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有无焦虑抑郁情绪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动态血压.结果:试验组24 h、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血压呈非杓形达46.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焦虑抑郁情绪会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水平.
作者:丁育钧;段书;江玉文;蔡文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真空采血管是临床上静脉采血常用的工具,给临床工作带来了方便、快捷和安全.但操作不当或真空采血管内负压不够会导致采血失败.本文总结真空采血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作者:张少红;沈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阴道助产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预后.方法:收治子宫瘢痕再次妊娠产妇2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阴道助产分娩,观察组采用剖宫产,比较两组的分娩情况.结果:在对照组,产程、新生儿窒息均明显差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的月经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135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中,成功122例,剩余13例转为剖腹产.结论:本次研究、分析了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优劣势,对于临床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方凤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采用蓝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黄疸患儿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A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睡眠时间、摄奶量、体重改善优于A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采用蓝光治疗中可促使血清胆红素排出,提高疗效.
作者:李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有效抢救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有效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中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有效抢救时间.
作者:刘颖;闫虹;马彬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收治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PaO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aCO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aO2水平显著升高,PaCO2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陈林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应用于儿内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儿科护理工作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试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护理质量的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儿内科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玉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本文通过观察癫痫持续状态伴脑炎治疗经过和结果,探讨地西泮针和东莨菪碱针治疗作用.将外院及本院前期治疗经过及治疗结果与本院后期治疗经过及结果进行比较,外院及本院前期治疗较本院后期地西泮针与东莨菪碱针联合治疗临床治愈率低.因此地西泮针与东莨菪碱针联合治疗癫痫持续状态伴脑炎效果肯定.
作者:张先雷;孟胜利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0例,平分为两组,对照组行氨氯地平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血压变化情况,以及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和血脂(HDL-C、TG、TC)水平在治疗后都有所下降,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恶心、头晕1例,对照组出现心慌2例,经用药调整均有所缓解.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孙予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本地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的调查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编的《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知识行为量表》对本地区550例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本地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本地区育龄女性在生殖道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评分分别为(14.02±0.45)分、(2.89±0.75)分、(4.24±0.74)分.不同学历、不同年龄的育龄女性对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评分较低,卫生服务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妇女需求对其开展生殖健康知识宣教,以提高本地区人口素质.
作者:王克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CU)和弹性成像(UE)、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及三者联合应用对甲状腺肿块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治甲状腺肿块患者100例(共123个病灶),术前均进行CU、UE、VTQ检查,对每个病灶进行UE分级和VTQ速度分组,诊断结果均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UE+CU+VTQ三者联合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UE及VTQ有助于CU对甲状腺肿块性质的鉴别,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薛晓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胃肠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消化系统疾病患者94例,依据其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胃肠镜治疗,观察组予以无痛胃肠镜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效果更为显著且能大幅减少患者治疗时的痛苦,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赵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纯钛爪型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多发性肋骨骨折并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纯钛爪形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12个月随访,复查胸部X片骨折线模糊或消失,无骨折不愈合,胸廓稳定性增加.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纯钛爪形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临床效果较好,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杨秀华;陈健;周建林;龙建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肾移植后血清Chemerin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治终末期肾脏病行肾移植患者25例作为试验组,选取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试验组肾移植前、肾移植后、对照组血清Chemerin、肌酐等.结果:肾移植前Chemer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后Chemerin浓度明显低于肾移植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前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后血清肌酐水平显著低于肾移植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清Chemerin浓度在肾移植后趋于正常水平.血清Chemerin浓度降低程度与血清肌酐水平降低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韩健乐;吴秋杰;杨青彦;杨帅平;王长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在新生儿窒息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治单胎足月新生儿126例,在胎儿娩出第一声啼哭后立即行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结果:新生儿脐动脉血PO2、pH、BE值等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正相关(P<0.05),PCO2与Apgar评分呈负相关(P<0.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7.20与pH>7.25患儿例数分别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临床诊断分娩过程中的新生儿窒息采用脐动脉血气分析能弥补Apgar评分的不足,对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及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收治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PAN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磺必利以及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均具有一定疗效,氨磺必利疗效更佳.
作者:侯润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收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给予TE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治疗,观察组给予TE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病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TEC方案病理有效率明显优于TE方案,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朱晴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训练,观察组加强认知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认知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能力.
作者:谢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腰背部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采取心理护理,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充分地进行完善检查和积极地治疗.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本组50例患者均进行了积极的治疗,接受治疗率100%.经治疗,疼痛减轻48例,有效率96%.患者感症状无减轻,但无加重1例,总体症状缓解率98%.结论:积极地心理护理能使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张梦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MSCTA)、超声(DUS)、数字血管造影(DSA)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脑供血不足患者476例,均给予颈部动脉血管DSA、MSCTA和DUS检查.结果:DSA检查颈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出率32.1%,MSCTA检查颈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出率31.7%,DUS检查颈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出率30.9%.CTA与DSA检测符合率高.结论:MS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优于DUS检查.MS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颈动脉血管斑块及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敬华;程钢;杨燕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