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儿童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不同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98例患儿后牙大面积缺损112颗患牙,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作铸瓷嵌体修复或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并经1~2年临床疗效的追踪观察.结果:用铸瓷嵌体修复的病例成功率为80.5%,而采用树脂充填修复的成功率为56.8%.结论:在儿童大面积牙体缺损中,铸瓷嵌体修复技术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推广,但制作中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掌握操作要点,以提高成功率.
作者:李冰;武秀萍;武峰;张并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全瓷材料化学性能稳定,生物性能优良,表面光泽度高,能恢复牙体组织的天然色彩,具有极佳的审美性.本文就全瓷材料在口腔修复中包括嵌体、贴面、全冠、固定桥、桩核及种植义齿修复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做了简要介绍,认为全瓷材料在口腔修复临床应用中具有极广阔的前景.
作者:姚其卫;牟月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一种简单的转移侧方(牙合)关系的方法在尖牙保护(牙合)患者的上颌尖牙金属烤瓷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尖牙保护(牙合)患者187例需要进行金属烤瓷修复的上颌尖牙,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延长邻牙的颊尖或切端,变尖牙保护(牙合)为组牙功能(牙合).结果:99.47%被修复尖牙的侧方(牙合)关系,基本恢复到修复前状况,患者无不适感觉.结论: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延长邻牙牙尖的方法记录和转移侧方(牙合)关系,有利于恢复上颌尖牙修复前的(牙合)情况,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胡湘权;朱文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阿替卡因(碧兰麻)与利多卡因在活髓牙预备时的麻醉效果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将93例患者的138颗牙编号分组,以VAS(Visual Analogue Scale)标尺法由患者对疼痛程度进行打分;口腔医生评价麻醉效果,统计麻醉完全、良好、有效和失败的比例;观测患者在麻药使用前、即刻、3分钟、5分钟的血压和心跳.结果:两组的VAS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麻醉完全、良好、有效和失败的比例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麻药对血压心率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阿替卡因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麻醉剂.
作者:刘宇;隋强;林松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咬合创伤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在大鼠磨牙牙周膜中表达的变化,探讨咬合创伤下TGFβ1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咬合创伤动物模型,利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磨牙在咬合创伤后12小时、3天、7天、14天、30天的不同时期内牙周膜中TGFβ1表达的变化,并运用图像分析技术将结果数值化.结果:咬合创伤下,牙周膜中TGFβ1的表达在12小时组、3天组与正常咬合力组相比无显著差异;7天组、14天组与正常咬合力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并高于后者;30天组与正常咬合力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TGFβ1可能在咬合创伤下牙周组织的改建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鲜苏琴;魏伟;辜向东;陈东来;范新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杆卡和球帽附着体下颌种植覆盖总义齿的机械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共完成2颗种植体支持杆卡下颌种植覆盖总义齿18例,球帽式下颌覆盖总义齿20例,对其机械并发症及修理情况进行随访登记.结果:两组病例机械并发症之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是杆卡组出现的机械并发症较严重,修理较困难,甚至导致种植义齿修复失败.结论:黏膜支持式球帽种植覆盖总义齿的临床效果满意,出现并发症修理方便.
作者:黄建生;周磊;宋光保;徐世同;徐淑兰;张雪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研究表明,一部分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对所戴用的义齿因固位、稳定性差,咀嚼效率低,常有疼痛、不舒适而感到不满意,这些问题多发生在下颌全口义齿.为此,笔者近3年来对临床下颌可保留的残根残冠,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制作铸造金属桩核帽修复件,作为全口义齿的固位体来改善义齿的支持、固位、稳定.经过半年到2年的观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万仕军;张洁;丁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牙间食物嵌塞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虽较复杂,但以局部因素居多.因此,治疗时多采取去除病因,如牙齿的磨改及调(牙合)、充填修复和修复体修复等方法.自1998年以来,作者采用Ni-Cr合金铸造邻(牙合)嵌体恢复后牙正常邻接关系,治疗牙间食物嵌塞,并进行2~3年的随访观察,效果满意.
作者:王聪;何晓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确定无牙颌患者的水平颌位,是全口义齿修复中关键步骤之一.在临床中可以使用的方法很多,如卷舌法,吞咽法,后牙咬合法,自然开闭口运动,肌监控仪,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以及美国新推出Bio-park系统,都能帮助无牙颌患者的下颌回到他们的生理性适位,建立正确的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但常用的方法,在取得了水平关系颌位后,往往缺少临床上的客观指标,为了能正确地确定无牙颌的水平颌位,我们在临床中对6例不易取得良好(牙合)关系记录的无牙颌患者采用了切点针在蜡(牙合)堤上记录不平关系颌位,为临床确定水平关系颌位提供了客观指标.
作者:林侠;赵辉;刘启贵;郭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工作模型中超硬石膏的用量并分类,便于在应用中控制水粉比,提高模型质量,节约材料.方法:对临床超硬石膏工作模型称重,计算其超硬石膏的用量,结合临床模型的大小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类.结果:①上下颌样本数据的配对t检验示P=0.001,平均差为10.2g.②一般工作模型的超硬石膏用量分为5类:特大类(~60g)、大类(~50g)、中类(~40g)、小类(~30g)、特小类(10g~20g).对应托盘型号,石膏用量上颌分为前4类,下颌分为后4类.结论:工作模型的超硬石膏用量由多个因素决定,以牙、颌弓大小作分类指标具有相对合理性.将分类应用于临床工作,可以定量控制水粉比,提高模型质量,节约材料.
作者:何晓丽;郭天文;曹健;李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单侧后牙缺失对咀嚼肌肌电图的影响,从而探讨单侧后牙缺失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单侧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组成的缺牙组和40例牙列完整的自愿者组成的对照组,进行肌电图检查.结果:缺牙组无论是松弛状态或紧咬时咀嚼肌的电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缺牙组紧咬时同名肌不对称性活动增加(P<0.05),其中对照组的咬肌肌电活动的对称性明显高于缺牙组(P<0.01),以上变化缺牙侧较非缺牙侧显著(P<0.05).结论:单侧后牙缺失可以对咀嚼肌肌电图造成影响,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发病原因之一.
作者:孙海花;陈发明;李宁毅;周明;马才顺;贾保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快速成型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各领域;近年来通过与螺旋CT或核磁共振等检测手段的三维图像重建功能相结合,在心血管外科、耳鼻外科、骨科、法医学以及组织工程学等各个医学分支领域显示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该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内的主要用途进行介绍,旨在增进临床医师对其临床应用价值的了解,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柴枫;赵铱民;李涤尘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总义齿戴用一段时间后,因牙槽骨吸收使基托与组织不密合,若义齿(牙合)面磨损不严重,可不必重作,而通过重衬继续使用.笔者自1997年至2002年,重衬总义齿68件,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孟广魁;李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以往在修复临床工作中,只看重总义齿修复的治疗过程,忽视对患者口腔修复知识的宣教工作,以致使许多患者对总义齿认识不足,错误的认为总义齿与真牙一样;或者由于医嘱交代不清楚,在修复后因对总义齿不能很快适应,常常在短时间内将其丢弃不用;或者只为美观,进食时放在一边不用,从而使总义齿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保证总义齿修复质量的前提下,笔者在临床中通过对患者进行修复前后义齿知识的宣教及思想沟通,使患者对总义齿的认识由不清楚到逐渐了解,到完全掌握义齿的使用规律,使义齿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作者:纪长宝;李文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