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接触扑草净工人眼部影响的调查

高云;何芳

关键词:扑草净, 人眼, 作业工人, 现报告如下, 农药厂, 呼吸道, 除草剂, 中毒, 吸入, 生产, 调查
摘要:近年来,我国生产和使用除草剂的数量已逐渐增多[1],扑草净的使用较为广泛,误服及通过呼吸道长时间吸入,可引起中毒[2].为了解扑草净对作业工人眼部的影响,我们对某农药厂接触扑草净作业工人进行了眼部调查,现报告如下.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对术后眼部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眼前段外伤致白内障61例,合并眼内异物12例.按手术时间分为4组:<3天、3~14天、14~90天、1年以上.结果 各组植入人工晶状体为:41.67%、61.11%、80.95%、90%.4组间术前视力无差异(P>0.05);术后视力1、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反应1组与其它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外伤性白内障手术宜在伤后2周后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成功率将相应增高.

    作者:向里南;田彦杰;胡咏霞;刘暄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292例(315眼)手术并发症分析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292例(315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第1天视力≥0.8者占32.38%,第3天时为51.41%,后囊破裂占8.22%,角膜浑浊占5.14%.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占0.68%.结论 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为后囊破裂,较严重的并发症为角膜浑浊,损害大者为眼内炎.

    作者:罗涣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碱性眼化学灼伤并发症及其处理

    碱性眼化学伤是常见眼外伤,灼伤后常发生角膜坏死、溃疡、甚至穿孔.以致发生睑球粘连、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管翳、眼睑内翻倒睫等并发症.如何处理是值得讨论的问题.我院从1997~1999年3月收治严重的碱性眼化学灼伤6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良君;于晓莉;朱乃健;肖文玮;张颖;吉红云;孙以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502胶水致眼损伤13例临床分析

    我院从1996年至1999年收治误滴502胶水致眼部外伤13例,18眼,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3例中女9例占69.2%,男4例占30.8%,年龄大82岁,小6岁,平均44岁.病程60分钟内8例,90分钟内3例,120分钟内2例,均为将502胶水当眼液滴入眼内致眼部多处损伤.

    作者:赵定中;李素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上穹窿部谷类异物滞留37例

    每年夏秋收割季节,因谷类异物所致眼伤而就诊者较多,作者在门诊曾遇上穹窿部谷类异物滞留37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7例中,男23例(62.2%),女14例(37.8%).大年龄50岁,小年龄5岁,平均26.6岁.右眼伤16例(42.3%),左眼伤21例(56.7%),全部为单眼伤.

    作者:邵铁军;张秀萍;郭春溪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丙烯酰胺中毒致视野缺损

    丙烯酰胺中毒一般为在工作中不注意防护,直接接触丙烯酰胺造成,可分为轻、中、重度中毒,临床表现主要为中枢及周围神经损害,但造成视野改变在国内文献中未见报道.我所1997年共收治4例均出现了视野缺损,报告如下.

    作者:褚学斌;马佩琛;任冰;许娟;郭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Nd:YAG激光后囊切开与人工晶状体损伤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人工晶状体后发障时避免或降低人工晶状体损伤的方法.方法 对46例(49眼)人工晶状体术后的后发障应用激光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术后18%的病例出现轻度人工晶状体损伤,其治疗能量均在2~4 mJ.结论 对于人工晶状体后发障病人早期行激光后囊切开,低能量即可完成且无损伤.对于囊较厚需要提高能量时应避开视轴中心,能量控制在4 mJ以内可以避免人工晶状体中、重度损伤.

    作者:邹吉新;郑蕾;徐少凯;张立军;张繁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接触扑草净工人眼部影响的调查

    近年来,我国生产和使用除草剂的数量已逐渐增多[1],扑草净的使用较为广泛,误服及通过呼吸道长时间吸入,可引起中毒[2].为了解扑草净对作业工人眼部的影响,我们对某农药厂接触扑草净作业工人进行了眼部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云;何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猕猴眼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体会

    目的 使用猕猴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寻求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15只猕猴30眼,施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猕猴眼手术与人眼手术相近.结论 猕猴为眼科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作者:徐延山;王桂琴;孙慧敏;袁佳琴;祁明信;黄秀榕;李志雄;周建华;范春梅;陈旋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爆裂性眶壁骨折临床及CT和MRI所见

    爆裂性眶壁骨折是指外部钝力作用于眼眶组织引起眶内压力突然增高,致使眶壁薄弱处爆裂、眶壁骨折或缺损而眶缘骨完整.由于CT及MRI的应用、眶壁骨折及眶内软组织损伤诊断率不断提高,以下就我们临床所见病例做一总结分析.

    作者:王晓平;郭晓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外伤后白内障手术切口裂开一例报告

    患者,男,68岁,于1998年7月23日在我院行现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顺利,切口共缝合5针.复诊过程中见切口愈合良好,角膜透明,房水清,瞳孔圆,人工晶状体正位,眼底见后极部散在微血管瘤及少许出血.

    作者:张晓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双引流法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1],治疗慢性泪囊炎113例128眼中,对Ⅱ、Ⅲ型者均采用双引流法置入吻合口中,至1996年底,经98例109眼临床应用,且随访观察1~11年,平均3.24年,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姚生产;汪承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探讨

    目的 比较全视网膜冷凝术(PRC)联合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与前视网膜冷凝术(ARC)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42例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行ARC联合小梁切除术和PRC联合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结果 术后第1天,B组眼压明显高于A组,而术后末期随访B组眼压下降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均优于A组(P<0.05).结论 PRC联合显微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较理想手术.

    作者:马进;陈大本;张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

    目的 探讨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治疗青光眼疗效的差异.方法 Ⅰ组采用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60例66眼,Ⅱ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作对照组45例49眼,随访观察3~8月.结果 Ⅰ组术后眼压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均比Ⅱ组佳.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晶状体浑浊等)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 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操作简便、创伤小、降压效果稳定可靠,是治疗青光眼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龙曙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巨噬细胞调理液促进培养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调理液(MCM)能否促进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RN)的存活和生长,以探讨其损伤后的修复问题.方法 将生后2~3天Sprague-Dawley大鼠视网膜组织经胰蛋白酶消化后进行培养,并设对照组.用MTT比色法测量存活细胞的OD值.结果 培养在鼠尾胶原上的RN生长良好,且部分细胞伸出突起.培养1、3、5天,MCM促RN存活率分别为40.7%、39.9%和51.2%.结论 巨噬细胞能分泌某些促进RN存活和生长的营养因子.

    作者:钟一声;蒋幼芹;王康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玻璃体切除联合术在严重眼外伤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效果.方法 47例严重眼外伤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术,视外伤情况分别行前段、后段、前后段联合术,去除浑浊的屈光间质,直视下摘出异物,处理视网膜脱离,眼内炎者同时行晶状体摘出、气液交换、眼内注药.结果 术后达脱盲视力37例,脱盲率为78.7%.结论 严重眼外伤适时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术,将更有效的挽救眼球和视力,是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金姬;王青;刘秀伦;崔惠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Ⅱ期针撕后囊治疗小儿后发障

    我们自1993年起对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施行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其中23眼在术后1年半内行Ⅱ期针撕后发障.术后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红海;孙金章;陈定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直线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直线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优点.方法 进行小切口手术89例94眼及常规大切口手术413例454眼.随访6~12月.结果 小切口组散光少,术中切口闭合良好,全部Ⅰ期愈合.常规大切口组,术后3眼伤口裂开,1眼虹膜部分脱出,经二次缝合痊愈.结论 小切口手术由于切口小,无需缝线,适应证广,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基本上可以代替超声乳化术.而且设备简单,易于掌握,便于在基层推广.

    作者:杨西强;朱琦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针刺分离术联合丝裂霉素C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包裹性囊状滤过泡

    目的 通过针刺分离术联合滤过泡旁注射丝裂霉素C(MMC)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方法 21例小梁切除术后并发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患者行针刺分离术后,滤过泡旁注射MMC,随访观察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结果 治疗前平均眼压为29.77±3.76 mmHg,治疗后为18.95±5.49 mmHg,P<0.01.治疗后Ⅰ型滤过泡5眼;Ⅱ型滤过泡12眼;Ⅲ型滤过泡4眼.结论 用此法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有显著效果.

    作者:翟洪;刘援;耿新洁;刘成魁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我科自1997年1月始,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的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简称胬肉)9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96例,男79例,女17例.年龄:36~67岁.职业:渔民71例,工人19例,干部6例.患病时间:3~26年.

    作者:黄筱鸣;钟松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