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明举;郝文建
1 用药原则1.1 辨证论治 偏头痛是一种由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通常以一侧或两侧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为主要表现,具有病程长、间歇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偏头痛属于中医学“头风”“头痛”“偏头风”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偏头痛是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逆乱的基础上,内有痰浊、瘀血内阻,外受风、寒、湿、热等六淫邪气引发.一般根据发作期还是缓解期;进行脏腑辨证和分经辨证.(1)发作期:多以实证或本虚标实为主,多见寒凝、湿热、肝阳、肝风、瘀血、痰浊等;(2)缓解期:多以本虚为主,多见气血不足及肝肾亏虚.
作者:秦燕;庞浩龙;贡联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调查了解空军某场站飞行员食物膳食结构及存在问题.方法:选择某场站日常训练期间进行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天称重法.计算每名飞行员每天平均摄入的生热营养素及非生热营养素含量,并与其食物定量及膳食营养供给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该场站谷类、蔬菜、水果摄入均未达到军用标准要求,猪肉、禽肉类摄入量偏高;膳食供给总能量达标,但三大产热营养素分配比例不均衡,蛋白质、脂肪摄入偏高,糖类摄入不足;维生素A摄入接近军用标准,B族维生素摄入不足.结论:该场站飞行员膳食结构欠合理,建议加强营养膳食宣教,使飞行员膳食摄入适量、均衡、合理.
作者:周玲善;王洁;谢莉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桡骨小头骨折多见于成人[1],主要为间接暴力所致,常合并肱骨小头损伤与内侧副韧带损伤,可伴有前臂旋转功能障碍.传统治疗通常采用桡骨小头切除术,但切除桡骨小头会影响前臂的旋转功能及稳定性[2].2012年5月-2014年10月,我们采用微型螺钉内固定联合肘关节铰链式支具外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45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邹伟民;冯学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1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1)牢固树立大卫生观,深入开展“创建健康军营”活动,改善卫生面貌,美化环境,形成人人讲卫生的良好风气;(2)根据季节变化,春季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月”活动,夏秋季开展“百日饮食安全卫生防病”活动,冬春季开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活动,减少疾病的发生;(3)体能活动、比武竞技性训练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和加强卫生防护监督,防止训练伤及训练事故的发生.
作者:陈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7岁.因左臀部、右大腿内侧疼痛性肿物3个月余入院.3个月前发现左大腿肿物,在某医院行手术切除.之后右大腿内侧及左臀部出现类似肿物,且逐渐增大,有时伴疼痛.查体:右大腿内侧中段、左臀部分别扪及3 cm×2 cm及5 cm×4 cm大小肿物,皮肤无红肿,质硬,压痛,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波动感.双侧腹股沟及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余未见阳性体征.
作者:张全亮;李建红;傅仲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本文针对部队机关门诊部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落实健康管理责任制、实行个性化健康管理、全程掌控健康状况、及时实施健康干预、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等5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作者:漆柏友;颜林军;高震华;陈庆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调查武警某部官兵不同任务状态时的膳食营养配比,以评价执勤官兵的营养摄入状况.方法:以武警某执勤队全体官兵作为调查对象,用称重法进行为期3天的膳食回顾调查,分别评估固定勤务日和临时勤务日官兵的膳食量及问题.结果:临时勤务日平均每例每天摄入热能14.2 MJ,高于固定勤务日12.5 MJ.食物结构调查显示,谷类、蔬菜、畜禽肉、蛋类和鱼虾类食物摄入量均未达到军标要求.在能量来源分布中,两种勤务日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占总能量的79.0%和86.0%,蛋白质摄入量为军标的91.8%和87.7%,维生素A、硫胺素和核黄素摄入平均达标率分别为57.6%、63.6%和72.4%,维生素C、维生素E和矿物质摄入充足.结论:该部膳食结构相对合理,但仍有优化空间,应减少烹调油用量,适量增加粗粮、蔬菜和鱼虾类食品的摄入,改进蛋类烹饪手段.
作者:刘志超;袁晓辉;黄怡;卢波君;李双良;刘庆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1 病例报告患儿男,7岁.因头痛行头颅CT检查提示右侧外侧裂区巨大蛛网膜囊肿,即行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术中采用普通中压分流阀,术后头痛消失;术后1周复查头颅CT显示蛛网膜囊肿缩小至原来的1/2,患者出院.出院2周后,患者开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而再次入院检查,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按压分流阀不能弹起.
作者:赵军;吴胜波;方洪伟;高新疆;赵新虎;任传斌;范贝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老干部集体外出活动医疗保障,是干休所医疗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总结经验、提高保障水平,作者对其所属2个干休所1995-2014年度老干部集体外出活动医疗保障工作的做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马国全;曹立军;王玉茹;高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伍用于神经外科功能区肿瘤切除麻醉术中唤醒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实施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需术中唤醒者72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十瑞芬太尼(A组)、丙泊酚十瑞芬太尼(B组)和七氟烷十瑞芬太尼(C组)各24例.记录并比较3组术中唤醒时间、每分钟呛咳次数和体动次数,并分别在入室时(T0)、切皮完成时(T1)以及用药后5 min(T2)、10min(T3)、15 min(T4)、20 min(T5),唤醒后5 min(T6)、10 min(T7)、15 min(T8)测定各组患者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A组和B组唤醒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A组呛咳次数及体动次数均显著短于B组和C组(P<0.05).T0-T5期间,3组SBP、MAP、HR均差异不显著(P>0.05);T6-T7期间,B、C两组SBP、MAP、HR显著高于本组T0节点,且显著高于A组同时间节点(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唤醒麻醉可保持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且唤醒时间较短,体动、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理想的唤醒麻醉管理药物.
作者:张党生;周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合并症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在我国孕产妇顺位死因中居第2位,在非直接产科死因中居首位[1].近年来,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已引起业内广泛关注[2].现将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阐述如下.
作者:关怀;尚丽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长驻高原抗荷体能训练对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预选拔身体条件与飞行员相近的志愿者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例.观察组在富氧训练室内进行抗荷体能训练,对照组不进行抗荷体能训练.观察比较两组在第2周、第4周、第12周时的体质量、体脂比和骨骼肌质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进驻高原前体质量、体脂比及骨骼肌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体质量第2周、第4周和第12周降低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体脂比第2周、第4周差异不显著(P<0.05),第12周降低程度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骨骼肌质量第2周差异不显著(P>0.05),第4周、第12周降低程度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原抗荷体能训练可有效减缓骨骼肌能力的减退,延长飞行员抗荷耐力时间,对保持高原作战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邓略;王全;卫晓阳;杜鹏;焦玉冰;王若永;李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本文根据军队医院药学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就药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主要需求,对加强军队医院药学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陈锦珊;杨志强;杜青云;张亚坤;石鹤坤;薛鸿林;胡晋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比较骨化三醇治疗小儿口服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小儿佝偻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口服维生素D2治疗,观察组行口服骨化三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除血清钙治疗前后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外,骨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3及骨密度指标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P<0.01);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骨化三醇治疗小儿佝偻病,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多项临床指标,预后较好.
作者:刘红梅;李秀丽;周晓梅;张孝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规范注射胰岛素对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注射部位定位卡按照顺序注射,对照组随机选择腹部、臀部、上臂、大腿外侧等注射部位.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及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5.1±0.9)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2±1.1)天(P<0.05);观察组持续胰岛素注射8个月、l2个月时,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规范部位注射胰岛素可显著减少血糖达标时间及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
作者:吴春玲;耿凤琴;王丽晖;李睿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2010年3月-2014年6月,我们采用口服川芎嗪联合穴位注射天麻素治疗偏头痛75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兰明举;郝文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本文阐述了全科医学与军队全科医学、全科医师与住院医师、边海防军医与基层军医3组概念及相关的认识误区,探讨了军队全科医师执业准入、边海防全科医师职业规划发展、军队全科医学专业定位与发展及相关的建议.
作者:赵晋;董自西;张旭东;殷进功;董晓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2岁.因自觉右耳发闷4h就诊.患者自诉晨起后觉右耳内不适,略感发闷,无发热、头痛,无明显鼻塞、流涕等其他不适.无明显诱因.查体:体温36.7℃,双侧鼻黏膜颜色淡红、光滑,鼻中左侧偏曲,呈棘突,鼻腔未见分泌物,通气可.右耳鼓膜松弛部稍充血,紧张部颜色正常,光锥缩短,稍内陷.
作者:历建强;吕春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6岁.因左侧腰痛伴发热3天就诊.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疼痛伴发热,体温38℃,当地诊所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本次入院前1天出现高热,体温40℃,且当晚8:00起患者未再排尿,晨起来我院就诊,途中出现大汗,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查体:体温39.5℃,心肺(-).全腹软,左肾区叩痛.急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72×109/L,中性粒细胞0.85,血小板计数49×109/L;肾功能:尿素氮7.6 mmol/L,肌酐186 mmol/L;尿常规:尿糖(+),蛋白(+).
作者:颜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1 病例报告例1 患者女,72岁.以腹部疼痛7天,伴发热、腹胀5天入院.患者于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剧烈,不向他处放射.在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后,疼痛无缓解,并出现发热及腹胀转至我院.门诊行胸X线片检查显示,心肺膈正常.入院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初步诊断为急性弥散性腹膜炎.在急诊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可见满腹腔黄绿色脓苔,以胃表面为著.探查胃前后壁及十二指肠、小肠、结肠均未见异常.胆囊内可见多发结石,遂行胆囊切除术,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膈下及小网膜孔放置引流管.术后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术后7天治愈出院.术后6周行胃镜检查显示,未见肿瘤.故诊断为自发性食管破裂.
作者:姬永忠;牟啸东;杨立昌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