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汁细菌学检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何晓锋;曹晋桂;焦力群;冯晓玲;吴镝

关键词:胆道疾病, 细菌感染, 胆汁, 细菌学, 抗药性, 微生物
摘要:目的了解胆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将1998年1月至2002年6月间69例住院病人胆汁培养阳性的73株需氧菌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70.4%,在分离株中,大多数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较为敏感,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 结论引起胆道感染的常见的需氧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治疗时应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必要时联合用药.
空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原颅骨宽度值的变化对脑内核团X坐标值的影响

    目的研究颅骨宽度的不同对脑内核团X坐标值的影响,为术中靶点定位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在西藏高原通过测量1048例颅骨宽度和427例脑内核团的X坐标值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 结果颅骨宽度与Vim靶点X坐标值(r=0.233,P<0.01)和PVP靶点X坐标值(r=0.252,P<0.001)呈显著性正相关,随着颅骨宽度的增大,Vim和PVP靶点X坐标值也随之增大. 结论颅骨大小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核团坐标的定位.

    作者:黄永安;尹欣;尹震;马宏伟;武琛;黄承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症模型

    目的利用人工冷海水制做犬重度体温过低症模型. 方法用人工(12±2)℃冷海水浸泡实验犬. 结果当实验动物的肛温降至(25±0.5)℃时,其心输出量、心率明显下降,PR间期明显延长. 结论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症犬的心功能明显减低,符合体温过低症模型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可进行不同的复温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毕建立;江朝光;李佳春;谭燕;李功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大隐静脉曲张治疗的现状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许多欧美国家的发病率高达20%~40%.在我国,张培华等调查1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8.6%,45岁以上为16.4%.推算现有病人8 000万至1亿例.如1/20病人需要积极治疗,就有400~500万例.大隐静脉曲张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

    作者:于柏生;张世国;舒义;成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合并肝癌的门脉高压患者TIPS治疗适应证及临床结果

    目的评价肝癌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88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TIPS术病例中,36例术前伴有肝癌(4.06%).Child A级9例,B级11例,C级16例.31例患者术前已行至少2次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TACE).癌肿已被较好控制.5例患者为急诊TIPS.肝内肿块经由增强CT确认不在穿刺分流道33例,3例居常规穿刺分流道.前者采用经典TIPS方法,后者采用经腔静脉避绕法向门静脉分支穿刺. 结果 36例合并肝癌的TIPS分流道建立均获成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腹水得到有效地控制.27例肝癌患者用TACE及经皮无水乙醇病灶注射已有效控制,平均术后生存率4.5年. 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同时伴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IP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褚建国;孙晓丽;黄鹤;朴龙松;陈肇一;杨淑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泌尿道螺旋CT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泌尿道螺旋CT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53例临床怀疑泌尿道病变的患者,都经纤维膀胱镜或/和手术证实.应用螺旋CT采集排泄期的图像作CTVE成像,双盲法与轴位、多平面重组(MPR)、三维重建(3D)图像及纤维膀胱镜所见对照分析. 结果 CTVE能清楚地显示泌尿道腔内的各种正常解剖结构;CTVE对膀胱腔内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及侵犯范围的显示均与纤维膀胱镜基本一致;膀胱癌的检出率为94.7%,2个<5 mm的肿瘤CTVE显示清楚,而轴位图像未显示;CTVE检测膀胱壁增厚和膀胱外侵犯的状况、显示肾盂、输尿管病变的效果明显不如轴位、MPR及3D图像. 结论 CTVE对膀胱病变的显示和诊断是一种较可靠的、非侵袭性的方法,但对肾盂、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不大,必须结合轴位和MPR图像才能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作者:王东;张挽时;熊明辉;喻敏;李相生;徐家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协同性坏死性蜂窝织炎诊治探讨(附20例报告)

    所谓协同性坏死性蜂窝织炎,是指由于多种细菌参与协同感染引起的皮肤、皮下软组织的广泛炎症、进行性坏死,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脓毒败血症、感染性休克、DIC、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等.本科自1986年9月~2001年11月,共收治20例,就本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张宝良;李兰芝;郭世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非功能胰岛细胞瘤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非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对7例非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肿瘤位于胰头部3例,胰体部2例,胰尾部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胰体胃切除+脾切除3例,局部切除1例.病理证实恶性4例,良性3例,其中4例行免疫电镜检查.7例全部一期治愈出院. 结论体症、B超、CT是发现本病的主要手段,将病理学检查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结合起来判定良恶性,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洪义;李捷雷;张宏义;刘晓鹏;何晓军;张希东;冯志强;肖梅;李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腹腔镜探查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

    我院利用腹腔镜探查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6例,其中胆漏2例,出血2例,胆囊管残端残余结石1例,胃穿孔1例.5例成功,1例改剖腹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师龙生;唐增杰;王文杰;谢金敏;武阳;董万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巨大肝癌的综合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巨大肝癌外科综合治疗的途径. 方法对巨大肝癌依据肿瘤能否一期切除的原则,能一期切除者不行术前介入治疗,不能一期切除则介入治疗,肿瘤缩小后手术;术中充分游离肝脏,暴露肿瘤,尽可能减少肝门阻断时间,防止术中出血.术后抗炎、支持、保肝、防止应急性溃疡治疗,并预防性介入2~3次. 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一年生存率达90%. 结论对巨大肝癌行综合性外科治疗,是提高其治愈率、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霍中华;任全民;吴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误诊为斜坡脊索瘤的脑结核瘤一例报告

    患者,男,31岁,因间断性头痛两月,进行性左眼视力下降半月于2002年6月16日入院.查体:左眼视力光感,眼裂不对称,眼球固定居中;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直径5.5mm,右侧3.5mm,左侧直、间接光反射消失,辐辏反射障碍,左侧面部感觉减退.头部CT示:鞍区软组织影,骨质破坏明显,内有钙化,累及中颅窝、左侧海绵窦及眶尖部,左侧视神经孔扩大,鞍隔膨隆,垂体柄受推移,增强明显强化.头部MRI提示:鞍区以蝶窦为中心较广泛的骨质破坏,蝶窦内有等T1 、等T 2信号为主的软组织肿块,其间有坏死区,病变向上破坏鞍底、前床突,向后破坏鞍背、斜坡.

    作者:刘建平;黄永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空肠回肠出血的诊断治疗经验(附15例临床分析)

    空肠和回肠出血临床较少见,诊断治疗较困难.本文就我院近10年手术治疗的15例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作者:王石林;丁映钦;郑爱民;欧阳莒玺;魏学明;戴大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术前输糖对手术后糖代谢的影响

    手术及麻醉等创伤使人体应激激素释放,胰岛素抵抗,血糖异常增高,术后无法正常营养支持.连续静脉输糖可以使人体利用糖能力逐渐增加.为寻找降低术后糖代谢异常的有效方法,我们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分组,观察术前输糖对术后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

    作者:崔勇;张宝良;王忱;李兰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1例严重并发症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证明,LC因其独特的微创外科优点,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现将我院开展LC的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

    作者:师龙生;唐增杰;谢金敏;王文杰;司宝宏;武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射频多弹头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情进展快,预后较差,平均生存期仅3~4个月,目前治疗肝癌主要方法仍是肿瘤切除,但中晚期肝癌往往手术无法切除,采用全身化疗、介入、栓塞等方法,效果不佳.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射频技术治疗肝癌,造成癌组织坏死,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我院自1999年5月采用用射频多弹头(RF)行肝癌原位灭活治疗中晚期肝癌68例,其癌肿直径均大于5 cm,下面仅就其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孟照华;马宽生;单礼成;许胜贤;宋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

    1 引言近年来在急性胰腺炎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腺泡细胞死亡存在两种不同的方式:坏死和凋亡.凋亡很少甚至完全不引起炎症反应[1],而坏死则伴随剧烈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对胰腺具有保护作用,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2].

    作者:周五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超引导下置管引流在急症胆总管囊肿术前的应用

    胆总管囊肿发生于先天,早期症状多因合并感染而来院就诊.目前对胆总管囊肿的治疗均采用胆总管囊肿根治术(ROCC),即囊肿切除加胆道重建.该术式要求病人有较好的手术耐受力,而患急症胆总管囊肿病人年龄小,一般情况较差,故难以耐受ROCC.我们采取外引流术,即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术或剖腹切开胆总管囊肿置管引流术,待一般情况好转后,再行ROCC.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孟照华;单礼成;宋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射频热凝固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2年2月,对20名肝癌患者,采用射频热凝固(PRFA)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取得较好的短期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林旭明;张宝良;李兰芝;崔勇;张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0年1月~2002年1月间163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情况. 结果 163例其中行肝叶切除59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53例,胆总管切开取石+U形管引流5例,胆肠吻合+肝叶切除或胆总管取石92例.肝门部肝胆管狭窄整形66例.术后残留结石31例,术后经胆道镜取石16例,其余15例中有7例再次手术行肝叶切除治愈.有18例术后常有上腹隐痛或发烧. 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常需要联合手术治疗,去除病灶,解除梗阻,畅通引流是外科的治疗原则.三者缺一不可,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常常有不同程度的肝叶纤维化、肝萎缩和肝胆管狭窄并存.手术必需切除病变肝叶,狭窄整形及胆肠内引流联合进行.

    作者:陈世洪;孙宁东;张永进;陈小平;王卫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胆汁细菌学检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将1998年1月至2002年6月间69例住院病人胆汁培养阳性的73株需氧菌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70.4%,在分离株中,大多数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较为敏感,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 结论引起胆道感染的常见的需氧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治疗时应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必要时联合用药.

    作者:何晓锋;曹晋桂;焦力群;冯晓玲;吴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体会(附480例报告)

    纤维胆道镜术中、术后的广泛使用,在降低手术残石率和术后处理残余结石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自1996年1月至2002年3月我科对480例患者进行胆道镜检查及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谢金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空军医学杂志

空军医学杂志

主管:空军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空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