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角膜炎并发角膜新生血管抗VEGF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曹淑娟;姜爱新;蒋红文

关键词:角膜炎, 角膜新生血管, 抗VEGF
摘要:目的:探讨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治疗角膜炎引起角膜新生血管的效果.方法:随机将30例确诊为角膜炎引起角膜新生血管患者分为两组,各15例.A组为角膜炎导致角膜新生血管患者,B组为角膜炎导致新生血管合并角膜上皮缺损、水肿、结膜充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原液治疗.结果:在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分别与治疗3 d后时相比,角膜新生血管均显著减退(P<0.05);A组、B组治疗3 d后与治疗1周后、治疗1周后与治疗2周后CNV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对角膜炎造成的角膜新生血管有抑制、消退作用,但贝伐单抗对角膜炎导致的角膜新生血管合并角膜水肿的控制效果比角膜炎造成的角膜新生血管临床控制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眼底激光光凝疗法128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眼底激光光凝疗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90例,对照组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试验组采用眼底激光光凝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31%,并发症发生率10.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8%(P<0.05).结论:眼底激光光凝疗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鹿麓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Neurac技术在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在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中,Neurac康复训练相比于传统的临床康复手段,不仅可以使疼痛减轻或消失,还可以整合局部和整体肌肉,以及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等作用.本文探讨Neurac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通过Neurac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实际应用,能提高膝关节康复效率,为康复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史娇娇;马壮;陈潇潇;马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腘静脉顺行穿刺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优势研究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顺行穿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收治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滴注尿激酶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患侧腘静脉顺行穿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顺行穿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显著.

    作者:李禹;田婉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疗效.方法:收治青光眼白内障患者80例,联合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与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明显优于术前,术后3个月眼压明显地低于术前,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占比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能够在降低患者眼压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其视力功能,安全性高.

    作者:高德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62例,分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试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经治疗后FBG、2hFBG、HbAlc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岛素和瑞格列奈联合用药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胃炎患者120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给予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均有所缩短(P<0.05).结论: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作者:段云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62例取环的体会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妇女取环的影响因素.方法:收治取环妇女62例,均为围绝经期或绝经期妇女,统计取环效果,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在年龄<50岁组,取环顺利比例76.19%,在绝经时间<3年组,取环顺利比例78.95%,在中轻度宫颈萎缩组,取环顺利率69.09%,在定期体检组,取环顺利比例78.95%,在置环时间<10年组,取环顺利比例77.14%,明显高于对应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妇女文化程度、孕次、流产史等对取环效果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应尽早取环,定期复查,以免发生取环困难.

    作者:卢春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许昌市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许昌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用整群抽样法抽取许昌市空巢老人100例,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带领,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心理问题是空巢老人面对的大问题,而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孤独感,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老人心里空虚,然后为经济问题,从日常生活来看,他们大部分生活水平偏低,健康状况也很差.结论: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关爱,尽量完善社区服务,帮助空巢老人.

    作者:李翠凡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角膜炎并发角膜新生血管抗VEGF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治疗角膜炎引起角膜新生血管的效果.方法:随机将30例确诊为角膜炎引起角膜新生血管患者分为两组,各15例.A组为角膜炎导致角膜新生血管患者,B组为角膜炎导致新生血管合并角膜上皮缺损、水肿、结膜充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原液治疗.结果:在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分别与治疗3 d后时相比,角膜新生血管均显著减退(P<0.05);A组、B组治疗3 d后与治疗1周后、治疗1周后与治疗2周后CNV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对角膜炎造成的角膜新生血管有抑制、消退作用,但贝伐单抗对角膜炎导致的角膜新生血管合并角膜水肿的控制效果比角膜炎造成的角膜新生血管临床控制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作者:曹淑娟;姜爱新;蒋红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治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状况.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皮质醇、血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和手术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心理护理可显著减轻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作者:梅利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声医学论文的撰写

    笔者结合自己从事超声诊断工作以来发表的论文类型、年度分布、期刊分布,总结了超声医学论文撰写思路、方法.撰写论文既是对自己工作的总结,更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

    作者:宋洁;肖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推拿结合颈椎保健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颈椎保健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分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推拿结合颈椎保健操锻炼治疗,对照组35例仅用推拿治疗,比较两组间疗效.结果:治疗组NDI量表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配合颈椎保健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治疗.

    作者:赵凡平;章奕飞;顾雯烨;周绮;仲惠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0%,明显高于试验组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姚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42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收治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42例,总结患者的诊治方法以及疗效.结果:采用免疫球蛋白注射(IVIG)疗法、血浆置换(PE)疗法、皮质类固醇冲击(H)疗法等为患者提供综合治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10%,3种疗法单纯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G、PE、H等疗法干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具有明显效果,同时患者需要增强体育锻炼,以促进恢复.

    作者:吴优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川穹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生活能力及神经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史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布氏杆菌病60例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病的流行动态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布氏杆菌病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0%患者因接触羊发病,48.3%患者在4-6月发病,83.3%患者发热,65.0%患者出现关节痛,布氏杆菌血培养阳性率33.3%.结论: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临床医师应该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降低临床误诊现象的发生率.

    作者:庞月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治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基线资料、临床诊治过程,并总结其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好转28例,干预有效率93.3%,并发症发生率6.7%.结论: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以发热、头痛、周围神经病变和颅内高压等为主要症状表现,在护理工作中应该注意跟踪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症状表现,积极进行对症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生理、心理负担,改善其预后结局.

    作者:熊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异丙托溴铵及硫酸镁联用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硫酸镁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方法:收治哮喘患儿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仅应用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硫酸镁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总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咳嗽、喘息以及湿啰音消失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各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而治疗组的改善更为确切(P<0.05).结论: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硫酸镁治疗小儿哮喘有助于迅速缓解症状,改善患儿肺功能.

    作者:关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儿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效果

    目的:分析小儿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内科小儿患者2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

    作者:孙桂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体外循环后动脉测压管3种肝素冲管液浓度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3种不同浓度的肝素盐水冲管液在体外循环后动脉测压管的效果.方法:将9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B、C 3组患者分别使用0.1‰、1‰、2‰的肝素盐水冲管液冲管.比较3组动脉测压管堵管发生率和置管部位出血、瘀血发生率.结果:3组肝素盐水冲管液均能保持动脉测压管通畅,堵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置管部位出血、瘀血的发生率较低.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动脉测压管使用0.1‰肝素冲管液冲管可有效减少置管部位出血、瘀血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素盐水冲管液.

    作者:祝立阳;汪莉;韦涌初;刘春香;林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