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Duane retraction syndrome,DRS)是一种先天性眼球运动异常疾病.临床上根据眼球运动的情况可以分为3种类型[1]:Ⅰ型外转严重受限或不能,而内转正常或轻度受限,第一眼位正位或内斜视,内转时睑裂变小、眼球后退,企图外转时睑裂变大.Ⅱ型内转明显受限,外转受限不甚明显,第一眼位正位或外斜视;Ⅲ型内外转均明显受限.
作者:刘明美;张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相干光断层成像术(OCT)已成为眼科领域不可或缺的检查技术之一,对各类眼部疾病的正确诊断、病情评估及手术预后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OCT的应用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已逐步应用到各类眼科手术当中,即术中OCT(iOCT).该技术不仅从新的视角加深了我们对眼科疾病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影响到术者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选择,从而大大提高了眼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本文对iOCT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我国临床医师的关注、扩大其临床使用范围提供帮助.
作者:张正威;武志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0~6岁正常儿童的眼眶容积及眼眶发育规律.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因轻度非骨折外伤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就诊,行眼眶CT检查未见异常的0~6岁儿童100例(200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0~6岁,按就诊时年龄<1周岁的记为0岁组,年龄≥1岁且<2岁的记为1岁组,依此类推,分为7组;其中男、女患者各50例.采用多层螺旋CT影像和计算机软件辅助技术(德国BrainLAB公司的iPlan Cranial软件2.5版本)相结合的方法测量眼眶容积.运用一元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眼眶容积与年龄之间的关系.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各年龄组男女间眼眶容积的差异.应用双侧配对t检验对左右两侧眼眶容积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儿童出生时平均眼眶容积为(12.57±3.80)cm3,到6岁时眼眶容积增长为(19.34±1.86)cm3,平均每年增长1.13 cm3.儿童0~6岁其眼眶容积与年龄呈直线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眼眶容积)=13.582+ 1.042×X(年龄).0~6岁各年龄组男女之间的眼眶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3,0.533,1.808,1.039,1.346,0.983,1.774,P>0.05).左右两侧眼眶容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9,P=0.292),其发育趋势几乎重叠.结论 0~6岁儿童其眼眶容积与年龄呈直线正相关.0~6岁儿童左右两侧眼眶容积基本相同,且无性别差异.
作者:杨光;张越;常青林;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经筛窦入路摘除眼眶内侧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在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资料,记录术前及随访的患者视力、眼球突出度、眼球运动、上睑运动功能等.佳矫正视力下降者检查眼底、瞳孔及视野.所有患者术前行眼眶CT及磁共振检查,记录肿瘤的部位和大小.纳入本研究的标准为:影像学符合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或皮样囊肿,且冠状位像肿瘤位于视神经鼻侧,轴位像位于眶中后部至眶尖.手术在全身麻醉下利用鼻内镜手术系统,先行筛窦开放术,后在筛骨纸样板开骨窗进入眶内,分离并暴露肿瘤,10例辅助泪阜结膜微切口分离,后经筛窦摘除肿瘤.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14.0~67.0岁,中位数年龄44.5岁.11例肿瘤完整摘除,1例分块切除,均经病理学确诊,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0例,神经鞘瘤1例,皮样囊肿1例.肿瘤大小从11 mm×11 mm×10mm至24 mm×23 mm×16 mm.3例肿瘤位于肌锥的鼻侧,7例位于肌锥内,1例同时占据肌锥内和外,1例位于内直肌内.8例肿瘤位于眶尖,4例位于眶中后部.随访3~11个月,3例术后佳矫正视力提高,视野缺损恢复.并发症均发生在肌锥内肿瘤,主要包括2例视力下降,1例视力丧失;暂时性眼球运动受限5例,术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外转和内转轻度受限不缓解各1例.结论 鼻内镜下经筛窦入路适合摘除位于眶中后部和眶尖部的视神经鼻侧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或皮样囊肿.肿瘤位于肌锥鼻侧较肌锥内安全性高.辅助泪阜结膜微切口分离和暴露肌锥内肿瘤,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王毅;肖利华;李月月;严欢;于秀婷;苏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SD大鼠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rNAION)模型的视神经与视网膜形态学变化.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孟加拉玫瑰红(RB)联合激光光动力法制作大鼠rNAION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6只,单纯激光组3只,单纯RB注射组3只,rNAION模型组24只.每组随机编号,所有SD大鼠均取右眼为实验眼.不同时间点HE染色(造模后1、3、21、90 d)、甲苯胺蓝染色及透射电镜(造模后1、6、11、90 d)观察视网膜、视神经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HE染色发现正常对照组、单纯激光组和单纯RB注射组视网膜和视神经结构无明显变化;rNAION组中,激光后出现视神经水肿,炎性细胞聚集,视神经进行性损伤,视网膜切片HE染色中视网膜外层结构在整个病程进展中均没有明显变化;视神经甲苯胺蓝染色发现主要是中央的视神经轴突受累,周围的视神经轴突相对保留.透射电镜中可见rNAION模型中,激光后6d视神经开始出现轴突变性,纤维膜明显增厚,激光后11d,视神经轴突出现脱髓鞘、变性水平增多,激光后90 d,大多数轴突已发生脱髓鞘改变.结论 采用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方法观察rNAION视网膜及视神经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具有较为一致的结果.随着时间延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性丢失.
作者:陈婷;马瑾;王一玮;李东辉;钟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患者男性,12岁.因红色激光笔在右眼前晃动后觉眼前黑影并视物不见,就诊于沧州市中心医院眼科.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15,左眼为1.2;右眼前节正常,玻璃体正常,眼底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黄斑区可见小片状出血.
作者:王文英;王志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是神经眼科常见的慢性致盲性疾病,眼部临床表现为视乳头水肿及视野缺损.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赖腰椎穿刺、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鉴于这些诊断方法的局限性,近年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相干光断层成像术、B型超声等新型非侵入性定量手段相继应用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临床数据证实这些新型检查方法客观、安全、有效.本文就眼科诊断技术在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总结和综述.
作者:谢林丹;张旭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患者女性,2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于2013年12月6日就诊于河南省南阳市眼科医院.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6(-3.50 DS),左眼为1.0(-3.50 DS);双眼屈光间质清晰;眼底检查除右眼黄斑区中心凹反光稍暗外,其余正常.视野及电生理检查均无异常.OCT检查结果见精粹图片1.
作者:杨煜生;杨天舒;田青;陈文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通过专家投票方式遴选出了能够突出代表近5年(2009至2013年)我国眼整形眼眶病领域临床与基础研究的10项研究进展.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眼眶外科的微创和导航手术、眼眶骨再生和修复材料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综合序列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发病机制、先天性小(无)眼球眼眶发育的干预策略、纳米生物陶瓷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睑裂狭小综合征基因型-表型关系建立与干预策略和新型额肌悬吊材料的临床研究等方面.这些研究代表了目前我国眼整形眼眶病研究在国际学界的水平和影响力,是我国眼整形眼眶病专业领域的标志性研究.
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眼肿瘤是致盲、致残和致死的跨学科眼病.眼肿瘤的诊断要综合考虑原发病变、可能侵袭的邻近组织结构以及远处可能转移的器官.眼肿瘤的治疗涉及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细胞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因此,多学科诊疗是眼肿瘤自身特点的必然需求,也是大限度提高诊疗效果的有效途径.眼肿瘤诊疗水平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和新技术设备的临床应用.应通过基于生物样本和患者人群的转化研究和临床试验,规范我国眼肿瘤诊疗的模式,推动我国眼肿瘤诊疗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作者:范先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眼睑和眼眶血管平滑肌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天津市眼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例眼睑和6例眼眶血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CT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治疗方法等.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2.0 ~ 65.0岁,年龄中位数为52.5岁.2例发生于眼睑内侧皮下;6例发生于眼眶内,其中3例位于眼眶肌锥内,2例位于眼眶下方,l例位于眼眶外上方.7例为单发性肿瘤,1例眼眶血管平滑肌瘤伴发同侧下眼睑海绵状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肿瘤边界清楚,内回声均匀,无明显血流信号.CT检查显示肿瘤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软组织团块影,密度比较均匀,边界清楚,CT值为45~50 Hu,部分肿瘤压迫邻近组织或视神经.肿瘤大体呈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体积为0.7~2.8cm,边界清楚,6例有较完整的包膜.肿瘤实质主要由分化成熟的平滑肌细胞和厚壁血管组成,其中5例为海绵状型,2例为静脉型,1例为实体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血管壁周围和血管之间的平滑肌纤维对SMA和Desmin呈阳性表达.8例患者均施行肿物完整切除术,术中可见肿瘤边界清楚,有包膜,与周围组织有轻度粘连.结论 眼睑或眼眶血管平滑肌瘤是非常少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成年人,肿瘤有完整包膜,主要由多数厚壁血管和平滑肌组成.对边界清楚的眼眶内肿物应考虑到本瘤的可能性.病理诊断中应当注意与平滑肌瘤或海绵状血管瘤鉴别.
作者:林锦镛;赵红;杨振海;王玉川;张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患者男性,26岁.因左眼痛伴视力下降1周,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发病前曾有高热病史,否认其他眼部及全身疾病.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8,左眼为0.5,均无法矫正;眼压右眼为12.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3.0 mmHg;双眼活动不受限;双眼外眼及前节检查大致正常;双眼玻璃体内可见色素颗粒,后极部视网膜浆液性脱离,黄斑区皱褶,中周部视网膜斑片状灰白色病灶(精粹图片1).临床诊断:双眼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给予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治疗约4个月,复查眼部情况:双眼视网膜斑片样色素沉着,病变消退,脱离的视网膜逐渐平复(图片精粹2).
作者:李岩;韩颖;高建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健康猕猴,雄性,5岁,体重6.2 kg.麻醉猕猴后将其置于实验操作台上,取俯卧位,将头部置于检查台的颌托上,颌下放置软垫.复方托吡卡胺滴用剂点眼散大瞳孔后,使用开睑器开睑.将人工泪液滴于硬性角膜接触镜内,小心将角膜接触镜置于猕猴的角膜上.调整猕猴头位至理想角度,使用美国Optovue公司生产的RTVue XR型OCT扫描仪(配有OCT血管成像工 作平台)对眼底进行扫描和拍摄,并测量血流灌注面积.黄斑区表层及深层毛细血管分布及血流灌注情况见精粹图片1.
作者:李静;刘祥祥;杨迪亚;王宁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患者男性,43岁,因左眼外伤后眼球脱出、视物不见2h,于2013年10月29日急症住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患者2h前与人打斗时,左眼被对方用木刷柄戳伤,随即视物不见,眼球脱出眼眶外.患者自述眼部无外伤史.眼科检查:左眼视力无光感,眼压Tn,眶压T+2.上睑中部、内眦及下睑颞侧皮肤全层裂伤,眼球脱出于睑裂外,巩膜表面可见断裂的内直肌、外直肌、下直肌残端,隐约见下斜肌部分断裂(图1).结膜白角巩膜缘1 mm处全周裂伤,角膜上皮大片缺损,瞳孔直径约5.0 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应消失.眼底:视乳头水肿、出血,后极部视网膜苍白、水肿.右眼未见异常.眼眶CT提示左眼球脱出,视神经显示不清,不除外视神经断裂,眶内壁、下壁骨折(图2).入院诊断:(1)眼球脱臼(左);(2)眼外肌断裂(左);(3)视神经挫伤(左);(4)眼睑裂伤(左);(5)眶骨骨折(左);(6)角膜上皮擦伤(车).
作者:李光伟;潘晓晶;刘桂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我国目前已广泛开展眼外伤的救治工作,并且于近5年相关诊疗水平和科研工作水平均得到快速提高,成绩令人鼓舞.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我国在眼外伤流行病学研究、救治规范探讨、精细化治疗和技术创新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仍然有很多深层次工作要做.只要我们认清方向,踏实工作,就可以稳步提高我国眼外伤的防治水平,同时提升我国眼外伤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作者:颜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近几年来,戮医事件频发,医患关系紧张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峰.固然医疗体制中尚有很多方面需要改革,但医学传统教育中医患沟通技巧教育的匮乏甚至是空白,使医学生在踏入临床前缺乏有利的沟通方法.临床工作的繁忙,缺乏有力的技巧培训,使我们的医生往往以坦诚之心却换来了患者的恶语相向,甚至杀戮.因此,在医学生教育中引入心理学的治疗方法教育,提供有效的沟通技巧工具迫在眉睫.
作者:田蓓;魏文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患儿男性,10岁.因右眼球突出伴眼睑红肿间断发作1年,至贵州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儿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突出,伴上眼睑发红并肿胀,无眼痛、视力下降等不适.患儿全身无不适,无异常哭闹,眼部症状逐渐加重.当地医院曾静脉给予全身静脉滴注头孢唑啉钠治疗,眼球突出和眼睑红肿明显好转,停药后反复发作.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生食肉类、青蛙及蛇类,否认寄生虫接触病史,家中未圈养鸡、狗等动物.入院后身体检查:双眼视力1.0,眼球轴位前突,右眼球突出为12 mm,左眼球突出为10 mm.
作者:李化;王毅;张唯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外伤学组通过专家投票方式,遴选出了能够突出代表我国近5年(2009至2013年)眼外伤临床与基础研究水平的10项研究进展.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眼外伤治疗新策略、复杂眼外伤手术及新技术应用研究、眼外伤动物模型及基础研究、感染性眼内炎的防治研究、眼化学烧伤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国内眼外伤综合交流服务平台的建立等.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我国眼外伤学者在国际眼外伤学界的工作水平和影响力,甚至成为我国眼外伤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外伤学组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传统观点认为,青光眼早期以周边视功能损伤为主,而中心视功能到晚期才有损伤.近年来随着相干光断层扫描、微视野计等设备的不断发展,已经证实黄斑结构和功能在青光眼早期就受到影响,监测黄斑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有助于监测青光眼的进展.本文就黄斑的解剖结构以及青光眼患者黄斑结构和功能损伤研究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田甜;才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眼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间就诊的12例甲状腺相关眼病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详细记录病史、发病情况、矫正视力、眼前后节情况、眼球突出度、眼睑位置、眼球运动、复视、斜视、全身症状等,并行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甲状腺功能及眼眶CT检查,1例患者行胸腺CT检查.结果 12例TAO合并MG患者中,女性8例,男性4例,患者年龄13.0~44.0岁,年龄中位数26.5岁.自觉睁眼困难伴晨轻暮重11例,12例均不伴有全身症状;出现上睑下垂9例,其中双侧受累3例,单侧受累6例;出现眼球运动障碍8例,均为双侧受累,16只眼中,下转受限15只眼,上转、外转、内转均受限14只眼,眼球固定4只眼;12例患者出现复视4例,斜视3例,其中外斜视2例.眼眶CT示肌肉增粗6例,12只眼中累及下直肌12只眼,内直肌及上直肌均6只眼,外直肌3只眼.结论 TAO合并MG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当出现上睑下垂、与TAO病情程度不相符合的眼球运动障碍、外斜视甚至全身肌肉麻痹等症状时,需考虑合并MG可能.
作者:季红;杨加富;朱华丽;江文;孙丰源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