好的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设备简单,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刘志远;范红丽;方向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眼球全层切裂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眼球全层切裂伤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眼球穿孔伤和全层破裂伤183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球全层切裂伤183眼治疗后,绝大部分眼球的完整性和视功能恢复良好,视力明显提高.结论眼球穿孔伤和全层破裂伤的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和正确地处理并发症,对预后都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王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CCL19在大鼠角膜移植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角膜移植后局部淋巴结内趋化因子CCL19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对树突状细胞的趋化作用,探讨CCL19在角膜移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正位穿透角膜移植模型,RT-PCR法测定正常角膜0d及角膜移植后1d,3d,5d,7d,10d,14d的局部淋巴结内趋化因子CCL19 mRNA的表达变化,应用Boyden小室进行不同时相淋巴结组织液对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的趋化实验.结果自体移植组术后局部淋巴结内CCL19 mRNA的表达升高,持续至术后3d(P<0.05),以后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同种异体移植组,局部淋巴结内CCL19 mRNA的表达术后1~3d与自体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后持续上升至后期显著高于正常组及自体移植组,于7d达高峰(P<0.01).其对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的趋化作用增强(P<0.05),这种趋化作用可被CCL19抗体所阻断(P<0.01).结论大鼠角膜移植后局部淋巴结内CCL19 mRNA表达增高,促进树突状细胞的迁移可能是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启动与进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启明;胡燕华;徐惠民;赵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眼外伤11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眼外伤的常见致伤原因,预防和减少眼外伤的发生.方法对118例(120眼)眼外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眼外伤高发人群为从事体力劳动者,高发年龄阶段为19~45岁.结论应积极预防和治疗眼外伤,增强保护意识.

    作者:崔巍勇;董万江;李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牛角挑伤致眼球挫裂伤三例报告

    2002年至2004年,有9例被牛角挑伤颜面及眼部患者就诊于我科,其中有3例致眼球挫裂伤,现报告如下.

    作者:其其格;郭振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儿童间歇性外斜手术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儿童间歇性外斜的手术时机.方法 4.5~9岁儿童间歇性外斜43例,A组:4.5~6岁共19例;B组:7~9岁共24例.采用双外直肌后徙缝线悬吊术,测定术前、术后1周、6月和12月的33cm和5m斜视角,以及术前和术后12月视觉诱发电位(VEP)的P100振幅双眼总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眼位判定以斜视度≤10△为正位.小年龄组术后1周及6月正位率高于高年龄组,随术后时间的延长高年龄组欠矫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正位率两组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两组间双眼VEP总和比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眼VEP振幅均比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小年龄儿童手术成功率并无明显增高,儿童间歇性外斜手术不一定必须在6岁前进行.

    作者:朱丹;艾育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义眼台植入后结膜囊狭窄时心包膜移植的效果

    目的探讨保存的人心包膜移植治疗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结膜囊狭窄的效果.方法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结膜囊狭窄者36例36(眼),行同种异体心包膜移植结膜囊成形术,术后随访观察6~18月,平均11月.结果 35眼(97.22%)在30~60天移植的心包膜被结膜覆盖,感染1眼(2.78%),结膜囊狭窄治愈34例(94.44%).结论保存的心包膜移植治疗结膜囊狭窄取材方便,疗效良好.

    作者:侯习武;雷方;刘德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角膜穿孔伤并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2例(32眼)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的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13眼采用Ⅰ期角膜缝合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9眼采用Ⅱ期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1~3月,视力≥1.0者4眼,占12.50%;0.5~0.9者19眼,占59.38%;0.1~0.4者6眼,占18.75%;0.1以下者3眼,占9.38%.结论角膜缝合,晶状体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合手术的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同时须对术中、术后并发症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作者:刘豪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改良术30例临床报告

    由于严重眼外伤、眼内炎等原因行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摘除术后常形成眼窝凹陷畸形,对儿童还会影响眶面部发育.因此,必须及时行义眼座填充术.传统的手术方法,常有植入物暴露、感染、偏位、活动度差以及排异等并发症发生.我院从2002年2月至2004年9月采用改良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植入术,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红霞;许淑云;付芳;蒲晓莉;王立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介入性聚胺酯支架置入术治疗泪道阻塞初探

    目的探讨介入性聚胺酯支架(支撑器)置入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方法.方法 23例(29眼)表麻下冲洗泪道,再X光下用导丝进行泪道探查,冲洗通畅后,置入介入性聚胺酯支架,再行泪道造影,确定支架位置,生理盐水冲洗支架.结果 支架置入术后当天,溢泪均得到明显改善,分别于术后1天、7天冲洗泪道,六月行泪囊造影,显示支架位置正常、泪道冲洗通畅.25眼有效(86.21%).结论介入性聚胺酯支架置入术具有微创、准确、安全和实用等特点.

    作者:郑婕;佟玲;王玉祥;张金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设计及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中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对96例(96眼)慢性泪囊炎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48例;B组,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48例,术后用鼻内窥镜检查泪囊鼻腔吻合口形状,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术后随诊3年,A组术后1年、2年、3年泪道堵塞发生率10.42%(5/48)、14.58%(7/48)、18.75%(9/48).B组术后1年、2年、3年泪道堵塞发生率2.08%(1/48)、6.25%(3/48)、8.33%(4/48).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吻合口位置较低、骨窗较大、术后发生再堵塞的可能性较小,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黄胜;周福林;王小娅;张玲;饶芒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外伤性继发青光眼77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继发青光眼可在损伤后立即发生,也可迟至数月、数年才出现,眼压的升高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是持续性的,为了解外伤性继发青光眼的原因和治疗,现对我科1996年5月~2003年3月收治的外伤性继发性青光眼77例(77眼)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齐银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眼挫伤后低眼压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诊断分析

    目的总结眼挫伤后低眼压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诊断结果,分析眼挫伤后低眼压产生的原因,并评价该项新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22例(22眼)眼挫伤后低眼压接受了UBM检查.对每一病例常规探查9个切面,观察前房、瞳孔、前房角、虹膜及睫状体等的改变并采集图像,可疑部位重点观察房角及睫状体情况,并记录病变范围.结果 22例低眼压中位病程3月,平均眼压6.42mmHg.22眼均存在全周睫状体脱离,19眼存在睫状体分离房角漏(86.36%).房角漏范围从0.5到4个钟点,并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22眼中7眼根据UBM及临床检查结果实行了睫状体缝合手术.结论经脉络膜上腔途径的房水引流增加是眼挫伤后低眼压的主要原因.UBM对于眼挫伤后低眼压尤其是伴有睫状体分离房角漏的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倩;孙兴怀;王嘉健;宋月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上皮植入的治疗

    目的总结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上皮植入发生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对LASIK术后上皮植入143眼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LASIK术后上皮植入的发生与术中操作不当密切相关.系统的药物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上皮植入的发展.结论规范的手术操作和正确的处理措施是防治LASIK术后上皮植入的有效方法.

    作者:顾宝文;胡建荣;严宗辉;孙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如何减少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28例(136眼)手术并发症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结果术中主要并发症为环形撕囊失败、后囊破裂及虹膜损伤;术后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技术不熟练,操作经验不足.结论提高术者的操作技巧是超声乳化术成功的关键.对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表现有充分的了解可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作者:李铌;张力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辅助切口与透明质酸钠在眼穿孔伤修复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角巩膜穿孔伤修复手术中,采用角膜缘辅助切口加透明质酸钠的效果.方法 138例(140眼)角巩膜穿孔伤修复手术中45例(45眼)伤口复杂及虹膜不易还纳者采用辅助切口加透明质酸钠的应用.结果 45眼经此处理,大部分瞳孔圆形或接近圆形.4眼瞳孔撕裂散大,3眼虹膜部分缺损,所有患眼均未造成虹膜前粘连.结论此手术方法减少了虹膜恢复的困难及眼内组织损伤,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了并发症.

    作者:李长瑞;马淑玲;王朝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