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护理干预对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

姚丽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早期护理干预, 抚触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防治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将8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新生儿的黄疸发生率及效果。结果:研究组黄疸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2 d、4 d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于参照组,且初次排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出生后5 d体重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可有效预防黄疸的发生,且促进疾病的恢复。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MRI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皮肤黄染新生儿30例,对其进行颅脑MRI检验并依据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将其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10例,检测并对比3组之间双侧苍白球T1WI与T2WI的信号强度。结果:乙组患儿左右两侧苍白球T1WI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甲组(P<0.05),丙组患儿的苍白球T1WI的信号强度显著高于甲组与乙组(P<0.05)。结论:苍白球T1WI的对称信号升高,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重要特征,且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熊焕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Neurac技术在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膝关节作为人体复杂的关节,在日常生活及各种体育运动中都有可能发生损伤。膝关节损伤后,往往需要手术或固定制动,这样就极易导致膝关节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的僵硬,将为患者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的不便和痛苦。Neurac康复训练相比于传统的临床康复手段,不仅可以使疼痛减轻或消失,还可以整合局部和整体肌肉,以及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等作用。因此,本文将探讨Neurac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旨在通过Neurac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提高膝关节康复效率,为康复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史娇娇;马壮;陈潇潇;马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波治疗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微波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联合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操作方便。

    作者:石海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疑似吉非替尼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肺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通过对1例疑似吉非替尼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肺炎病例的报告及文献复习,了解吉非替尼所致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等情况,并简述其常见不良反应。

    作者:熊桅;朱振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在健康体检妇女中的感染情况和基因亚型分析

    目的:探究在健康体检妇女中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情况和基因亚型分析情况。方法:筛选常规体检的健康妇女800例,对宫颈高危型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其基因亚型分布状况,并结合妇女的年龄分组分析其感染率。结果:感染率高的亚型为HPV52。50~59岁的年龄宫颈高危型乳头状瘤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20~29岁年龄段(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宫颈高危型乳头状瘤病毒发病率有所增加,感染率高的亚型为HPV52,在临床宫颈癌的筛查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姜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支气管炎患儿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9%,明显优于对照组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炎患儿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机体快速恢复。

    作者:王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甘肃启动互联网医院缓解边远藏区患者看病难

    新华社兰州2016年4月6日电(记者梁军)6日上午,甘肃省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运行。据了解,作为西北地区首家省级互联网医院,甘肃省互联网医院将为我国西部省区、尤其是藏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子宫瘢痕妊娠患者106例,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子宫动脉栓塞,观察组在子宫动脉栓塞基础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用药后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肌肌钙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ST 段回落>50%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甲氨蝶呤的疗效确切,较少出现出血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情况。

    作者:郭松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独活寄生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8例,应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外敷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愈12例,显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居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分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反应性舒张程度、NO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作者:何海贤;周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波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7例的护理体会

    本文介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7例采用新型的微波血管腔内治疗术,配合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会芬;鲁艳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胆总管内乳头状瘤1例报告

    胆管内乳头状瘤是起源于胆管黏膜上皮的良性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现普遍认为与胆道结石和炎症的长期刺激有关。因此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误诊,且目前治疗方法无统一的标准。本文报告1例胆总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资料及诊疗过程,为胆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研究提供临床资料。

    作者:刘钰檩;李光一;偰光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机械性眼外伤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机械性眼外伤的护理要点。方法:收治机械性眼外伤患者20例,分析临床资料。结果: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积极抢救和护理可降低患者致盲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程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补中益气法治疗脾虚气陷型痞满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法治疗脾虚气陷型痞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脾虚气陷型患者7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法汤药口服;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口服。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4.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法治疗脾虚气陷型痞满确切有效,能减少患者痛苦,且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王少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药物性肝病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疾病类型、预后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收治药物性肝病患者6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表现与临床分型各有不同;HBsAg呈阴性影响相关性大,阳性相关性小;患者长期饮酒习惯相关性大;不同类型药物长期服用相关性大;采用有效治疗措施可对药物性肝病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药物性肝病的发病因素与患者饮酒习惯、用药史、病症史等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在停药采取积极治疗后,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志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优化大医院管办基层医疗机构机制的思考与对策

    目的:大医院管办基层医疗机构是指社区卫生机构由大医院管理,按照院办院管模式运行。真正实现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的“人通、物通、财通”,在大大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社区居民的医疗费用;但由于未将院办院管的社卫中心纳入政府管理序列,大医院市场化运作机制与院办院管社卫中心公益性职能的矛盾日益凸显。

    作者:罗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合用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合用对中青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72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4例。缬沙坦组:单用缬沙坦80~160 mg,1次/d;缬沙坦与氢氯噻嗪合用组:缬沙坦80 mg加氢氯噻嗪12.5 mg,1次/d;缬沙坦与吲达帕胺合用组:缬沙坦80 mg加吲达帕胺1.25 mg,1次/d,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服药安全性、依从性。结果: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达帕胺合用组降压总有效率及随测血压的变化均明显优于缬沙坦单用组(P<0.01)。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复方制剂组较单药合用组服药依从性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合用都能有效地降低中青年高血压,缬沙坦与氢氯噻嗪组或吲达帕胺合用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缬沙坦单用组,各组安全性较好,复方制剂组服药依从性更好。

    作者:宋艳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肾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55例,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SBP、DBP、BUN、Scr、K+及CRP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存活率54.5%,死亡率32.7%,放弃治疗率12.7%。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能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预后效果。

    作者:罗文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8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莫沙必利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作者:陈小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组16例,每周常规HD治疗2次,HP+HD治疗1次;另一组为单纯的HD,每周常规HD治疗3次,共5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PTH)、β2-MG浓度、血Pi浓度及皮肤瘙痒缓解程度。结果:HP+HD组患者皮肤瘙痒的缓解率87.5%,高于HD组的18.75%(P<0.05),HP+HD组血清PTH、β2-MG浓度、血Pi浓度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皮肤瘙痒明显缓解(P<0.05),而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以明显缓解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

    作者:邢英英;马文录;王全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