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菊芳
目的:通过研究胸腺瘤组织中的p27、PTEN和Ki-67情况,以确定这3种蛋白是否和肿瘤有关。方法:收治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胸腺瘤的患者52例,正常患者12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这3种蛋白的情况。结果:胸腺肿瘤组织(良性、侵袭性质胸腺肿瘤)中,p27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EN、Ki-67表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者的联合检测对于胸腺瘤的早期诊断预防,以及后期的治疗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戚家峰;王桂梅;周钢;战鹏;陈秀华;邢宇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对人体多个脏器有严重损害。本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进行总结,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自我监控指导以及用药指导。
作者:和丽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网络维护管理在化疗患者PICC置管间歇期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3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10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在化疗治疗期间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化疗患者PICC置管间歇期应用网络维护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杨建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颗粒状膨体聚四氟乙烯应用于额面部充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面部凹陷、需面部充填术治疗的患者30例,均在本院行颗粒状膨体聚四氟乙烯额面部充填术,观察临床疗效,并监测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受试者创口均获得Ⅰ期闭合,优良率93.33%。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28例,其中患者术后6个月再次充填后获得满意效果2例。结论:颗粒状膨体聚四氟乙烯应用于额面部充填术临床疗效可靠,充填效果较好,切口小且隐蔽,术后并发症较少,该术式安全性较高。
作者:石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提高超声内镜引导下进行胃窦穿刺检查的护理水平,既能帮助患者顺利进行超声穿刺检查,还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超声内镜引导下行胃窦穿刺检查确诊胃癌患者1例。
作者:钟媛;黄小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贵阳市小河地区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治再发性腹痛患儿104例为试验组,另选取无腹痛的健康体检儿童105例为对照组,应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结果的阳性率。结果:试验组患儿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尽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时治疗。
作者:倪蕊;孙燕;蔡先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比较两种部位接种DTaP-IPV/Hib五联疫苗在安全性、不良反应及临床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收治接种 DTaP-IPV/Hib 五联疫苗儿童122例,分别采用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法和上臂三角肌注射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接种人员认为上臂三角肌注射法接种 DTaP-IPV/Hib 五联疫苗操作更方便,受种儿童家长配合方便(P<0.05)。结论:上臂三角肌注射法接种DTaP-IPV/Hib五联疫苗操作方便。
作者:刘序莲;徐梅;宫学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7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PDCA护理模式。结果:两组复发率和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护理模式对于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而言,可以使护理目的更有针对性,从而促进患者痊愈,降低复发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利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急诊治疗的临床思路。方法:收治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郭梅;史红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常见阴道炎的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阴道炎患者90例,对不同阴道炎患者给予用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在23例老年阴道炎患者中,痊愈率91.3%;在18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痊愈率88.9%;在25例念珠菌阴道炎患者中,痊愈率92%;在24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痊愈率91.7%。结论:对不同阴道炎患者给予对症用药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马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采用不打开疝囊加强前壁疝的简易疝修补术对腹股沟斜疝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8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平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疝修补手术;观察组采用不打开疝囊,加强前壁疝的简易疝修补术。结果:观察组腹术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评价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不打开疝囊加强前壁的简易疝修补术手术方案对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与传统疝修补术相同,其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情况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方案。
作者:张虎;高永学;后晓勤;王小燕;包锦科;徐宁宁;王翠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联合应用卡托普利与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仅服用卡托普利,研究组采用卡托普利与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联合治疗,用药8周后进行心肌重塑情况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卡托普利与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能够有效地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
作者:覃智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幼儿园儿童健康状况动态变化。方法:收集2013-2015年幼儿园3月、9月儿童体检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低体重的检出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从2013年的0.87%上升到2015年的1.67%;肥胖儿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0上升到2015年的0.99%;贫血以轻度为主,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3.87%下降到2015年的0.58%;龋齿的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7.40%下降到2015年的3.24%。结论:低体重、肥胖、轻度贫血、龋齿是幼儿园儿童健康干预的重点。
作者:胡家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误诊原因。方法:收治小儿阑尾炎误诊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80例患者中,12例患者诊断为阑尾炎,但经相关检查诊断为其他疾病;42例患者通过手术证实为其他疾病;另外26例患者入院时误诊为其他疾病,通过治疗无效,应用相关探查手术证实为阑尾炎。结论:小儿阑尾炎的一些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在诊断过程中,一些医生过于依赖辅助检查或没有对患者腹部特征予以准确掌握,导致误诊现象的发生,做好这些方面的预防控制工作非常有必要。
作者:叶亚峻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相关性。方法:收治输卵管性不孕患者87例为观察组,收治非输卵管性不孕患者8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阳性率(55.2%)明显高于对照组(12.5%)(P<0.05)。结论: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积极做好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防治工作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防治意义重大。
作者:刘瑞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31例(31眼),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置管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9例(29眼)治愈,2例(2眼)无效。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靳占桥;高桂海;席秀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微创闭式引流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收治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68例,分两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试验组行封闭式胸腔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0.5%(P<0.05)。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疗效较理想。
作者:刘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段俊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采取腺苷钴胺药物治疗,联合组采取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腺苷钴胺药物治疗。结果:联合组中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尹进波;汤智越;方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早期运用INSURE技术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评价。方法: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机械通气,观察组早期采取INSURE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预后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期限显著减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于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早期采取INSURE技术进行医治能够缩短住院期限。
作者:王卉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