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
目的:探讨黛力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方法:收治UC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黛力新及柳氮磺吡啶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黛力新及柳氮磺吡啶片治疗UC疗效显著。
作者:刘宏治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收治重症患者12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根据巴塞尔指数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定。结果:试验组巴塞尔指数评分与运动功能评分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均较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侯西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和静脉全麻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08例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行吸入麻醉)、B组(行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和C组(行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各36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3组患者麻醉前麻醉拔管后的呼吸功能指标。结果:C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麻醉拔管后,C组RR、SpO2和MV变化程度小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对上腹部开放手术的老年患者行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有助于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对患者呼吸功能造成的影响小于吸入麻醉和静脉全麻。
作者:周刚;刘雪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总结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收治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20例,给予全面精细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后患者排便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术后排便规律18例(79.45%)。无肠造口狭窄、肠脱垂、造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排便情况,预防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与体重指数、性别的关系。方法:对2744例新生进行血压、身高、体重检查,并对血压、体重指数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1.71%,男生患病率4.02%,明显高于女生的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体重指数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也增加,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与肥胖密切相关,高校应针对大学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崔芳囡;牛红丽;汤欣;董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析老年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方法:收治老年结核病患者150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资料。结果:老年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咳嗽、食欲不振、咳痰以及气紧等症状为主;痰菌实验阳性率42%;单侧肺44例(29.33%),双侧肺106例(70.67%);出现肺部空洞65例(43.33%)。结论:临床上在对老年结核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准确掌握疾病特点,并且结合多种检查手段,早确诊、早治疗,同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使结核病的发生率降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将2014年的42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2013年的37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1周的常规岗前培训,观察组给予3个月的全面强化培训,对两组新护士的穿刺水平进行考核,对临床综合能力及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新护士的静脉穿刺成功率、临床综合能力及满意度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短期系统强化培训是促使新护士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的一种较理想的培训方法。
作者:张士红;赵明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分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反应性舒张程度、NO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作者:何海贤;周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秋水仙碱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组,显效率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结论:竹叶石膏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喻忠;李建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完全依从40例,一般依从7例,不依从3例,依从率94.0%;对照组完全依从18例,一般依从20例,不依从12例,依从率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分别为(121.1±2.9)分、(27.1±2.8)分、(27.8±3.1)分,治疗后分别为(61.3±1.6)分、(12.4±1.5)分、(13.8±1.8)分;对照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分别为(121.2±2.9)分、(26.9±2.9)分、(28.2±3.1)分,治疗后分别为(95.6±2.5)分、(19.9±2.2)分、(20.1±2.2)分,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薛雪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支气管炎患儿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9%,明显优于对照组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炎患儿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机体快速恢复。
作者:王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30例,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其中高血压Ⅰ期25例,10例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15例给予降压药合并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血压Ⅱ期合并糖尿病患者5例,给予降压药、降糖药合并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患者血压得到控制。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其经济负担。
作者:再乃甫·沙力克;阿布都外力·努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三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收治异位妊娠患者166例,分为3组。A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B组给予腹腔镜手术,C组给予开腹手术。结果:A组66例治愈,4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B组75例患者治愈,1例开腹手术治疗。C组20例患者治愈。结论:保守治疗简单、方便、费用低廉,治疗成功率高,且不损伤输卵管,不影响下次受孕,但药物胃肠反应较大。腹腔镜手术创伤小,住院周期短,且出血量少,但费用稍高。开腹手术住院周期稍长,患者恢复稍慢,但费用较低。
作者:王宏锋;马曙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小儿水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水痘患儿168例,分两组,各8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行舒适护理。观察两组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止疹时间、水痘肺炎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舒适护理组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止疹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护理组水痘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护理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小儿水痘的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李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皮肤黄染新生儿30例,对其进行颅脑MRI检验并依据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将其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10例,检测并对比3组之间双侧苍白球T1WI与T2WI的信号强度。结果:乙组患儿左右两侧苍白球T1WI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甲组(P<0.05),丙组患儿的苍白球T1WI的信号强度显著高于甲组与乙组(P<0.05)。结论:苍白球T1WI的对称信号升高,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重要特征,且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熊焕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新华社兰州2016年4月6日电(记者梁军)6日上午,甘肃省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运行。据了解,作为西北地区首家省级互联网医院,甘肃省互联网医院将为我国西部省区、尤其是藏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联合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停用可能影响 ST 段改变的药物3 d,采用平板运动检测系统进行检测,12导联动态心电图进行24 h 检测。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阳性54例,运动平板试验检测阳性6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平板试验检测冠脉变化,明显优于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联合运动平板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具有无创、安全、检出率高等特点。
作者:景丽;马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静脉快通道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在肝硬化脾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治择期行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20例。GL组行罗派卡因局部浸润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GA组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苏醒后10 min、30 min 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0比较,两组皮质醇、血糖水平各时点均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T1、T2、T3皮质醇、血糖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罗派卡因局部浸润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应用于肝硬化脾切除手术,能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不延长麻醉恢复时间。
作者:黄伟;陈彩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CT检测对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收治感染性疾病患者23例,作为检测组,再选取23例同期到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分析两组待检者的PCT水平,并对比两组的检测水平。结果:检测组的 PCT 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T 检测对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关键指标之一。
作者:阿米南木·吾守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诊断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疑似肺癌患者6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的水平,评价四项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查的敏感度与特异性。结果:肺癌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标志物单独检测的阳性率、敏感度、特异度明显低于联合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 CYFRA21-1、CEA、NSE、ProGRP 可有效辅助诊断肺癌,为肺癌患者的预后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作者:吴旭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