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铁强;蒋自强
目的评估双眼先天中央粉尘状白内障单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30例先天中央粉尘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单眼手术组)与对照组(双眼手术组).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用问卷的方式,对试验组术前及术后进行调查计分.对照组仅对其术后进行调查计分.对视觉和生活质量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采用加权Kappa值计算法对计分员的一致性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术前总分值为327分,术后为541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2).对照组总分值为462分,低于试验组(P<0.01).结论对于双眼先天性粉尘状白内障患者采用单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可以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玉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连续环形撕囊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26例(243眼)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出术中施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术.结果243眼中228眼(93.82%)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179眼(73.66%)将晶状体核自囊袋旋拨至前房,其中Ⅰ级核16眼和Ⅱ级核93眼全部旋拨成功,Ⅲ级核70眼旋拨成功(占61.95%),部分病例,需做前囊松解切口.结论连续环形撕囊用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手术时,在Ⅰ、Ⅱ级核是安全有效的,部分Ⅲ级核及Ⅳ级核做前囊松解切口后也能顺利成功.
作者:刘方毅;高云霞;张迎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泪囊鼻腔吻合术中不同骨窗位置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在198例手术中采用不同的骨窗位置,术后随诊,观察泪道阻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诊1年,第1组(高位组)术后再堵塞34例(31.78%,34/107),第2组(低位组)术后再堵塞7例(7.69%,7/91);两种不同方法术后泪道再阻塞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位置较低的骨窗术后发生再阻塞的可能性较小.
作者:陈震;李林;杨安怀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应用于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术的效果.方法应用Medpor作为修补眶壁骨折缺损的充填材料行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术31例.结果术后2周内检查31例复视均好转,术后1.5~8月检查复视治愈27例.31例术后7~10天伤眼眼球突出度增至10.5~14.5 mm,平均13.3 mm;术后伤眼与健眼眼球突出度之差为+1.5~-2.0mm,平均为+0.9 mm.术后CT显示:植入的Medpor薄片位置良好,无移动或脱位.眶内容物复位良好.视神经无受压.结论Medpor是一种理想的修补眶壁骨折缺损的充填材料.
作者:李明;任树北;田旭;田丽君;朱旭;刘宏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切开术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急性视网膜坏死伴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视网膜脱离,使用常规的玻璃体切除术不能使视网膜得以复位,对坏死的视网膜及呈网状裂孔的视网膜进行20°~360°切开并行全氟化碳液体填充、眼内激光光凝、硅油填充等治疗.结果术毕12例均取得视网膜解剖复位,其中1例因继发性青光眼中途取出硅油而放弃治疗,10例6~8月后取出硅油,随访6月8例视网膜完全复位,2例取硅油后视网膜脱离复发,1例因并发性白内障无法观察眼底情况.结论视网膜切开术对急性视网膜坏死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华振宇;赵宏;丁相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1病例患者,男,19岁.工人.因左眼间歇性发红,疼痛14年,加重1周于2001年9月10日入院.患者于1987年初因拆卸机器,左眼不慎溅入异物,当即感左眼发红,疼痛,未做任何处理.
作者:张倩;黄丹琳;夏江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硷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羟基磷灰石(HA)植入物作用及效果.方法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前用12000AU/5mL bFGF滴眼液浸泡30min,使HA微孔充满滴眼液,术后结膜内滴眼每日4次,连用15日.结果本组118例中,102例l期愈合,16例前部球结膜及眼球筋膜愈合不良,其中9例于15~40日内自行愈合,3例更换义眼座后愈合.结论bFGF滴眼液对HA义眼座植入后早期的纤维血管化具有促进作用,预防HA植入物暴露的发生.
作者:刘德成;侯习武;刘懿;王慧敏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颈动脉-海绵窦血管瘘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神经眼科综合征,80%以上的患者首发眼部症状和体征[1],而就诊于眼科,易误诊误治.我科在2003年9月~2003年10月间先后收治2例因颈动脉-海绵窦血管瘘而致突眼的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竹;王寒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混合型内斜视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混合型内斜视分为两组,以戴全矫正镜后残余的斜视角计算手术量进行手术者为对照组;以戴镜后残余斜视角和裸眼斜视角的平均数(平均斜视角)计算手术量者为治疗组,对此两组手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53.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有较好的疗效,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马文贵 刊期: 2004年第09期
1病例患儿,男,5岁.住院号8694.2001年10月2日入院.入院前1.5小时自己右手拿着铅笔自80cm高的炕上扑在地上,不慎将铅笔刺入右鼻腔.受伤后患儿哭闹疼痛并左眼睁开困难.来我院急诊立即收入院治疗.查体未见异常.
作者:许先捷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眼外伤致人工晶状体移位的临床处理及疗效.方法对12例(12眼)外伤致人工晶状体移位者,根据各自的情况分别实行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术后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实行手术的10眼视力均得到了提高,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矫正视力:0.2者1眼,0.3~0.6者7眼,0.8~1.0者2跟.结论外伤性人工晶状体移位只要及时恰当的治疗,仍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爱芝;李梅;孙金阁;李建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1病例患者,男,40岁.于8年前在修房时左眼睑内眦部上方被木板刺伤.当时在某院外科行清创缝合术.2月后伤口处红肿流脓,用药后好转.
作者:曹冠军;曹治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儿童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眼轴变化及近视漂移.方法23例2~15岁单眼白内障患儿进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检查手术前后两眼的屈光状态、眼轴长度及近视漂移情况.随访时间3~5年.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2例,占52.17%.比较术后两眼眼轴长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眼近视漂移平均(2.85±1.11)D,对照眼近视漂移平均(1.25±1.05)D,两者比较,P<0.05.结论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儿童眼轴发育未造成影响.白内障患儿术后近视漂移大于正常眼,且年龄越小近视漂移度越大.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选择应使术后保留一定程度的远视.
作者:吕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春节期间特有的烟花爆竹所致眼部爆炸伤的危害性和治疗结果.方法分析2004年春期间此类爆炸伤33例36眼的一般情况、眼别、爆炸物种类、受伤情况,对视功能的危害,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男性占96.97%,20岁以下者占60.61%,发生在农村者占72.73%.多为普通鞭炮炸伤,单眼伤占90.91%;以角膜损伤多,其次为葡萄膜和晶状体损伤.并发症及后遗症以角膜白斑、玻璃体浑浊、瞳孔变形和外伤性白内障较多;治疗后视力0.05以下占48.48%.结论春节期间发生的眼爆炸伤严重而复杂,所以应加强预防宣传.伤后及时正确处理,可能挽救眼球和视力.
作者:薛秋萍;杨进献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对36例(60眼)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术随访2~5年,平均2.5年.结果33眼提高了裸眼视力,40眼提高了矫正视力,50眼屈光度未再发展.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可增强眼球后部球壁的抵抗力,防止眼轴向后延伸,有稳定屈光度远期效果.是目前阻止高度近视发展唯一有效方法.
作者:黄琼球;甄玉贤;杨万初;朱君玲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133眼)翼状胬肉患者接受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并随访观察3月至3年1月.结果128眼治愈,5眼复发(3.76%).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惠;张曼萍;王玲;郑云燕;邓洪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适应范围,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对3年来行中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87眼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206眼远期随访疗效稳定,视力0.5以上181眼达(87.86%).结论非超乳白内障摘出术投资少,费用低,疗效好,适合我国基层医院防盲治盲的需要.
作者:王寅威;徐苏云;姜方义;吴连井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自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应用碘伏烧灼联合氟康唑局部滴眼和结膜下注射治疗18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维;李振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引起低眼压的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的106例(118眼)进行1~6月(平均3.5月)随访观察.结果94例(106眼)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11例(11眼)术后眼压低于5mmHg(1mmHg=0.133kPa),1例(1眼)术后发生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结论MMC的广泛应用,是目前造成青光眼术后低眼压的主要原因,严格掌握MMC的应用指征,选择用量及作用时间,巩膜瓣的相对密缝和可调缝线等可以减少术后低眼压的发生.
作者:熊凤枝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黏弹剂在角膜穿孔伤中应用效果.方法将黏弹剂用于角膜穿孔伤30例(30眼).有25例术后随访6~12月.结果随访中15例术后瞳孔保持圆形或近圆形,无虹膜前粘连.2例行白内障针吸术.5例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例视力恢复到0.5.发生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3例.无一例发生外伤性虹膜炎或继发性青光眼.结论黏弹剂玻璃酸钠是一种无刺激、无毒性、无炎症、无抗原性黏多糖物质,应用在角膜穿孔伤术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谢铁强;蒋自强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