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绞痛并输尿管结石25例急诊内镜处理体会

任胜强;邬旭明;方建军;袁鹤胜;桑乾宏;李和民;蔡雅富

关键词:肾绞痛, 输尿管结石, 急诊内镜, 输尿管镜, 疗效满意, 弹道碎石, 术治疗, 取石, 气压
摘要:1998~2001年,我们采用急诊输尿管镜下取石、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绞痛并输尿管结石25例,疗效满意.
人民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9例

    甲状腺髓样癌是中等恶性程度的内分泌肿瘤,占全部甲状腺癌的3%~10%[1,2].1963~2000年,我院及浙江省肿瘤医院共收治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9例,占同期甲状腺髓样癌的17.3%.

    作者:林海平;余丹;朱宁宇;王晓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血液净化对菌血症的治疗作用

    革兰阴性菌所致的菌血症至今仍是治疗难题.尽管有许多新的治疗措施,但菌血症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1~3].吸附剂过去常用于口服,以除去胃肠道中的毒素或药物,而用于菌血症治疗的潜在价值却很少为人们注意.在用对特异感染介质的生物工程抗体等治疗失败后,吸附剂和腹膜外血液净化技术的治疗价值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用不同的腹膜外附加治疗措施,如血浆置换、持续性肾透析、亲和吸附等治疗可以减少或去除血液中感染性介质[4].尤以特异性吸附剂血液灌流更有应用前景.

    作者:邵阳;王翔;蔡绍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甲状腺疾病超声诊断现状及展望

    超声用于检查甲状腺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2年,Fujimoto 首先使用 B 超检查甲状腺肿瘤;1979年,钱蕴秋在国内率先报道甲状腺的超声表现,随后,超声检诊甲状腺疾病在我国开始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我国使用的超声诊断多为低频(3.5 MHz)探头加水囊探测甲状腺,操作麻烦,分辨率也不高.20世纪90年代,随着仪器的更新换代,高频超声探头的配置,各种先进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开发应用,使超声对甲状腺组织的图像分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甲状腺疾病首选的基本检查方法.

    作者:郑玉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不孕症165例病因分析

    1992~2001年,我们采用腹腔镜诊断不孕症165例,使其诊断率得到了提高.现将病因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年龄24~45岁.原发性不孕106例,继发性不孕59例.不孕1.5~12年,其中6年以上29例.男方精液均正常.

    作者:郭晓岚;蔡公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现代诊断和治疗进展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在我国呈直线上升趋势.国内报告,1991年对15岁以上94万人抽样普查,高血压病标化患病率为11.3%,与1979~1980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了25%.我国目前高血压病诊治存在的问题是:(1)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2)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3)三弱:病理生理、分子水平、新的危险因素(基因、环境、心理、社会)研究很弱.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因此,提高高血压病的诊治水平极为重要.

    作者:范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再手术治疗35例

    随着基层医院胆囊切除术的普及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开展,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病例有所增加.1989年1月~2000年6月,我们收治胆管损伤后再手术35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吕振海;顾万清;赵青川;窦科峰;刘永雄;高志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兵强化训练中疲劳性损伤的预防措施

    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军事训练损伤(简称:新训伤)发生率比较高,我军报道为7.9%~37.7%,外军报道为4.8%~85.0%[1].我们经过长期调查发现,新训伤发生的主要相关项目是越野跑和障碍跑训练,约占各类损伤的78.2%.新训伤中疲劳性损伤占82.3%.为此,1995~1999年我们在驻陕某部新训步兵团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新训伤的发生率.

    作者:吴宝军;潘峰;于洁;龚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军训致习惯性肩关节脱位25例

    1992~1999年,我们共收治军训致肩关节脱位25例,经对治疗情况回顾分析及随访发现,军事训练致肩关节脱位早期处理失误,尤其是固定制动时间过短,是导致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

    作者:潘定康;任健;徐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58例诊治体会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极易误诊,延误抢救时机,因而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1998年2月~2001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曾收治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58例.现总结其诊断体会,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李嘉琦;李斌;杜捷夫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甲状腺手术两种颈丛阻滞法效果比较

    我们采用颈深、浅丛阻滞和单纯颈浅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分别观察其麻醉效果及心率、血压变化情况.

    作者:刘灿辉;胡宏强;吴晓智;窦元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巩膜环扎加充气治疗未找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28例

    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要找到视网膜裂孔.近年来,双目间接检检镜和三面镜检查寻找视网膜裂孔提高了其发现率,但因某些原因可能反复检查仍找不到裂孔.对此类病人,我们于1996~2000年应用巩膜环扎加国产 C2F6(全氟乙烷)作为眼内填充气体,使视网膜脱离28例中复位成功24例.

    作者:汪子瑛;张斌;张鹰;易国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蛛网膜下隙麻醉时心跳骤停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

    蛛网膜下隙麻醉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确实和相对安全的特点.但蛛网膜下隙麻醉时出现心动过缓较常见,且只要及时发现和处理比较容易纠正.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关于蛛网膜下隙麻醉时出现心跳骤停的报道有所增多,如 Tarkkila[1]和 Auroy[2]等分别研究 1 881例和 40 640例蛛网膜下隙麻醉病人心跳骤停发生率约为0.07%,有的报道甚至为0.15%[3].为此,有必要综述介绍其常见机制及预防措施,以引起同行重视.

    作者:何星颖;朱科明;邓小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内镜下喷洒过氧化氢判断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效果观察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因鲜血和血凝块遮挡视野,内镜下很难明确判断出血部位,用生理盐水冲洗也不理想.2000年7月~2001年8月,我们在内镜下喷洒过氧化氢判断上消化道出血部位36例,效果较满意.

    作者:邢征;杨光元;李彦芳;黄小林;罗丹;陈玉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腋下脂肪、毛囊剥离带蒂全厚皮回植治疗腋臭31例

    1998年8月~2001年10月,我们采用带蒂全厚皮回植治疗腋臭31例,操作简单,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男5例,女26例;年龄15~35岁,平均25岁.住院手术6例,门诊手术25例.

    作者:李士民;常贵华;姜文荃;郑立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眶尖脑脊液漏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2岁,从楼上摔下时致右眼球脱出眼眶,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0/16 kPa,心律100/min,呼吸20/min,神志清楚,查体配合,对答切题,右眼睑皮肤、结膜及眶内软组织撕裂,眼球脱出眶外,视力无光感.急诊在局麻下行右眼球摘除术.术中无异常发现.术后伤口愈合欠佳,局部有脓性分泌物.全身抗感染及局部换药,每日用生理盐水及庆大霉素注射液清洗伤口,见眶内伤口渐深.10 d后感染被控制,伤口已无脓性分泌物,但见眶尖部有清亮液体不断溢出,积于眶内,至一定量时自行停止.用消毒棉签擦干后又迅速流出至原状.疑为脑脊液,经生化检验确诊为脑脊液.生命体征平稳,无头痛、失语、呕吐、肢体抽搐、颈强直等体征.治疗同前.1周后脑脊液漏自行消失,伤口渐愈.1个月后随访再未出现眶尖脑脊液漏.

    作者:邓晓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视诊触诊法判断硬膜外阻滞平面临床观察

    硬膜外阻滞平面的判断对估计麻醉效果至关重要.常用判断硬膜外阻滞平面的方法有针刺法、温度法、温差法等.2000年以来,我院应用视诊触诊法判断麻醉阻滞平面,效果满意.

    作者:林云才;笪庆;郑膨;乐宁良;宋飞雁;张淑华;吴胤弘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肝胆管结石肝部分切除198例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1].然而肝胆管结石常伴有胆管狭窄,病理变化复杂,术中可能发生大出血或休克,术后多有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常危及病人生命,因而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1985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实施肝胆手术516例,其中肝部分切除198例.

    作者:耿协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甲状腺肿的超声诊断

    甲状腺肿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一类常见疾病,妇女发病率较高.

    作者:张宏;余秀华;施红;徐爱芬;李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救医学的建设与发展

    急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多边学科,作为现代医学新的临床学科,既具有独特的专业性质,又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急救医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在组织管理、新技术开发、新设备引进和诊治疾病、救治生命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功能.

    作者:范肃临;王庆丰;范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注气加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脱离27例

    1999年7月以来,我们应用玻璃体腔注气联合视网膜氩激光光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7例,疗效满意.

    作者:吴敬明;蔡迎难;周瑾;王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人民军医杂志

人民军医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