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中益气法治疗脾虚气陷型痞满的临床观察

王少臣

关键词:补中益气法, 脾虚气陷型, 痞满
摘要: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法治疗脾虚气陷型痞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脾虚气陷型患者7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法汤药口服;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口服。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4.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法治疗脾虚气陷型痞满确切有效,能减少患者痛苦,且方法简便易行。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1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给予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其疗效。结果:痊愈53例,显效47例,有效66例,无效14例,有效率92.2%;无中耳气压伤等高压氧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高压氧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宋月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合用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合用对中青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72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4例。缬沙坦组:单用缬沙坦80~160 mg,1次/d;缬沙坦与氢氯噻嗪合用组:缬沙坦80 mg加氢氯噻嗪12.5 mg,1次/d;缬沙坦与吲达帕胺合用组:缬沙坦80 mg加吲达帕胺1.25 mg,1次/d,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服药安全性、依从性。结果: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达帕胺合用组降压总有效率及随测血压的变化均明显优于缬沙坦单用组(P<0.01)。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复方制剂组较单药合用组服药依从性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合用都能有效地降低中青年高血压,缬沙坦与氢氯噻嗪组或吲达帕胺合用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缬沙坦单用组,各组安全性较好,复方制剂组服药依从性更好。

    作者:宋艳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剖宫产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开始时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起效快、镇痛维持时间长。

    作者:肖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Neurac技术在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膝关节作为人体复杂的关节,在日常生活及各种体育运动中都有可能发生损伤。膝关节损伤后,往往需要手术或固定制动,这样就极易导致膝关节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的僵硬,将为患者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的不便和痛苦。Neurac康复训练相比于传统的临床康复手段,不仅可以使疼痛减轻或消失,还可以整合局部和整体肌肉,以及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等作用。因此,本文将探讨Neurac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旨在通过Neurac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提高膝关节康复效率,为康复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史娇娇;马壮;陈潇潇;马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168例小儿水痘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小儿水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水痘患儿168例,分两组,各8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行舒适护理。观察两组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止疹时间、水痘肺炎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舒适护理组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止疹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护理组水痘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护理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小儿水痘的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李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收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11%,对照组总有效率65.9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皮肤发红及瘙痒症状。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刘万灵;杨志;许延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结核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结核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收治结核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氨茶碱和多索茶碱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肺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结核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多索茶碱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何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某高校2012级新生高血压普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大学生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与体重指数、性别的关系。方法:对2744例新生进行血压、身高、体重检查,并对血压、体重指数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1.71%,男生患病率4.02%,明显高于女生的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体重指数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也增加,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与肥胖密切相关,高校应针对大学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崔芳囡;牛红丽;汤欣;董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收治重症患者12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根据巴塞尔指数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定。结果:试验组巴塞尔指数评分与运动功能评分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均较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侯西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优化大医院管办基层医疗机构机制的思考与对策

    目的:大医院管办基层医疗机构是指社区卫生机构由大医院管理,按照院办院管模式运行。真正实现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的“人通、物通、财通”,在大大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社区居民的医疗费用;但由于未将院办院管的社卫中心纳入政府管理序列,大医院市场化运作机制与院办院管社卫中心公益性职能的矛盾日益凸显。

    作者:罗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缓释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MB、ST段下降>0.05 mV时间、胸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心功能。

    作者:戚绪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胃穿孔患者78例,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单纯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用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内胃穿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显著,并且各具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病理类型谨慎、恰当地选择术式。

    作者:刘继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组16例,每周常规HD治疗2次,HP+HD治疗1次;另一组为单纯的HD,每周常规HD治疗3次,共5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PTH)、β2-MG浓度、血Pi浓度及皮肤瘙痒缓解程度。结果:HP+HD组患者皮肤瘙痒的缓解率87.5%,高于HD组的18.75%(P<0.05),HP+HD组血清PTH、β2-MG浓度、血Pi浓度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皮肤瘙痒明显缓解(P<0.05),而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以明显缓解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

    作者:邢英英;马文录;王全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PBL教学模式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与影响

    目的: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发展护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护生综合素质,我院在2014年开始应用PBL教学模式,并对传统的PBL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通过教学的前期准备、教学案例的编制、教学DVD的制作等改革,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PBL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取得很好成效。同时通过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实现了在校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有效互补,更好地体现护理教学的整体性、连续性。

    作者:李中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动态心电图联合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联合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停用可能影响 ST 段改变的药物3 d,采用平板运动检测系统进行检测,12导联动态心电图进行24 h 检测。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阳性54例,运动平板试验检测阳性6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平板试验检测冠脉变化,明显优于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联合运动平板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具有无创、安全、检出率高等特点。

    作者:景丽;马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观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高血压相关行为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32例,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分成3组(A组<45岁,32例;B组45~59岁,40例;C组>60岁,60例)。在患者每次就诊后对其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并测量血压。干预前后就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高血压患者的相关行为以及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后3组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知晓率有显著提高(P<0.01);除吸烟以及低盐饮食,B组患者其他高血压相关行为和血压控制均有显著变化;C组患者高血压相关行为都有提高。结论:通过社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率、知晓率,提高血压的控制率。中、青年人群是需要重点干预的对象,社区护士应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对这一人群的干预以提高血压控制率。

    作者:朱慧敏;张佩华;凌浩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对药物流产患者身体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对药物流产患者身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药物流产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阴道出血时间、感染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3.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2.50%,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阴道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和健康宣教能提高药物流产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利于患者身体康复。

    作者:王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裂隙灯显微镜下倒睫电解术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裂隙灯显微镜下倒睫电解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倒睫患者109例,采用裂隙灯显微镜下倒睫电解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毛囊全部破坏,倒睫全部根除,治愈率100%。结论:裂隙灯显微镜下倒睫电解术定位准确,创伤小,治愈率较高,疗效显著。

    作者:马雅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8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莫沙必利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作者:陈小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年轻恒牙感染根管牙髓血管再生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年轻恒牙感染根管牙髓血管再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进行年轻恒牙感染根管牙髓血管再生治疗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根尖诱导形成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再生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疼痛表现。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79.49%;观察组轻度疼痛比例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疼痛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管牙髓血管再生在年轻恒牙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张谦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