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石相关性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诊治研究进展

韦庆凡;覃江;韦克暖

关键词:上尿路结石, 尿路感染, 尿源性脓毒血症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结石相关性尿源性脓毒症统计分析,掌握导致其发生的诱导因素,进一步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研究发现导致结石相关性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诱导因素有很多,所以要求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避免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继而提高结石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关系及指导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的关系。方法:测定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值并进行比较。结果:50例带状疱疹患者经转移因子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显著降低;21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低下,加用转移因子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作者:薛萍;尤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1393例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贵港市梅毒感染状况,为防治梅毒感染提供资料。方法:分析1393例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结果。结果: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检出率13.28%,女性检出率21.58%,高于男性的8.56%。21~40岁年龄组检出阳性居首位,梅毒患者以隐性梅毒为主。结论:关注育龄期女性梅毒检测并及时治疗可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确保二孩计生政策健康发展。

    作者:何基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160例,分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控制血压、改善微循环、保护脑组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对比临床效果。结果:经过4周连续治疗后,观察组 TC、TG、LDL-C、HDL-C、hs-CRP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能有效纠正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

    作者:安雨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RP、ICAM-1与冠心病心功能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及胞间黏附分子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及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84例为冠心病组,另选取8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CRP水平,ELISA法测定ICAM-1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 CRP、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冠心病患者 Gensini 评分的增高,患者CRP、ICAM-1水平升高(P<0.05)。结论:CRP、ICAM-1与冠心病发病及病情进展有密切的关系,CRP、ICAM-1水平可作为评价冠心病预后的指标。

    作者:臧金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脊麻复合使用舒芬太尼对于剖宫产术后寒战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评估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术后寒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治脊麻下行剖宫产的孕妇80例,随机分为S组和M组,均给予脊麻(10 mg 0.5%高比重的丁哌卡因、80μg吗啡),S组另予2.5μg舒芬太尼。双盲条件下由同一位观察者评估患者是否出现寒战反应。结果:两组产妇术后均出现了腋温降低(P<0.001)。S组寒战发生率32.5%,低于M组的62.5%(P<0.007)。结论:对于使用高比重丁哌卡因和吗啡行脊麻的剖宫产患者,复合使用舒芬太尼可以降低术后寒战发生率。

    作者:谭伶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妇产科临床常见阴道炎的用药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妇产科常见阴道炎的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阴道炎患者90例,对不同阴道炎患者给予用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在23例老年阴道炎患者中,痊愈率91.3%;在18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痊愈率88.9%;在25例念珠菌阴道炎患者中,痊愈率92%;在24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痊愈率91.7%。结论:对不同阴道炎患者给予对症用药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马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清理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 HSS 评分和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姜志良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风险管理在血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血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2年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分析血液透析室常见的危险因素,探讨风险管理前后风险因素的发生频次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患者风险管理后的护理满意度98.15%,高于风险管理前的77.78%(P<0.05)。结论:在血透室护理风险管理中,通过分析其常见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可确保患者血液净化安全。

    作者:刘菁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对餐饮业卫生许可制的思考

    随着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和食品监管职能调整,对餐饮业实施餐饮服务许可制和饭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餐饮业饭馆卫生许可制进行简单阐述。

    作者:彭春玲;赵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小儿EB病毒感染经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小儿EB病毒感染经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EB病毒感染患儿6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EB病毒感染通过更昔洛韦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可从根本上确保患儿的生命健康。

    作者:邱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小儿阑尾炎误诊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误诊原因。方法:收治小儿阑尾炎误诊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80例患者中,12例患者诊断为阑尾炎,但经相关检查诊断为其他疾病;42例患者通过手术证实为其他疾病;另外26例患者入院时误诊为其他疾病,通过治疗无效,应用相关探查手术证实为阑尾炎。结论:小儿阑尾炎的一些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在诊断过程中,一些医生过于依赖辅助检查或没有对患者腹部特征予以准确掌握,导致误诊现象的发生,做好这些方面的预防控制工作非常有必要。

    作者:叶亚峻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医论治胃心综合征82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胃心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收治胃心综合征患者82例,以保和汤为主方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症状消失80例,症状减轻2例。结论:保和汤治疗胃心综合征疗效较好。

    作者:李俭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儿腹泻患儿66例,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在应用蒙脱石散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退热时间、粪便恢复正常时间、呕吐缓解时间等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腹泻患儿采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卜云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改良型精密过滤输液器预防空气栓塞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改良型精密过滤输液器预防空气栓塞的效果。方法:收治行静脉输液的患者126例,分为予以普通输液器输液的对照组70例与给予改良型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的研究组56例,比较两组预防空气栓塞效果、安全性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排气率及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且平均排气时间、损失液体量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普通输液器相比,改良型精密过滤输液器更加安全、可靠,且在预防空气栓塞方面更具优越性,可有效提高满意度。

    作者:梁建辉;吴维华;白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冠脉造影和18导联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评价研究

    目的:探讨18导联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18导联心电图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诊断阳性及阴性预测率、敏感度及特异性诊断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中,采取18导联心电图进行诊断,阳性及阴性诊断率准确,且特异性敏感度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

    作者:窦悦;朱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保山地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治疗组,对照组1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2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VAS 评分和复发率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对照组1和对照组2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马玉美;段生艳;杨艳;何彦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髋臼骨缺损的髋关节置换处理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髋臼骨缺损髋关节置换时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收治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髋臼骨缺损患者49例,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结果: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的植骨方式均可有效治疗髋臼骨缺损,术前根据X线及CT等检查做好综合性评估,结合病例特点和术中具体骨缺损类型,采取不同方法对髋臼骨缺损进行重建。

    作者:杨玉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脊柱手术中采用小切口椎弓根钉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弓根钉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腰椎滑脱及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椎弓根钉技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椎弓根钉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黄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两种子宫内膜祛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两种子宫内膜祛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异常子宫出血患者65例,分两组。宫腔镜组以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诺舒组以诺舒子宫内膜祛除术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诺舒组1年闭经率明显高于宫腔镜组,电解质紊乱率低于宫腔镜组(P<0.05)。结论:诺舒子宫内膜祛除术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均有一定效果,但诺舒子宫内膜祛除术可减轻创伤,减轻机体干扰,提高闭经率,需结合患者实际选择合适术式。

    作者:刘海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9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得数据给予相应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心绞痛、心悸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红细胞压积增高、纤维蛋白含量上升是实验室检验常见的异常指标;治疗后90例患者Barthel指数、SF-36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接诊后通过各项检查及时确诊病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尹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