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卉旭;王丽娅;董君
姜×,女,24岁,住院号158317.因车祸右眼眶被圆珠笔扎伤4小时于1999年6月25日收住脑外科.患者神志清,生命体征稳定,自行拔除扎入眼眶圆珠笔.CT示:气颅,眼眶扫瞄未见明显异常,予以脱水剂、皮质类固醇、神经营养药物应用.
作者:高和香;卢向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临床上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很多,而且手术的方法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1994年3月至1997年9月,我们用改进的方法,将硅胶带∩型置入额肌上睑间,作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云成;杨安怀;甘晓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性总结前段玻璃体切除器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先天性白内障6眼、外伤性白内障14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8眼和老年性白内障8眼的手术中联合应用前段玻璃体切除器.术后随访3~6月.结果 矫正视力≤0.01 2眼,0.02~0.410眼,≥0.5 22眼,不合作2眼;视轴区透明者30眼.结论 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前段玻璃体切除器减少了后发障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作者:吴众;杨国华;王翔;董仰曾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980年至1998年,我们共收治在校学生眼外伤352例,含门诊病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352例(406眼)中3~5岁幼儿园儿童36例,占10.23%;6~10岁131例,占37.22%;11~15岁126例,占35.79%;16~20岁52例,占14.77%;20岁以上7例,占1.99%.男218例,占79.83%,女71例,占20.17%,男女之比为3.96:1.
作者:晁岱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普遍开展的今天,如何预防细菌性眼内炎,作者采用庆大霉素浸泡人工晶状体的方法进行预防.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随机分为两组,用药组:326例418眼中,男192例251眼、女134例167眼,年龄4~89岁(平均58.6岁);包括老年性白内障341眼,外伤性白内障21眼,先天性白内障12眼,无晶状体眼6眼,老年性白内障伴糖尿病28眼,萄葡膜炎继发性白内障3眼,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3眼,电击性白内障3眼,后发性白内障1眼.
作者:张贤文;梁祖忠;黄洁成;马成;程杰;吴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伴僵直小瞳孔的外伤性白内障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技巧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对13例13眼上述的白内障采用虹膜切开法完成白内障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1者1眼,0.2~0.4者5眼,0.5~0.6者4眼,0.8~1.0者3眼.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虹膜切开法完成伴僵直小瞳孔的外伤性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余业明;李文新;张玉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针刺分离术联合滤过泡旁注射丝裂霉素C(MMC)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方法 21例小梁切除术后并发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患者行针刺分离术后,滤过泡旁注射MMC,随访观察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结果 治疗前平均眼压为29.77±3.76 mmHg,治疗后为18.95±5.49 mmHg,P<0.01.治疗后Ⅰ型滤过泡5眼;Ⅱ型滤过泡12眼;Ⅲ型滤过泡4眼.结论 用此法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有显著效果.
作者:翟洪;刘援;耿新洁;刘成魁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直线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优点.方法 进行小切口手术89例94眼及常规大切口手术413例454眼.随访6~12月.结果 小切口组散光少,术中切口闭合良好,全部Ⅰ期愈合.常规大切口组,术后3眼伤口裂开,1眼虹膜部分脱出,经二次缝合痊愈.结论 小切口手术由于切口小,无需缝线,适应证广,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基本上可以代替超声乳化术.而且设备简单,易于掌握,便于在基层推广.
作者:杨西强;朱琦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挫伤性前房积血与眼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与结论 挫伤性前房积血多发生于青年男性,前房积血伴有低眼压和眼后段损伤者视力预后差.
作者:李林;周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视神经鞘减压术的疗效.方法 20例管内段视神经间接损伤患者中(视力光感者3例,无光感者17例)5例施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9例施视神经鞘减压术,6例拒绝接受手术,使用药物治疗.结果 5例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治疗效果均不明显.9例视神经鞘减压术中,3例治疗效果显著.6例药物治疗者,治疗效果均不明显.结论 视神经鞘减压术治疗管内段视神经间接损伤,此方法有效可行.
作者:鞠岩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儿,女,5岁.于入院前1日,因和同龄儿童玩耍时,被他人用捡来废弃的有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刺伤右眼,当时无明显症状未诊治.次日患眼出现红肿、疼痛、流泪,视力障碍,即来院就诊.检查:右眼视力光感,眼睑痉挛、流泪、眼球压痛,球结膜充血肿胀,角膜KP(+),前房深浅正常,房水闪辉(++),前房下方见黄白色液平,瞳孔区见大量白色机化膜,眼内窥不见,眼压Tn.未见眼球穿孔伤口.入院后诊断:右眼内炎.
作者:马德付;宋友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调理液(MCM)能否促进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RN)的存活和生长,以探讨其损伤后的修复问题.方法 将生后2~3天Sprague-Dawley大鼠视网膜组织经胰蛋白酶消化后进行培养,并设对照组.用MTT比色法测量存活细胞的OD值.结果 培养在鼠尾胶原上的RN生长良好,且部分细胞伸出突起.培养1、3、5天,MCM促RN存活率分别为40.7%、39.9%和51.2%.结论 巨噬细胞能分泌某些促进RN存活和生长的营养因子.
作者:钟一声;蒋幼芹;王康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对治疗视神经管段损伤的新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4例进行经鼻内窥镜下视神经减压手术.结果 1例由无光感转为0.1以上,1例由光感转为0.2,1例由不足0.1转为0.3以上,1例无效.结论 经鼻内窥镜下视神经减压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不影响美观,为治疗视神经外伤的一种新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樊韵平;王静清;冯耀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前后囊联合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术.方法 对68例白内障施行前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手法碎核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56例撕囊一次成功,10例在囊膜剪辅助下完成,2例人工晶状体前囊孔夹持.术后1周平均眼压15.31±5.6 mmHg.术后3月矫正视力≥0.5者58眼占85.3%,瞳孔区透明,无明显人工晶状体偏位或眼底异常改变.结论 前后囊联合环形撕囊植入人工晶状体,是安全有效的预防术后后囊浑浊的常规方法之一.
作者:李一壮;刘爱萍;姚长秀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廖××,男,72岁,住院号987841.因被木板击中左眼致疼痛、失明1周,伴同侧头痛4天于1998年12月18日入院.入院查:一般情况良好,血压135/75 mmHg(1 mmHg=0.133kPa).右眼眼前段大致正常,视盘边界清,C/D=0.3.视网膜动脉变细,A/V≈1/2~3,可见动静脉交叉压迹,黄斑中心反光存在.
作者:曾桓光;李惠涛;张鹃龄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院1990年至1998年共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452例,464眼,效果满意.一般资料:本组男47例,女405例,男女之比为1∶86.年龄小4岁,大76岁,平均42.1岁.临床表现:溢泪,压迫泪囊区均见粘脓性分泌物溢出,泪道冲洗不通.
作者:卢佩勇;高如尧;朱涛;蒙艳春;李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治疗青光眼疗效的差异.方法 Ⅰ组采用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60例66眼,Ⅱ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作对照组45例49眼,随访观察3~8月.结果 Ⅰ组术后眼压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均比Ⅱ组佳.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晶状体浑浊等)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 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操作简便、创伤小、降压效果稳定可靠,是治疗青光眼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龙曙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院自1995年1月以来,采用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以下简称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移植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4例,92眼,男40例,女44例;年龄28~84岁,平均51.2岁.单眼76例,双眼8例;右眼58眼,左眼34眼.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爆裂性眶壁骨折是指外部钝力作用于眼眶组织引起眶内压力突然增高,致使眶壁薄弱处爆裂、眶壁骨折或缺损而眶缘骨完整.由于CT及MRI的应用、眶壁骨折及眶内软组织损伤诊断率不断提高,以下就我们临床所见病例做一总结分析.
作者:王晓平;郭晓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对术后眼部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眼前段外伤致白内障61例,合并眼内异物12例.按手术时间分为4组:<3天、3~14天、14~90天、1年以上.结果 各组植入人工晶状体为:41.67%、61.11%、80.95%、90%.4组间术前视力无差异(P>0.05);术后视力1、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反应1组与其它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外伤性白内障手术宜在伤后2周后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成功率将相应增高.
作者:向里南;田彦杰;胡咏霞;刘暄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