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和香;卢向红
为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以小梁切除联合术中应用5-Fu作对照,治疗一组难治性青光眼并进行临床观察及疗效评价.报告如下:
作者:杜宁静;钟海彬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大小对白内障手术后视力和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180眼白内障行3.2 mm小切口、6.0mm中切口超声乳化和12 mm大切口ECCE,并植入IOL,术后1年内观察视力和角膜散光.结果 中、小切口组术后裸眼视力明显优于大切口组,而术后散光明显低于大切口组(P<0.05);术后1月中、小切口组视力和散光无明显差异(P>0.05);小切口组更优越,术后几乎不产生新的散光,裸眼视力恢复更快.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和散光稳定的优点.
作者:冯其高;丁克西;严宗辉;朱圣练;周国安;古洵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女,47岁,产房护师.于1999年4月9日下午4时,协助技师修理紫外线灯管,用酒精棉球清洁4支30W亮着的灯管,持续约10分钟.于次日凌晨3时起,出现双眼疼痛难忍,自用抗生素眼液、人乳滴眼未能减轻,即来眼科就诊.
作者:张礼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502胶水致眼伤是眼部化学伤的一种,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因此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实有必要.作者遇1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院自1994年6月至1998年12月共治疗15例,男11例,占73.3%;女4例,占26.7%.
作者:杨平荪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碱性眼化学伤是常见眼外伤,灼伤后常发生角膜坏死、溃疡、甚至穿孔.以致发生睑球粘连、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管翳、眼睑内翻倒睫等并发症.如何处理是值得讨论的问题.我院从1997~1999年3月收治严重的碱性眼化学灼伤6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良君;于晓莉;朱乃健;肖文玮;张颖;吉红云;孙以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使用猕猴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寻求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15只猕猴30眼,施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猕猴眼手术与人眼手术相近.结论 猕猴为眼科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作者:徐延山;王桂琴;孙慧敏;袁佳琴;祁明信;黄秀榕;李志雄;周建华;范春梅;陈旋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殷×,男,10岁.住院号:169927.于1998年10月20日因电火锅未加水先通电而致电热器爆炸.患儿在旁观看火锅双眼被烫伤1小时,立即来我院.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因患儿双眼紧闭,无法配合,视力未查.双眼睑及面部皮肤被白色粉状物糊满.
作者:李晶;邓奋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临床上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很多,而且手术的方法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1994年3月至1997年9月,我们用改进的方法,将硅胶带∩型置入额肌上睑间,作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云成;杨安怀;甘晓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院自1995年1月以来,采用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以下简称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移植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4例,92眼,男40例,女44例;年龄28~84岁,平均51.2岁.单眼76例,双眼8例;右眼58眼,左眼34眼.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技巧.方法 对28例(28眼)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Ⅰ期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术中玻璃体脱出前房4眼.术后矫正视力<0.1者3眼,0.1~0.4者9眼,≥0.5者16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17眼,植入睫状沟内11眼.术后4眼出现瞳孔区纤维蛋白渗出,1眼人工晶状体脱位.结论 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可行超声乳化Ⅰ期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作者:党锐;田骋;梁莉;王海颖;贾海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由于偏僻地区供电得不到保证,作者将额镜与充电式多用应急灯联合,经临床应用,较为满意.1.应急灯制作:(1)材料:额镜一个,充电式多用应急灯一台(市场有售),双股电线1 m,剪刀,502速粘胶,绝缘胶布.
作者:武彦铎;孙彦良;曹炳仁;王利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男,38岁.1小时前在养蛇场参观时被一蝮蛇口喷毒汁溅伤左眼,立即以清水冲洗后仍觉左眼疼痛不适、畏光流泪,视物不清,急来我科就诊.检查:痛苦病容,左眼视力0.2,刺激症状显著,眼睑部高度肿胀,球结膜水肿、充血(+++),角膜浅层点状浑浊,基质层水肿明显,荧光素染色(-),角膜后KP(-),房水闪光(-),眼底检查不能窥见.
作者:杜刚;杨和春;汤亚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外伤术后或白内障术后,因后囊破裂,术中前房玻璃体切除不完全,嵌入切口.由于玻璃体牵拉而致瞳孔变形,甚至引发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近期我们用JYZ-1A型YAG激光机进行玻璃体牵拉带切除,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管润溪;管润农;管学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白内障手术近年趋势是小切口技术的应用,因小切口具有组织损伤小,切口愈合快,术后散光小及视力恢复快而稳定等优点[1].从1996年起我们引进日本百濑皓(Akira Momose M.D)[2]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于临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廖洪斐;钟修梁;陈蔷娟;缪超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用改良的劈裂乳化技术,施行20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结果 术后3月矫正视力>0.5者占96.6%,角膜中度水肿5例,轻度水肿15例,后囊破裂2例.结论 采用改良的劈裂乳化技术,使分割坚韧的晶状体核变得容易,减少了能量的应用,缩短了超声时间,提高了超声乳化摘出术的成功率.
作者:伊琼;刘军;赵向阳;赵德万;叶青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B超检查在眼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50例眼外伤B超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50眼中阳性表现错综复杂,其中玻璃体病变326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60眼、眼内异物35眼等.结论 B超扫描对眼外伤的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屈光间质浑浊或疑有眼内异物时更是简便有效而必不可少的,明显优于光学检查及传统的X线定位法.
作者:梁素云;徐承慧;罗勤;李音;潘晓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兔视神经挫伤后视网膜、视神经结构及功能变化.方法 建立兔视神经挫伤模型,于不同时间作视网膜节细胞(RGC)、轴突染色记数,并检测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结果 伤后RGC数目持续下降并伴有轴突变性、坏死,4周时RGC平均记数为12.67±4.12/mm,轴突密度为36,085±285/mm2,均明显少于正常对照(P<0.01).在伤后4小时FVEP下降至对照眼的54%,并持续至8周.结论 兔视神经挫伤后RGC、视神经出现渐进性退变,伴有视神经功能即刻下降.
作者:蔡莉;惠延年;马吉献;张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白内障晶状体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无张力瞳孔虽不常见,却可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其机制至今不明,且无有效治疗方法.作者1993年~1998年遇到2例,报告如下.
作者:席晓勍;陆国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直线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优点.方法 进行小切口手术89例94眼及常规大切口手术413例454眼.随访6~12月.结果 小切口组散光少,术中切口闭合良好,全部Ⅰ期愈合.常规大切口组,术后3眼伤口裂开,1眼虹膜部分脱出,经二次缝合痊愈.结论 小切口手术由于切口小,无需缝线,适应证广,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基本上可以代替超声乳化术.而且设备简单,易于掌握,便于在基层推广.
作者:杨西强;朱琦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多种眼病致使眼表层完整性遭到破坏,表现为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上皮糜烂或异常角膜上皮愈合等.这一严重的表层眼病至今仍是眼科领域的棘手问题.传统治疗以手术行眼表层切除,虽然除去了异常角膜上皮,而再生的上皮却表现为结膜化,难以获得稳定的角膜表层.
作者:陈剑;徐锦堂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