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各地纷纷叫停门诊输液首部输液安全专家共识将出炉

关键词:门诊输液, 输液安全, 专家共识, 中国, 医院, 医药包装, 协会, 生命, 门诊患者, 静脉输液, 江苏省, 健康促进, 护理学会, 北京, 安全问题, 基金会, 组织, 针尖, 院外, 提升
摘要:新华网北京2016年4月7日电(刘映)合理的输液可以挽救患者生命,而一次差错也可能让一个生命消逝,输液安全问题一直深受关注。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叫停门诊输液。江苏省卫计委更是要求,2016年底前,江苏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外)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在各地叫停门诊输液的同时,提升临床输液安全也迫在眉睫。近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药包装协会、中国药师协会等六个组织共同编制的首部《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范专家共识》在北京定稿。据悉,该共识将于2016年5月份发布。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彩超诊断输卵管囊肿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彩超诊断输卵管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3例输卵管囊肿患者给予彩超检查,并对照病理结果分析诊断价值。结果:彩超检出49例,诊断准确率92.45%。误诊4例,误诊率7.55%。结论:彩超在输卵管囊肿临床诊断中有较大价值,准确率高。

    作者:叶嘉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合用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合用对中青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72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4例。缬沙坦组:单用缬沙坦80~160 mg,1次/d;缬沙坦与氢氯噻嗪合用组:缬沙坦80 mg加氢氯噻嗪12.5 mg,1次/d;缬沙坦与吲达帕胺合用组:缬沙坦80 mg加吲达帕胺1.25 mg,1次/d,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服药安全性、依从性。结果: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达帕胺合用组降压总有效率及随测血压的变化均明显优于缬沙坦单用组(P<0.01)。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复方制剂组较单药合用组服药依从性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合用都能有效地降低中青年高血压,缬沙坦与氢氯噻嗪组或吲达帕胺合用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缬沙坦单用组,各组安全性较好,复方制剂组服药依从性更好。

    作者:宋艳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社区康复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社区康复治疗方案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160例,将接受康复指导的80例纳入对照组,将转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社区康复治疗的80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8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

    作者:申林;王尚才;马津;常鹏鹏;黄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收治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20例,给予全面精细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后患者排便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术后排便规律18例(79.45%)。无肠造口狭窄、肠脱垂、造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排便情况,预防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HRCT在早期尘肺诊断中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增多,高千伏胸片对早期尘肺病诊断的不敏感性日益明显。HRCT可以超早期发现尘肺病特征性改变,对尘肺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远远高于高千伏胸片,为尘肺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可靠依据,从而及早治疗和预防尘肺病,终提高尘肺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程亚君;刘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结核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结核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收治结核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氨茶碱和多索茶碱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肺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结核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多索茶碱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何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异丙酚-芬太尼麻醉在人工流产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异丙酚-芬太尼麻醉在人工流产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人工流产患者1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麻醉,观察组给予异丙酚-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疼痛分级、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分级Ⅰ级,对照组疼痛分级Ⅰ级2例、Ⅱ级46例、Ⅲ级22例。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芬太尼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术效果显著,患者无疼痛感。

    作者:王维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睫状体光凝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睫状体光凝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的疗效。方法:收治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眼压升高行睫状体光凝术后眼压再次升高后又行小梁切除术患者21例,比较患者睫状体光凝术前后及小梁切除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眼压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眼压小梁切除术前与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眼压小梁切除术后与小梁切除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患者采用睫状体光凝术治疗。若术后患者眼压再次升高,可行小梁切除术,以防止眼功能进一步损害。

    作者:王伶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喜炎平联合抗生素在社区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喜炎平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根据患者感染类型的不同选择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对症予中西医结合退热、清肺止咳化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经过足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临床有效率较高。

    作者:袁刘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秋水仙碱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组,显效率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结论:竹叶石膏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喻忠;李建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剖宫产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开始时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起效快、镇痛维持时间长。

    作者:肖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痰湿蕴肺型肺胀1例体会

    三子养亲汤和二陈汤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两种中药方剂,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本文简要介绍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痰湿蕴肺型肺胀1例的体会。

    作者:刘光颖;吉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波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7例的护理体会

    本文介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7例采用新型的微波血管腔内治疗术,配合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会芬;鲁艳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引发心源性卒中后抗凝血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引发心源性卒中后抗凝血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例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引发脑卒中患者的抗凝血治疗资料。结果:52%的患者接受至少1次剂量的华法林,接受华法林与接受阿司匹林者相比,接受华法林者出血转换率较低(P=0.03);16例患者在出院3个月内再次因卒中住院。结论:华法林是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卒中高风险患者的重要预防药物,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李志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盆腔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噻吩钠联合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剖宫产术后盆腔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剖宫产术后盆腔感染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正常剖宫产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注射用头孢噻吩钠联合鱼腥草注射液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在手术后第1天、第5天和第10天血浆中D-D和Glu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术后第1天、第5天血浆中D-D和Glu含量显明高于第10天(P<0.05)。结论:检测不同时间点妇产科手术后患者血浆D-D和Glu含量可判断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水平,对患者的预后评估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李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超短波、石蜡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超短波、石蜡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肩周炎患者124例,分两组,各62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超短波、石蜡疗法的疗程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加用关节松动术。结果:常规组的治愈率+显效率为83.8%,低于观察组的96.8%(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超短波、石蜡疗法三者联合治疗肩周炎疗效更显著。

    作者:杜小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PBL教学模式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与影响

    目的: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发展护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护生综合素质,我院在2014年开始应用PBL教学模式,并对传统的PBL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通过教学的前期准备、教学案例的编制、教学DVD的制作等改革,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PBL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取得很好成效。同时通过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实现了在校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有效互补,更好地体现护理教学的整体性、连续性。

    作者:李中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研究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目的:研究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以及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张药方,以相关文件为标准,对这些药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方有72张(7.2%);不良反应的表现有药物过敏5例(6.94%),胃痛11例(15.28%),身体忽冷忽热15例(20.83%),恶心、呕吐21例(29.17%),头痛9例(12.5%),水肿11例(15.28%)。结论:医生在开具药方时,必须对所有药物的性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开具的药方更加规范、合理。

    作者:库尔班·提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新护士岗前系统性强化培训的研究

    目的: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将2014年的42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2013年的37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1周的常规岗前培训,观察组给予3个月的全面强化培训,对两组新护士的穿刺水平进行考核,对临床综合能力及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新护士的静脉穿刺成功率、临床综合能力及满意度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短期系统强化培训是促使新护士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的一种较理想的培训方法。

    作者:张士红;赵明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11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口服氨溴特罗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收治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者110例,分两组,各55例,观察组予以口服氨溴特罗的治疗措施,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以及青霉素治疗措施。观察临床疗效及病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χ2=8.185,P<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气喘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氨溴特罗治疗婴幼儿支气管炎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侯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