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梅花型硅胶棒治疗慢性泪囊炎

张保夫;许桂凤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 泪道插管, 梅花型硅胶棒
摘要:目的探讨用自行设计的新型探通引流装置探通鼻泪管阻塞和狭窄以及引流扩张鼻泪管的效果.方法40例40眼首先探通泪道,用注水送线法将长约20cm的3-0黑线送入泪道.用该线牵引,将自行设计的探通引流装置一梅花型硅胶棒引入鼻泪管,术后3~6月取出.结果36眼治愈,4眼留管期间症状有明显好转,拔管后复发.结论用梅花型硅胶棒治疗鼻泪管狭窄,阻塞所致的慢性泪囊炎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睫状体暴露及小梁支撑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睫状体暴露及小梁支撑术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方法.方法手术32例(32眼),其中急闭17例,慢闭15例.术前眼压21~77 mmHg,平均37.1 mmHg.术前视力无光感3眼,光感~0.049眼,0.05~0.2 6眼,0.3及以上14眼.结果术后观察治疗3~6月,术后1周平均眼压9.3 mmHg,术后3~6月平均眼压13.3 mmHg(1mmHg=0.133 kPa),术中无特殊并发症.术后并发症:①浅前房11例:Ⅰ度7例,Ⅱ度4例,②前房积血5例,制动后吸收.滤过泡:术后3~6月,Ⅰ级滤过泡28眼,Ⅱ级滤过泡4眼,无Ⅲ级者.结论睫状体暴露及小梁支撑术术后超滤所致并发症明显减少,临床效果肯定.

    作者:马丽华;荣德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对预防胬肉复发的效果.方法52例(52眼)翼状胬肉,其中27例(51.92%)为手术后复发者,在单纯手术切除后第5天开始滴0.2 mg/ml丝裂霉素C滴眼液,每日2次,连用5~7天,以后滴0.025%地塞米松滴眼液至术后1月左右.结果经3~6月随访3眼复发,复发率为5.77%.结论丝裂霉素C能有效抑制手术创伤而致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防止胬肉复发.

    作者:费安裕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先天性双泪点一例

    患者,男,65岁.主因双眼溢泪2年于2000年3月5日就诊.双眼无炎症或外伤史,家庭史无特殊.眼部检查:视力,两眼均为1.0,前段及眼底未见异常.裂隙灯下见双眼下泪点狭窄,泪点扩张器扩张泪点后,见泪点处膜状物增生,冲洗泪道通畅.

    作者:李春增;戚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高龄老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与效果.方法1998~2003年对110例(124眼)高龄老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年龄:70~94岁.对手术切口、截囊方式、超声能量、术后视力、并发症及全身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随访3月~1年,术后视力≥0.5者110眼,占88.7%,0.2~0.4者12眼,占9.7%;≤0.1者2眼占1.6%.结论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小、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反应轻、手术时间短,适宜于高龄老人白内障患者,术者需要具备娴熟的手术操作技巧.眼底病变对术后视力的提高有直接影响.

    作者:郜青叶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青光眼手术治疗的评价

    无论青光眼性视神经视功能损害的机制是机械压力学说,还是血供障碍学说,或二者兼有之,目前针对青光眼的治疗为普遍和为有效的措施就是降低眼压.随着对青光眼眼压升高和房水循环病理生理机制不断深入认识,虽然青光眼降眼压药物的研究和新药的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也为治疗青光眼提供了更多的药物选择,但很多青光眼如闭角型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必须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的许多病例终也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孙兴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高眼压状态下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目的研究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16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前房穿刺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16眼手术顺利,无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等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5~12月,12例(13眼)眼压控制在6~21 mmHg(1 mmHg=0.133 kPa),其中1眼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手术成功率81.25%.3眼出现低眼压(≤5 mmHg)发生率18.75%.16眼均为功能性滤过泡,其中5眼为薄壁泡,发生率31.25%.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闭角型青光眼运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爽;郑慧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新鲜羊膜在结膜囊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新鲜羊膜在结膜囊成形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在给2例(2眼)无眼球,结膜囊狭窄患者行结膜囊成形术时,将新鲜的人羊膜移植到结膜缺损的植床上.结果2例2眼术后20~30天移植的羊膜被结膜上皮覆盖.随访12~20月.无继发感染或排斥反应.2例放置正常大小义眼片,外观满意.结论新鲜人羊膜移植治疗结膜囊狭窄取材方便,疗效显著.

    作者:杨雯;田琪;陈绯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不同检测方法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的观察

    目的评价各种检测方法在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白内障197例(214眼)术前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视网膜计、光定位、色觉及注视性质等综合检测,术后3月复查佳矫正视力.结果术前F-ERG的b波、F-VEP的P1波、潜视力、色觉均与术后视力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F-ERG、F-VEP、潜视力预测术后视力的可靠性分别为62.6%、79.0%、60.6%.但排除白内障完全成熟及高龄者(超过80岁),潜视力预测的可靠性则达82.6%.结论对于非完全成熟及非高龄者,视网膜计是术前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比较理想的方法,而对于完全浑浊及高龄者,视网膜计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欠佳,应结合F-ERG、F-VEP、色觉及注视性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讲价.

    作者:庄朝荣;陈放;马晓蓉;王晓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改良方法,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疗效.方法先作1/3~1/2厚度、大小约4 mm×3mm的浅层巩膜瓣,后于瓣下小梁区切除大小约2 mm×1 mm深层巩膜瓣及Schlemm管和近管组织,保留薄层巩膜于脉络膜,丝裂霉素C(0.08 mg/mL)棉片置于巩膜及球结膜瓣下3~5分钟,缝合球结膜.结果随诊6~18月,眼压≤20 mmHg占95%(1 mmHg=0.133kPa),有效滤过泡95%;视力、视野无进一步损害.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朱加贵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改良信封式截囊在过熟期白内障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过熟期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前囊截囊的改良方法.方法在完成隧道切口后,作2~9点弧形前囊切开.结果36例过熟期白内障无1例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离.结论该方法操作容易,大程度保证了此过程的安全性.是一种实用性较好的方法.

    作者:张清;徐亚利;张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CsA滴眼液防治角膜缘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CsA)滴眼液对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Cs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6只.建立右眼角膜缘缺陷症动物模型,1月后实施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术后分别给予1%CsA滴眼液及生理盐水治疗,共4周.移植术后每日观察植片存活、角膜新生血管和上皮再生情况,共8周;术前1日及术后1~8周动态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先于CsA组出现上皮排斥反应(P<0.05).CsA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5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早期应用CsA滴眼液可抑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从而抑制排斥反应发生.

    作者:丁勇;陈剑;周清;徐锦堂;王彦平;赵松滨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生物陶瓷中空义眼座的设计和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作者设计的生物陶瓷中空八孔义眼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12例眼球摘除术后采用生物陶瓷带有八个孔的中空义眼座作为填充物,观察其效果.结果112例中108例眼窝塌陷得到满意矫正,义眼活动度15°~20°.3例因下穹隆过浅而未装入义眼,1例因感染取出义眼座.结论生物陶瓷八孔中空义眼座生物相容性好,手术方法简便,美容效果满意.

    作者:王利群;张新丽;聂新刚;张建洛;万光明;郑广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胬肉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26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接受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并随访观察8~12月.结果26例均恢复良好,无胬肉复发.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方法.

    作者:庆惠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三硝基甲苯的眼部职业危害调查

    三硝基甲苯(TNT)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蒸汽,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作者:宋月光;梁青枝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黏弹剂在前房积血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黏弹剂在前房积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我院Ⅱ~Ⅲ级前房积血手术治疗的9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48例,前房冲洗术中未应用黏弹剂,B组50例冲洗术中应用黏弹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小于A组,P<0.05;术后1周时视力大于0.5者B组为78%,A组为3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6月,各种并发症发生率B组显著少于A组,P<0.05.结论黏弹剂应用于前房积血手术可使手术简便、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柯敏;蔡小军;叶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下泪小管吻合术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修复术的方法,总结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26例均为单眼,其中20例采用直视法,2例采用环形插管术,4例采用泪囊切开术修复.结果26例中24例成功吻合,2例失败.结论下泪小管断裂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只要准确无误寻找到断端并进行正确吻合,术后留管时间恰当,都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叶梅;杨靖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高海拔地区眼外伤调查分析

    目的对高海拔地区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眼外伤进行调查分析.方法2000~2002年眼外伤共163例.对其性别、年龄、致伤物与眼部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63例(167眼)中男131例(135眼),女32例(32眼);年龄2~68岁,其中25~45岁较多.由竹棍、铁钉、剪刀、酒瓶、打火机、致眼穿孔伤26例;有石块、玻璃、铁屑等眼内异物5例,砖块、玩具枪子弹致眼挫伤63例;酸硷化学烧伤8例;拳击伤、足球、交通事故等59例.眼部损伤以前房积血、眼球穿孔伤,视网膜震荡、外伤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角膜上皮损伤等多.结论眼外伤多为中青年.以前房积血、眼球穿孔伤、视网膜震荡、外伤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多.

    作者:艾利萍;刘枫芸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暴露的原因及防治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以其良好的性能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其并发症也逐步受到关注.义眼座暴露是其并发症中常见的一种.

    作者:周莅斌;张大勤;符晓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

    随着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视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成为眼科和神经科学研究的课题.建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视神经原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和视神经再生的前提,本文就国内外报告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特点及相应的动物模型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姜国民;向里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手术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能性及效果.方法对15例15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先予置硅胶条带和/或环扎带.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裂孔及变性区冷凝、硅胶顶压后,检查裂孔位置是否正确.结果15例15眼视网膜全部复位,视力提高14眼、不变1眼.无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视网膜冷凝反应清晰可见,轻度屈光间质浑浊,并不影响观察冷凝反应和裂孔定位.结论手术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方便、准确、可靠等优点.

    作者:孔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