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海拔地区眼外伤调查分析

艾利萍;刘枫芸

关键词:眼外伤, 并发症, 盲
摘要:目的对高海拔地区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眼外伤进行调查分析.方法2000~2002年眼外伤共163例.对其性别、年龄、致伤物与眼部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63例(167眼)中男131例(135眼),女32例(32眼);年龄2~68岁,其中25~45岁较多.由竹棍、铁钉、剪刀、酒瓶、打火机、致眼穿孔伤26例;有石块、玻璃、铁屑等眼内异物5例,砖块、玩具枪子弹致眼挫伤63例;酸硷化学烧伤8例;拳击伤、足球、交通事故等59例.眼部损伤以前房积血、眼球穿孔伤,视网膜震荡、外伤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角膜上皮损伤等多.结论眼外伤多为中青年.以前房积血、眼球穿孔伤、视网膜震荡、外伤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多.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高海拔地区眼外伤调查分析

    目的对高海拔地区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眼外伤进行调查分析.方法2000~2002年眼外伤共163例.对其性别、年龄、致伤物与眼部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63例(167眼)中男131例(135眼),女32例(32眼);年龄2~68岁,其中25~45岁较多.由竹棍、铁钉、剪刀、酒瓶、打火机、致眼穿孔伤26例;有石块、玻璃、铁屑等眼内异物5例,砖块、玩具枪子弹致眼挫伤63例;酸硷化学烧伤8例;拳击伤、足球、交通事故等59例.眼部损伤以前房积血、眼球穿孔伤,视网膜震荡、外伤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角膜上皮损伤等多.结论眼外伤多为中青年.以前房积血、眼球穿孔伤、视网膜震荡、外伤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多.

    作者:艾利萍;刘枫芸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后部间接外伤性视神经病变41例

    目的观察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对后部间接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的41例后部间接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依据就诊时间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一次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 mg/kg·d,连续5天,对照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0mg,连续7天;然后口服强的松40mg,每3天减10 mg.结果治疗组26例经治疗视力恢复至0.05以上者22例(84.62%),对照组15例中7例(46.67%)视力达0.05以上,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伤后24h以内就诊治疗者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24h以后就诊治疗者(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后部间接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效果明显.

    作者:赵晏黎;张有亭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双巩膜咬切联合前房角分离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目的研究双巩膜咬切联合前房角分离手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处于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难治性青光眼36例36眼,实行双巩膜咬切联合前房角分离术,观察对比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36眼术后视力进步和不变者31眼(86.11%).近期眼压控制32眼(88.89%),远期眼压控制22眼(22/27)(81.48%).近期获得功能性滤过泡28眼(77.78%).36眼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双巩膜咬切联合前房角分离手术对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术式.

    作者:蒋模;秦应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Nd:YAG激光与内高频电灼治疗泪道阻塞的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Nd:YAG激光与内高频电灼两种方法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对355例428眼各种泪道阻塞分为2组.A组167例207眼行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B组188例221眼行内高频电灼术.随访6~24月,观察其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A组治疗上泪道阻塞有效率为88.68%,显著优于B组的68.29%(P<0.05);A组治疗下泪道阻塞有效率83.11%,与B组的86.11%(P>0.05).结论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对各种类型的泪道阻塞均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懿;刘德成;王惠敏;刘凤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眼部拳击伤115例统计分析

    各类眼外伤拳击伤日渐增多,1994年以来我院共收治眼部拳击伤115例(117眼),现总结如下:

    作者:戈伟中;张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KTP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的经验体会

    目的探讨KTP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各种泪道阻塞的方法.方法采用KTP-Nd:YAG/532泪道激光(以下简称KTP激光)成形术治疗各种泪道阻塞共880例(950眼).随访6~12月.结果950眼中治愈801眼;有效92眼;无效57眼.总治愈率84.3%,总有效率:94.0%.结论采用KTP激光泪道成形术是治疗各种泪道阻塞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段志娟;孙兰萍;李冀;史伟;韦敏;鞠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暴露的原因及防治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以其良好的性能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其并发症也逐步受到关注.义眼座暴露是其并发症中常见的一种.

    作者:周莅斌;张大勤;符晓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先天性双泪点一例

    患者,男,65岁.主因双眼溢泪2年于2000年3月5日就诊.双眼无炎症或外伤史,家庭史无特殊.眼部检查:视力,两眼均为1.0,前段及眼底未见异常.裂隙灯下见双眼下泪点狭窄,泪点扩张器扩张泪点后,见泪点处膜状物增生,冲洗泪道通畅.

    作者:李春增;戚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胬肉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26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接受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并随访观察8~12月.结果26例均恢复良好,无胬肉复发.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方法.

    作者:庆惠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眼后段异物摘出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眼后段异物摘出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对52例(54眼)眼后段异物摘出术后再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眼行内路法异物摘出,18眼行外路磁吸术摘出异物.术后23眼(42.59%)因视网膜脱离或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再手术.异物摘出术前11眼伴有视网膜脱离,术后9眼复发;术前5眼伴有眼内炎,术后4眼发生视网膜脱离;视力预后以视网膜脱离或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眼内炎差,81.48%的视力<0.1.结论视网膜脱离或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眼后段异物摘出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术前伴有视网膜脱离和眼内炎是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双农;唐仕波;廖文江;汪振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固定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固定性内斜视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0例固定性内斜视采用内直肌肌腱完全断腱,外直肌缩短联合眶缘骨膜固定术,且将眼球固定于过矫5°.结果出院时10例中6例眼位正位,1例残留有5°内斜,3例仍过矫5°.随访1年后,9例为正位,1例欠矫.结论固定性内斜视,采用内直肌断腱、外直肌缩短并眶缘骨膜固定联合手术,眼位过矫5°~10°.一年随访观察效果满意.

    作者:王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眼内巨大玻璃异物一例

    本文报道眼球内巨大玻璃异物一例的治疗经过和体会.1病例患者,男,15岁,2002年2月6日眼啤酒瓶炸伤后视物不见.

    作者:蔡文泉;李佩娟;王志良;张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不同检测方法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的观察

    目的评价各种检测方法在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白内障197例(214眼)术前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视网膜计、光定位、色觉及注视性质等综合检测,术后3月复查佳矫正视力.结果术前F-ERG的b波、F-VEP的P1波、潜视力、色觉均与术后视力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F-ERG、F-VEP、潜视力预测术后视力的可靠性分别为62.6%、79.0%、60.6%.但排除白内障完全成熟及高龄者(超过80岁),潜视力预测的可靠性则达82.6%.结论对于非完全成熟及非高龄者,视网膜计是术前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比较理想的方法,而对于完全浑浊及高龄者,视网膜计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欠佳,应结合F-ERG、F-VEP、色觉及注视性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讲价.

    作者:庄朝荣;陈放;马晓蓉;王晓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

    随着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视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成为眼科和神经科学研究的课题.建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视神经原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和视神经再生的前提,本文就国内外报告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特点及相应的动物模型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姜国民;向里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上睑组织内瓷质异物存留60余年一例报告

    患者女,67岁.因左眼上睑痛、有质硬异物突出10余天,于2003年4月15日来我院就诊.检查:左眼上睑外眦侧见一瓷白色三角形质硬异物突出皮肤,异物上方上睑组织内可触及直径约10 mm质硬肿块,距病灶约15 mm眉外侧有垂直瘢痕组织约长30mm(图1).眼内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张润琦;周永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地形图改变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地形图的改变.方法对40例(40眼)翼状胬肉行手术切除,分别于术前、术后使用角膜地形图仪进行检测,记录术前、术后角膜地形图主要参数、佳矫正视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角膜地形图参数:平均地形图散光术前(5.08±2.75)D,术后(3.33±2.38)D;平均中央角膜球形屈光度术前(42.94±2.64)D,术后(44.08±3.00)D;平均角膜地理中心与视轴中心距离术前(1.31±1.00)mm,术后(0.70±0.69)mm;平均角膜表面形态系数SF术前(0.47±0.21),术后(0.38±0.18);平均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CIM术前(3.34±1.24),术后(2.03±1.31),上述参数术前与术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平均佳矫正视力术前(0.50±0.35),术后(0.66±0.34)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能明显改善术前角膜地形图的不规则形态,有利于提高视力和视觉质量.

    作者:张磊;曹晓滨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眼内激光光凝术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眼内激光在玻璃体切除术中的用途及有效性.方法将眼内激光应用于18例22眼玻璃体手术中.眼内光凝的方式:广泛视网膜光凝术14眼;环形激光视网膜拦截并封闭视网膜裂孔2眼;局限性光凝1眼;原发性或医源性裂孔光凝4眼;视网膜切开处光凝1眼.结果术后随访1~24月(平均9月),2眼术后再次视网膜出血,其余20眼均达到视网膜平伏、裂孔封闭、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眼内激光是现代玻璃体手术中重要的辅助措施,它的应用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臧晶;周斌兵;卞庆宁;张少冲;高汝龙;林晓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青光眼手术治疗的评价

    无论青光眼性视神经视功能损害的机制是机械压力学说,还是血供障碍学说,或二者兼有之,目前针对青光眼的治疗为普遍和为有效的措施就是降低眼压.随着对青光眼眼压升高和房水循环病理生理机制不断深入认识,虽然青光眼降眼压药物的研究和新药的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也为治疗青光眼提供了更多的药物选择,但很多青光眼如闭角型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必须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的许多病例终也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孙兴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梅花型硅胶棒治疗慢性泪囊炎

    目的探讨用自行设计的新型探通引流装置探通鼻泪管阻塞和狭窄以及引流扩张鼻泪管的效果.方法40例40眼首先探通泪道,用注水送线法将长约20cm的3-0黑线送入泪道.用该线牵引,将自行设计的探通引流装置一梅花型硅胶棒引入鼻泪管,术后3~6月取出.结果36眼治愈,4眼留管期间症状有明显好转,拔管后复发.结论用梅花型硅胶棒治疗鼻泪管狭窄,阻塞所致的慢性泪囊炎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保夫;许桂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高眼压状态下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目的研究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16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前房穿刺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16眼手术顺利,无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等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5~12月,12例(13眼)眼压控制在6~21 mmHg(1 mmHg=0.133 kPa),其中1眼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手术成功率81.25%.3眼出现低眼压(≤5 mmHg)发生率18.75%.16眼均为功能性滤过泡,其中5眼为薄壁泡,发生率31.25%.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闭角型青光眼运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爽;郑慧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