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冲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分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反应性舒张程度、NO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作者:何海贤;周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纺织城地区老年人体质、血压、血脂状况,为健康干预提供证据。方法:对纺织城地区5437例受检者按西安市65岁以上老人体检项目进行检查,使用统一表格记录,体检结果录入 Excel 2003中分析。结果:5437例受检者中,高血压1907例(35%);高脂血症560例(11%)。结论:老年人应定期参与体检,及时反馈健康信息,指导合理用药和饮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军琪;纸少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过敏性眼表疾病患者临床现状。方法:收治过敏性眼表疾病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过敏原试验以及全面眼部检查,同时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结果:患者的异物感、眼痒、烧灼感、流泪以及畏光的发生率达到95%(95/100)。患者所有体征的发生率高达92%(92/100)。结论:过敏性眼表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医师在准确把握好患者的病症特点之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及时预防是有效的。
作者:张士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经验。方法:30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均经导管射频消融进行治疗,并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治疗,无并发症发生,成功率100.0%,经过4~11个月的随访,30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加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可以提高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
作者:杨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三子养亲汤和二陈汤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两种中药方剂,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本文简要介绍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痰湿蕴肺型肺胀1例的体会。
作者:刘光颖;吉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诊断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疑似肺癌患者6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的水平,评价四项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查的敏感度与特异性。结果:肺癌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标志物单独检测的阳性率、敏感度、特异度明显低于联合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 CYFRA21-1、CEA、NSE、ProGRP 可有效辅助诊断肺癌,为肺癌患者的预后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作者:吴旭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微波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联合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操作方便。
作者:石海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本文对1例再次行青霉素皮试引起过敏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用药前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及家族史,特别是已经对青霉素或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应禁用该药。对已经使用过青霉素的患者,必须详细询问用药后发生的症状。
作者:杨惠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患者应用术前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收治手术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心理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及精神状态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手术室患者应用术前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
作者:张健;张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静脉快通道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在肝硬化脾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治择期行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20例。GL组行罗派卡因局部浸润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GA组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苏醒后10 min、30 min 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0比较,两组皮质醇、血糖水平各时点均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T1、T2、T3皮质醇、血糖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罗派卡因局部浸润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应用于肝硬化脾切除手术,能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不延长麻醉恢复时间。
作者:黄伟;陈彩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早期复极现象在1936年首先被报道,早复极心电图有多种形态表现,在诊断心脏疾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早复极现象及早复极综合征的认识,为临床提供探讨。
作者:孙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老年人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病率及血尿酸水平与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分析3279例65岁以上老人的血尿酸、BMI、TG、HbA1c和血压,探讨血尿酸水平与体质指数、BMI、TG、HbA1c和高血压的关系。结果:血尿酸异常率19.8%,超重肥胖率39.3%,血压异常率21.6%,HbA1c异常率24.3%,TG异常率32.8%。与血尿酸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血压、TG、HbA1c和BMI异常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尿酸血症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高。老年人的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关系密切。
作者:徐洁;沈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服用半夏泻心汤。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6%,低于对照组的3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永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胃肠减压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知识掌握度、配合度、情绪稳定度、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胃肠减压治疗中,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晓燕;陈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缓释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MB、ST段下降>0.05 mV时间、胸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心功能。
作者:戚绪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矿物质和骨异常现状,探讨高磷血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治MHD患者308例,分析血钙、血磷、钙磷浓度乘积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达标情况。结果:308例MHD患者透析前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达标率分别为62.34%、41.56%、44.16%、24.20%;超重、人血白蛋白升高为高磷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增加是高磷血症的保护因素。结论:本院目前MHD患者血钙、血磷控制并不理想。血磷、iPTH达标率较低,故应加强监测与管理,提高达标率。
作者:陈学琴;刘永梅;王全胜;葛广礼;房振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预防接种疫苗的异常反应及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接种疫苗发生疑似异常反应79例的临床资料,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百白破疫苗18例(22.78%),狂犬病疫苗8例(10.13%),23价肺炎疫苗7例(8.86%)。疑似异常反应主要包括一般反应、偶合症、过敏反应等。结论:接种前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健康知识教育及做好异常反应处理对策,可降低异常反应发生率,确保儿童安全接种。
作者:钟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发展护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护生综合素质,我院在2014年开始应用PBL教学模式,并对传统的PBL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通过教学的前期准备、教学案例的编制、教学DVD的制作等改革,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PBL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取得很好成效。同时通过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实现了在校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有效互补,更好地体现护理教学的整体性、连续性。
作者:李中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彩超诊断输卵管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3例输卵管囊肿患者给予彩超检查,并对照病理结果分析诊断价值。结果:彩超检出49例,诊断准确率92.45%。误诊4例,误诊率7.55%。结论:彩超在输卵管囊肿临床诊断中有较大价值,准确率高。
作者:叶嘉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8例,行动脉内溶栓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8例患者中,32支颈内动脉闭塞,78支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53支大脑前动脉闭塞,83支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治疗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大脑前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再通支数分别为27支、65支、42支和67支,血管闭塞再通率分别为84.4%、83.3%、79.2%与80.7%,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2例(71.9%)的临床症状完全恢复至正常或显著好转,31例(24.2%)临床症状未好转,5例(3.9%)患者死亡。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动脉内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管闭塞及临床症状。
作者:秦小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