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整体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影响的分析

王春兰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整体护理, 预后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都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另外,对观察组给予原发性高血压的整体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认知、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和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的认知能力、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和血压稳定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利于早日控制和稳定血压,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透析置管术定位法改良及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导管定位法改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膜透析常规导管定位法与改良导管定位法的临床资料。结果:改良导管定位组重复置管例数、导管移位、引流疼痛发生率低于常规导管定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改良导管定位法简便可靠,可降低早期机械故障的发生率。

    作者:蒲涛;杨垒;裘志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分析98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患者的分娩方式。结果:阴道试产组33例,其中分娩成功29例,试产成功率87.87%,试产失败急行剖宫产4例。择期剖宫产组65例。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在一定条件下实施阴道分娩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

    作者:赵振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胃穿孔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取单纯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胃穿孔患者采取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陈绪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糖尿病认知能力、行为方式以及空腹血糖。结果:干预后,两组遵医嘱用药率、健康饮食率、运动锻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认知能力,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

    作者:牛磊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干预性应用抗生素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干预性应用抗生素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100例剖宫产为对照组,2011年1月-2012年12月100例剖宫产为试验组。将术后感染例数、住院天数、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抗生素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病例住院天数和总用药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感染例数和抗生素费用明显减少,抗生素合理应用率明显上升(P<0.01)。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干预性应用抗生素安全、有效、可行。

    作者:严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姜华教授运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

    姜华主任医师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显著。本文从子午流注纳甲法学术思想渊源、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思想研究、中医基础理论、作用机理四个方面探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

    作者:杨喜云;龚海军;赵雯;姜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讨剖宫产手术中不同麻醉方法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收治剖宫产产妇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单次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效果。结果:在观察组,诱导时间及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麻醉满意度9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5%(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对产妇呼吸循环影响较小,镇痛完全,提升母婴安全性。

    作者:侯素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精神病患者白细胞减少症4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精神病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表现。方法:对40例老年精神病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常规化验是确诊白细胞减少症的重要途径,老年精神病患者白细胞减少症可出现在住院的各个时期,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联合使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易致白细胞减少症。结论:应重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白细胞值的监测,加强临床表现的观察,及时治疗,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复查,以确保安全、有效,避免不良后果。

    作者:张瑜;张燕;余发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十全大补汤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肺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收治肺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早期营养支持,研究组在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加用十全大补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提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降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十全大补汤治疗肺癌手术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李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人性化服务在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门诊输液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在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丁志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并发症针对性预防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做好并发症的防护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作者:张文翠;韩启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流产后关爱服务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人工流产妇女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流产后关爱服务,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观察组,重复流产率20.0%,高危流产率13.3%,5个月后再次人工流产率8.3%,未避孕率6.7%,常规避孕率18.3%,高效避孕率75.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产后关爱服务应用于人工流产后的女性中,能够降低重复流产率,保障女性的生殖健康。

    作者:李小芬;许培坤;周秋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及用药指导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不合理的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因此,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及用药指导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原则、饮食指导及用药指导。

    作者:张烨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院内感染常见病原微生物分布现状

    目的:探讨医院内感染常见病原微生物分布现状。方法:送各类标本培养7101株,分析资料。结果:医院感染前5位病原微生物分别是肺炎雷克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真菌;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和上呼吸道。结论: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加强使用广谱抗菌药和免疫抑制剂。

    作者:贾惠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方法:收治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230例,实施护理应急预案。结果:医院成功救治患者219例,死亡11例,其中因伤势过重,来院即死亡10例。结论:护理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可有效救治患者,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实际价值。

    作者:李便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SAA、CRP联合检测在孕妇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在孕妇脓毒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脓毒血症孕妇100例及正常孕妇100例,分别检测血清SAA、CRP水平,比较SAA、CRP及SAA+CRP在诊断脓毒症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正常孕妇比较,脓毒症孕妇血清SAA、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在诊断孕妇脓毒症感染中,SAA、CRP及 SAA+CRP的敏感性分别为85.3%、66.67%、96.67%,特异性分别为92.8%、87.2%、94.4%。结论:血清SAA和CRP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孕妇脓毒症诊断的可靠性。

    作者:范冬梅;李发红;钟丽;王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狭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析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在脑动脉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脑动脉狭窄患者130例,对比TCD和MRA检查的效果。结果:在脑动脉狭窄诊断中,TCD的特异度、灵敏度及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95%、95.1%、81.93%和95.72%;MRA则分别为79.01%、92.48%、73.56%和94.33%。两种仪器在脑动脉狭窄诊断中检出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动脉狭窄诊断中,TCD与MRA均具有较好的相符性,联合应用更有利于诊断脑动脉狭窄。

    作者:白璇;蔺慕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整体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影响的分析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都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另外,对观察组给予原发性高血压的整体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认知、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和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的认知能力、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和血压稳定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利于早日控制和稳定血压,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王春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外痔切剥辅助痔上黏膜环切术对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外痔切剥辅助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收治环状混合痔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外痔切剥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PPH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痔切剥辅助PPH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而且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低。

    作者:贾玉良;贾晓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胃肠道癌肝转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近期效果的关系

    目的:分析胃肠道癌肝转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近期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8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胃肠道癌肝转移患者根据DSA分型,分为富血供6例、中等血供14例和乏血供28例,判断其对TACE近期疗效的影响。结果:富血供型、中等血供血型和乏血供型患者TACE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5/6)、35.7%(5/14)、21.5%(6/28),富血供型与中等血供血型、乏血供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胃肠道癌肝转移多见乏血供型,行TACE治疗对富血供型患者近期疗效影响较为显著。

    作者:苟代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