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武
胆管内乳头状瘤是起源于胆管黏膜上皮的良性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现普遍认为与胆道结石和炎症的长期刺激有关。因此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误诊,且目前治疗方法无统一的标准。本文报告1例胆总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资料及诊疗过程,为胆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研究提供临床资料。
作者:刘钰檩;李光一;偰光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打开咬颌过程中不同磨牙后倾弯曲度的影响效果,分析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打开咬颌行为障碍患者80例,采用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分析治疗后患者打开咬颌过程中不同磨牙倾弯曲度的影响表现及具体情况。结果:总体治疗效果良好,共出现35°32例、40°41例、45°7例3种倾弯曲度,倾弯曲度越小,患者下颌前牙压根、牙周膜所受应力越小,患者打开咬颌配合表现大多好转。结论: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可以提高磨牙效果,通过获取患者准确牙后倾弯曲度,配备打开咬颌行为采取治疗,其临床价值很高。
作者:高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三子养亲汤和二陈汤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两种中药方剂,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本文简要介绍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痰湿蕴肺型肺胀1例的体会。
作者:刘光颖;吉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将2014年的42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2013年的37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1周的常规岗前培训,观察组给予3个月的全面强化培训,对两组新护士的穿刺水平进行考核,对临床综合能力及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新护士的静脉穿刺成功率、临床综合能力及满意度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短期系统强化培训是促使新护士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的一种较理想的培训方法。
作者:张士红;赵明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胆结石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均较短(P<0.05);同时,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还能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作者:那海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合用对中青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72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4例。缬沙坦组:单用缬沙坦80~160 mg,1次/d;缬沙坦与氢氯噻嗪合用组:缬沙坦80 mg加氢氯噻嗪12.5 mg,1次/d;缬沙坦与吲达帕胺合用组:缬沙坦80 mg加吲达帕胺1.25 mg,1次/d,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服药安全性、依从性。结果: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达帕胺合用组降压总有效率及随测血压的变化均明显优于缬沙坦单用组(P<0.01)。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复方制剂组较单药合用组服药依从性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合用都能有效地降低中青年高血压,缬沙坦与氢氯噻嗪组或吲达帕胺合用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缬沙坦单用组,各组安全性较好,复方制剂组服药依从性更好。
作者:宋艳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新华社兰州2016年4月6日电(记者梁军)6日上午,甘肃省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运行。据了解,作为西北地区首家省级互联网医院,甘肃省互联网医院将为我国西部省区、尤其是藏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和静脉全麻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08例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行吸入麻醉)、B组(行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和C组(行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各36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3组患者麻醉前麻醉拔管后的呼吸功能指标。结果:C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麻醉拔管后,C组RR、SpO2和MV变化程度小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对上腹部开放手术的老年患者行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有助于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对患者呼吸功能造成的影响小于吸入麻醉和静脉全麻。
作者:周刚;刘雪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儿童烧伤因素及创面特点,防止儿童烧伤的发生。方法:收治烧伤儿童1198例,按性别、致伤因素、烧伤部位、创面大小及深度、院前救助等数项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儿童烧伤因素为热液、火焰、电击伤等,以热液烫伤为常见;烧伤创面以四肢、躯干部位为多;火焰、电击伤烧伤创面往往较热液烧伤创面偏深,手术率较热液烫伤高,住院时间也较长。结论:在儿童烧伤中,提高人们对儿童烧伤危险因素的辨别及防护意识,以降低儿童烧伤发病率。
作者:付根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发展护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护生综合素质,我院在2014年开始应用PBL教学模式,并对传统的PBL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通过教学的前期准备、教学案例的编制、教学DVD的制作等改革,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PBL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取得很好成效。同时通过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实现了在校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有效互补,更好地体现护理教学的整体性、连续性。
作者:李中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患者应用术前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收治手术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心理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及精神状态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手术室患者应用术前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
作者:张健;张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静脉快通道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在肝硬化脾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治择期行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20例。GL组行罗派卡因局部浸润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GA组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苏醒后10 min、30 min 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0比较,两组皮质醇、血糖水平各时点均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T1、T2、T3皮质醇、血糖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罗派卡因局部浸润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应用于肝硬化脾切除手术,能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不延长麻醉恢复时间。
作者:黄伟;陈彩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新华网北京2016年4月7日电(刘映)合理的输液可以挽救患者生命,而一次差错也可能让一个生命消逝,输液安全问题一直深受关注。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叫停门诊输液。江苏省卫计委更是要求,2016年底前,江苏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外)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在各地叫停门诊输液的同时,提升临床输液安全也迫在眉睫。近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药包装协会、中国药师协会等六个组织共同编制的首部《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范专家共识》在北京定稿。据悉,该共识将于2016年5月份发布。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社区康复治疗方案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160例,将接受康复指导的80例纳入对照组,将转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社区康复治疗的80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8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
作者:申林;王尚才;马津;常鹏鹏;黄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以及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张药方,以相关文件为标准,对这些药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方有72张(7.2%);不良反应的表现有药物过敏5例(6.94%),胃痛11例(15.28%),身体忽冷忽热15例(20.83%),恶心、呕吐21例(29.17%),头痛9例(12.5%),水肿11例(15.28%)。结论:医生在开具药方时,必须对所有药物的性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开具的药方更加规范、合理。
作者:库尔班·提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支气管炎患儿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9%,明显优于对照组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炎患儿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机体快速恢复。
作者:王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试验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无中转开腹病例;试验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且具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等优势,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赵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胃肠减压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知识掌握度、配合度、情绪稳定度、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胃肠减压治疗中,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晓燕;陈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医嘱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在试验组,医嘱依从性在饮食习惯、情绪平稳和生活起居方面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按时服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个体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冠心病患者饮食习惯、情绪平稳和生活起居方面的医嘱依从性,并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孙明丽;赵紫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64例,分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作者:崔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