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80例

周天印;黄亚晴;陈永东;舒丽君;徐梅;阳尽华

关键词:丙泊酚, 静脉麻醉, 人工流产
摘要:2003年4月~2004年12月,我们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做无痛人工流产手术80例,镇痛效果满意.
人民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战、创伤休克复苏治疗高层研讨会会议纪要

    由<解放军医学杂志>编辑部和全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危重病学组联合组织,成都地奥集团赞助的战、创伤休克复苏治疗高层研讨会于2005年7月5~9日在成都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盛志勇、黎介寿、程天民、王正国、卢世璧等知名医学院士及军内外战、创伤和危重病学者及专家共35人.

    作者:林洪远;盛志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心肌梗死病人心律失常与缺血预适应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心肌梗死53例按发病前48 h 内有无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入院后24 h 内记录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自动记录 SDNN,SDANN,RMSSD 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果:缺血预适应组 SDNN,SDANN,RMSSD 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同时缺血预适应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自主神经张力改变有关.

    作者:丁宇慧;王志权;徐李;朱启明;马志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80例

    2003年4月~2004年12月,我们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做无痛人工流产手术80例,镇痛效果满意.

    作者:周天印;黄亚晴;陈永东;舒丽君;徐梅;阳尽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鼻翼肿瘤切除加缺损修复术86例

    1996~2000年,我们采用一次性切除肿瘤加缺损修复术治疗鼻翼肿瘤86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86例中,男45例,女41例;年龄10~72岁,平均41岁.其中右侧44例,左侧42例;病灶面积4.0 mm×3.0 mm~23.0 mm×15.0 mm.病程1年内33例,1~2年29例,2年以上24例.病理分型:乳头状瘤13例,血管瘤11例,良性黑色素瘤19例,恶性黑色素瘤8例,基底细胞癌22例,鳞状细胞癌13例.

    作者:庞朝福;范良青;杨波;谷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实行首诊负责制的几点体会

    1 树立首诊负责理念首诊科室是指病人就诊的第一个接诊科室,该诊室的当班接诊医师即为首诊医师.首诊负责制是指首诊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病人,而应热情接待,详细检查,认真书写病历,并提出诊断及处理意见.在门(急)诊接诊时,即使遇到非本科室范畴疾病和边缘性疾病病人,首诊医师亦不得拒诊.对非本科疾病病人,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认真书写门诊病历,经会诊确定为他科病人时,应耐心向病人介绍其应去就诊的科室,必要时要认真向接受科室人员移交病人;对边缘性疾病病人,应由首诊医师负责诊疗,并请有关科室会诊,严禁相互推诿;如遇复杂病例,需多科室协同抢救时,首诊医师应首先实施必要的抢救措施;对急症病人则要抓住重点,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避免延误救治时间.在进行辅助检查时,应注重把握申请检查的项目和内容有目的性,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年轻医师虽然理论基础较好,但缺乏一定的临床经验,不能适应首诊负责制的要求,我们采取以老带新、轮换进修或请专家讲课等形式,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尽快适应首诊负责制的需要.

    作者:钟振富;于增富;郭立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36例

    2001年3月~2004年9月,我们共收治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胜利;张芮;高玉松;刘正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海军青年官兵常见心理问题探讨

    由于海军工作生活环境的特殊性,致使少数青年官兵出现了一定的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和调节,将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既可影响官兵的身心健康,又不利于部队的安全稳定.作者就此进行粗浅的探讨.

    作者:张天成;王实献;陈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胃癌及胃病240例幽门螺杆菌检测分析

    2002~2004年,我们对120例经内镜证实的胃癌120例及胃病120例行胃黏膜 Hp (幽门螺杆菌)测定分析,以探讨 Hp 感染与胃癌等疾病的相关性.

    作者:孟立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新兵散发性脑炎误诊15例分析

    1997年12月~2004年4月,我院收治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散发性病毒性脑炎15例,分别误诊为精神疾患或上呼吸道感染.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振桥;管德印;信秀红;胡军;许峰;童文祥;陈宏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32例

    对于异位妊娠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者,因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能否做腹腔镜手术存在争议.2002年以来,我们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32例,疗效满意.

    作者:王海波;周艾琳;逯彩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综合疗法治疗士兵踝关节扭伤58例

    踝关节扭伤在军事训练及体育活动中十分常见.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士兵踝关节扭伤58例,疗效满意.

    作者:马春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52例分析

    CT 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技术,对胸、腹腔实质性脏器的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生物化学、组织细胞学检查,可达到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目的.因该方法简单、科学、并发症少等,从而成为诊断胸、腹腔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2001年~2005年3月,我们在 CT 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5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咏;任彦玲;王作勤;姚丽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微创治疗嵌甲性甲沟炎和外伤性甲下淤血42例

    传统方法治疗嵌甲性甲沟炎、外伤性甲下淤血,创伤较大、病程长、恢复慢.我们于2004年10月~2005年2月应用甲沟缘甲板侧剪微创治疗嵌甲性甲沟炎32例、外伤性甲下淤血10例,损伤小,恢复快,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蔡晓军;冯艳京;郭青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军队某科研机构干部健康查体472例分析

    每年一度的干部健康查体工作已在不少军队单位,特别是科研单位开展.现将某科研机构2004年472名干部健康查体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孙志勇;武晓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病病人动脉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病病人动脉变化的意义.方法:分别对高血压病组110例及对照组93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大小、血流参数,并分别检测肱动脉对反应性充血的反应.结果:高血压病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其内皮功能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高血压病组中有颈动脉斑块者与无斑块者其血管内皮功能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病病人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且功能损害发生于形态变化之前.

    作者:文萍;王珍丽;宋薇薇;舒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经颅多普勒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微栓子研究进展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内微栓子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近5年来,有大量文献报道关于微栓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现就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内微栓子作一综述.

    作者:刘建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驻平原电子对抗部队遂行高原任务卫勤保障体会

    高原环境对常驻平原部队官兵的健康影响较大.据报道,高原作战减员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能是高原环境,而不是敌方威胁[1].本文对高原环境特点,以及对遂行电子对抗任务官兵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隆成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干休所卫生所急诊救治384例体会

    体制编制调整后,一些军队医院转隶、撤销或合并,致使有的干休所与体系医院距离增加.如何使急、危、重症病人得到有效救治和后送,我们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2000年3月~2005年2月,我们共救治急诊病人38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朋勇;李丽萍;徐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微波治疗肥厚性鼻炎1360例

    1998年6月~2004年10月,我们应用微波治疗肥厚性鼻炎1 360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 360例中,男828例,女532例;年龄12~62岁,其中20~40岁958例.病程8个月~16年,平均32个月.主要症状:鼻塞流涕(黏稠性多见)、嗅觉障碍,伴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常影响睡眠,并因张口呼吸引起咽部干燥,部分病人有耳鸣、耳聋.多数病人经6个月以上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专科检查:双侧下鼻甲黏膜增生肥厚,以前、后端及下缘明显,呈暗红色.对麻黄碱较敏感486例,不敏感874例,其中下鼻甲黏膜增殖、呈桑葚样改变386例.

    作者:崔志汉;史向阳;胡艳;李秀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延迟性脾破裂25例诊治体会

    延迟性脾破裂(delayed rupture of spleen,DRS)是指腹部外伤48 h 后出现脾破裂症状,是一种特殊的脾外伤[1].其病情急,变化快,故误诊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均高于一般脾破裂.我们自1994~2004年共收治 DRS 2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盛忠;华嘉;林志新;葛伯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人民军医杂志

人民军医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