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尹丽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临床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9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得数据给予相应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心绞痛、心悸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红细胞压积增高、纤维蛋白含量上升是实验室检验常见的异常指标;治疗后90例患者Barthel指数、SF-36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接诊后通过各项检查及时确诊病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型精密过滤输液器预防空气栓塞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改良型精密过滤输液器预防空气栓塞的效果。方法:收治行静脉输液的患者126例,分为予以普通输液器输液的对照组70例与给予改良型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的研究组56例,比较两组预防空气栓塞效果、安全性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排气率及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且平均排气时间、损失液体量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普通输液器相比,改良型精密过滤输液器更加安全、可靠,且在预防空气栓塞方面更具优越性,可有效提高满意度。

    作者:梁建辉;吴维华;白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健康教育干预在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阴道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阴道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疗效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在阴道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于新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胃肠道间质瘤76例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织学特征。方法:收治GIST患者76例,先后进行临床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学检查,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织学特征。结果:GIST 常见发病位置有肠系膜、腹膜后、结肠、小肠以及胃部;间质瘤在显微镜下多为梭形细胞,其余有上皮样细胞或混合型细胞;a-SMA 多为局部阳性, CD34、DOG-1以及CD117等多为弥漫强阳性。结论:高发于中老年群体的GIST在病理学上具有细胞多态性特征, CD117可广泛表达GIST细胞,可为GIST的诊断指标。

    作者:袁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脊柱手术中采用小切口椎弓根钉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弓根钉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腰椎滑脱及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椎弓根钉技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椎弓根钉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黄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PAC模式规范化干预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妇女在实施流产后关爱服务(PAC)规范化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行人工流产的妇女206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人工流产处理,观察组接受规范的PAC模式服务规范化干预,比较两组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掌握情况、实施避孕措施的情况和重复流产的情况。结果:在接受关爱服务规范化干预后,观察组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掌握情况、如何正确使用避孕器具和药物的知晓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妇女的重复流产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规范化干预可提高妇女对避孕节育知识的了解程度,提升妇女正确使用避孕器具和药物的能力,可降低重复流产率。

    作者:周萍;侯林霞;简凤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急诊治疗临床思路构建探索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急诊治疗的临床思路。方法:收治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郭梅;史红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与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500份,分析送检不合格情况及原因,并探讨解决措施。结果:在500份报告中,18份(9%)报告不合格。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标本因素、人员因素及操作因素。结论: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标本因素、人员因素以及操作因素,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

    作者:黎从飞;周照华;杨永先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髋臼骨缺损的髋关节置换处理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髋臼骨缺损髋关节置换时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收治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髋臼骨缺损患者49例,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结果: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的植骨方式均可有效治疗髋臼骨缺损,术前根据X线及CT等检查做好综合性评估,结合病例特点和术中具体骨缺损类型,采取不同方法对髋臼骨缺损进行重建。

    作者:杨玉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疼痛评分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别不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韩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160例,分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控制血压、改善微循环、保护脑组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对比临床效果。结果:经过4周连续治疗后,观察组 TC、TG、LDL-C、HDL-C、hs-CRP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能有效纠正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

    作者:安雨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两种子宫内膜祛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两种子宫内膜祛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异常子宫出血患者65例,分两组。宫腔镜组以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诺舒组以诺舒子宫内膜祛除术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诺舒组1年闭经率明显高于宫腔镜组,电解质紊乱率低于宫腔镜组(P<0.05)。结论:诺舒子宫内膜祛除术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均有一定效果,但诺舒子宫内膜祛除术可减轻创伤,减轻机体干扰,提高闭经率,需结合患者实际选择合适术式。

    作者:刘海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1例的个案护理配合

    提高超声内镜引导下进行胃窦穿刺检查的护理水平,既能帮助患者顺利进行超声穿刺检查,还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超声内镜引导下行胃窦穿刺检查确诊胃癌患者1例。

    作者:钟媛;黄小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肺挫伤72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肺挫伤有效治疗方法,提高肺挫伤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肺挫伤临床资料。结果:120例经过系统治疗,治愈69例(95.83%),死亡3例(4.17%),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肺挫伤往往合并其他合并伤,病情严重,早期诊断、积极处理合并伤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杨秀华;张武坊;龙建军;胡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医论治胃心综合征82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胃心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收治胃心综合征患者82例,以保和汤为主方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症状消失80例,症状减轻2例。结论:保和汤治疗胃心综合征疗效较好。

    作者:李俭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成像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成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甲状腺占位性结节患者14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再将试验组患者根据大小结节不同分为大结节组和小结节组,试验组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照组行常规超声检查。结果:试验组确诊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效果非常显著,并且对于甲状腺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性,且对小结节的检验更加具有优势。

    作者:张建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置管术31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31例(31眼),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置管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9例(29眼)治愈,2例(2眼)无效。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靳占桥;高桂海;席秀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88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44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控制情况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水平,预后好。

    作者:张继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小儿阑尾炎误诊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误诊原因。方法:收治小儿阑尾炎误诊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80例患者中,12例患者诊断为阑尾炎,但经相关检查诊断为其他疾病;42例患者通过手术证实为其他疾病;另外26例患者入院时误诊为其他疾病,通过治疗无效,应用相关探查手术证实为阑尾炎。结论:小儿阑尾炎的一些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在诊断过程中,一些医生过于依赖辅助检查或没有对患者腹部特征予以准确掌握,导致误诊现象的发生,做好这些方面的预防控制工作非常有必要。

    作者:叶亚峻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相关性。方法:收治输卵管性不孕患者87例为观察组,收治非输卵管性不孕患者8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阳性率(55.2%)明显高于对照组(12.5%)(P<0.05)。结论: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积极做好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防治工作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防治意义重大。

    作者:刘瑞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关系及指导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的关系。方法:测定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值并进行比较。结果:50例带状疱疹患者经转移因子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显著降低;21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低下,加用转移因子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作者:薛萍;尤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