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勇
目的:探讨麻醉复苏及术后PCIA镇痛中盐酸氢吗啡酮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全麻后行镇痛患者7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芬太尼,观察组予以盐酸氢吗啡酮。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2 h、4 h的镇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复苏及术后PCIA镇痛中应用盐酸氢吗啡酮,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夏峰军;杨立华;李迎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慕课”教学方式对于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与深刻影响,对我国传统的高等护理教育的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做了简要分析。本人认为“慕课”教学比传统护理教学更加高效、方便、有效,更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信息化、技术化教学时代,是今后高等护理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在护理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慕课”教学对于完善高等护理教育教学体系的几点建议。
作者:杨丽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幼儿园儿童健康状况动态变化。方法:收集2013-2015年幼儿园3月、9月儿童体检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低体重的检出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从2013年的0.87%上升到2015年的1.67%;肥胖儿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0上升到2015年的0.99%;贫血以轻度为主,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3.87%下降到2015年的0.58%;龋齿的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7.40%下降到2015年的3.24%。结论:低体重、肥胖、轻度贫血、龋齿是幼儿园儿童健康干预的重点。
作者:胡家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在口腔疾病临床过程,对疾病的诊疗和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收治口腔疾病患者400例,对病例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比例要高于女性,分别在龋齿和根尖周炎发病率较高,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根管治疗和牙髓治疗。结论:口腔疾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并提倡人们爱护牙齿、注意清洁,降低牙齿的发病率。
作者:李红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治疗组,对照组1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2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VAS 评分和复发率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对照组1和对照组2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马玉美;段生艳;杨艳;何彦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层式健康教育在高龄军休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采取分层式健康教育,试验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计算患者及照料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比率。结果:患者接受分层教育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自我管理比率与接受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料者接受分层式健康教育后量表得分同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式健康教育无硬件需求,简单易行,适合应用。
作者:魏东风;周宏雷;胡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肺挫伤有效治疗方法,提高肺挫伤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肺挫伤临床资料。结果:120例经过系统治疗,治愈69例(95.83%),死亡3例(4.17%),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肺挫伤往往合并其他合并伤,病情严重,早期诊断、积极处理合并伤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杨秀华;张武坊;龙建军;胡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结果: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治疗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短),同时观察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操作简便,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丽坤;靳岱红;黄东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总结扩张型心肌病进行同步化治疗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1例患者在治疗中的密切观察以及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结果:11例患者均安全度过了安全期,相关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同步化治疗是现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常见治疗方法,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术后恢复。
作者:刘玉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方法:收治胃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中的炎性因子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巧玲;陈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微创闭式引流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收治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68例,分两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试验组行封闭式胸腔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0.5%(P<0.05)。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疗效较理想。
作者:刘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生化检测患者的血液资料120例,分别于放置1 h、3 h、6 h进行检测,以1 h时的检测结果为基准,分析在3 h和6 h时血液标本的7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血液标本放置了3 h时,检测AST、GLU结果与1 h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标本放置了6 h之后,检测AST、ALT、LDH、GLU、K+结果与1 h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制定合理的顺序对血液生化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对于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孙冉;黄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应用于肿瘤患者高凝状态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肿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60例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计数、血凝试验参数、D-D二聚体及超声多普勒等检测数据。结果:观察组的反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大幅度、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血小板数量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计数、血凝试验参数、D-D二聚体及超声多普勒等诊断技术对肿瘤患者的凝血状态进行评估,可对血栓的危险性进行预测。
作者:黄辉;岳银萍;王旭;张兰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通过研究胸腺瘤组织中的p27、PTEN和Ki-67情况,以确定这3种蛋白是否和肿瘤有关。方法:收治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胸腺瘤的患者52例,正常患者12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这3种蛋白的情况。结果:胸腺肿瘤组织(良性、侵袭性质胸腺肿瘤)中,p27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EN、Ki-67表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者的联合检测对于胸腺瘤的早期诊断预防,以及后期的治疗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戚家峰;王桂梅;周钢;战鹏;陈秀华;邢宇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方法:收治剖宫产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在麻醉前予以复方平衡盐水和胶体,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体位干预。结果:麻醉后3 min、10 min内,干预组患者使用升压药和不良反应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患者在术中产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作者:周菊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纤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小切口纤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结果:随访50例患者中,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无结石复发患者。结论:小切口纤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安全可行。
作者:徐峰;柳杰;高旭升;张春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四川省广安区2014年一起幼儿麻疹暴发疫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析广安区2014年幼儿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麻疹疫情主要集中在2014年5-7月,且流动儿童麻疹发病率占该年龄组的64.6%;0~6岁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低、医院暴露及病例接触是本次麻疹疫情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提高流动儿童MV接种率、控制医院内感染、管理传染源、减少与病例接触是防止麻疹疫情蔓延的关键。
作者:刘小华;苏晓樱;周蕾;朱珈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500份,分析送检不合格情况及原因,并探讨解决措施。结果:在500份报告中,18份(9%)报告不合格。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标本因素、人员因素及操作因素。结论: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标本因素、人员因素以及操作因素,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
作者:黎从飞;周照华;杨永先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血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2年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分析血液透析室常见的危险因素,探讨风险管理前后风险因素的发生频次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患者风险管理后的护理满意度98.15%,高于风险管理前的77.78%(P<0.05)。结论:在血透室护理风险管理中,通过分析其常见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可确保患者血液净化安全。
作者:刘菁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HE染色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石蜡病理切片573例,均依据检测标本行规范组织病理染色,并选取130例染色标本行细胞学染色分析。结果:HE 染色结果基本达到病理学规定的标准。结论:HE染色技术作为临床病理检测中为常用的诊断手段,具有极高的普适性,诊断结果确切,在诊断中注意结合不同组织标本,严格按章程进行取材、固定、脱水、切片制作,才能确保待检样本高质量完成,增加免疫性染色效果,促进病理诊断准确率增加。
作者:郑样贞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