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手术应用间苯三酚的麻醉效果分析

丁明炎;周青山

关键词:间苯三酚, 宫腔镜手术, 麻醉
摘要:目的:探讨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间苯三酚的效果.方法:收治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身静脉麻醉,术前15~20 min分别缓慢静脉滴注40 mg间苯三酚与等体积生理盐水,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丙泊酚追加率与追加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苏醒后5 min及10 min时V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环抑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宫腔镜手术静脉麻醉中应用间苯三酚有利于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瓣膜病的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重症瓣膜病手术及围手术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重症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资料.结果:重症瓣膜病术后出现并发症10例,术后康复较好15例,死亡3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结论:提高对重症瓣膜病外科手术的重视度,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术前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不全,术中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让患者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良好的机能条件,提高术后存活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迪力夏提·马木提;李立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临床路径护理在脑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护理措施在脑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治脑动脉瘤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给予临床路径的护理措施.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与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医治的费用、患者住院的时间和护理质量的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护理的综合质量也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临床路径的护理措施应用到脑动脉瘤的手术医治当中,不仅能将医治的费用减少,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还能提升护理的指标和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周菊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保健服务对流动妇女的可行性和影响因素

    目的:讨论保健服务对流动妇女的影响因素及可行性.方法:对本城市流动人口密集的社区及企业进行研究.按照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根据妇女的出生地、年龄及文化程度等方面,采用非随机的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多数流动妇女的文化程度为初中学历,并且职业以服务业为主,其经济收入较低,在就医方面选择较便宜的私人诊所,在孕前的保健意识较差,绝大多数流动妇女没有接受过保健服务,但是在分娩时都选择了住院方式.结论:目前,保健服务在流动妇女中可行性较差,利用不够,在提供服务的条件、措施等方面应加强和改善.

    作者:张连霞;崔言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自然分娩后尿潴留的探讨和护理

    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产妇产后容易发生尿潴留,给产妇的心理和生理均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探讨自然分娩后产妇发生尿潴留的影响因素,并对其治疗和护理进行探讨.

    作者:刘艾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规范化康复训练及并发症预防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规范落实及并发症预防的护理对策.方法:收治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经过规范的康复指导与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规范康复训练及早期并发症预防干预,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吕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角膜炎并发角膜新生血管抗VEGF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治疗角膜炎引起角膜新生血管的效果.方法:随机将30例确诊为角膜炎引起角膜新生血管患者分为两组,各15例.A组为角膜炎导致角膜新生血管患者,B组为角膜炎导致新生血管合并角膜上皮缺损、水肿、结膜充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原液治疗.结果:在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分别与治疗3 d后时相比,角膜新生血管均显著减退(P<0.05);A组、B组治疗3 d后与治疗1周后、治疗1周后与治疗2周后CNV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对角膜炎造成的角膜新生血管有抑制、消退作用,但贝伐单抗对角膜炎导致的角膜新生血管合并角膜水肿的控制效果比角膜炎造成的角膜新生血管临床控制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作者:曹淑娟;姜爱新;蒋红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疗效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用于消化内科的效果.方法:收治消化内科患者100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为无痛组;另选取同期100例患者,行常规胃肠镜检查,为常规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无痛组检查时间低于常规组(P<0.05);无痛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能帮助患者减轻检查痛苦,减少不适症的发生,成功避免患者因疼痛难忍而中途放弃检查,是消化内科的一项重要检测手段.

    作者:马志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136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分别采取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在小儿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在小儿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方法:收治小儿内科患者58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以人为本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提高了小儿内科病房的护理质量和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

    作者:张淑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增液汤合枳术汤加减治疗老年术后阴虚便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增液汤合枳术汤加减治疗老年术后阴虚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术后老年阴虚便秘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4000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增液汤合枳术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便秘严重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评分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液汤合枳术汤加减治疗老年术后阴虚便秘疗效显著.

    作者:何德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通视达可视喉镜B镜片配合导丝引导对全麻患者解除困难气管插管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通视达可视喉镜B镜片配合导丝引导对全麻患者解除困难气管插管的应用体会.方法:收治气管插管困难患者8例,采用通视达可视喉镜B镜片配合导丝引导进行插管,观察效果.结果:8例患者均插管成功.结论:通视达可视喉镜B镜片配合导丝引导对全麻患者困难气管插管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华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儿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效果

    目的:分析小儿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内科小儿患者2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

    作者:孙桂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收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者5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患儿无心肺衰竭症状,对照组发生心肺衰竭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对症支持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能积极预防并减少心肺衰竭症状的发生.

    作者:伊明江·达吾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从肾虚生痰论治眩晕体会

    本文就中医对眩晕的认识和眩晕与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眩晕是一个独立疾病,又是一个症状,可出现在许多疾病中,病因繁多,笔者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之中,肾虚多见,标实之中,痰浊多见,在临床治疗中采用补肾化痰法,疗效较好.

    作者:孙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推拿结合颈椎保健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颈椎保健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分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推拿结合颈椎保健操锻炼治疗,对照组35例仅用推拿治疗,比较两组间疗效.结果:治疗组NDI量表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配合颈椎保健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治疗.

    作者:赵凡平;章奕飞;顾雯烨;周绮;仲惠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昔布类药物对于心血管内科的风险评估

    目的:探讨昔布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方法:将128例不同疾病患者按照服用的药物分为塞来昔布组、罗非昔布组以及常规药物组.分析每组患者发生心血管症状的情况以及严重程度.结果:塞来昔布组的心血管症状发生率8.6%,罗非昔布组的心血管症状发生率12.4%,明显高于常规药物组(P<0.05).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心血管症状发生率也会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昔布类药物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引起心血管症状,临床用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药物种类以及剂量,尽量避免心血管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吴敬华;钟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33例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病灶主要分布在腰椎,多为椎体边缘虫蚀样骨质破坏.结论: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影像学能准确定位病变部位,观察椎体被破坏的区域范围.

    作者:黄占有;李仕骞;张万雄;弥刚;慕永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肺炎患儿90例作试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小儿30例作对照组,比较两组小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和对照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中,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能对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进行有效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作者:吐克逊·哈山;热孜完古丽·木吐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护理人员64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名.观察组采用分层次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作者:李在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团队协作式培训在急诊临床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团队协作式培训模式在急诊临床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临床实习生120例分为两组.对试验组给予团队协作式培训,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比较两组急诊急救技能培训理论考试成绩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结果:培训后,两组急诊急救理论考试成绩较培训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试验组急诊急救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培训后急救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协作式培训提高了急诊临床教学的整体效能,教学效果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法.

    作者:庞永诚;魏丹霞;龚瑞莹;陈斌;任亢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