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甘草酸苷片致全身水肿1例

宋建良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片, 全身水肿
摘要:1 病例报告患者男,71岁.因双下肢皮肤色素沉着伴瘙痒就诊,拟诊为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采用糠酸莫米松乳膏(芙美松)、优瑞霜(尿素霜)外涂,以及维生素C、芦丁片口服等治疗后效果不佳,遂到某医院皮肤科就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商品名美能,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生产)1片,每天3次餐后服.服药7天后逐渐出现乏力、全身水肿(尤以面部、小腿肿胀明显),小便次数显著减少,体质量增加5 kg.
人民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风险分析在部队野外驻训食品安全管控中的应用

    风险分析是业界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和手段之一.本文报告了将其应用于部队野外驻训期间的食品安全保障,促进官兵健康和训练任务顺利完成的做法.

    作者:祁向丽;杨林;李海龙;任立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长期吸入船用涂料释放气体对舰艇官兵呼吸道和肺功能影响的观察

    目的:观察长期吸入船用涂料释放气体对舰艇官兵呼吸道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某舰艇官兵6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岸勤官兵60例为对照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肺功能测定及支气管舒张试验调查,并比较两组官兵呼吸道和肺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咳嗽、咳痰、气短、胸闷等呼吸道症状阳性率及慢性支气管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大自主通气量(MVV)、呼气峰值流量(PEF)、大中期流速(FFF2%~75%)、用力呼出25%、50%、75%肺活量时瞬间呼气流量(FEF25%、FEF50%、FEF75%)等指标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张试验阳性12例(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例(5.0%)(P<0.05);观察组FEV1改善率、FEV1增加值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长期吸入船用涂料释放气体对舰艇官兵呼吸道及肺功能有较大影响,应加强劳动保护.

    作者:喻超;黄斌;周凤梁;金国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紫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皮下血肿27例

    皮下血肿多由介入创伤,血液溢于血管外,积于皮下形成,在短时间内较难被吸收,且易引起感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因老年人桡动脉解剖特点及部分医护人员经验不足,术后更易发生皮下血肿[1-2].2013年5月-2014年11月,我们采用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皮下血肿27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倓;肖红雨;张立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对食管癌根治术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观察

    目的:观察术中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60例,随机分为以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为导向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液体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中以ITBVI值800~1000进行指导补液,对照组则根据临床传统“4-2-1”法则指导补液.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护仪,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1)、双肺通气15 min(T2)、单肺通气15 min(T3)、肺复张后双肺通气15 min(T4)和术毕(Ts)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等指标变化,同时记录患者输液总量、胶体液量、失血量、尿量、手术时间,以及胃肠道首次排气、排便、开始进食等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患者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4、T5时点HR显著慢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5时点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4、L时点C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输注液体总量(2035.6±265.8)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186.8±234.5) ml(P<0.05);观察组输注胶体液量(918.3±148.6)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86.4±166.4)ml(P<0.05).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尿量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2.8士0.4)天、首次排便(3.5±0.8)天、开始进食时间(6.4±1.1)天,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2±0.5)天、(4.0±0.6)天和(7.1士0.8)天(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4)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及肺部感染、低氧血症、肺水肿、呼吸衰竭等心肺系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中目标导向液体管理能够有效维持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加速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助于术后康复.

    作者:刘娜;徐悦利;路艳;李玲;杨宝英;李汝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系列讲座(2)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合并症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在我国孕产妇顺位死因中居第2位,在非直接产科死因中居首位[1].近年来,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已引起业内广泛关注[2].现将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阐述如下.

    作者:关怀;尚丽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鱼石脂软膏联合金霉素眼膏治疗早期睑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鱼石脂软膏联合金霉素眼膏治疗早期睑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早期睑腺炎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结膜囊内涂金霉素眼膏,每天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外眼睑局部外敷鱼石脂软膏,覆盖全部红肿范围,使用一次性无菌纱布覆盖患眼,每24 h换药1次.治疗3天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38例,占76.0%;好转8例,占16.0%;无效4例,占8.0%;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治愈22例,占45.8%;好转9例,占18.8%;无效7例,占14.5%;总有效率64.6%.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鱼石脂软膏联合金霉素眼膏治疗早期睑腺炎,较单用金霉素眼膏疗效显著.

    作者:刘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泌尿系结石合并流行性出血热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6岁.因左侧腰痛伴发热3天就诊.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疼痛伴发热,体温38℃,当地诊所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本次入院前1天出现高热,体温40℃,且当晚8:00起患者未再排尿,晨起来我院就诊,途中出现大汗,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查体:体温39.5℃,心肺(-).全腹软,左肾区叩痛.急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72×109/L,中性粒细胞0.85,血小板计数49×109/L;肾功能:尿素氮7.6 mmol/L,肌酐186 mmol/L;尿常规:尿糖(+),蛋白(+).

    作者:颜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微型螺钉内固定联合支具外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45例

    桡骨小头骨折多见于成人[1],主要为间接暴力所致,常合并肱骨小头损伤与内侧副韧带损伤,可伴有前臂旋转功能障碍.传统治疗通常采用桡骨小头切除术,但切除桡骨小头会影响前臂的旋转功能及稳定性[2].2012年5月-2014年10月,我们采用微型螺钉内固定联合肘关节铰链式支具外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45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邹伟民;冯学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病患者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病患者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开腹手术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前60 min,观察组静脉微泵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生理盐水50 ml稀释);对照组静脉微泵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观察组拔管后2min、5 min、10 min时间节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同时间节点(P<0.05);两组拔管前10 min、5 min、2min时间节点的HR、SBP、DBP值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拔管前、后各时间节点的呼吸(RR)、血氧饱和度(SO2)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拔管前5 min、2 min和拔管后2 min、5 min时间节点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时间节点BIS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1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躁动发生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作者:赵文晖;景桂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某部基层医务人员生活质量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基层医务人员的生活质量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某部5个基层医疗单位医务人员156例,采用SF-36量表中文版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采用的SF-36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慢性病患者PF分值显著低于对照人群(P<0.05);而有慢性病家族史者各维度的分值与对照人群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史、文化程度、性别、吸烟、年龄、睡眠、职称、工作强度、饮食规律性和运动进入以SF-36各维度分值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结论:某部基层医务人员总体健康状况较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增进心身健康的主要对策.

    作者:王茜;李杰;李金明;张卫东;冯大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军队医院药学建设发展的探讨

    本文根据军队医院药学的特点,在分析国内外医院药学发展的基础上,对军队医院药学建设发展的方向、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作者:陈锦珊;杜青云;费燕;薛鸿林;杨志强;胡晋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38例分析

    腹腔镜联合手术已成为腹部不同脏器疾病同期治疗的有效方法,也体现了腹腔镜技术的优越性[1-2].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们采用超声刀三孔法行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38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何效东;崔泉;赵晓雷;杨毅;邓志云;李斌;汪洋;姚志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雪莲透骨液加手法治疗慢性棘上韧带损伤96例

    腰椎棘上韧带损伤是临床常见病,轻者表现为腰部反复酸痛,重者可出现刀割样疼痛,并可向棘旁及臀部放散.2000年10月-2014年12月,我们采用雪莲透骨液加手法治疗棘上韧带损伤96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郭彦军;郭丁选;郭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韦尼克脑病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0岁.因头晕伴视物旋转、模糊5天,同时伴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入院.查体:血压100/65 mmHg,双侧肌力5级,肌张力适中,痛温觉未见异常,腱反射未引出,无病理征.既往曾行胃大部及胆囊、胰头切除术.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3 g/L,低密度脂蛋白2.0 mmol/L,余未见异常.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轻度贫血及脑供血不足.入院3天后出现视物重影,记忆力减退,意识和言语混乱.

    作者:吴贺明;于滨;王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军队医院药房自动化建设的探讨

    本文分析医院药房自动化建设的现状,就做好军队医院药房自动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作者:陈锦珊;杜青云;林秀丽;巍翠琛;石鹤坤;杨志强;胡晋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某医院肝病中心2008-2013年度乙肝患者抗病毒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乙肝抗病毒药物的临床使用与其疗效、耐药性、不良反应、给药方式等因素有关.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肝病中心2008-2013年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显示,我院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以核苷类药物为主,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一直占据前3名,各类抗病毒药物应用趋势基本合理.

    作者:原源;孙忠;阮国华;孟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武警某执勤中队膳食与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武警某部官兵不同任务状态时的膳食营养配比,以评价执勤官兵的营养摄入状况.方法:以武警某执勤队全体官兵作为调查对象,用称重法进行为期3天的膳食回顾调查,分别评估固定勤务日和临时勤务日官兵的膳食量及问题.结果:临时勤务日平均每例每天摄入热能14.2 MJ,高于固定勤务日12.5 MJ.食物结构调查显示,谷类、蔬菜、畜禽肉、蛋类和鱼虾类食物摄入量均未达到军标要求.在能量来源分布中,两种勤务日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占总能量的79.0%和86.0%,蛋白质摄入量为军标的91.8%和87.7%,维生素A、硫胺素和核黄素摄入平均达标率分别为57.6%、63.6%和72.4%,维生素C、维生素E和矿物质摄入充足.结论:该部膳食结构相对合理,但仍有优化空间,应减少烹调油用量,适量增加粗粮、蔬菜和鱼虾类食品的摄入,改进蛋类烹饪手段.

    作者:刘志超;袁晓辉;黄怡;卢波君;李双良;刘庆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军队全科医学(边海防军医)专业的定位与思考

    本文阐述了全科医学与军队全科医学、全科医师与住院医师、边海防军医与基层军医3组概念及相关的认识误区,探讨了军队全科医师执业准入、边海防全科医师职业规划发展、军队全科医学专业定位与发展及相关的建议.

    作者:赵晋;董自西;张旭东;殷进功;董晓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规范部位注射胰岛素对控制血糖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规范注射胰岛素对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注射部位定位卡按照顺序注射,对照组随机选择腹部、臀部、上臂、大腿外侧等注射部位.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及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5.1±0.9)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2±1.1)天(P<0.05);观察组持续胰岛素注射8个月、l2个月时,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规范部位注射胰岛素可显著减少血糖达标时间及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

    作者:吴春玲;耿凤琴;王丽晖;李睿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儿童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病因及诊断研究进展

    儿童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PFI)是指真菌侵入儿童气管、支气管及肺组织,引起炎症性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占深部真菌感染的首位[1].本病主要与不正规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因小儿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难以取得确切的诊断依据,导致漏诊率、误诊率、病死率显著高于成年患者,因此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率并给予正确治疗尤为重要[2].近年来,儿童IPFI在诊断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临床应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现将本病的研究进展及笔者的临床思考报告如下.

    作者:许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人民军医杂志

人民军医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