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
目的:观察静脉快通道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在肝硬化脾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治择期行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20例。GL组行罗派卡因局部浸润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GA组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苏醒后10 min、30 min 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0比较,两组皮质醇、血糖水平各时点均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T1、T2、T3皮质醇、血糖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罗派卡因局部浸润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应用于肝硬化脾切除手术,能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不延长麻醉恢复时间。
作者:黄伟;陈彩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在健康体检妇女中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情况和基因亚型分析情况。方法:筛选常规体检的健康妇女800例,对宫颈高危型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其基因亚型分布状况,并结合妇女的年龄分组分析其感染率。结果:感染率高的亚型为HPV52。50~59岁的年龄宫颈高危型乳头状瘤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20~29岁年龄段(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宫颈高危型乳头状瘤病毒发病率有所增加,感染率高的亚型为HPV52,在临床宫颈癌的筛查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姜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肾盏憩室合并结石的效果。方法:收治肾盏憩室合并结石患者80例,分为经皮肾镜微造瘘术组(甲组,n=40)和非经皮肾镜微造瘘术组(乙组,n=40),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甲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显著低于乙组的37.5%(P<0.05),残留结石发生率、症状复发率均显著低于乙组(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微造瘘术能够有效改善肾盏憩室合并结石手术效果。
作者:彭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派罗欣联合胸腺肽对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96例,分两组,各48例,观察组予以派罗欣联合胸腺肽的治疗措施,对照组单独使用派罗欣的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HBeAg转阴率以及HBV-D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P<0.05)。结论:对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采用派罗欣联合胸腺肽的药物治疗措施达到了更高的转阴率,安全、可靠。
作者:孙海英;范晓萍;温子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以及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张药方,以相关文件为标准,对这些药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方有72张(7.2%);不良反应的表现有药物过敏5例(6.94%),胃痛11例(15.28%),身体忽冷忽热15例(20.83%),恶心、呕吐21例(29.17%),头痛9例(12.5%),水肿11例(15.28%)。结论:医生在开具药方时,必须对所有药物的性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开具的药方更加规范、合理。
作者:库尔班·提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比较结核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收治结核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氨茶碱和多索茶碱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肺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结核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多索茶碱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何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8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莫沙必利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作者:陈小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试验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无中转开腹病例;试验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且具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等优势,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赵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儿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患儿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儿童行为量表评分和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和儿童行为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循证护理能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王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医嘱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在试验组,医嘱依从性在饮食习惯、情绪平稳和生活起居方面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按时服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个体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冠心病患者饮食习惯、情绪平稳和生活起居方面的医嘱依从性,并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孙明丽;赵紫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彩超诊断输卵管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3例输卵管囊肿患者给予彩超检查,并对照病理结果分析诊断价值。结果:彩超检出49例,诊断准确率92.45%。误诊4例,误诊率7.55%。结论:彩超在输卵管囊肿临床诊断中有较大价值,准确率高。
作者:叶嘉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不完全性肠梗阻内科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收治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168例,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奥曲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内科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也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海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收治重症患者12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根据巴塞尔指数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定。结果:试验组巴塞尔指数评分与运动功能评分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均较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侯西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地塞米松,观察组给予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肺部哮鸣音及胸闷气短存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8.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作者:闫登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本院护士对于标准预防措施的了解以及依从性的有关因素。方法: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标准预防知识、依从性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护士标准预防行为的依从性和影响因素。结果:标准预防各项目依从性得分(55.63±11.23)分,得分率63.50%。结论:目前护士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较低,尤其是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方面,需要加强对护士的标准预防依从性的知识与培训。
作者:张艳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社区康复治疗方案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160例,将接受康复指导的80例纳入对照组,将转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社区康复治疗的80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8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
作者:申林;王尚才;马津;常鹏鹏;黄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进行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生活习惯、心理压力、血压值及用药依从性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罗文;詹继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皮肤黄染新生儿30例,对其进行颅脑MRI检验并依据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将其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10例,检测并对比3组之间双侧苍白球T1WI与T2WI的信号强度。结果:乙组患儿左右两侧苍白球T1WI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甲组(P<0.05),丙组患儿的苍白球T1WI的信号强度显著高于甲组与乙组(P<0.05)。结论:苍白球T1WI的对称信号升高,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重要特征,且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熊焕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和静脉全麻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08例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行吸入麻醉)、B组(行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和C组(行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各36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3组患者麻醉前麻醉拔管后的呼吸功能指标。结果:C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麻醉拔管后,C组RR、SpO2和MV变化程度小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对上腹部开放手术的老年患者行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有助于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对患者呼吸功能造成的影响小于吸入麻醉和静脉全麻。
作者:周刚;刘雪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分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反应性舒张程度、NO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作者:何海贤;周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