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TD法和多位点PCR在肺外结核感染快速检测和菌株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毛艳红

关键词:MTD法, 多位点PCR, 菌株分型, 肺外结核感染, 快速检测
摘要:目的:探讨MTD法和多位点PCR在肺外结核感染快速检测和菌株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肺外结核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涂片检测方法,研究组采用MTD法和多位点PCR检测,比较两组临床快速检测效果。结果:研究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TD法和多位点PCR进行肺外结核感染快速检测,检测阳性率高,菌株分型准确率高。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莆田地区326例毒蛇咬伤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莆田地区的毒蛇咬伤的流行特征。方法:对326例毒蛇咬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毒蛇咬伤人群以20~59岁年龄组为主,蛇工冬季发生毒蛇咬伤比例高,毒蛇咬伤的高发部位为四肢,尤其以下肢多见,夏、秋季节是高发季节。莆田地区毒蛇咬伤的种类以竹叶青蛇为主,毒蛇咬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与院前急救措施及就诊时间有很大关系。结论:掌握毒蛇咬伤的特点,采取积极、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致死、致残率。

    作者:姚剑锋;高青春;宋友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精神病患者白细胞减少症4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精神病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表现。方法:对40例老年精神病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常规化验是确诊白细胞减少症的重要途径,老年精神病患者白细胞减少症可出现在住院的各个时期,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联合使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易致白细胞减少症。结论:应重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白细胞值的监测,加强临床表现的观察,及时治疗,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复查,以确保安全、有效,避免不良后果。

    作者:张瑜;张燕;余发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社区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收治慢性胃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社区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不良反应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P<0.05)。结论:社区慢性胃炎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社区康复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过圣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阴道分娩初产妇行会阴侧切术85例分析

    目的:分析会阴侧切术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阴道分娩初产妇1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会阴侧切术,对照组行传统的单纯会阴保护,比较两组第二产程时间、会阴裂伤、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短于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会阴裂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术可减少会阴裂伤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保护盆底肌肉。

    作者:蒋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收治胆总管结石患者257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治疗。

    作者:张春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优质化护理服务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化护理服务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给予优质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化护理服务可以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作者:蒋连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的康复。本文从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应对措施及建议三个方面阐述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张景霞;陈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儿童1型糖尿病外周炎性细胞因子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儿童1型糖尿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功能的变化。方法:收治1型糖尿病患儿35例为T1DM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 IL-1α、IL-6、IL-10、IL-12、TNF-α的含量及 PBMCs 在 PHA 作用下分泌IL-1α、IL-6、IL-10、IL-12、TNF-α的能力。结果:T1DM 组 IL-1α、IL-6、IL-10、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1DM 组 PBMCs 在 PHA 作用下分泌的 IL-1α、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1DM 组PBMCs在PHA作用下分泌的IL-10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1型糖尿病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上调外周血炎性因子含量和下调抗炎因子分泌能力。

    作者:连超炜;何金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美罗培南治疗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治疗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收治老年 SAP 患者80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美罗培南,观察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1例患者死亡,69例病情稳定。存活患者治疗后WBC、中性粒细胞分数、C反应蛋白、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86.3%。结论:美罗培南治疗老年SAP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刘晓红;王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姜华教授运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

    姜华主任医师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显著。本文从子午流注纳甲法学术思想渊源、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思想研究、中医基础理论、作用机理四个方面探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

    作者:杨喜云;龚海军;赵雯;姜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脂肪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经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脂肪营养不良情况。方法:统计、分析45例艾滋病患者经HAART治疗后的临床资料及影响脂肪营养不良的因素。结果:45例艾滋病患者中检出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LD)38例,性别、年龄、患病时间、治疗时间、暴露于 D4T 和3TC 是 LD 的危险因素。脂肪量主要集中于内脏。结论:LD在艾滋病患者中较为常见,与性别、年龄、治疗时间及某些药物,如D4T的使用等因素有关。

    作者:金永梅;陈建华;于闵;刘俊;樊萍;白劲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方式,试验组给予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物质生活、身体健康状况、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功能状况等。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身体健康状况、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功能状况等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脏的康复率。

    作者:张翠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宝石能谱成像对肝脏乏血供转移灶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肝脏乏血供转移灶宝石能谱成像(GSI)的表现特点。方法:选取肝脏乏血供转移灶患者12例,共46个转移灶,通过GSI浏览器获得碘基图像、HU衰减曲线和佳对比噪声比(CNR)相对应的单能量图像。比较单能量图像和混合能量图像(140 kVp)质量的差异。结果:肝脏转移灶佳CNR相应单能量水平以68 keV居多。动脉期和门静脉期68 keV图像的质量主观评分、图像噪声和CNR均高于混合能量图像(P<0.05)。动、门静脉期肝脏转移灶的平均碘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8 keV图像能明显提高乏血供转移灶与正常肝组织的对比。肝脏乏血供转移灶门脉期的碘浓度高于动脉期,HU衰减曲线的斜率也大于动脉期。

    作者:张东雯;周茂义;李丽新;徐爱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人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参数、起搏器故障及功能设置情况。方法:收集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156例老年高龄患者的资料,对起搏参数和起搏器故障进行分组比较,讨论起搏器常用的功能设置。结果:80岁以上老年组出院前及随访中心室感知均低于80岁以下老年组,出院前心室阻抗高于80岁以下老年组,80岁以上组心房及心室阈值增高更明显,心房感知降低更多;设定A-V间期优化、频率应答、自动阈值夺获及静息频率是常用的起搏优化处理功能,需给予个体化的设置。结论:只要术中操作规范,严格掌握起搏参数,术后坚持随访,定期程控,优化设置,老年起搏治疗能够大限度地发挥功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预后。

    作者:杨天睿;郭涛;苗云波;段靳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在慢性腹痛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收治慢性腹痛患者88例,行GivenM2A胶囊内镜检查。结果:88例患者中,86例患者完成检查,完成率97.72%,其中与溃疡、糜烂、克罗恩病导致的慢性腹痛相关的检出率31.8%,胶囊内镜获取的图像质量良好,患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慢性腹痛相关的小肠疾病检出率较高、安全性好,但定性诊断能力有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肠疾病诊断、筛查方法。

    作者:惠萍萍;孟文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颅内巨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2例颅内巨大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切除0级6例,Ⅰ级12例,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1例。术中出血<800 mL 17例,800~1600 mL 8例,>1600 mL 7例。无死亡病例,术后症状好转。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颅内巨大脑膜瘤的佳方法。

    作者:郑水顺;李榕;林瑞生;汪伟巍;陈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分析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中风后眩晕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地芬尼多片,观察组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浓度、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浆黏稠度,并且对治疗眩晕有显著疗效,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许素贞;陈启斌;李传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北京劲松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和规范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北京劲松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和规范管理的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规范管理,观察组给予自我管理,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观察组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血压水平与控制变化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干预后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怀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膜透析置管术定位法改良及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导管定位法改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膜透析常规导管定位法与改良导管定位法的临床资料。结果:改良导管定位组重复置管例数、导管移位、引流疼痛发生率低于常规导管定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改良导管定位法简便可靠,可降低早期机械故障的发生率。

    作者:蒲涛;杨垒;裘志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多巴胺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巴胺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小儿肺炎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发热、喘息、肺部啰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结论:多巴胺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显著。

    作者:陈习云;黄丽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