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洁;沈佼
目的:探究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服用半夏泻心汤。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6%,低于对照组的3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永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试验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无中转开腹病例;试验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且具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等优势,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赵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不良反应发生率6.7%,均优于对照组,经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阿托品和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黄建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8例,行动脉内溶栓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8例患者中,32支颈内动脉闭塞,78支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53支大脑前动脉闭塞,83支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治疗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大脑前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再通支数分别为27支、65支、42支和67支,血管闭塞再通率分别为84.4%、83.3%、79.2%与80.7%,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2例(71.9%)的临床症状完全恢复至正常或显著好转,31例(24.2%)临床症状未好转,5例(3.9%)患者死亡。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动脉内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管闭塞及临床症状。
作者:秦小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与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收治精神障碍患者7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在住院期间跌倒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跌倒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在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孟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体检人员SCL-90评分与性别、年龄、血糖的相关性。方法:体检人员551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SCL-90量表评分。结果:各组人员中躯体化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岁的人群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得分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血糖水平与体检人员SCL-90量表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体检人员心理状况与年龄密切相关,而与血糖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魏林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皮肤黄染新生儿30例,对其进行颅脑MRI检验并依据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将其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10例,检测并对比3组之间双侧苍白球T1WI与T2WI的信号强度。结果:乙组患儿左右两侧苍白球T1WI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甲组(P<0.05),丙组患儿的苍白球T1WI的信号强度显著高于甲组与乙组(P<0.05)。结论:苍白球T1WI的对称信号升高,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重要特征,且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熊焕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内服外敷中药治疗妇人腹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妇人腹痛患者13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下腹部紫草油纱外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药辨证施治,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P<0.05)。结论:内服外敷中药治疗妇人腹痛疗效显著。
作者:米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静脉快通道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在肝硬化脾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治择期行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20例。GL组行罗派卡因局部浸润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GA组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苏醒后10 min、30 min 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0比较,两组皮质醇、血糖水平各时点均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T1、T2、T3皮质醇、血糖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罗派卡因局部浸润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应用于肝硬化脾切除手术,能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不延长麻醉恢复时间。
作者:黄伟;陈彩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带状疱疹患者均采用银翘苦参汤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6.7%,不良反应3例(5.0%)。结论: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较少。
作者:主父晨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中皮肤过敏、肠胃系统反应发生率较高。皮肤过敏反应发生率47.62%,肠胃系统反应发生率21.19%。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老品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新品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品种不良反应中过敏性休克、皮肤过敏、肠胃系统以及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新品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品种肝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品种(P<0.05)。结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类型中皮肤过敏、肠胃系统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且新品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老品种。
作者:吴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乌头汤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片;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头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浆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症状及各项生理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头汤联合来氟米特能显著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浆指标,降低血清中的TNF-α、IL-1β、IL-17、MMP-9,提高有效率。
作者:郑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呼吸内科接受规范治疗的效果,并总结有效的治疗经验。方法: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有利于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整体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舒国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经验。方法:30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均经导管射频消融进行治疗,并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治疗,无并发症发生,成功率100.0%,经过4~11个月的随访,30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加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可以提高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
作者:杨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引发心源性卒中后抗凝血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例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引发脑卒中患者的抗凝血治疗资料。结果:52%的患者接受至少1次剂量的华法林,接受华法林与接受阿司匹林者相比,接受华法林者出血转换率较低(P=0.03);16例患者在出院3个月内再次因卒中住院。结论:华法林是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卒中高风险患者的重要预防药物,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李志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微波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联合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操作方便。
作者:石海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比较结核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收治结核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氨茶碱和多索茶碱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肺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结核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多索茶碱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何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在健康体检妇女中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情况和基因亚型分析情况。方法:筛选常规体检的健康妇女800例,对宫颈高危型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其基因亚型分布状况,并结合妇女的年龄分组分析其感染率。结果:感染率高的亚型为HPV52。50~59岁的年龄宫颈高危型乳头状瘤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20~29岁年龄段(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宫颈高危型乳头状瘤病毒发病率有所增加,感染率高的亚型为HPV52,在临床宫颈癌的筛查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姜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析老年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方法:收治老年结核病患者150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资料。结果:老年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咳嗽、食欲不振、咳痰以及气紧等症状为主;痰菌实验阳性率42%;单侧肺44例(29.33%),双侧肺106例(70.67%);出现肺部空洞65例(43.33%)。结论:临床上在对老年结核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准确掌握疾病特点,并且结合多种检查手段,早确诊、早治疗,同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使结核病的发生率降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膝关节作为人体复杂的关节,在日常生活及各种体育运动中都有可能发生损伤。膝关节损伤后,往往需要手术或固定制动,这样就极易导致膝关节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的僵硬,将为患者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的不便和痛苦。Neurac康复训练相比于传统的临床康复手段,不仅可以使疼痛减轻或消失,还可以整合局部和整体肌肉,以及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等作用。因此,本文将探讨Neurac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旨在通过Neurac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提高膝关节康复效率,为康复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史娇娇;马壮;陈潇潇;马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