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刘平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收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11%,对照组总有效率65.9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皮肤发红及瘙痒症状。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刘万灵;杨志;许延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早期复极现象在1936年首先被报道,早复极心电图有多种形态表现,在诊断心脏疾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早复极现象及早复极综合征的认识,为临床提供探讨。
作者:孙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预防接种疫苗的异常反应及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接种疫苗发生疑似异常反应79例的临床资料,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百白破疫苗18例(22.78%),狂犬病疫苗8例(10.13%),23价肺炎疫苗7例(8.86%)。疑似异常反应主要包括一般反应、偶合症、过敏反应等。结论:接种前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健康知识教育及做好异常反应处理对策,可降低异常反应发生率,确保儿童安全接种。
作者:钟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中皮肤过敏、肠胃系统反应发生率较高。皮肤过敏反应发生率47.62%,肠胃系统反应发生率21.19%。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老品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新品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品种不良反应中过敏性休克、皮肤过敏、肠胃系统以及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新品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品种肝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品种(P<0.05)。结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类型中皮肤过敏、肠胃系统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且新品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老品种。
作者:吴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小儿水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水痘患儿168例,分两组,各8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行舒适护理。观察两组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止疹时间、水痘肺炎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舒适护理组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止疹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护理组水痘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护理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小儿水痘的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李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芬太尼麻醉在人工流产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人工流产患者1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麻醉,观察组给予异丙酚-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疼痛分级、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分级Ⅰ级,对照组疼痛分级Ⅰ级2例、Ⅱ级46例、Ⅲ级22例。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芬太尼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术效果显著,患者无疼痛感。
作者:王维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矿物质和骨异常现状,探讨高磷血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治MHD患者308例,分析血钙、血磷、钙磷浓度乘积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达标情况。结果:308例MHD患者透析前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达标率分别为62.34%、41.56%、44.16%、24.20%;超重、人血白蛋白升高为高磷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增加是高磷血症的保护因素。结论:本院目前MHD患者血钙、血磷控制并不理想。血磷、iPTH达标率较低,故应加强监测与管理,提高达标率。
作者:陈学琴;刘永梅;王全胜;葛广礼;房振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促进患儿肺功能的恢复。
作者:孙庆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肾盏憩室合并结石的效果。方法:收治肾盏憩室合并结石患者80例,分为经皮肾镜微造瘘术组(甲组,n=40)和非经皮肾镜微造瘘术组(乙组,n=40),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甲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显著低于乙组的37.5%(P<0.05),残留结石发生率、症状复发率均显著低于乙组(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微造瘘术能够有效改善肾盏憩室合并结石手术效果。
作者:彭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老年人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病率及血尿酸水平与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分析3279例65岁以上老人的血尿酸、BMI、TG、HbA1c和血压,探讨血尿酸水平与体质指数、BMI、TG、HbA1c和高血压的关系。结果:血尿酸异常率19.8%,超重肥胖率39.3%,血压异常率21.6%,HbA1c异常率24.3%,TG异常率32.8%。与血尿酸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血压、TG、HbA1c和BMI异常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尿酸血症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高。老年人的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关系密切。
作者:徐洁;沈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新华网北京2016年4月7日电(刘映)合理的输液可以挽救患者生命,而一次差错也可能让一个生命消逝,输液安全问题一直深受关注。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叫停门诊输液。江苏省卫计委更是要求,2016年底前,江苏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外)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在各地叫停门诊输液的同时,提升临床输液安全也迫在眉睫。近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药包装协会、中国药师协会等六个组织共同编制的首部《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范专家共识》在北京定稿。据悉,该共识将于2016年5月份发布。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服用半夏泻心汤。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6%,低于对照组的3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永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喜炎平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根据患者感染类型的不同选择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对症予中西医结合退热、清肺止咳化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经过足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临床有效率较高。
作者:袁刘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合用对中青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72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4例。缬沙坦组:单用缬沙坦80~160 mg,1次/d;缬沙坦与氢氯噻嗪合用组:缬沙坦80 mg加氢氯噻嗪12.5 mg,1次/d;缬沙坦与吲达帕胺合用组:缬沙坦80 mg加吲达帕胺1.25 mg,1次/d,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服药安全性、依从性。结果: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达帕胺合用组降压总有效率及随测血压的变化均明显优于缬沙坦单用组(P<0.01)。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复方制剂组较单药合用组服药依从性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合用都能有效地降低中青年高血压,缬沙坦与氢氯噻嗪组或吲达帕胺合用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缬沙坦单用组,各组安全性较好,复方制剂组服药依从性更好。
作者:宋艳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机械性眼外伤的护理要点。方法:收治机械性眼外伤患者20例,分析临床资料。结果: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积极抢救和护理可降低患者致盲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程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防治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将8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新生儿的黄疸发生率及效果。结果:研究组黄疸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2 d、4 d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于参照组,且初次排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出生后5 d体重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可有效预防黄疸的发生,且促进疾病的恢复。
作者:姚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带状疱疹患者均采用银翘苦参汤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6.7%,不良反应3例(5.0%)。结论: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较少。
作者:主父晨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裂隙灯显微镜下倒睫电解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倒睫患者109例,采用裂隙灯显微镜下倒睫电解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毛囊全部破坏,倒睫全部根除,治愈率100%。结论:裂隙灯显微镜下倒睫电解术定位准确,创伤小,治愈率较高,疗效显著。
作者:马雅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析老年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方法:收治老年结核病患者150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资料。结果:老年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咳嗽、食欲不振、咳痰以及气紧等症状为主;痰菌实验阳性率42%;单侧肺44例(29.33%),双侧肺106例(70.67%);出现肺部空洞65例(43.33%)。结论:临床上在对老年结核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准确掌握疾病特点,并且结合多种检查手段,早确诊、早治疗,同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使结核病的发生率降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试验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无中转开腹病例;试验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且具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等优势,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赵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