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羊狂蝇致结膜蝇蛆病二例

时传艾

关键词:羊狂蝇, 专家鉴定, 照片, 寄生虫学, 蝇蛆, 虫体, 病因, 病例
摘要:羊狂蝇所致结膜蝇蛆病因我国所见报道极少,笔者是偶然发现,缺少寄生虫学鉴定,故将所拍虫体照片与1957年刘英奇报道照片做一比较,以确认此病例,还请有关专家鉴定,为提高大家的认识,作一简要介绍。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羊狂蝇致结膜蝇蛆病二例

    羊狂蝇所致结膜蝇蛆病因我国所见报道极少,笔者是偶然发现,缺少寄生虫学鉴定,故将所拍虫体照片与1957年刘英奇报道照片做一比较,以确认此病例,还请有关专家鉴定,为提高大家的认识,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时传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外伤性外直肌麻痹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外伤性外直肌麻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保守治疗半年无效者,根据外直肌麻痹程度采取不同手术方式,轻度麻痹,采用内直肌后徙术加外直肌缩短;重度采用内直肌后徙术加外直肌与上、下直肌联结术或先行内直肌后徙,3~6个月后再行上、下直肌部分移植于外直肌附着点处。结果16例保守治疗无效,经手术治愈12例(75%),好转4例(25%)。观察6个月~1年,眼位稳定,无眼前段缺血改变。结论内直肌后徙术加外直肌与上、下直肌联结术是治疗重度外直肌麻痹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慧;刘爱琴;卢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手术年龄对于Ritleng泪道插管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疗效的影响

    目的:研究Ritleng泪道插管手术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手术年龄与治愈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进行Ritleng泪道插管手术治疗的的临床资料280例(356只眼),分析不同年龄患儿治愈率,不同类型泪道阻塞治愈率,以及不同类型泪道阻塞在不同年龄患儿中所占的比率、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6眼中322眼治愈,总治愈率达90.4%,治愈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复杂性泪道阻塞所占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在356眼中,复杂性鼻泪管阻塞76眼,其中治愈53眼,治愈率69.7%,单纯膜性鼻泪管阻塞280眼,治愈269眼,治愈率96.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 Ritleng泪道插管手术对于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随着年龄增大,治愈率呈下降趋势,复杂性鼻泪管阻塞较单纯膜性鼻泪管阻塞治愈率低,且复杂性鼻泪管阻塞所占的比例随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

    作者:王媛;于刚;曹文红;樊云葳;崔燕辉;刘雯;吴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Ang-2在高氧诱导新生鼠ROP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图1高氧诱导组P17d视网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可见Ang-2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呈深褐色胞浆高表达;并可见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图2正常对照组P17d视网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可见Ang-2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呈浅褐色胞浆均匀低表达;内界膜表面光滑,未见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

    作者:赵淼焱;郭惠平;闫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沧州地区8~14岁健康学龄儿童正常眼眼压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沧州地区8~14岁健康学龄儿童正常眼眼压情况,分析眼压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沧州市地区8~14岁健康学龄儿童共3103例(6206眼)进行眼压、视力、屈光状态和一般眼部检查,采用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LSD法)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正常眼的眼压均值为15.60±2.70mmHg,女性的眼压均值大于男性,随着年龄、近视增长,眼压有升高趋势。结论8~14岁健康学龄儿童可以采用成人眼压参考值,眼压与性别、年龄、屈光状态等多因素相关。

    作者:周文宗;杨云东;赵华;周畅达;李亚楠;梁四妥;徐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X-连锁隐性遗传高度近视家系的ZNF185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应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对一个致病基因已定位于MYP1位点的X-连锁隐性遗传高度近视家系进行基因筛查,探索ZNF185基因与该家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家系中28人临床资料并采集10例患者及18例家系正常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ZNF185基因的全部22个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区域,用直接双向测序、BLAST比对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对ZNF185基因直接测序发现了4个变异序列(3947C>T、6054G>A、7566T>C、17462delcccactgttcc)均属于基因非编码区SNP(rs733359、rs2071258、rs2071259、rs66958885),所有变异序列均存在于患者及其部分正常亲属中,与疾病表型无共分离现象。结论排除了ZNF185基因外显子突变导致该家系高度近视的可能性。

    作者:陈静;刘春民;段山;周薇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眼白化病Ⅰ型家系致病基因GPR143新突变

    目的:对收集的一例眼白化病1型家系的致病基因GPR143进行突变检测。方法抽取先证者两兄弟及其母亲的5ml外周血,酚-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眼白化病1型致病基因GPR143外显子及其相邻的内含子,并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PCR结果显示两眼白化病1型的兄弟第五外显子均无产物,而其他8个外显子均有产物,相同反应条件下其母亲及正常对照组所有外显子都可扩增出产物,证明该眼白化病患者的致病基因GPR143的第五外显子缺如。结论本研究在眼白化病1型的患者的致病基因中发现了整个外显子的缺失突变,扩展了OA1致病基因的突变频谱。

    作者:金怡轩;刘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调节、离焦与儿童近视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视已成为全球一个重大的问题,近年来学者们对近视的发展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调节滞后是儿童近视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近视儿童调节反应的变化性高于正视儿童,调节滞后亦重于正视儿童。周边视网膜像处于正视状态或低度远视离焦状态者相对于处于近视离焦状态者发展近视的危险性要高。本文就调节及周边离焦与近视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敏(综述);何光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青少年角膜塑形镜验配和戴镜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8例行角膜塑形镜验配的青少年患者,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护理配合工作。结果随访半年后,所有戴镜患者的近视度数都未见增长,且无眼表并发症的出现。结论青少年角膜塑形镜验配和戴镜过程中积极、规范的护理配合工作是有效、安全配戴的重要保障。

    作者:张丽筠;李彦;赵淼焱;王可;闫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生儿眼病筛查应用进展

    新生儿眼病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及时,不仅影响眼球发育,甚至造成视力严重缺失。新生儿眼病筛查是在新生儿群体中快速、简便、敏感无创的检查,对危害眼球生长发育,导致儿童视功能障碍的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群体筛查,使患儿在临床上尚未出现疾病表现,而其眼部或功能已有变化时做出早期诊断,避免出现不可逆性损害,保障正常眼球和视功能发育。

    作者:蒋春秀(综述);马丽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儿童眼病诊疗新技术高端论坛将举行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编辑部和南昌儿童医院眼科联合主办的儿童眼病诊疗新技术高端论坛将于2014年10月17-19日在南昌市举行。

    作者:《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不良验配对少年儿童视功能的负面影响

    目的:分析渐进多焦点眼镜不良验配对少年儿童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例渐进多焦点眼镜不良验配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中原矫正视力0.5~1.0,7例屈光度比原镜增加≤-0.75D,5例NPC>7cm,6例外隐斜视,6例正性融合减少10~18o,负性融合增加2~8o;8例融合范围缩小,近立体视100〃~400〃。5例BCC≤+0.25D,3例NRA<+2.50D,6例PRA<-2.50D;7例AC/A<3。结论本文显示渐进多焦点眼镜有增加外隐斜视,减少正性融像,增加负性融像,减小融像范围,降低近立体视能力,导致调节力下降,调节滞后的作用,不宜常规用于青少年近视患者。配前要有全面的视功能记录,配后应定期复查视功能,避免负面影响。

    作者:何光华;张艳丽;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两种泪道探通术治疗不同年龄婴幼儿泪囊炎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术联合泪道内注入典必殊眼膏法和单纯泪道探通术治疗不同年龄婴幼儿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11年我院眼科就诊的418例(454眼)婴幼儿泪囊炎患儿,按年龄3~6月龄、7~12月龄分为A、B两组,两组内随机分为泪道探通术联合泪道内注入典必殊眼膏组和单纯泪道探通术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 A组患儿总治愈率93.1%,其中泪道探通术联合泪道内典必殊眼膏组治愈率95.2%,对照组治愈率91.7%;B组总治愈率78.2%,泪道探通术联合泪道内注入典必殊眼膏组治愈率86.4%,对照组治愈率69.9%。总治愈率A组与B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泪道探通术的治愈率比较,A组内无显著性差异,B组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3~6月龄是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佳时机,6月龄以上患儿泪道探通联合泪道内注入典必殊眼膏能明显提高泪囊炎的治愈率。

    作者:杨卓;秦华丽;任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期间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一例

    患者男,5岁,2013年8月8日因“右腿痛”到我院就诊,: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次日血液科CCLG-2008-ALL标危方案化疗,包括单联鞘内注射,强的松敏感实验。8月22日诱导缓解。8月29日再次诱导缓解。9月10日继续诱导缓解。9月19日行CAM早期强化治疗,期间三联鞘内注射1次,化疗期间合并骨髓抑制,予输红细胞以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骨髓造血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予以头孢唑林、万古霉素、伏立康唑、达菲抗感染治疗后缓解。10月9日突然头痛,伴呕吐,“对眼”,11日到眼科就诊,双眼视力:1.0眼压:右眼:13mmHg,左眼:11mmHg,眼位映光:左眼+20°,三棱镜遮盖法:右眼注视:+50△,左眼注视:+50△,融合立体视检查:交叉点:+23°(他觉),融合范围立体视:无。眼球运动无异常,眼底:双眼视乳头边界模糊,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伴有少量出血。诊断: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双眼视神经水肿,视网膜出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眼B超示:双眼视神经增粗,视乳头水肿。阿托品散瞳双眼:+1.75DS,斜视度较散瞳前无明显变化。佩戴压贴三棱镜:双眼底向外20△,10月20日颅内压340mmHg,头颅血管成像:右横窦及乙状窦管径明显变细,断续显影,左横窦外侧段管径较细,左乙状窦显影浅淡,大脑静脉影增多。头部MRI检查显示:脑实质未见异常信号,脑沟以及侧脑室较前显著。MRI及MRV示:双侧侧窦受压性改变。诊断为:颅高压,原因?予口服甘油盐水20ml每日3次。2周后:双眼视力1.0,.映光:左眼+20°,三棱镜遮盖试验:右眼注视:+50△,左眼注视:+50△,融合立体视:无。眼底:双视乳头边界轻模糊,无新鲜出血。3周后眼底视神经水肿消失,视网膜出血吸收,颅内压260mmHg。

    作者:刘丽丽;于刚;吴倩;曹文红;樊云崴;崔燕辉;张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光学镜片结合健眼操治疗青少年近视研究

    目的:观察光学镜片结合理视健眼操治疗单纯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筛查938例9~23岁单纯性近视中小学生,进行光学镜片结合理视健眼操治疗,分析比较治疗效果。结果9~12岁组治疗有效率4.0~4.4视力组54.6%、4.5~4.7视力组81.6%、4.8~视力组88.9%,均高于13~18岁组和19~2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光学镜片结合理视健眼操对单纯性近视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贺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4年第22卷主题索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4年第22卷人名索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IGF-Ⅰ/IGF-ⅡmRNA的表达

    作者:田军;吕勇;王素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度散光对正常眼位儿童视力的影响

    目的:分析眼位正常高度散光儿童的视力情况,探讨高度散光对儿童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4~13岁眼位正常高度散光的儿童819例(1337眼),统计分析年龄,散光类型、程度及轴位与矫正视力的关系。结果矫正视力正常557眼占41.66%。不同年龄散光类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散光类型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散光轴向的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正常眼位高度散光儿童,年龄较大者以近视散光为主,年龄较小者以远视散光为主。散光类型和轴向是影响正常眼位儿童视力的主要因素。

    作者:霍栎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眼白化病Ⅰ型家系致病基因GPR143新突变

    图1 A和B分别为患者哥哥和弟弟的眼前段照相,表现为周边虹膜色素偏淡,片状和地图状的色素缺失,而瞳孔领处色素较深;C患者母亲虹膜颜色和正常人无异;D和E分别为患者哥哥和弟弟的眼底照相,都表现为后极部条纹状的色素缺失,且未见黄斑结构;F患者母亲的正常眼底;G为患者的OCT结果,显示未见有黄斑结构。

    作者:金怡轩;刘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