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碘伏联合氟康唑治疗外伤所致真菌性角膜炎

王维;李振吉

关键词:氟康唑, 角膜溃疡, 眼感染, 真菌性
摘要:自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应用碘伏烧灼联合氟康唑局部滴眼和结膜下注射治疗18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颌面外伤并发间接性视神经损伤治疗的探讨

    目的探讨颌面外伤并发间接性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46例颌面外伤并发间接性视神经损伤一经确诊,早期采用皮质类固醇冲击疗法、脱水剂、血管扩张剂、光量子血液疗法、维生素B族、神经营养剂等治疗.结果46例(54眼)中治疗前无光感的5眼经治疗后3眼视力改善;治疗前光感的22眼经治疗后19眼视力提高.治疗前视力0.05~0.1者4眼,治疗后增至5眼;治疗前视力0.4~0.6者4眼,治疗后增至8眼;治疗前视力0.6以上者1眼,治疗后增至15眼.结论间接性视神经损伤早期药物治疗是必要的,且有较好效果.

    作者:余桂国;谭代荣;向其元;宋家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羊膜移植治疗眼表损伤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术在急性期及瘢痕期眼表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眼表理化生物损伤急性期10例(14眼),及瘢痕期6例(7眼),行新鲜及保存羊膜移植,部分联合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随访6~22月.结果急性期者无一例发生角膜融解或睑球粘连;瘢痕期严重睑球粘连者中1例术后部分复发;联合角膜移植者均未见新生血管长入.结论羊膜移植对急性期和瘢痕期眼表损伤防止角膜融解、睑球粘连,改良眼表基底及重建眼表上皮均有肯定效果.

    作者:张一凡;孙轶军;穆凤平;李穗苓;杨世琳;傅杰;范春晖;郭硕;赵伟;邵川芬;杨东妮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黏弹剂在角膜穿孔伤缝合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黏弹剂在角膜穿孔伤中应用效果.方法将黏弹剂用于角膜穿孔伤30例(30眼).有25例术后随访6~12月.结果随访中15例术后瞳孔保持圆形或近圆形,无虹膜前粘连.2例行白内障针吸术.5例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例视力恢复到0.5.发生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3例.无一例发生外伤性虹膜炎或继发性青光眼.结论黏弹剂玻璃酸钠是一种无刺激、无毒性、无炎症、无抗原性黏多糖物质,应用在角膜穿孔伤术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谢铁强;蒋自强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非超乳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适应范围,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对3年来行中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87眼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206眼远期随访疗效稳定,视力0.5以上181眼达(87.86%).结论非超乳白内障摘出术投资少,费用低,疗效好,适合我国基层医院防盲治盲的需要.

    作者:王寅威;徐苏云;姜方义;吴连井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眼睑木质异物存留8年一例报告

    1病例患者,男,40岁.于8年前在修房时左眼睑内眦部上方被木板刺伤.当时在某院外科行清创缝合术.2月后伤口处红肿流脓,用药后好转.

    作者:曹冠军;曹治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在眶骨折整复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应用于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术的效果.方法应用Medpor作为修补眶壁骨折缺损的充填材料行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术31例.结果术后2周内检查31例复视均好转,术后1.5~8月检查复视治愈27例.31例术后7~10天伤眼眼球突出度增至10.5~14.5 mm,平均13.3 mm;术后伤眼与健眼眼球突出度之差为+1.5~-2.0mm,平均为+0.9 mm.术后CT显示:植入的Medpor薄片位置良好,无移动或脱位.眶内容物复位良好.视神经无受压.结论Medpor是一种理想的修补眶壁骨折缺损的充填材料.

    作者:李明;任树北;田旭;田丽君;朱旭;刘宏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丝裂霉素C与青光眼滤过手术后低眼压的关系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引起低眼压的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的106例(118眼)进行1~6月(平均3.5月)随访观察.结果94例(106眼)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11例(11眼)术后眼压低于5mmHg(1mmHg=0.133kPa),1例(1眼)术后发生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结论MMC的广泛应用,是目前造成青光眼术后低眼压的主要原因,严格掌握MMC的应用指征,选择用量及作用时间,巩膜瓣的相对密缝和可调缝线等可以减少术后低眼压的发生.

    作者:熊凤枝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远期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透明角膜切口植入不同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24月后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A、B、C 3组共96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并植入不同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A组32眼采用STAAR/Chiron硅胶折叠人工晶状体;B组43眼采用法马西亚920硅胶折叠人工晶状体;C组21眼采用法马西亚或Upiohn 809C PMMA单片晶状体.3组手术切口分别为3.2mm,3.7mm,5.0mm.结果术后非矫正视力:A组为0.7±0.2,B组为0.65±0.2,C组为0.6+±0.2;术后矫正视力:A组为0.8±0.2,B组为0.8±0.25,C组为0.8±0.3.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3组之间仅有轻度屈光和角膜地形图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意义.

    作者:刘太平;杨雪宏;刘志英;梁卫丰;高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碘伏联合氟康唑治疗外伤所致真菌性角膜炎

    自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应用碘伏烧灼联合氟康唑局部滴眼和结膜下注射治疗18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维;李振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儿童白内障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佳时机.方法42例64眼全部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先天性白内38眼,外伤性白内障26眼.年龄小3岁,大14岁,平均8.2岁.随访2~24月.结果术后葡萄膜炎及后囊增生较成人严重.术后3月矫正视力,大于0.5者40眼(62.50%).结论儿童白内障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是防治弱视、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的佳方法.

    作者:田杰;周健;董春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连续环形撕囊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连续环形撕囊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26例(243眼)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出术中施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术.结果243眼中228眼(93.82%)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179眼(73.66%)将晶状体核自囊袋旋拨至前房,其中Ⅰ级核16眼和Ⅱ级核93眼全部旋拨成功,Ⅲ级核70眼旋拨成功(占61.95%),部分病例,需做前囊松解切口.结论连续环形撕囊用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手术时,在Ⅰ、Ⅱ级核是安全有效的,部分Ⅲ级核及Ⅳ级核做前囊松解切口后也能顺利成功.

    作者:刘方毅;高云霞;张迎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挫伤性晶状体后脱位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挫伤性晶状体后脱位治疗的2种手术方式及特点,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眼挫伤所致晶状体后脱位并经手术治疗的27例(27眼)的病例资料,按照摘出晶状体的不同术式分为2组,对伤眼术前的临床表现、两种手术方法的特点和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两种术式治疗的病例全部成功摘出了后脱位的晶状体,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8.3月,23眼(85.19%)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挫伤性晶状体后脱位的手术应根据脱位的情况、核的硬度以及眼前后段的状态,综合分析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秦波;赵铁英;黄丽娜;姜德咏;古洵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隐匿性巩膜破裂伤的临床分析(附10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隐匿巩膜破裂伤的诊断要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了10例隐匿性巩膜破裂伤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视力提高3例,保持眼球形态6例.结论眼挫伤后低眼压或形态改变要排除巩膜破裂.影像检查有参考价值.疑有后部巩膜破裂时应及早进行手术探查,是避免漏诊或误诊的关键.

    作者:谭业双;许玲;王玲丽;芦晓磊;张郧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虹膜铁质异物存留14年一例

    1病例患者,男,19岁.工人.因左眼间歇性发红,疼痛14年,加重1周于2001年9月10日入院.患者于1987年初因拆卸机器,左眼不慎溅入异物,当即感左眼发红,疼痛,未做任何处理.

    作者:张倩;黄丹琳;夏江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外伤性人工晶状体移位的处理

    目的探讨眼外伤致人工晶状体移位的临床处理及疗效.方法对12例(12眼)外伤致人工晶状体移位者,根据各自的情况分别实行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术后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实行手术的10眼视力均得到了提高,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矫正视力:0.2者1眼,0.3~0.6者7眼,0.8~1.0者2跟.结论外伤性人工晶状体移位只要及时恰当的治疗,仍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爱芝;李梅;孙金阁;李建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后巩膜加固术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对36例(60眼)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术随访2~5年,平均2.5年.结果33眼提高了裸眼视力,40眼提高了矫正视力,50眼屈光度未再发展.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可增强眼球后部球壁的抵抗力,防止眼轴向后延伸,有稳定屈光度远期效果.是目前阻止高度近视发展唯一有效方法.

    作者:黄琼球;甄玉贤;杨万初;朱君玲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春节期间爆竹烟花所致眼爆炸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春节期间特有的烟花爆竹所致眼部爆炸伤的危害性和治疗结果.方法分析2004年春期间此类爆炸伤33例36眼的一般情况、眼别、爆炸物种类、受伤情况,对视功能的危害,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男性占96.97%,20岁以下者占60.61%,发生在农村者占72.73%.多为普通鞭炮炸伤,单眼伤占90.91%;以角膜损伤多,其次为葡萄膜和晶状体损伤.并发症及后遗症以角膜白斑、玻璃体浑浊、瞳孔变形和外伤性白内障较多;治疗后视力0.05以下占48.48%.结论春节期间发生的眼爆炸伤严重而复杂,所以应加强预防宣传.伤后及时正确处理,可能挽救眼球和视力.

    作者:薛秋萍;杨进献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白内障术后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治疗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先进行药物治疗,无效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包括人工晶状体取出术并前段玻璃休切除术、后囊切开术、后囊切开+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本组6例药物治疗1例,手术治疗5例.结果本组6例经治疗后眼压均降至正常,症状消失,视力恢复均尚满意.结论白内障术后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是由于睫状突与晶状体囊或玻璃体粘连引起房水逆向流动所致,具有典型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大多无效,药物治疗无效者上述手术方式可以解除睫状环阻滞而治愈.

    作者:穆红梅;张千帆;梁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儿童白内障术后的眼轴变化和近视漂移

    目的观察和分析儿童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眼轴变化及近视漂移.方法23例2~15岁单眼白内障患儿进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检查手术前后两眼的屈光状态、眼轴长度及近视漂移情况.随访时间3~5年.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2例,占52.17%.比较术后两眼眼轴长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眼近视漂移平均(2.85±1.11)D,对照眼近视漂移平均(1.25±1.05)D,两者比较,P<0.05.结论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儿童眼轴发育未造成影响.白内障患儿术后近视漂移大于正常眼,且年龄越小近视漂移度越大.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选择应使术后保留一定程度的远视.

    作者:吕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外伤性白内障经小瞳孔超声乳化手术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伴有小瞳孔及虹膜前或后粘连者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对30例(32眼)外伤引起的陈旧性虹膜前、后粘连及小瞳孔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利用虹膜拉钩,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和拦截劈裂法乳化晶状体核,通过4~5 mm大小的瞳孔完成手术.结果所有病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获得生理性圆形或近圆形瞳孔.无一例后囊破裂,无一例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采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和器械治疗外伤引起的小瞳孔白内障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轩伟;闫亦农;严灿荣;廖海兰;宋洪妮;郑彪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