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动态观察

王昌铭;彭昌鼎;孙鸣;吉国泰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血浆, 肾功能异常, 凝血与纤溶, 住院病人, 诊断标准, 血栓形成, 脑血管病, 临床意义, 近期感染, 对象, 动态检测, 病理变化, 性疾病, 会议制, 二聚体, 学术, 外伤, 头颅, 体内
摘要:急性脑梗死时D-二聚体(D-dimer)可以反映体内凝血与纤溶的病理变化[1].为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997~2000年,我们对急性脑梗死80例进行了血浆 D-dimer 动态检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急性脑梗死组80例,均为我院急诊和住院病人,男42例,女38例;年龄46~71岁,平均58.6岁.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MRI 证实,且排除其他部位血栓形成和栓塞凝血性疾病,以及肝、肾功能异常,近期感染,个月内行手术和外伤者.
人民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蛛网膜囊肿9例内镜治疗体会

    1996年始,我们对脑底部或脑室内体积较大、有占位效应,且有临床症状的蛛网膜囊肿9例采用德国产 Storz 硬质内镜治疗,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男6例,女3例;年龄6个月~58岁,平均34.5岁;病史3d~13年.头晕2例,头痛3例,恶心、呕吐2例,癫NB0472例.有外伤史3例均为6个月婴儿,表现为间断性溢奶.均行头颅CT扫描,病变位于脑室内3例行MRI检查.部位:颞叶底部、脑室内各3例,外侧裂区、顶叶、侧脑室旁各1例.病变位于外侧裂区及侧脑室旁的囊肿直径5~12 cm,对侧脑室均有压迫,导致侧脑室变形.

    作者:周杰;雷鹏;荔志云;张玉;王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手指鞘管麻醉413例

    1995年以来,我们对单纯手指手术麻醉采用屈指肌腱鞘管阻滞413例546指,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413例中,男232例,女181例;年龄7~66岁,平均30.5岁.急诊手术368例,485指;清创缝合、切开引流、拔甲40例,54指;清创内固定,血管、神经、肌腱修复205例,271指;断指再植123例,160指,其中4指断离2例.择期手术45例,61指:取异物5例,5指;神经、肌腱探查修复22例,26指;手指瘢痕挛缩松解18例,30指.

    作者:汪宁华;刘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战伤救治时麻醉处理的探讨

    我军卫勤工作条例对战伤救治的麻醉处理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近年来,战伤的情况更加多样化,麻醉技术也取得长足进步,而救治原则尚无明显变化.因此,我们认为战伤救治的麻醉处理,尤其在麻醉方法的选择、麻醉期间的管理及围麻醉期的处理等方面,应作适当的调整,使战伤麻醉应随着现代麻醉学范畴的不断拓展而扩大处理的范围,不要仅局限在战伤手术的麻醉处理上,而应扩展到战伤危重伤员的抢救、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处理,以及伤员后送过程中的监测和急诊处理等方面.

    作者:张毅;罗义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食管癌性狭窄24例微波烧灼扩张加支架治疗体会

    食管癌性狭窄严重时,导丝能否通过狭窄段是食管内支架置入术能否成功的前提.1998年,我们采用内镜微波烧灼扩张术后,放置支架治疗食管癌性完全性闭塞24例,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马兴;王磊;史春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伍用阿托品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1995年8月~2000年10月,我们采用阿托品配伍用药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并与常规抗炎、止咳、平喘治疗相对照,结果证实前者疗效显著.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男38例,女54例;年龄2个月~1岁.病初2~4d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低热、咳嗽,后逐渐出现哮喘性呼吸困难,时轻时重.肺部听诊以哮鸣音为主,也可闻及湿性NFDE1音,叩诊可呈鼓音.白细胞总数偏低,淋巴细胞增高.

    作者:闫君山;冯秉爱;方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纤支镜活检诊断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32例

    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病因复杂,仅凭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因此,肺组织活检仍然是主要确诊手段.1997年以来,我院对 X线片提示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32例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BLB),阳性率87.5%.

    作者:刘艳萍;唐东良;刘艳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42例

    1986~2001年,我院收治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42例,经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现将诊治情况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42例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16~67岁.粟粒型22例,慢性纤维空洞型11例,浸润型9例.单纯型25例,交通型10例,张力型3例,液气胸4例.单侧气胸34例,双侧气胸8例.自发性气胸1次31例,2次9例,3次以上2例.发病诱因:咳嗽34例,用力屏气7例,酗酒1例.首次确诊39例,多次检查后确诊3例.

    作者:张钦发;杨艳杰;程华;宋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误、漏诊原因及对策

    2000年,我们对30个基层部队医疗单位进行调研中发现,多数存在着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治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加之医疗条件差等,致使许多可能是视神经间接损伤病人丧失了救治机会.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一线诊断、紧急处理、及时转诊、分工救治为原则,并对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其诊治对策,供基层部队医疗单位参考.

    作者:王志强;马志中;张素炎;乔岭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射频治疗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1 病例报告病人男,23岁,反复特发性胸闷、心悸1年,再发5 d 入院.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体检、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异常,心电图示电轴左偏,呈右束支加左前分支阻滞型室性心动过速;QRS 时限0.12s,心室率136/min.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心动过速24 h无休止发作.诊断:无休止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作者:侯建萍;林文珍;宋青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驻高寒城区部队皮肤病调查分析

    为了探索驻高寒城区部队士兵皮肤病发病特点及新老兵的差异,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我们对驻乌鲁木齐市部队新老兵皮肤病发病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2000年士官套改前在我部体检人员共2064人,男1822人,女242人;年龄19~31岁,均服役2年以上.1998~2000年新兵入伍后在我部参加身体复查人员共1 697人,男1420人,女277人;年龄17~22岁,军龄均不满1个月.两组人员的入伍地相似.新疆本地入伍的新老兵分别为17.5 %和18.9%,其余来自内地.由城镇入伍的分别占20.3 %和21.5%,其余来自农村.老兵体检时间为每年11月20~30日,当时乌市气温为-4~12℃.新兵复查时间为每年12月10~20日,当时乌市气温为-6~10℃.

    作者:张保新;王金城;王清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前额皮瓣修复面部电烧伤组织缺损5例

    1993年2月~2001年5月,我院收治高压电击伤面部组织毁损性烧伤5例,在综合救治原则下,采用前额皮瓣一期重建修复治疗,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5例均为男性,年龄6~47岁,平均36.8岁.工人3例,农民1例,儿童1例.致伤电压为0.5万~3万V.电流损伤3处4例,5处1例.伤后至就诊时间:30~60 min 2例,5~10 h 2例,26 h 1例.烧伤总面积4 %~6 %,颞眶区创面坚硬、黑色、凹陷,上下眼轮肌外侧断缩,眼睑高度肿胀,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组织干性缺损7 cm×5 cm 3例,10 cm×7 cm 2例.

    作者:余顺先;刘同发;帅秀蓉;刘克莉;陈能彬;刘永林;刘俏春;李华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动态观察

    急性脑梗死时D-二聚体(D-dimer)可以反映体内凝血与纤溶的病理变化[1].为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997~2000年,我们对急性脑梗死80例进行了血浆 D-dimer 动态检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急性脑梗死组80例,均为我院急诊和住院病人,男42例,女38例;年龄46~71岁,平均58.6岁.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MRI 证实,且排除其他部位血栓形成和栓塞凝血性疾病,以及肝、肾功能异常,近期感染,个月内行手术和外伤者.

    作者:王昌铭;彭昌鼎;孙鸣;吉国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应重视装甲兵卫生勤务学的研究

    装甲兵卫生勤务学是基于装甲部队卫生勤务保障实践的需要,并伴随装甲兵技术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是在医学科学、管理科学、军事科学的基础上,并吸收有关装备技术知识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是研究卫生勤务规律及组织管理的科学.

    作者:杨善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肌松剂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25例

    小儿气管异物病情紧急,取物时麻醉方法很多,但可术中憋气,气道痉挛等并发症导致严重缺氧,重者危及生命.为此,我们在麻醉中大胆应用肌松剂,效果比较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8岁,平均3.5岁;体重8~24 kg.急诊手术20例,择期手术5例,手术时间30~70min.并发肺部感染4例,肺脓肿1例.异物有瓜子、黄豆、塑料口哨等.

    作者:彭家宽;李准民;易礼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双黄连液治疗颅内血肿35例

    双黄连液是金莲花、黄苓、连翅等提取液,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通常用于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治疗.1997~2000年,我们采用双黄连注射液胃管注入、静滴等方法,治疗适于非手术治疗的颅内血肿35例,疗效较好.

    作者:狄凤桐;范明;狄宁;张永靖;于峰;梅小龙;韦冬玲;陈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甘油三酯血症致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高胆固醇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已得到肯定,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曾有过长期的争议.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甘油三酯是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不少研究表明,在胆固醇酯运转蛋白(胆固醇TP)的介导下,脂蛋白及其残粒与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即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之间存在复杂的脂质交换,甘油三酯水平越高,交换越活跃,其结果是使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sLDL)浓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脂蛋白残粒水平增加、胆固醇含量增多,这些因素均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

    作者:曹志友;张文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效果观察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除抗结核治疗外,如何彻底引流胸腔积液,减少胸膜肥厚和粘连亦是不容忽视的治疗问题.为此,996年1月~2000年1月,我们采取抗结核等常规治疗,加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以观察尿激酶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建英;陈静;唐秀媚;李金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真菌性角膜炎35例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致盲率较高的感染性角膜病.近年来,我部该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为有效控制治疗本病,我们对1996~2000年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35例(35眼)的发病原因及诊治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35例(35眼)中,男32例,女3例;年龄16~35岁,平均21岁.近5年发病情况:1996年3例(8.6%),1997年5例(14.3 %),1998年6例(17.1 %),1999年9例(25.7 %),2000年12例(34.3%).致病原因:有角膜外伤史32例(91.4%)中,植物性外伤17例,金属异物外伤10例,沙石异物外伤5例,其他原因3例.伤后使用抗生素眼液2周以上30例.

    作者:陈从麟;聂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坦克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及其防护

    坦克振动主要来自发动机运转、部件之间的摩擦、履带与路面的碰撞、车体的颠簸、射击时的空气扰动等.根据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传播方式,坦克振动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者的影响是不同的.因为坦克的局部振动对人体的作用较小,下面主要介绍全身振动的影响.

    作者:吴铭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肩关节手术颈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12例

    肩关节手术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切皮时往往疼痛,加用局部浸润麻醉不便于使用电刀.我们采用颈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12~76岁.肩关节习惯性脱位2例,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外科颈骨折8例,肩锁脱位并骨折2例.手术时间1~3h.

    作者:杨艳梅;王太清;闫友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人民军医杂志

人民军医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