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乡村医生
  • 主办单位: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22-1405/R
  • 国内刊号:22-1405/R
  • 影响因子:0.50
  • 创刊:1985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北京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吉林省政府评为社会与经济效益“双十佳”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2016年17期文献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04例,平分为两组,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为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窦秀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的护理方法

    目的:总结扩张型心肌病进行同步化治疗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1例患者在治疗中的密切观察以及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结果:11例患者均安全度过了安全期,相关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同步化治疗是现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常见治疗方法,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术后恢复。

    作者:刘玉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循证护理在社区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88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研究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联合循证护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比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研究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所好转(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血压水平得到较好的控制,负性情绪降低。

    作者:颜彩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化疗患者PICC置管间歇期感染应用网络维护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网络维护管理在化疗患者PICC置管间歇期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3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10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在化疗治疗期间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化疗患者PICC置管间歇期应用网络维护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杨建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全程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应用于临床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提高相关知识,更加有效地控制血糖,同时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PDCA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7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PDCA护理模式。结果:两组复发率和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护理模式对于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而言,可以使护理目的更有针对性,从而促进患者痊愈,降低复发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利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的综合气道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的综合气道护理效果。方法:收治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综合气道护理。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施行综合气道护理,可以显著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徐霞;朱玉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于iPad的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新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iPad的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新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血液透析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法,试验组采用基于 iPad 的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新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互联网的iPad是功能强大、护士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的现代化慢性病管理工具。

    作者:王丽;秦相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改良型精密过滤输液器预防空气栓塞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改良型精密过滤输液器预防空气栓塞的效果。方法:收治行静脉输液的患者126例,分为予以普通输液器输液的对照组70例与给予改良型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的研究组56例,比较两组预防空气栓塞效果、安全性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排气率及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且平均排气时间、损失液体量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普通输液器相比,改良型精密过滤输液器更加安全、可靠,且在预防空气栓塞方面更具优越性,可有效提高满意度。

    作者:梁建辉;吴维华;白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留置胃管固定法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留置胃管固定法的护理效果。方法:2013-2014年收治食管癌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固定法护理,观察组实行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留置胃管固定法护理。结果:观察组更换固定带的时间和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胃管脱出或异位、脸部和鼻部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留置胃管固定法有助于维持患者皮肤清洁完整,提高其舒适度,明显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杨雨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88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44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控制情况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水平,预后好。

    作者:张继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综合性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格率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观察组并发关节僵硬、缺血坏死、深静脉血栓及骨折不愈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可简单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效果,并有效降低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韩小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健康教育干预在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阴道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阴道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疗效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在阴道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于新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1例的个案护理配合

    提高超声内镜引导下进行胃窦穿刺检查的护理水平,既能帮助患者顺利进行超声穿刺检查,还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超声内镜引导下行胃窦穿刺检查确诊胃癌患者1例。

    作者:钟媛;黄小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胃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胃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方法:收治胃肿瘤患者70例,分两组。两组患者均采取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护理,观察组采取肠内营养护理,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体重差值以及住院时间指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肿瘤术后早期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华美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方法:收治剖宫产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在麻醉前予以复方平衡盐水和胶体,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体位干预。结果:麻醉后3 min、10 min内,干预组患者使用升压药和不良反应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患者在术中产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作者:周菊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置管术31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31例(31眼),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置管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9例(29眼)治愈,2例(2眼)无效。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靳占桥;高桂海;席秀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9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得数据给予相应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心绞痛、心悸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红细胞压积增高、纤维蛋白含量上升是实验室检验常见的异常指标;治疗后90例患者Barthel指数、SF-36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接诊后通过各项检查及时确诊病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尹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颗粒状膨体聚四氟乙烯额面部充填术研究

    目的:探讨颗粒状膨体聚四氟乙烯应用于额面部充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面部凹陷、需面部充填术治疗的患者30例,均在本院行颗粒状膨体聚四氟乙烯额面部充填术,观察临床疗效,并监测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受试者创口均获得Ⅰ期闭合,优良率93.33%。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28例,其中患者术后6个月再次充填后获得满意效果2例。结论:颗粒状膨体聚四氟乙烯应用于额面部充填术临床疗效可靠,充填效果较好,切口小且隐蔽,术后并发症较少,该术式安全性较高。

    作者:石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院内感染应用中的成本效果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院内感染应用中的成本效果。方法:收治院内感染患者200例,分3组,Ⅰ组66例患者采用头孢唑啉钠治疗,Ⅱ组67例患者采用头孢地嗪钠治疗,Ⅲ组67例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对比3种药物的成本效果。结果:Ⅰ组治疗总有效率68.18%,Ⅱ组89.55%,Ⅲ组100%,Ⅲ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Ⅰ组与Ⅱ组(P<0.05)。Ⅰ组C/E 40.79,Ⅱ组39.39,Ⅲ组23.97,Ⅲ组C/E明显低于Ⅰ组与Ⅱ组(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院内感染效果确切、成本低。

    作者:陈海;陆海鸿;于锦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两种子宫内膜祛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两种子宫内膜祛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异常子宫出血患者65例,分两组。宫腔镜组以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诺舒组以诺舒子宫内膜祛除术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诺舒组1年闭经率明显高于宫腔镜组,电解质紊乱率低于宫腔镜组(P<0.05)。结论:诺舒子宫内膜祛除术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均有一定效果,但诺舒子宫内膜祛除术可减轻创伤,减轻机体干扰,提高闭经率,需结合患者实际选择合适术式。

    作者:刘海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中INSURE技术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早期运用INSURE技术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评价。方法: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机械通气,观察组早期采取INSURE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预后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期限显著减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于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早期采取INSURE技术进行医治能够缩短住院期限。

    作者:王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方法:收治胃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中的炎性因子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巧玲;陈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子宫肌瘤患者80例,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进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疗效显著。

    作者:崔晶晶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盐酸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对产程的影响

    目的:探讨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中对产妇产程的影响。方法:收治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120例,随机分为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潜伏期组在第一产程宫口开大1~2 cm时行硬膜外麻醉镇痛,活跃期组在第一产程宫口开大3~4 cm时行硬膜外麻醉镇痛,镇痛药物均采用盐酸罗哌卡因和枸橼酸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产妇镇痛前后胎心率、BP、P、SpO2、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和新生儿出生时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联合枸橼酸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王华;王福安;钱东辉;王军辉;张博;吕立彪;庞晓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三联疗法在Hp感染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三联疗法在Hp感染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Hp感染胃炎患者120例,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血清IL-10、TGF-β1及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8.33%(P<0.0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胃炎患者疗效确切,不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孔令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160例,分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控制血压、改善微循环、保护脑组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对比临床效果。结果:经过4周连续治疗后,观察组 TC、TG、LDL-C、HDL-C、hs-CRP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能有效纠正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

    作者:安雨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宫腹腔镜联合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宫腹腔镜联合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收治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总再通率98.48%。48例患者在术后的45 d~20个月妊娠,妊娠率72.7%,除1例患者为输卵管妊娠外,其余均为宫内妊娠。结论:对于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给予宫腹腔镜联合术治疗能够提高再通率,可作为诊治女性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海玲;胡云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氨溴索注射液佐治新生儿肺炎76例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氨溴索注射液佐治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新生儿肺炎患者7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溴索注射液佐治,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36%,高于对照组的76.31%,观察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氨溴索注射液佐治新生儿肺炎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药物见效时间,且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陈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术前泵入右美托咪定对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泵入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影响。方法:收治拟行脊柱侧弯矫形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于插管后15 min泵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不泵入。结果:试验组术中MAP、HR、血糖浓度均比对照组稳定,术中唤醒时间、术后苏醒躁动评分少于对照组,术中唤醒时及术后反应应激的指标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15 min泵入右美托咪定可减少手术、麻醉刺激对患儿引起的应激反应,且不影响唤醒质量,对术后患儿的躁动也可减轻。

    作者:张明敏;庞波;徐丹;樊雅玲;金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手足口病甲损害7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甲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与手足口病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手足口甲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患儿甲改变均出现在手足口病治愈后2~8周内,表现为部分或全部指(趾)甲出现 Beau's 线或脱甲;其中28例患儿发病时伴发热,37例病变指甲与皮疹分布部位一致,59例曾口服抗病毒药物。结论:手足口病甲损害与三种因素无明显相关性,可能与甲母质感染病毒造成损伤有关。

    作者:周惠斌通讯作者;周慧丽;段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宫颈HPV抗感染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效果。方法:收治宫颈 HPV 感染患者80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凝胶进行抗感染处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80例患者中,79例有效,1例由于病况复杂,延长1个月治疗周期,感染症状逐步消失。结论: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效果显著。

    作者:兰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结果: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治疗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短),同时观察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操作简便,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丽坤;靳岱红;黄东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呼吸功能及七氟醚的FA/FI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于患者呼吸功能以及七氟醚FA/FI的主要影响。方法:收治实施开胸肺叶切除的手术患者60例,根据不同的单肺通气(OLV)模式随机分为A组(采用定容通气模式)、B组(采用定压通气模式)、C组(采用小潮气量联合PEEP通气模式),分析临床效果。结果:3组患者气道峰压在T2、T3、T4各时点均有一定升高,然而A组、B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OLV状态下采用定压通气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肺部顺应性,但是并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七氟醚的FA/FI。

    作者:蔡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脊麻复合使用舒芬太尼对于剖宫产术后寒战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评估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术后寒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治脊麻下行剖宫产的孕妇80例,随机分为S组和M组,均给予脊麻(10 mg 0.5%高比重的丁哌卡因、80μg吗啡),S组另予2.5μg舒芬太尼。双盲条件下由同一位观察者评估患者是否出现寒战反应。结果:两组产妇术后均出现了腋温降低(P<0.001)。S组寒战发生率32.5%,低于M组的62.5%(P<0.007)。结论:对于使用高比重丁哌卡因和吗啡行脊麻的剖宫产患者,复合使用舒芬太尼可以降低术后寒战发生率。

    作者:谭伶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小儿EB病毒感染经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小儿EB病毒感染经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EB病毒感染患儿6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EB病毒感染通过更昔洛韦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可从根本上确保患儿的生命健康。

    作者:邱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小切口纤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50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切口纤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小切口纤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结果:随访50例患者中,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无结石复发患者。结论:小切口纤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安全可行。

    作者:徐峰;柳杰;高旭升;张春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诊治效果。方法:通过分析60例不同病因的胃肠功能障碍的病人,分析原因,总结治疗方法。结果:55例治愈,5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8天。结论:及时诊断,积极治疗病因,纠正胃肠功能障碍是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成功的关键。

    作者:邹安良;冯国虎;吴鹏;张端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采取腺苷钴胺药物治疗,联合组采取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腺苷钴胺药物治疗。结果:联合组中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尹进波;汤智越;方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口腔内科疾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在口腔疾病临床过程,对疾病的诊疗和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收治口腔疾病患者400例,对病例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比例要高于女性,分别在龋齿和根尖周炎发病率较高,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根管治疗和牙髓治疗。结论:口腔疾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并提倡人们爱护牙齿、注意清洁,降低牙齿的发病率。

    作者:李红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胸外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手术在胸叶切除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手术在胸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需接受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治疗组,传统组接受开胸手术治疗,治疗组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方法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张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效果。方法:收治有症状的胆囊疾病患者320例,对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可以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状况,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较容易让基层医院外科医生及患者接受和应用。

    作者:张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注射用骨瓜提取物联合健骨颗粒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效果及骨密度观察

    目的:探讨注射用骨瓜提取物联合健骨颗粒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效果及观察骨密度的变化。方法:收治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100例,分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射骨瓜提取物联合口服健骨颗粒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口服健骨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变化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有效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骨瓜提取物联合健骨颗粒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疗效肯定,能明显提高患者骨密度。

    作者:秦夏冰;周苗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麻醉复苏及术后PCIA镇痛中盐酸氢吗啡酮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麻醉复苏及术后PCIA镇痛中盐酸氢吗啡酮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全麻后行镇痛患者7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芬太尼,观察组予以盐酸氢吗啡酮。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2 h、4 h的镇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复苏及术后PCIA镇痛中应用盐酸氢吗啡酮,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夏峰军;杨立华;李迎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 ICAM-1、CRP 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 FMD、NMD 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崔瑞娥;邵新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打开疝囊简易补片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34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不打开疝囊加强前壁疝的简易疝修补术对腹股沟斜疝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8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平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疝修补手术;观察组采用不打开疝囊,加强前壁疝的简易疝修补术。结果:观察组腹术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评价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不打开疝囊加强前壁的简易疝修补术手术方案对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与传统疝修补术相同,其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情况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方案。

    作者:张虎;高永学;后晓勤;王小燕;包锦科;徐宁宁;王翠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静脉麻醉下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探索和研究

    目的:探究、分析静脉麻醉下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收治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168例,分两组,各8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无痛人工流产手术,观察组采取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出现率2.4%少于对照组的26.2%(P<0.05)。结论:人工流产手术采取可视无痛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出现,使妊娠终止更加安全。

    作者:程雯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急诊治疗临床思路构建探索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急诊治疗的临床思路。方法:收治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郭梅;史红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外剥内扎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重度痔疮临床比较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重度痔疮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外剥内扎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重度痔疮患者78例,予以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治疗。结果:经PPH治疗的试验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均优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度痔疮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罗海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妊娠期及分娩期子宫破裂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及分娩期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措施。方法:对凉州区医院2008年2月-2014年12月发生的20例妊娠期及分娩期子宫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瘢痕子宫和梗阻性难产是分娩期发生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全部患者经手术证实及治疗,其中产妇死亡1例,围生儿死亡2例。结论:子宫破裂是妊娠晚期和分娩时的严重并发症,威胁母婴生命,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孕产期保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是降低分娩期子宫破裂发生的根本措施,一旦怀疑妊娠期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应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作者:付开霞;李艳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脊柱手术中采用小切口椎弓根钉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弓根钉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腰椎滑脱及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椎弓根钉技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椎弓根钉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黄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儿腹泻患儿66例,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在应用蒙脱石散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退热时间、粪便恢复正常时间、呕吐缓解时间等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腹泻患儿采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卜云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髋臼骨缺损的髋关节置换处理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髋臼骨缺损髋关节置换时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收治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髋臼骨缺损患者49例,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结果: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的植骨方式均可有效治疗髋臼骨缺损,术前根据X线及CT等检查做好综合性评估,结合病例特点和术中具体骨缺损类型,采取不同方法对髋臼骨缺损进行重建。

    作者:杨玉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早期疼痛和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早期疼痛和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治复合麻醉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甲、乙组为静脉麻醉,丙、丁组为吸入麻醉,全部患者均给予长托宁、咪达唑仑、依托咪酯、顺式阿曲库铵、瑞芬太尼诱导麻醉,手术开始及结束前,甲组和丙组给予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术后24 h内,丙组和丁组VAS评分高于甲组和乙组(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给予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可减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疼痛,静脉麻醉可更好地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作者:孙婷婷;尚游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声带息肉摘除手术86例麻醉思路构建

    目的:探讨声带息肉摘除术麻醉思路的构建。方法:收治声带息肉摘除手术患者86例,手术在支撑喉镜下实施,行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全麻。结果:患者息肉摘除均一次性完成,气管导管均顺利拔出,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平均随访6个月,患者声带黏膜无水肿和充血,双侧声带运动度良好。结论: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应用七氟醚与瑞芬太尼联合全麻,可快速完成麻醉诱导,术后苏醒迅速,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周庆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肺挫伤72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肺挫伤有效治疗方法,提高肺挫伤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肺挫伤临床资料。结果:120例经过系统治疗,治愈69例(95.83%),死亡3例(4.17%),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肺挫伤往往合并其他合并伤,病情严重,早期诊断、积极处理合并伤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杨秀华;张武坊;龙建军;胡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92例,分两组,各46例。对照组行手术治疗,术后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郭俊鹏;吕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卡托普利与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联合用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联合应用卡托普利与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仅服用卡托普利,研究组采用卡托普利与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联合治疗,用药8周后进行心肌重塑情况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卡托普利与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能够有效地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

    作者:覃智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安博诺对比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安博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与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安博诺治疗,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经过3个月的连续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7%,对照组78.2%,观察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安博诺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厄贝沙坦降压方案,不良反应少。

    作者:姜阿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帕瑞昔布钠联合羟考酮对骨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羟考酮治疗骨科手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进行骨科手术的病患100例,平均分成A组和B组各50例。A组患者在术后注射帕瑞昔布钠和羟考酮镇痛;B组不使用帕瑞昔布钠。结果:A组患者疼痛评分在术后2 h、4 h、8 h以及48 h都明显比B组患者低,且A组患者术后48 h之内使用羟考酮的次数比B组更少,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更少。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羟考酮在缓解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上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信晓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LDO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500例,对照组240例采用泪道激光成形术治疗,观察组260例采用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林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干扰素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7例和观察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干扰素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5.7%,高于对照组的88.3%。结论:干扰素α-1b联合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能够有效减轻腹泻症状。

    作者:乔瑞君;娄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8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乳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分别对生存率、肿瘤复发情况、肿瘤转移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美容效果较好。

    作者:黄丽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微创闭式引流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微创闭式引流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收治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68例,分两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试验组行封闭式胸腔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0.5%(P<0.05)。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疗效较理想。

    作者:刘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目的:对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5%;观察组术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李宏英;常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妊娠期间给予糖尿病规范性治疗;对照组未给予规范性治疗。结果:观察组中泌尿系统感染、剖宫产、妊高征、产后出血、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巨大儿、高胆红素症、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妊娠期对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可有效预防母婴并发症发生,对保证母婴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膳食替代联合胰岛素强化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分析

    目的:探讨膳食替代联合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饮食组和膳食替代组各30例。在强化治疗3个月后,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膳食替代组患者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常规饮食组(P<0.05)。结论:膳食替代联合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糖代谢水平,控制血糖上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淑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严重软组织损伤、感染创面体会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严重软组织损伤,感染创面的应用。方法:收治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严重软组织损伤、感染创面患者21例。结果:治疗痊愈20例,其中术后切口感染创面及面积较小创面均为Ⅰ期缝合后愈合11例。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通过植皮及皮瓣修复治愈9例。患者重度感染压疮创面,通过更换3次VSD材料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外露骶骨完全被肉芽组织覆盖,创面明显缩小,因内科疾病死亡1例。结论: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在创面修复上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少庆;刘永利;陈东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清理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 HSS 评分和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姜志良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初产顺产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可控制因素及控制措施

    目的:探讨足月单胎初产顺产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可控制因素及控制措施,以减少PFD的发生。方法:收治足月单胎初产顺产产妇1968例,比较产妇年龄、流产史、孕前肥胖、孕期增重、产后肥胖、产后使用腹带、便秘、新生儿体重等因素与发生 PFD 的关系。结果:产妇年龄30~38岁、有流产史、孕前或产后肥胖、孕期增重15~29 kg、产后使用腹带、便秘、新生儿体重3500~4410 g者易发生PFD。结论:如能在29岁前分娩,避免流产,合理饮食以控制孕前和产后肥胖及孕期增重,产后不使用腹带,多食粗纤维以减少便秘,妊娠12~24周和产褥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可减少足月单胎初产顺产产妇产后PFD的发生。

    作者:冯凤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TCT和HPV-DNA配合阴道镜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TCT结合HPV-DNA检查对宫颈癌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0例TCT检查结合HPV-DNA检测结果,分成两组。A组:TCT阳性临床高度怀疑者64例行阴道镜下活检;B组:TCT/HPV阳性病例及临床高度怀疑者82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上升。高危型HPV感染多见于CIN Ⅱ以上,低危型HPV感染多见于CIN Ⅰ以下及慢性炎症。结论:采用TCT结合HPV-DNA分型初筛,异常者行阴道镜下活检能提高病变检出率。

    作者:姚茂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声引导下肾组织活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肾组织活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0例患者,按不同穿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对照组在CT引导下穿刺。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进行肾组织活检可清晰显示肾脏组织的断面结构,定位精准,操作简单,其准确性和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贵阳市小河地区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

    目的:探讨贵阳市小河地区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治再发性腹痛患儿104例为试验组,另选取无腹痛的健康体检儿童105例为对照组,应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结果的阳性率。结果:试验组患儿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尽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时治疗。

    作者:倪蕊;孙燕;蔡先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RP、ICAM-1与冠心病心功能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及胞间黏附分子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及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84例为冠心病组,另选取8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CRP水平,ELISA法测定ICAM-1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 CRP、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冠心病患者 Gensini 评分的增高,患者CRP、ICAM-1水平升高(P<0.05)。结论:CRP、ICAM-1与冠心病发病及病情进展有密切的关系,CRP、ICAM-1水平可作为评价冠心病预后的指标。

    作者:臧金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分析HE染色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HE染色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石蜡病理切片573例,均依据检测标本行规范组织病理染色,并选取130例染色标本行细胞学染色分析。结果:HE 染色结果基本达到病理学规定的标准。结论:HE染色技术作为临床病理检测中为常用的诊断手段,具有极高的普适性,诊断结果确切,在诊断中注意结合不同组织标本,严格按章程进行取材、固定、脱水、切片制作,才能确保待检样本高质量完成,增加免疫性染色效果,促进病理诊断准确率增加。

    作者:郑样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冠脉造影和18导联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评价研究

    目的:探讨18导联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18导联心电图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诊断阳性及阴性预测率、敏感度及特异性诊断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中,采取18导联心电图进行诊断,阳性及阴性诊断率准确,且特异性敏感度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

    作者:窦悦;朱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昭通市处级干部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分析

    目的:了解昭通市高尿酸血症在处级干部中的患病率。方法:对2014年底来院做健康体检的部分处级干部共390例测身高、体重、清早抽空腹血,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耦联法检测尿酸水平。结果:昭通市处级干部中高尿酸血症者男126例,女5例。结论:我市处级干部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特别是男性、体重超重者患病率高;对体重超重的男性,定期查血尿酸水平。

    作者:刘嬿;周福;殷喜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女性不孕患者生殖道病原菌感染与输卵管阻塞情况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患者生殖道病原菌感染对输卵管阻塞的影响。方法:收治120例原发性不孕及继发性不孕症患者10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分离培养法测定两组宫颈、盆腔液及输卵管中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及细菌阳性情况。结果:继发性不孕症组患者宫颈、盆腔液及输卵管中UU、CT及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原发性不孕组(P<0.05)。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组患者宫颈、盆腔液及输卵管中UU、CT感染率显著高于非输卵管性不孕组(P<0.05)。结论:女性输卵管UU、CT感染可引起输卵管炎症及积水,是导致输卵管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早期腹腔镜检查及手术可提高输卵管性不孕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克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2013-2015年纳雍县辖区幼儿园儿童体检结果分析报告

    目的:了解幼儿园儿童健康状况动态变化。方法:收集2013-2015年幼儿园3月、9月儿童体检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低体重的检出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从2013年的0.87%上升到2015年的1.67%;肥胖儿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0上升到2015年的0.99%;贫血以轻度为主,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3.87%下降到2015年的0.58%;龋齿的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7.40%下降到2015年的3.24%。结论:低体重、肥胖、轻度贫血、龋齿是幼儿园儿童健康干预的重点。

    作者:胡家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病变检查的效果。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另选120例非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超声的方法对两组部分患者分别进行颈动脉及下肢动脉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的血管内粥样硬化的斑块、血管壁内-中膜厚度、管腔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观察组中血管壁内-中膜厚度高于对照组,粥样硬化的斑块明显多于对照组,管腔较对照组狭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早期诊断出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的病变,为疾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提供良好的临床依据。

    作者:刘桂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与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500份,分析送检不合格情况及原因,并探讨解决措施。结果:在500份报告中,18份(9%)报告不合格。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标本因素、人员因素及操作因素。结论: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标本因素、人员因素以及操作因素,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

    作者:黎从飞;周照华;杨永先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1393例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贵港市梅毒感染状况,为防治梅毒感染提供资料。方法:分析1393例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结果。结果: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检出率13.28%,女性检出率21.58%,高于男性的8.56%。21~40岁年龄组检出阳性居首位,梅毒患者以隐性梅毒为主。结论:关注育龄期女性梅毒检测并及时治疗可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确保二孩计生政策健康发展。

    作者:何基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成像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成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甲状腺占位性结节患者14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再将试验组患者根据大小结节不同分为大结节组和小结节组,试验组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照组行常规超声检查。结果:试验组确诊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效果非常显著,并且对于甲状腺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性,且对小结节的检验更加具有优势。

    作者:张建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胃肠道间质瘤76例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织学特征。方法:收治GIST患者76例,先后进行临床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学检查,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织学特征。结果:GIST 常见发病位置有肠系膜、腹膜后、结肠、小肠以及胃部;间质瘤在显微镜下多为梭形细胞,其余有上皮样细胞或混合型细胞;a-SMA 多为局部阳性, CD34、DOG-1以及CD117等多为弥漫强阳性。结论:高发于中老年群体的GIST在病理学上具有细胞多态性特征, CD117可广泛表达GIST细胞,可为GIST的诊断指标。

    作者:袁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生化检测患者的血液资料120例,分别于放置1 h、3 h、6 h进行检测,以1 h时的检测结果为基准,分析在3 h和6 h时血液标本的7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血液标本放置了3 h时,检测AST、GLU结果与1 h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标本放置了6 h之后,检测AST、ALT、LDH、GLU、K+结果与1 h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制定合理的顺序对血液生化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对于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孙冉;黄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的X线及CT影像学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的X线及CT的影像特征。方法:收治老年肺结核患者64例,均拍胸部X线,其中27例又经CT检查,对两种影像诊断肺结核的能力进行比较,观察、分析该病的诊断准确率、病变性质及病灶形态。结果:患者的病变性质主要是空洞病变、纤维及钙化、淋巴结增大、渗出及结节;从病灶形态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来看,CT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结论:老年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呈不典型性,在临床上应将患者的X线平片与CT影像进行综合性诊断分析。

    作者:李耀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关系及指导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的关系。方法:测定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值并进行比较。结果:50例带状疱疹患者经转移因子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显著降低;21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低下,加用转移因子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作者:薛萍;尤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变血管的CTA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CTA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病变血管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0例,观察CTA诊断结果。结果:其中CTA检查结果可见病变血管96例,在这96例患者中发现单纯脑动脉病变78例,单纯颈动脉和斑块病变19例,两者联合病变13例。以上患者CTA主要特征性表现:91例脑动脉病变患者中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33例,局限性血管狭窄40例(其中可见斑块8例),其余主要表现为大脑中动脉血管闭塞18例。颈动脉病变患者32例主要表现为血管狭窄或斑块形成、血管壁钙化等。结论:CTA检查能够作为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病变的重要检查,且能显示病变血管的形态学改变。

    作者:舒振宇;肖春明;杨春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小儿手足口病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检验研究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及免疫球蛋白(LgG、LgA、LgM)水平检验在小儿手足口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儿55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小儿5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hs-CRP水平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的LgG水平、LgA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LgM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清hs-CRP水平(10.4±8.5)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1.4)mg/L,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hs-CRP水平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健康小儿存在明显差别,可作为手足口病检测的诊断标准。

    作者:柳晓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p27、PTEN及ki-67在胸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胸腺瘤组织中的p27、PTEN和Ki-67情况,以确定这3种蛋白是否和肿瘤有关。方法:收治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胸腺瘤的患者52例,正常患者12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这3种蛋白的情况。结果:胸腺肿瘤组织(良性、侵袭性质胸腺肿瘤)中,p27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EN、Ki-67表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者的联合检测对于胸腺瘤的早期诊断预防,以及后期的治疗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戚家峰;王桂梅;周钢;战鹏;陈秀华;邢宇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相关性。方法:收治输卵管性不孕患者87例为观察组,收治非输卵管性不孕患者8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阳性率(55.2%)明显高于对照组(12.5%)(P<0.05)。结论: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积极做好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防治工作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防治意义重大。

    作者:刘瑞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栓弹力图应用于肿瘤患者高凝状态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应用于肿瘤患者高凝状态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肿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60例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计数、血凝试验参数、D-D二聚体及超声多普勒等检测数据。结果:观察组的反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大幅度、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血小板数量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计数、血凝试验参数、D-D二聚体及超声多普勒等诊断技术对肿瘤患者的凝血状态进行评估,可对血栓的危险性进行预测。

    作者:黄辉;岳银萍;王旭;张兰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恶性卵巢肿瘤声像探讨

    目的:探讨恶性卵巢肿瘤声像特征,提高恶性卵巢肿瘤诊断准确率。方法:收治卵巢肿块患者122例,采用 Aloka-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腹部妇科超声检查及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对恶性卵巢肿瘤声像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明显有利于提高恶性卵巢肿瘤诊断准确率。结论:超声检查可以显著提高恶性卵巢肿瘤诊断准确率。

    作者:洪乔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保山地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治疗组,对照组1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2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VAS 评分和复发率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对照组1和对照组2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马玉美;段生艳;杨艳;何彦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清肝养阴法治疗甲亢性心动过速的研究

    目的:观察清肝养阴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甲亢心律失常患者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口服甲巯咪唑片和盐酸普萘洛尔片,治疗组加服中药汤剂,观察时间均1个月。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的70.72%(P<0.05)。结论:清肝养阴法联合西药可使甲亢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症状和理化指标明显改善。

    作者:陈博宇;邵亚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疼痛评分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别不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韩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保山地区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中医综合疗效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对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收治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对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显著。

    作者:段生艳;赵云龙;陈琰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四子散贴敷加清肺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采取四子散贴敷加清肺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66例,分两组,各83例。对照组单纯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接受四子散贴敷加清肺定喘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39%,高于对照组的79.52%,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四子散贴敷加清肺定喘汤可取得良好效果,且用药安全性好。

    作者:付建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知柏地黄丸加减配合按摩疗法治疗遗精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丸加减配合按摩疗法治疗遗精的疗效。方法:收治遗精患者78例,采用知柏地黄丸加减配合按摩疗法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89.7%,患者无不适主诉。结论:内服中药结合穴位按摩治疗遗精有效率高,无不良反应。

    作者:刘永信;杨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医论治胃心综合征82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胃心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收治胃心综合征患者82例,以保和汤为主方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症状消失80例,症状减轻2例。结论:保和汤治疗胃心综合征疗效较好。

    作者:李俭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段俊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盐酸帕罗西汀联合甜梦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甜梦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对照组主要给予对症治疗,对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同时辅助甜梦胶囊治疗。治疗前、治疗后第4、8及12周末分别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4、8、12周HAMD、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帕罗西汀联合甜梦胶囊组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结论:帕罗西汀联合甜梦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满意。

    作者:戴军;谈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经方辨治鼻炎的应用体会

    黄煌教授从医三十余载,临床擅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诸多疑难杂症,是现代经方派之典范,他在“方证相应”学说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将“方证”、“体质”等概念引入到临床工作中。笔者运用黄煌教授治疗鼻炎系列方剂疗效卓著。

    作者:申学永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小儿阑尾炎误诊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误诊原因。方法:收治小儿阑尾炎误诊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80例患者中,12例患者诊断为阑尾炎,但经相关检查诊断为其他疾病;42例患者通过手术证实为其他疾病;另外26例患者入院时误诊为其他疾病,通过治疗无效,应用相关探查手术证实为阑尾炎。结论:小儿阑尾炎的一些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在诊断过程中,一些医生过于依赖辅助检查或没有对患者腹部特征予以准确掌握,导致误诊现象的发生,做好这些方面的预防控制工作非常有必要。

    作者:叶亚峻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广安区2014年一起幼儿麻疹暴发疫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对四川省广安区2014年一起幼儿麻疹暴发疫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析广安区2014年幼儿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麻疹疫情主要集中在2014年5-7月,且流动儿童麻疹发病率占该年龄组的64.6%;0~6岁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低、医院暴露及病例接触是本次麻疹疫情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提高流动儿童MV接种率、控制医院内感染、管理传染源、减少与病例接触是防止麻疹疫情蔓延的关键。

    作者:刘小华;苏晓樱;周蕾;朱珈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对餐饮业卫生许可制的思考

    随着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和食品监管职能调整,对餐饮业实施餐饮服务许可制和饭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餐饮业饭馆卫生许可制进行简单阐述。

    作者:彭春玲;赵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治疗中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治疗中的远期效果。方法:收治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活血化瘀、针灸、理疗等治疗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持续性腰背肌功能锻炼。结果: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综合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治疗中活血化瘀、针灸、理疗联合持续性腰背肌功能锻炼疗效显著,提升患者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康复效率。

    作者:袁瑞利;颜斌;李贵振;黄震;马健;刘德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两种部位接种DTaP-IPV/Hib五联疫苗在18~20月龄幼儿中的比较观察

    目的:比较两种部位接种DTaP-IPV/Hib五联疫苗在安全性、不良反应及临床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收治接种 DTaP-IPV/Hib 五联疫苗儿童122例,分别采用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法和上臂三角肌注射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接种人员认为上臂三角肌注射法接种 DTaP-IPV/Hib 五联疫苗操作更方便,受种儿童家长配合方便(P<0.05)。结论:上臂三角肌注射法接种DTaP-IPV/Hib五联疫苗操作方便。

    作者:刘序莲;徐梅;宫学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分层式健康教育在高龄军休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分层式健康教育在高龄军休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采取分层式健康教育,试验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计算患者及照料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比率。结果:患者接受分层教育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自我管理比率与接受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料者接受分层式健康教育后量表得分同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式健康教育无硬件需求,简单易行,适合应用。

    作者:魏东风;周宏雷;胡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对人体多个脏器有严重损害。本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进行总结,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自我监控指导以及用药指导。

    作者:和丽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PAC模式规范化干预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妇女在实施流产后关爱服务(PAC)规范化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行人工流产的妇女206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人工流产处理,观察组接受规范的PAC模式服务规范化干预,比较两组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掌握情况、实施避孕措施的情况和重复流产的情况。结果:在接受关爱服务规范化干预后,观察组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掌握情况、如何正确使用避孕器具和药物的知晓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妇女的重复流产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规范化干预可提高妇女对避孕节育知识的了解程度,提升妇女正确使用避孕器具和药物的能力,可降低重复流产率。

    作者:周萍;侯林霞;简凤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慕课”对高等护理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探讨

    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慕课”教学方式对于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与深刻影响,对我国传统的高等护理教育的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做了简要分析。本人认为“慕课”教学比传统护理教学更加高效、方便、有效,更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信息化、技术化教学时代,是今后高等护理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在护理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慕课”教学对于完善高等护理教育教学体系的几点建议。

    作者:杨丽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风险管理在血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血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2年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分析血液透析室常见的危险因素,探讨风险管理前后风险因素的发生频次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患者风险管理后的护理满意度98.15%,高于风险管理前的77.78%(P<0.05)。结论:在血透室护理风险管理中,通过分析其常见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可确保患者血液净化安全。

    作者:刘菁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不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其穿刺成功率,降低输液时会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桂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结石相关性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诊治研究进展

    目的:本文通过对结石相关性尿源性脓毒症统计分析,掌握导致其发生的诱导因素,进一步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研究发现导致结石相关性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诱导因素有很多,所以要求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避免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继而提高结石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

    作者:韦庆凡;覃江;韦克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张仲景对姜的运用

    目的:姜是一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中药,在传统中医中,姜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张仲景对姜的运用,为临床提供探讨。

    作者:施亚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妇产科临床常见阴道炎的用药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妇产科常见阴道炎的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阴道炎患者90例,对不同阴道炎患者给予用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在23例老年阴道炎患者中,痊愈率91.3%;在18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痊愈率88.9%;在25例念珠菌阴道炎患者中,痊愈率92%;在24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痊愈率91.7%。结论:对不同阴道炎患者给予对症用药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马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我院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120例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0例患者围术期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98.6%,抗菌药物绝大多数选用头孢菌素和硝基咪唑类;用药时机不当、选药不合理、用药方法不正确、疗程不合适、选药档次偏高;联合使用率高达63%。结论:本院外科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普遍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存在术后预防应用时间偏长等问题,需要继续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督导工作。

    作者:张晓库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