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作琦;刘洪臣;朱美玲;段利军
目的探讨混旋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poly DL lactide-nano-hydroxyapatite,PDLLA-nano HA)复合板(简称复合板)作颌骨骨折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在兔两侧下颌骨体部造成实验骨折,分别采用复合板和纯PDLLA板固定.在不同时期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测量骨痂横截面积.结果各时期骨折固定良好;术后第2、3周,各有1只动物的PDLLA板侧出现炎性包块,形成瘘道;复合板侧均正常愈合.术后2、3、4周时复合板侧骨痂形成量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组织学检查发现,骨折愈合早期复合板侧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基质更为丰富.结论复合板在体内降解速度适中,对骨折愈合过程无不良影响,比纯PDLLA板更适用于颌骨骨折.
作者:胡图强;李祖兵;万涛;李世普;阎玉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一、引言1. 统计研究设计的种类[1]:统计研究设计包括调查设计、实验设计和临床试验设计三种.它们的共性是:在开展科研工作之前,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在尽可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各种非实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多个实验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观察结果的效应大小,使随机变量的规律性更好地显露出来.
作者:胡良平;刘惠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牙菌斑原位pH值变化的动态监测,观察咀嚼无糖口香糖对牙菌斑原位pH值的影响.方法采用受试者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选择16名健康成人志愿者为受试者,年龄23 ~ 32岁,其中男性6名,女性10名.首先测定受试者48 h菌斑的静止pH值,以及受试者用10%蔗糖溶液含漱1 min后在5、10、20和30 min时菌斑的pH值,取得受试者的Stephan曲线作为基线对照;而后观察咀嚼两种益达无糖口香糖对含漱10%蔗糖溶液后菌斑pH值变化的影响.菌斑原位pH值的测定采用pH微电极接触法在口内直接测量.结果含漱10%蔗糖溶液后立即开始咀嚼无糖口香糖可使菌斑pH值在各检测时间点(含漱10%蔗糖溶液后5、10、20和30 min)均维持在静止pH水平,无明显下降;含漱10%蔗糖溶液后在5 min时开始咀嚼无糖口香糖则使菌斑pH值从含漱蔗糖溶液后5 min时的5.59迅速回升至10 min时的6.98.结论受到蔗糖攻击后,咀嚼无糖口香糖可迅速缓冲菌斑的酸性产物,升高菌斑pH值.
作者:董艳梅;潘一春;王冬梅;曹采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描述1996~2000年期间我国围产儿唇腭裂畸形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为监测医院内住院分娩的孕28周~产后7 d的围产儿.结果中国人围产儿总唇裂发生率为14.00/万,其中唇裂为5.03 /万,唇裂合并腭裂为8.97 /万;城镇发生率为13.28/万,乡村为15.57/万;男性为16.06/万,女性为11.40/万.总唇裂产妇年龄组别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在≥35岁年龄组大.年度发生率无长期趋势.总唇裂畸形以单发形式多见,占87.25%.围产期病死率为19.04%,单发畸形为12.69%,多发畸形为62.60%.结论我国总唇裂发生率无下降趋势,和其他国家同期水平比较,属于高发地区.
作者:代礼;朱军;周光萱;王艳萍;缪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咬合创伤对牙髓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阳性神经纤维的影响,以及去除咬合创伤后牙髓组织中CGRP阳性纤维的恢复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咬合创伤去除前后不同时期大鼠实验牙牙髓组织中CGRP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结果咬合创伤期实验牙牙髓组织中CGRP阳性纤维与对照牙相比逐渐出现数量增多、密度增加及纤维增粗的改变,而去除咬合创伤期实验牙牙髓组织中CGRP阳性纤维恢复接近正常大鼠.结论咬合创伤能够引起大鼠牙髓组织中CGRP阳性纤维出现形态、分布、密度的改变,而去除创伤后大鼠牙髓组织中CGRP阳性纤维恢复接近正常大鼠.
作者:郝作琦;刘洪臣;朱美玲;段利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是将电子枪取代传统的X线球管,发射高能量电子束,撞击阳极靶环产生的高能X线通过人体后,经探测器的数据采集、转化等过程,形成轴位二维CT图像,经工作站软件处理,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一次扫描140层,其纵向空间和时间分辨率高,三维重建图像和病变显示清晰.
作者:杨震;寿柏泉;郑洪;董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stimulating factor-1,CSF-1)、白细胞介素1α (interleukin-1α,IL-1α)对大鼠牙囊细胞CSF-1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CSF-1自分泌作用的抑制机制,为研究细胞因子在牙齿萌出和牙槽骨吸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间接免疫酶标法检测体外培养牙囊细胞,以及出生后不同时期牙囊组织中CSF-1受体蛋白表达.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CSF-1、IL-1α对牙囊细胞CSF-1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间接免疫酶标法染色显示CSF-1受体蛋白在生后早期牙囊中染色明显,10 d后染色不明显或者完全无染色,高浓度CSF-1作用下,牙囊细胞CSF-1受体mRNA表达明显消失.不同浓度IL-1α作用后,CSF-1受体mRNA水平保持不变.结论 CSF-1受体蛋白在出生后早期牙囊中表达明显,随后逐渐消失.高浓度CSF-1抑制CSF-1受体基因的表达,不同浓度IL-1α对牙囊细胞CSF-1受体mRNA表达无影响.
作者:谷海晶;凌均棨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高学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体外扩增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onchymal stem cells, hBMMSCs),研究其生物学特征及体内、外成骨功能.方法分离培养hBMMSCs,并对其形态、增殖动力学、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及体内、外成骨功能进行研究.结果 hBMMSCs可在体外培养扩增,群体倍增时间约为3.5 d.ALP检测表明,未经矿化诱导的hBMMSCs可表达少量ALP,诱导后其表达量明显增高.von kossa 染色证实在矿化诱导液作用下hBMMSCs在体外可形成钙结节.体内成骨实验证实,1×105个hBMMSCs接种到30 mm3块状 HA/TCP载体移植BAL B/C裸小鼠皮下3个月,可观察到层板状骨组织生成.结论 hBMMSCs是一种具有成骨潜能的前体细胞,经培养、扩增、诱导后,在体外可形成矿化结节,体内可在载体表面形成骨组织.
作者:王衣祥;李盛林;武登诚;章魁华;于世凤;崔胜先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组成型一氧化氮合酶(constitutive nitric oxide synthase,c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G nitro arginine,L-NNA)对大鼠创伤性面瘫恢复的影响及面神经核内cNOS、小胶质细胞标志物(OX42)表达的变化.方法大鼠腹膜内给予L-NNA,在伤后各时间点观察面瘫的恢复,并观察面神经核内cNOS、OX42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结果 L-NNA给药可显著延缓创伤性面瘫的恢复,其面神经核内cNOS免疫反应明显受到抑制;而OX42免疫反应明显提高. 结论内源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介质在创伤性面瘫模型中具有重要的介质作用.
作者:王立军;周树夏;孙长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类型, Herbst矫治器作为矫治Ⅱ类错(牙合)的一种手段,目前在国外应用较广泛.该矫治器于 1905 年由 Emil Herbst 首创[1],20 世纪 70 年代 Pancherz 对其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国内外学者做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和临床观察,发表了一些综述和论著.黄宁[2]曾就Herbst 矫治器的组成、优缺点、临床适应证等作过介绍.我们综合近 5 年国内外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对Herbst 矫治器的治疗效果、适用年龄及其对颞下颌关节与肌肉组织的影响等内容作进一步介绍.
作者:宫耀;沈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不断完善眶区复杂骨折及相邻颅面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73例眶区复杂骨折及相邻颅面骨折行CT扫描,部分三维CT重建,对手术修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CT 扫描诊断此类骨折阳性率达100 %.手术治疗使患者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结论 CT扫描使爆裂性眶骨骨折及相邻颅面骨骨折诊断定位明确,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手术复位、合理应用固定材料是修复这类复杂骨折的可靠方法.
作者:王玉新;贾广学;杨鸣良;韩思源;邓春富;卢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 Cosmopost 全瓷桩核的适应证、制作技术要点与临床效果.方法为96例患者制作全瓷桩核 228 件,其外部均为铸造全瓷冠或桥.临床总结该项技术的适应证,记录制作过程,检查瓷桩的密合度及冠桥的颜色.临床复查修复体的松动脱落与折裂折断情况,随访时间0.5~3 年.结果 1 件全瓷桩核的核切端因过薄,在全瓷冠戴入前折断 1.5 mm,但未影响终修复效果;其余227件全瓷桩核均无破损.所有修复体完成后 0.5~3 年复查,均无松动脱落与折裂折断.全瓷桩核支持的全瓷冠桥修复体有接近自然的美学效果,但其临床应用有严格的适应证.结论全瓷桩核支持的全瓷冠桥有良好的美学效果和较好的强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凤;钱端申;魏克立;黄凌;俞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关节盘穿孔是TMD中较严重的一种,常继发于长期的关节盘移位及骨关节病(OA),以往多采用开放性手术.我们收集自1998年12月~2002年2月经关节内镜应用不同术式治疗的30例关节盘穿孔患者,对其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蔡协艺;杨驰;王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们回顾了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颈动脉体瘤的治疗资料,探讨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作者:秦瑞峰;毛天球;顾晓明;雷德林;封兴华;周树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卡环在反复脱位循环过程中固位力的变化趋势,探讨卡环设计时适宜倒凹的选择依据,为义齿卡环设计获得佳临床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 Chatillon 测力仪,测试临床常用钴铬合金铸造三臂卡.在前磨牙与磨牙的 0.25 mm、0.50 mm、0.75 mm 3 个倒凹深度上,卡环在脱位循环中固位力的变化.结果所得数据经 SPSS10.0 统计软件做相关及回归分析,表明卡环固位力随脱戴次数增加而减小,二者存在线性关系,且不同基牙、不同倒凹的固位力衰减率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前磨牙0.50 mm 倒凹组卡环经 400 次脱位后,其固位力反而开始小于 0.25 mm倒凹组卡环的固位力;0.75 mm 倒凹组卡环固位力衰减明显,达 0.767 0 kg.磨牙组卡环固位力衰减趋势比较相似,终固位力仍以 0.75 mm 倒凹组者大,0.25 mm 倒凹组卡环固位力小.结论钴铬合金铸造前磨牙卡环进入倒凹深度以 0.25 mm 为宜;磨牙卡环弹性较大,因此卡环进入倒凹的深度可较前磨牙更深.
作者:葛起敏;张富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Ti-6Al-7Nb 合金作为整形外科人工植入材料经 15 年临床观察发现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项研究采用阳极极化技术,模拟口腔环境,与 Ti-6Al-4V 合金和纯钛作比较,评价 Ti-6Al-7Nb 合金的体外电化学腐蚀行为,探讨其能否用作齿科支架钛合金材料.
作者:李冬梅;郭天文;马楚凡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们收治 2 例成釉细胞瘤,均为在下颌移植骨上复发,较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晓红;陈乃俊;林李嵩;施斌;朱小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可对口腔及咽喉部的97.9%的口腔链球菌分离株做出鉴定.但是对一些生长缓慢的细菌,或表型特征介于两个种之间的菌株,只靠生化试验不能明确鉴定到种.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如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可将细菌准确、快速地鉴定到种.我们采用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的方法对放疗后生化试验表型发生变化的菌株进行了鉴定.
作者:佟卉春;东秀珠;高学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上颌骨重建患者术后语音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20例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上颌骨重建术后半年以上患者进行语音评价,通过鼻咽纤维镜检查腭咽闭合、软腭动度、软腭对称、过高鼻音和鼻漏气,并行语音清晰度检查,分析患者术后语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0例中无一例患者出现腭咽闭合不全,所有患者的软腭均对称,动度良好,平均语音清晰度为98.4%.结论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能重建口腔发音器官的完整性,并维持软腭功能,较好地恢复了上颌骨缺损患者的语音功能,是上颌骨重建的良好选择.
作者:彭歆;马莲;毛驰;俞光岩;郭传瑸;李晓京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