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

刘红岩;从玉文;毛秉智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 c-MPL, 信号转导
摘要:血小板生成素(TPO)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不仅在巨核细胞增殖、成熟和血小板产生中发挥主要的调控作用,而且参与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调节.TPO与其受体c-Mpl结合后,c-Mpl形成同源二聚体,激活JAK/STAT、Shc/Ras/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引发一系列生理效应.本文主要对TPO、TPO受体蛋白的结构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军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诱导HeLa细胞p21WAF1/CIP1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Is)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周期阻滞以及诱导p21WAF1/CIP1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人宫颈癌HeLa细胞为模型,用曲古抑菌素A(TSA)处理HeLa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通过Western印迹及RT-PCR检测周期相关分子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构建TSA靶分子启动子区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进一步检测TSA的主要作用位点,寻找相关作用途径.结果与结论:TSA可诱导HeLa细胞发生周期阻滞,并呈现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加大用药剂量及延长用药时间可诱导凋亡.TSA可显著诱导p21WAF1/CIP1的表达,表现为转录水平的调节,其变化可以指示周期阻滞的程度.p21WAF1/CIP1启动子区3′端是TSA作用的主要位点,同样被TSA诱导表达增加的p53很可能通过与其效应元件的结合而使TSA诱导p21WAF1/CIP1表达的总效果增强.

    作者:赵国伟;宋宜;董燕;钱俊杰;梅柱中;田宝磊;张应玖;孙志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普氏立克次体120×103表面抗原的N端和C端重组蛋白免疫原性的研究

    目的:评价普氏立克次体120×103表面抗原的N端和C端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 将纯化的N端和C端重组蛋白分别免疫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析免疫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用MTT法评价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分析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被重组蛋白刺激后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N端和C端重组蛋白均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诱导高水平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经两种重组蛋白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均表达了IFN-γ和IL-2.结论: 普氏立克次体120×103表面抗原的N端和C端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可作为流行性斑疹伤寒亚单位疫苗的候选蛋白.

    作者:高宁;温博海;张军;陈梅玲;邱玲;牛东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毫米波损伤效应研究现状

    毫米波是频率介于30~300 GHz之间的高频电磁波.毫米波技术在军事、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非杀伤性毫米波武器的出现,引起人们对毫米波损伤效应及安全防护研究的极大关注.毫米波由于组织穿透能力差(不足1 mm),直接照射一般只能造成角膜、皮肤等的损伤,但大剂量全身照射也可引发循环衰竭而致死.本文介绍了毫米波照射引起的角膜、皮肤损伤及致死效应.

    作者:杨在富;钱焕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OBRA1抑制雌激素受体α转录活性

    目的:研究COBRA1(cofactor for BRCA1)在雌激素受体α(ERα)信号途径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用GST pull-down实验检测COBRA1与ERα的相互作用、定位相互作用的区域,探讨不同配体对相互作用的影响.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COBRA1与ERα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利用含有雌激素应答元件(estrogen responsive element, ERE)的荧光素酶(luciferase, LUC)报告基因(C3-LUC)检测COBRA1对ERα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在体内外,COBRA1与ERα存在相互作用,COBRA1和ERα的中间区域是它们相互作用的区域.抗雌激素可增强COBRA1与ERα的结合.COBRA1以激素依赖方式抑制ERα的转录活性.结论:COBRA1是一新型ERα共抑制因子,可能在ERα信号途径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叶棋浓;丁丽华;朱建华;黄翠芬;李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量度微波生物效应的实验剂量学研究进展

    微波剂量学是对沉积在生物体内的微波能量及其分布的物理量度.它通常用比吸收率(SAR)来表示生物效应和作为防护限值量,SAR不仅与入射微波有关,还与生物体的电特性、尺寸、形状、结构有关.本文综述了几种确定SAR的实验方法,包括能差法、电场法、测温法、量热法和热像法,并对其用途和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

    作者:周红梅;苏镇涛;杨国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感染乳鼠组织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的RT-PCR检测与形态学鉴定

    目的:检测并鉴定感染组织中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方法:分别经皮下与腹腔两种途径感染乳小鼠;应用RT-PCR技术对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利用透射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对病毒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RT-PCR可在心脏、肝脏、脾脏、肾脏以及脑组织内检测到病毒核酸,透射电镜下可在肝细胞胞浆内观察到形态典型的病毒粒子.结论:应用RT-PCR技术可以对感染组织中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进行检测,利用透射电镜可以对病毒的形态进行观察与鉴定.

    作者:赵晓冬;王翠娥;李豫川;吴小红;曹军田;严格;李金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术配合

    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技术是运用CT、B超所获得的肿瘤影像学资料结合计算机模拟系统进行精确设计,采用微创或常规手术,将具有放射性的微小粒子按需要均匀植入肿瘤组织中,利用粒子发出的近距离放射线直接杀伤肿瘤组织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1].我院自2003年以来,成功实施了9例此类手术,均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现将开展此疗法的手术配合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刘长征;胡静;张喜娟;刘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胰腺发育相关基因PDX-1诱导小鼠胎肝基质细胞向胰腺细胞分化

    目的:利用胰腺发育相关基因PDX-1 诱导小鼠胎肝基质细胞向胰腺细胞分化,探讨糖尿病治疗新方法.方法:构建含有胰腺发育相关基因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1,PDX-1 )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mPDX-1 ,瞬时转染小鼠胎肝基质细胞,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转染pmPDX-1 质粒的小鼠永生化胎肝基质细胞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多肽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的表达.结果:在mRNA水平上能够检测到胰岛β细胞所分泌的胰岛素、胰岛α细胞所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腺PP细胞所分泌的胰多肽,表明转染了pmPDX-1 质粒的小鼠胎肝基质细胞在向胰腺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备了转录表达胰腺的内外分泌因子的能力.对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的检测,提示分化的细胞没有完全失去肝细胞的特性.结论:通过导入PDX-1 基因可以诱导小鼠胎肝基质细胞向胰腺细胞分化.

    作者:陈长浩;师迎旭;付汉江;朱捷;傅学奇;孙志贤;郑晓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具有超压功能的手术舱室环境设计与仿真研究

    目的:对手术舱室建立超压防护,按照夏、冬两季不同应用地区的气候环境设计手术舱室制冷与供热系统.方法:根据压力平衡下手术舱室漏气量与新风补充量相等的原理实现超压防护设计;根据手术舱室的冷热负荷设计空调与暖风系统的总体结构,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进行手术舱室内温度环境仿真.结果:手术舱能够保持300 Pa以上的超压防护;仿真结果表明制冷与供热系统的设计方案能够使手术舱室内温度保持在(25±3)℃,人体操作区的微风速在0.5 m/s以下.结论:手术舱室能够满足静止状态下的内部超压指标要求,以及医疗作业对手术舱室温度环境的总体要求.

    作者:刘亚军;徐新喜;谭树林;祁建城;李若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型pⅨ噬菌体展示系统的建立及初步评价

    目的:构建新型噬菌体展示载体,评价其展示效果,为构建scFv库寻找新的展示体系.方法:PCR分离、扩增M13KO7中pⅨ蛋白编码基因,克隆入噬菌体展示载体PHB-gⅢ,替换原载体中的gⅢ-CT段,构建载体PHB-pⅨ,并将相对分子质量约50×103的碱性磷酸酶的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两展示载体,观察其展示碱性磷酸酶能力的差别.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了展示载体PHB-pⅨ,该载体具有与PHB-gⅢ相当的展示碱性磷酸酶的能力,且相同滴度的PHB-gⅢ噬菌体DNA含量略高于PHB-pⅨ噬菌体DNA含量,提示PHB-gⅢ系统展示外源蛋白时存在感染能力下降.PHB-pⅨ系统具有用于展示噬菌体抗体库的良好应用前景.

    作者:王双;孙志伟;杜威世;张锦超;俞炜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夏枯草提取物的薄层层析及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对夏枯草中化学组成进行薄层层析,研究具有抗菌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95%乙醇和水连续浸提夏枯草分别获得醇提(A)和水提浸膏(B).醇提浸膏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连续萃取,获得不同萃取部分(A-a,A-b,A-c,A-d);水提物采用3倍乙醇沉淀分为醇溶部分(B-a)和醇不溶部分(B-b),然后对其进行薄层层析.采用2倍稀释法比较夏枯草各萃取部分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醇提物中的水溶部分(A-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抗菌作用.结论:夏枯草具有抗菌作用.

    作者:董剑英;杨静;赵春芝;单俊杰;王宏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稳定表达人MAGE-1基因的小鼠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

    目的:克隆人黑素瘤抗原-1(MAGE-1)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人MAGE-1的小鼠细胞株.方法:提取人肝癌细胞的总RNA,RT-PCR法获得人MAGE-1 cDNA,将测序正确的MAGE-1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进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将重组质粒pcDNA/MAGE和空载体pcDNA3分别转染入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株,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MAGE-1基因的转录及蛋白表达.结果:从肝癌细胞中成功克隆到人MAGE-1基因,经测序证明基因正确,酶切和序列测定表明,人MAGE-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已成功构建.将此重组质粒转入的SP2/0细胞可稳定表达人MAGE-1基因.结论:成功构建可稳定表达人MAGE-1基因的小鼠转基因细胞,为MAGE-1的免疫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何竞;张贺秋;冯晓燕;宋晓国;王国华;凌世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re重组酶在心肌细胞特异性转基因小鼠中的功能检测

    目的: 检测Cre重组酶在心肌细胞特异性Cre重组酶转基因小鼠(α-MHC-Cre)中的组织分布及其在体内介导基因重组的作用. 方法:将α-MHC-Cre转基因小鼠与ROSA26报告小鼠交配,利用LacZ染色对双转基因阳性子代小鼠进行检测.然后,将α-MHC-Cre小鼠与Smad4条件基因打靶小鼠交配,利用PCR和Southern杂交对Cre重组酶介导重组的组织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LacZ染色表明,Cre重组酶只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并介导ROSA位点LoxP序列间的重组.PCR和Southern结果显示Cre重组酶只在心肌细胞中特异地剔除了Smad4基因,进一步验证了Cre重组酶在心肌细胞中发挥介导LoxP位点重组的作用. 结论:α-MHC-Cre转基因小鼠具有良好的组织特异性,只在心肌细胞中表达Cre重组酶,并能在体内成功地介导心肌细胞基因组上LoxP位点间的重组,是一种理想的研制心肌细胞特异性基因剔除小鼠的工具小鼠.

    作者:王剑;张继帅;侯宁;滕艳;程萱;杨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爪蟾卵母细胞双电极电压钳记录技术及其内源性外向电流的研究

    目的:建立爪蟾卵母细胞双电极电压钳记录技术.方法:在去除滤泡膜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上,建立双电极电压钳记录技术,并使用该技术观察爪蟾卵母细胞表达的内源性递质门控性和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电流.结果:灌流液中分别加入NMDA受体、γ-氨基丁酸和烟碱受体激动剂,均未能在爪蟾卵母细胞上诱发出电流.去极化刺激仅可诱发出一外向电流.此电流的幅度随细胞外液中Ca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外液中无Ca2+或无Cl-时,电流消失.此电流不被TEA所阻断,但能被MnCl2可逆性阻断.结论:成功建立了爪蟾卵母细胞双电极电压钳记录技术.去极化刺激在爪蟾卵母细胞上诱发出的外向电流为钙依赖性Cl-电流.

    作者:刘晓燕;郑建全;艾平;张树卓;李立君;翁谢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

    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 是一类维生素A(VitA) 的运载蛋白,参与血清和细胞内视黄醇/ 视黄酸的转运,是疏水小分子结合蛋白家族的成员.本文主要介绍了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基因结构及表达,染色体定位,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临床意义等.

    作者:林维平;李思光;徐琪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肝再生增强因子研究进展

    肝再生增强因子是一种新的肽类肝细胞辅助丝裂原,能促进肝再生.其同源基因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本文从肝再生增强因子的基因克隆与分子结构、组织分布与分泌方式、受体分布与信号转导和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加深对肝再生机制的了解.

    作者:张勇;宋良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一株西尼罗病毒基因组cDNA亚克隆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我室保存的一株西尼罗病毒引进毒株(CH-01)基因组全长cDNA的亚克隆,为进一步构建该毒株的感染性全长cDNA克隆奠定基础.方法:根据CH-01病毒株基因组序列中含有的特异性酶切位点,利用DNAstar及Oligo6软件设计5对引物.以感染细胞中的病毒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出覆盖病毒基因组全长的5个cDNA片段,并分别将其克隆至pGEM(R) -T easy载体,通过片段间共有的酶切位点进行连接,终获得基因组5′和3′半分子,并分别通过序列测定加以鉴定.结果与结论:已构建出西尼罗病毒CH-01株基因组的5′和3′半分子,经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表明所获得的cDNA克隆为该株病毒的特异性序列.

    作者:李晓峰;姜涛;陈水平;秦成峰;于曼;秦鄂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分离呼肠病毒的空斑试验及病毒纯化

    目的:建立新分离呼肠病毒(reovirus)的空斑技术,进行病毒纯化,为呼肠病毒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4株新分离呼肠病毒的早代毒种经L929细胞连续传代,当产生细胞病变后进行空斑试验,加营养琼脂培养6 d后加中性红,24 h内挑取空斑,扩增一次后做PCR鉴定.取呼肠病毒PCR阳性病毒进行第2次克隆纯化.结果:4株新分离呼肠病毒经L929细胞连续传2~4代,均能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用10-3和10-4接种L929单层细胞,第6~7天均能产生空斑,空斑呈圆形,直径为0.2~1.0 mm,并分别测定其空斑滴度(PFU/ml).两次纯化后进行PCR检测,呼肠病毒基因扩增阳性、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扩增阴性.结论:4株呼肠病毒的空斑出斑规律,通过两次克隆,获得纯化的病毒.

    作者:苏裕心;何君;朱虹;宋立华;黄如统;端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莫达非尼原料药含量

    莫达非尼(modafinil)于1994年首次在法国上市,商品名Modiodal,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眠症和嗜睡性多眠症,其化学结构见图1.莫达非尼的药理特征不同于拟交感神经药物,而与脑中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减少有关,并对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有调控作用[1].1998年莫达非尼先后于英国和美国上市,多年来的临床使用表明该药不良反应较小,疗效确切[2].目前国内尚无莫达非尼产品上市,在原料药合成工艺的质量控制研究中,我们建立了莫达非尼原料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作者:彭涛;温晓雪;王林;刘靖;金义光;杨建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军事医学杂志

军事医学杂志

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