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探讨

崔娜

关键词:脑梗死, 补阳还五汤, 康复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64例,分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新护士岗前系统性强化培训的研究

    目的: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将2014年的42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2013年的37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1周的常规岗前培训,观察组给予3个月的全面强化培训,对两组新护士的穿刺水平进行考核,对临床综合能力及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新护士的静脉穿刺成功率、临床综合能力及满意度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短期系统强化培训是促使新护士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的一种较理想的培训方法。

    作者:张士红;赵明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不良反应发生率6.7%,均优于对照组,经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阿托品和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黄建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胸冠状动脉超声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研究

    目的:对比经胸冠状动脉超声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收治疑似冠心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经胸冠状动脉超声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经胸冠状动脉超声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分别为80.0%、58.2%,特异性分别为87.2%、60.5%,准确度分别为83.0%、58.5%。经胸冠状动脉超声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显著优于动态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冠状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

    作者:肖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打开咬颌过程中不同磨牙后倾弯曲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打开咬颌过程中不同磨牙后倾弯曲度的影响效果,分析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打开咬颌行为障碍患者80例,采用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分析治疗后患者打开咬颌过程中不同磨牙倾弯曲度的影响表现及具体情况。结果:总体治疗效果良好,共出现35°32例、40°41例、45°7例3种倾弯曲度,倾弯曲度越小,患者下颌前牙压根、牙周膜所受应力越小,患者打开咬颌配合表现大多好转。结论: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可以提高磨牙效果,通过获取患者准确牙后倾弯曲度,配备打开咬颌行为采取治疗,其临床价值很高。

    作者:高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结核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结核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收治结核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氨茶碱和多索茶碱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肺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结核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多索茶碱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何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分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反应性舒张程度、NO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作者:何海贤;周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喜炎平联合抗生素在社区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喜炎平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根据患者感染类型的不同选择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对症予中西医结合退热、清肺止咳化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经过足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临床有效率较高。

    作者:袁刘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不全合并晚期血吸虫性肝硬化46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肾功能不全合并晚期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用杂合式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肾功能不全合并晚期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4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3个组,对照组两组(单超疗法和单纯血液透析疗法)和治疗组(杂合式血液净化疗法),测定3组治疗1个月前、后血ALT、AST、ALB、TBIL、DBIL、BUN、Cr及血Na+的含量,比较其变化。并观察治疗后半年内3组患者的好转、未愈、复发及死亡。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杂合式血液净化疗法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是治疗肾功能不全合并血吸虫性肝硬化的一种有效、相对安全的手段。

    作者:黎明娟;李江;张旭;李晓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波治疗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微波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联合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操作方便。

    作者:石海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补中益气法治疗脾虚气陷型痞满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法治疗脾虚气陷型痞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脾虚气陷型患者7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法汤药口服;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口服。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4.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法治疗脾虚气陷型痞满确切有效,能减少患者痛苦,且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王少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引发心源性卒中后抗凝血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引发心源性卒中后抗凝血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例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引发脑卒中患者的抗凝血治疗资料。结果:52%的患者接受至少1次剂量的华法林,接受华法林与接受阿司匹林者相比,接受华法林者出血转换率较低(P=0.03);16例患者在出院3个月内再次因卒中住院。结论:华法林是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卒中高风险患者的重要预防药物,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李志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乌头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乌头汤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片;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头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浆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症状及各项生理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头汤联合来氟米特能显著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浆指标,降低血清中的TNF-α、IL-1β、IL-17、MMP-9,提高有效率。

    作者:郑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胆总管内乳头状瘤1例报告

    胆管内乳头状瘤是起源于胆管黏膜上皮的良性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现普遍认为与胆道结石和炎症的长期刺激有关。因此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误诊,且目前治疗方法无统一的标准。本文报告1例胆总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资料及诊疗过程,为胆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研究提供临床资料。

    作者:刘钰檩;李光一;偰光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秋水仙碱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组,显效率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结论:竹叶石膏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喻忠;李建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合用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合用对中青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72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4例。缬沙坦组:单用缬沙坦80~160 mg,1次/d;缬沙坦与氢氯噻嗪合用组:缬沙坦80 mg加氢氯噻嗪12.5 mg,1次/d;缬沙坦与吲达帕胺合用组:缬沙坦80 mg加吲达帕胺1.25 mg,1次/d,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服药安全性、依从性。结果: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达帕胺合用组降压总有效率及随测血压的变化均明显优于缬沙坦单用组(P<0.01)。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复方制剂组较单药合用组服药依从性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合用都能有效地降低中青年高血压,缬沙坦与氢氯噻嗪组或吲达帕胺合用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缬沙坦单用组,各组安全性较好,复方制剂组服药依从性更好。

    作者:宋艳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甘肃启动互联网医院缓解边远藏区患者看病难

    新华社兰州2016年4月6日电(记者梁军)6日上午,甘肃省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运行。据了解,作为西北地区首家省级互联网医院,甘肃省互联网医院将为我国西部省区、尤其是藏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黛力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黛力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方法:收治UC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黛力新及柳氮磺吡啶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黛力新及柳氮磺吡啶片治疗UC疗效显著。

    作者:刘宏治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全科医生团队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经验分享

    目的:通过全科医生团队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经验分享,探讨社区高血压管理的佳方案。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全科医生团队健康管理模式对患者血压进行管理。结果:管理后患者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情况都有明显改善。收缩压与舒张压管理后与管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案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全科医生团队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值得推广。

    作者:谷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螺旋CT在肺内小结节扫描时剂量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内小结节扫描时剂量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肺内小结节病变患者在相同电压下改变毫安扫描,得出4组图像,然后改变电压后继续改变毫安;获取图像后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胸部在何种扫描条件下的图像达到临床诊断标准,从而确定该扫描条件。结论:应用低剂量CT对胸部进行体检,可以大幅度提高肺小结节的检出率,从而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

    作者:李吉平;刘馨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睫状体光凝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睫状体光凝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的疗效。方法:收治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眼压升高行睫状体光凝术后眼压再次升高后又行小梁切除术患者21例,比较患者睫状体光凝术前后及小梁切除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眼压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眼压小梁切除术前与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眼压小梁切除术后与小梁切除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患者采用睫状体光凝术治疗。若术后患者眼压再次升高,可行小梁切除术,以防止眼功能进一步损害。

    作者:王伶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